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社会热点事件源于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社会热点事件能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生活化素材,确保教学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主要从《文化生活》的视角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原因探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社会热点事件的对策,以期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社会热点事件;高中政治;教学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生活飞速变化,引发的社会热点事件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食品安全、住房、爱国、医疗、教育等话题受到社会热议,如“长生造假疫苗”“高铁男霸座”“港珠澳大桥通车”等事件吸引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果有选择性地将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灵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热点事件的概述

对于社会热点事件含义的界定,学者们各有论述。秦梦杰认为,社会热点问题是指一段时间内能够抓住人们视野且引起广泛关注、引发民众参与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并引发强烈反响的事件和问题。全崴表示,所谓的社会热点事件,指的是由网络并在社会上引起舆论进而引起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事件。蒋克层指出,社会热点事件普遍是指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广泛参与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引起强烈反响的事件。本文认为社会热点事件是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关系国家、民族或个人利益的,引发全社会或某一地区高度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范畴的事件。社会热点事件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本文参照《2018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选取统计时段内热度最高的20个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将社会热点事件分为社会矛盾、公共安全、企业舆情、公共管理、体育娱乐以及公共人物、涉外涉军、吏治反腐七大类。而某个事件要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爆发的瞬时性。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第二,广泛的关注性。社会热点事件是在特定时期内与一定范围里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讨论或参与,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第三,强烈的时代性。社会热点事件反映着我们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的冲突与矛盾的表现。

二、社会热点事件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素材

社会热点事件源于社会,是理想的生活化教学素材。高中政治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够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立体,形式多种多样,增加政治趣味性。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辅助下变得通俗易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

2.有利于保持高中政治教学与时俱进

由于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更新存在不可避免的相对滞后性,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又使得教材上的知识点并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每天发生、实时更新的社会热点事件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掌握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深入了解社会,同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的学生和具有公共参与的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确保了高中政治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3.有助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时效性

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递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灵活的运用,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的政治学科知识素养以外,还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不断丰富相关的知识储备、强化整合知识的能力,这就促使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快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时效。

三、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中政治主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等内容,本文以《文化生活》为例进行探讨。在《文化生活》中爱国主义部分的课程教学,教师充分运用了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辅助并取得有效成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海行动》,为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和心灵上的震撼,该片从头至尾始终贯穿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军人身上的那种百折不挠、尽忠职守的高贵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学生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同学们深受震撼,都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但社会热点事件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1.将社会热点事件运用到教学中的重视度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59.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重视社会热点事件的运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分数仍然是教师和学生追求的第一位目标。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大量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42%的教师表示会将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针对考点进行反复的理论知识练习,这是见效最快的教学方法。这种唯分数至上的观念致使部分教师会忽视教学中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运用,割裂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容易使知识与生活出现断层。政治课程本身还蕴含着道德教育,而这种高强度的理论知识训练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调查中就有52.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文化生活》中运用的社会热点事件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机械的应试教育并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在教学中运用社会热点事件的方法不足

调查中25%的学生认为教师更倾向于在考前集中讲解有关《文化生活》的社会热点事件,教师为满足考试要求,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经常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专门向学生讲解社会热点事件,而过于繁杂的社会热点事件的融入让学生应接不暇,没有充分的消化和理解,最后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调查数据显示27%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运用,但是由于在备课环节缺少认真准备,导致在教学环节的运用中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没能实现对社会热点事件最大化的资源利用。此外,还有18.3%的教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运用不规范,仅是简单的展示素材,没有提取其中有效信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虽然调动了课堂气氛但却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四、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社会热点事件的对策

1.精选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纷繁复杂,人们关注程度高,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但不是所有社会热点事件都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也不是所有社会热点事件都被高中生所关注,因此在选取社会热点事件时教师应坚持以下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选取

社会热点事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选择社会热点材料之前,教师应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确立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授课知识点的需要有目的的精准选择社会热点事件材料,为教学目标服务。在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可以引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历史悠久的文物,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波“文物热”。教师可以选取该节目中有关长沙窑的视频材料,该片段通过知名主持人何炅生动形象的演绎,串联起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的前世今生。长沙窑在一千多年以前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了中国制造的文化标签,让学生感受到在今天继续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来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坚持正确导向选取

