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政务微博的语言艺术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中国政务微博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传统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的局限性,某些体制内的信息流通不畅,而微博的互动性、平等性和开放性非常适合充当政府与民众交流的补充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微博更好地倾听民情民意,激发公众的参与诉求和社会活力。民众也可以通过微博更好地彰显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大量政务微博的开通体现了党政部门对于技术发展新动向和舆情发展新走向的高度关注,而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某些政务微博的语言风格却常常引发争议,非但没有发挥微博在促进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反倒拉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微博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媒体,它的语言也不同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短短140个字,其语言风格要求更加精炼,夺人眼球。目前,在微博平台上活跃着的博主们常常以犀利、大胆、幽默或个性的语言风格而受到粉丝的追捧,其中也包括一些政务微博。而也有一些政务微博的语言风格存在着很大问题,它们或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或粗俗不堪传递不良信息,不仅没有起到加分的作用,反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和执政党的形象。
(一)因“官话套话”失去网民关注
说官话,打官腔,将现实中的官场文化带进微博,会与微博世界自身奉行的规则产生严重的对冲。曾有媒体披露,微博运营商内部的工作人员坦言,不少官员向其提出要求,让他们及时帮助删除微博上网友的负面评价和一些对仕途不利的信息。还有人提出,要按照领导级别高低将其开通的微博进行排名。正是因为某些政务微博官话多、套话多,“人话少”,所以常常沦为微博舆论场中的笑柄。在微博世界中,正面官话无人听,反面批判传千里,恰恰凸显了主流宣传的缺陷与失败。2013年2月,河南连霍高速发生事故,伤亡惨重,然而,河南一些政务微博在报道中却将重点放在描述当地政府官员如何辛苦工作,没有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或家属的名字,语言处理极其失当。政务微博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提供了沟通的桥梁,坦诚平等的态度是政务微博争取网民信任的前提,若是只说官话、套话、大话,自然难以赢得网民的关注。作为内地首个微博听众超过百万的部级官员,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微博中曾说:“现在不是权势的时代,而是‘粉丝’的时代,在充满草根色彩和民间化表达的微博语境里,如果官员讲官话大话,必将失去网民的关注。”
(二)因“不会说话”遭遇网民冷遇
一些开通政务微博的机构和官员不善于沟通,不懂得如何说话,与网民对话时不肯把姿态放低,高高在上,霸气凌人,甚至与网民展开骂战,言语中不乏威胁之词。比如,广州交警官方微博就曾怒斥某记者,说其“真相都没搞清楚,就乱吠”;“平安徐州”官方微博在校车事故死亡人数时,竟然使用“亲”这样的称呼;湖南祁东一公安局长对微博投诉回复说“生个脑袋是用来思考的”。如此,“不会说话”“雷言雷语”的政务微博自然会遭遇到网民的冷遇。一些政务微博上充斥的是一些不咸不淡、不痛不痒、四平八稳的语言,秉持着所谓的“中庸之道”,事实上不过是网络“八股文”,而广大网民通过政务微博更想听到的是真话和实话,不是正确的废话和好听的虚话。有些政务微博则奉行“拿来主义”,慵懒僵化,只会照抄照搬地转发,而不善于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愿对于网民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还有的政务微博喜欢长篇大论,热衷卖弄文笔,文藻华丽,却没有切中要害,长此以往也会让广大网民渐渐疏离。
(三)因“自说自话”而被网民孤立
微博正是因为具备开放、平等、交互、自由等强大的功能优势,才迅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型网络媒体。通过微博关注、评论、转发热点事件,已经成为扩大微博辐射力的重要途径。而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微博之后,并不在意自己的活跃程度,他们认为政务微博就是要传达政府的声音,没必要去关注其他用户,他们甚至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也不开通私信功能,不让网友说话的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尴尬之中,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微博双向互动的优势,也背离了执政者开通政务微博最重要的初衷,最终沦为摆设。政务微博是网络问政的新兴形式,广大民众通过微博发问,自然希望获得他们想要的回应。网民更容易在微博平台之上质疑或批评政府和官员,如果把傲慢的心态带入微博,不懂得关注,不理会网友的提问,不接受或者轻易删除网友的评论,动辄就将不同意见者拉入“黑名单”,这样的政务微博显然无法获得网络世界的掌声,也必然会被广大网民忽视、嘲讽甚至孤立。政务微博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语言失范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个别部门和官员在思想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缺乏对基层的关注,缺乏对群众的了解,缺乏对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执政者如何通过微博舞台更好地代表党和政府倾听来自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民情民意,如何更好地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矛盾的纾解,这些都迫切要求执政者在政务微博建设中把话说好、说对、说实,需要进一步提升微博的语言艺术。
二、提升中国政务微博语言艺术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务微博应充分掌握网络语言的新特征
微博为执政者和普通民众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懂得网络语言,学会“微博问政”,这已经成为微博时代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说,网络就是一个语言世界,网络语言是支撑网络世界的基石,而语言的功能更是被微博的“微言微语”发挥到极致。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符号不同,在微博的平台上,网络语言更具有快捷传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轻松自由等特点,其受到现实语言的制约,也对现实语言施加影响。如果不理解网络语言的这些新特征,就很难把握、跟上现实世界的节奏,也很难把准现代化生活的脉搏。因此,对于开通政务微博的机构和个人而言,必须充分掌握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提高网络语言的艺术效果。活跃于微博平台之上的网络语言,更具有多样、简明、随意、新奇和诙谐等特点。执政者所开通的政务微博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书面语言的规范,简单明了、勇于创新、平易近人、与时俱进。不说“官话套话”,不打“官腔官调”,不说“疯话傻话”,要学会“微言微语”,只有标新立异或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才能增强政务微博的吸引力。某些政务微博就是因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新特征,仍以传统思维表达,“不会说话”“不接地气”而遭遇网友的“板砖”。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法获得百分之百的赞成或反对,在微博上就更是如此,反对、质疑、批评甚至攻击都可能出现,因此,执政者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切忌“小肚鸡肠”,动辄打击报复。面对负面的评价,执政者要以宽容理性的心态应对,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对民众说实话,而不是拿“文件语言”搪塞或者“耍太极”。曾有媒体评论指出,“真正的微博问政,是要通过微博将日常看起来枯燥的政治和形象僵化的官员变得人性化,填充进有血有肉的内容,让民众觉得官员跟身边人一样,政治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政务微博应更加善于运用中国式的语言
