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让慕课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分析了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情况,论述了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即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建立全新的教学结构;丰富教学资源。
关键词:素质教育;慕课;思想政治教育
慕课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其英文名称为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s,慕课的主要教育方式是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授课,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将学生看做教育的主体,使大学生对于学习充满热情,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慕课教育也能够为教师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其能够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此为大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文章基于以上观点首先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方式,其次,表明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途径,以此来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融入情况
(一)慕课融入高校课堂教学
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以教为中心的、标准化的教育范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个性化的教育范式”。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可以不限数量地让大规模的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扩大了优质教育范围。同时,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现了授课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比如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使得教学深入浅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
(二)慕课改变大课授课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课程安排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开展大课授课模式。但慕课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大课模式。高校可以形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慕课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更“微小化”和“碎片化”,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慕课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三)慕课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师生之间有效地沟通能够促使大学生的听课效率提升,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教师忽略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但慕课教育地融入使师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使我国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能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慕课教育能够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二、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应在课堂上将大学生看作主体,以此来改变教学方式,慕课教育模式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时能够更加积极,能够对思想政治知识理解更为透彻,从而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满足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建立全新的教学结构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运用慕课教育模式,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慕课能够建立全新的教学结构,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对于思想政治深刻理解。同时,根据慕课教育模式的特点,能够加深对思想政治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丰富教学资源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只有坚持以内容为主,将思想理论讲深、讲透、讲彻底,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慕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慕课教学模式地出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拓展,无论是在学科专业性还是知识综合性方面,都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选择。在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结成了“同盟”,他们之间可以交换教学资料,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慕课”平台,他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3]。
三、结语
慕课教育模式应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成长为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管秀雪,徐建军.“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冲击与应对[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7):71-75.
[2]田雨.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培训,2017(10):275.
[3]黄晨.慕课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97-98.
作者:金程程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