教育从来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社会热点事件融入政治教学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开展,价值导向的引领。社会热点事件的范围广阔、内容丰富、性质复杂,选择时多以积极向上的材料为主,但负面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具有警示作用,教师不应刻意回避负面的社会热点事件。在用正能量引领学生的同时,也可以选取适当的负面材料,对产生负面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全面的剖析,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2018年5月8日,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某一网络自媒体在多平台了侮辱烈士与叶挺烈士的短视频,而在就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此举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教师在有关“文化中选择”的知识点讲解中,便可以考虑选取这一社会热点事件材料,短视频中对叶挺烈士的《囚歌》进行了戏谑篡改,《囚歌》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其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其内容的篡改严重伤害了民族和历史的情感,造成极不良的社会影响。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对其进行全面的批判。而在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的部分,教师可以选取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作为热点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3)契合学生特点选取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热点事件都很感兴趣,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并渴望像成人一样对事物做出自己的评判,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未成熟,面对良莠掺杂的信息,并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社会热点事件涉及面广,类型复杂,有的适合高中生年龄段,有的并不适合。面对高中政治教学,社会热点材料的选择不应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即使是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社会热点事件,最后也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样才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兴趣。2017年党的报告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各种建设性的战略、理念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但是学生长期处于校园环境中,对的兴趣可能并不大,关注度较低,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要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具体到学生身边。例如,报告中关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公共文化体系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过于理论化,教师在选取这一社会热点材料时就要注意契合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利用这一阶段高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验本地的文化惠民工程以及群众性文化活动,走访当地的农家书屋、参加当地图书馆的讲座、到当地的文化公园郊游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结合地方特色选取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巨大的差异,可以利用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也不同。教师在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热点事件,地方化、本土化的社会热点事件更能激起学生的共情,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热点事件容易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加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在有关“爱国主义”的讲述中,可以选取全国知名的爱国人物、爱国事件,如杜嘉班纳辱华事件就在网络引起热议。事件经报道后激起民众强烈的爱国情绪,不仅是明星们拒绝出席杜嘉班纳大秀、国内模特集体罢工,被《人民日报》点名后,更出现群众性自发抵制该品牌的广泛现象。类似素材进入课堂中,即刻会燃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但更多时候这些素材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成为过眼云烟,很快被学生遗忘。因而,在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选取当地或者校园里的爱国人物与爱国事件材料,如湘潭市爱国奋斗先进典型——肖连平同志15年坚守造福矿工为己任。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湘潭就拥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个。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的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讲求社会热点事件运用方法

(1)运用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课程导入

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以音频的方式来呈现社会热点事件,热门歌曲、热门视频可以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或是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述方式呈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一些社会热点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更轻松快速地接触社会热点;也可以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简单还原,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社会热点,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社会热点事件融进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教师应积极探索尝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导入中,就可以根据学情采取多样形式。电影《霸王别姬》的重映引发广泛讨论,可以借此播放京剧霸王别姬的经典片段,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2018年新针灸运动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针灸,教师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生动讲述针灸起源、发展,快速地导入传统文化。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系列节目走红,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受市场追捧的优质IP,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模仿节目的形式来导入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运用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知识讲解

社会热点事件的运用最终要回归到教材的知识分析上,将生活化的材料转化为理论性的知识点。社会热点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回归教材内容的分析时,学生兴趣与注意力难以得到及时的转移和集中。因此要注意社会热点事件与教材内容的衔接与延伸,寻找教材知识与社会热点事件较契合的过渡点。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两框内容授课时,可以引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热点信息。第一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第二框内容就可以延续第一框的热点信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分析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知识点。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历程,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着从文化自为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的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经验,更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支撑,是我们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时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民族兴衰,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做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掌舵人。

(3)运用社会热点事件开展课堂互动

利用社会热点事件辅助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使其生活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印象。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相关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组辩论,再从学生的讨论中提升出相关知识原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辩论将这些重难点知识内化。在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中,教材上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判断。大众传媒发展到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约车成为当下潮流,而去年的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空姐一案也将网约车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案发后滴滴在网络平台了100万元寻找顺风车司机的消息,迅速接到多条有价值线索,帮助警察迅速破案。而与此同时,作为全网5000万粉丝的某一自媒体却了一篇有关滴滴司机杀害空姐的不当推文,为追求流量,抛弃公序良俗,无底线的消费死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就此可以让学生针对当下的网络环境,以“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喜大于忧,还是忧大于喜”为题,分为两组进行小规模的辩论,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阐述观点,揭露矛盾,多角度共同探讨,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陈述,最后归纳出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内化,深入体会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将社会热点事件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时,需要结合教材对社会热点事件材料进行精准的筛选,还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其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运用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运用环节也不是相互孤立的,怎样的方式最合适还需要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秦梦杰.社会热点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究[D].河南大学,2018

[2]全崴.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媒体传播机制研究[J].新闻世界,2018

[3]蒋克层.社会热点事件辩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8

作者:邓淑婧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