语言,是政治的一部分。对于执政党和政府来说,对于开通政务微博的领导者来说,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和网民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仅是个人风格和习惯的问题,也是政治策略和技术的问题。中国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一些民族,比较偏重于实在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中国语言更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和柔韧开阔的吸收性。曾说:“我们不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干瘪,一点生机活力都没有,不要这样,要生动,要感人,我们一定要有群众喜欢的语言,按照群众喜欢的思路把最基本的道理说给人家,这样效果才能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运用中国式大众化的语言。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以后,其治国理念备受国民关注。在各种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新领导人均使用了一些形象化、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表达,风格简洁生动、通俗易懂,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同志在提到有关国家道路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在提到反腐败时说“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强调党员干部带头表率的重要性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提到有关政治改革时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提到表达行动比空谈更重要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提到有关国家治理时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等。领导人运用中国式语言表达其政治思想,也是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一部分。在政务微博的运行中,如果也能够善于运用公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善于运用贴近生活的大众化语言来与普通民众进行沟通,而不必花费气力去发展和使用抽象的、晦涩难懂的政治术语,一定会增强政务微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式语言都适用于政务微博的平台,有时也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比如在有关对外宣传和交流等方面,为了能够减少歧义、增强认同度,政务微博的运用也应摒弃一些中国式语言,适时采用一些西方式的术语和表达方式,而不必盲目排斥。
(三)政府机构与官员微博的语言应有一定的界限
政府机构微博以官方口径表达思想或者回复问题,官员微博是个人微博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区别明显。随着微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开设政务微博的官员和机构也越来越多,由于微博平台上信息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是部分官员个人或机构所开设的微博为了增加点击量和曝光率,便开始追求新鲜的“新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求新、求奇的表达方式,甚至献丑卖萌。目前,很多机构和部门开设的政务微博通常都有固定的微博编辑管理,微博编辑日常的微博更新自由度比较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更新。这种自由化的微博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一些官方微博出现“个人化”的色彩。编辑的个人看法、个人情绪、个人取向和个人判断都可以不加处理、不加筛选地随意通过官方机构微博的平台发表,经过粉丝的大量转发,从而将一种个人情绪急剧放大到整个网络空间,甚至释放到社会舆论场中,有时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负面的影响。同时,有些官方机构微博编辑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新闻理论基础,更没有受过专门的新闻学教育;更有甚者,某些官方微博开办的实质目的竟是品牌营销或推广,而并非做严肃、严谨的新闻报道。某些微博编辑为了追求所谓的“业绩”,将转发量和粉丝量作为追求的主要指标和考核标准,为了达标甚至采用利益交换、“购买粉丝”等不良手段。因此,政务微博运营过程中的乱象必须得到重视和调整。对于官方机构微博的编辑而言,应加强在新闻编辑、媒体公关、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同时也必须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和制度建设。比如,《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拥有独立微博运营团队,每一条微博都经过严格的编辑流程,因而的信息比较权威,影响力也比较大。不管媒体传播的技术手段发展到何种程度,新闻信息在何种平台上传播,做好新闻、传递正确信息、及时有效疏导舆情才是政务微博应该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献丑卖萌不该是官方微博语言运用的风格,不能为了媚众而哗众取宠。毕竟政务微博不是秀场,绝对不能为了得到一时的关注或一时的追捧而忽视了政务微博本身的职能。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权威消息,能不能渠道畅通及时回应民众的疑问,这才是政务微博所该秉持的态度。
比如,四川省司法厅的官方微博“四川司法”依旧采用比较正式的语言,不“淘宝”、不“卖萌”,在内容的丰富性上下足功夫,保持严肃性,崇尚法律的权威,这一风格也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就曾说过,“微博若想获得大量转发,140个字以内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说得有趣,有趣恰恰是危险的。若大家争着如何有趣,微博的氛围就会形成游戏的状态。中国的许多问题需要严肃看待,而不是用有趣的喜感方式去表达。”不过,官员个人开设的微博,则可以保持一定的自由度。因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常常是吸引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只是墨守成规、老生常谈,势必会导致官员个人微博无人问津、门口罗雀。当然,一些官员的个人微博之所以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网络明星,主要还是在于他们的身份和职务,网民可以通过他们的微博了解到某些权威信息,以及他们对于某些时事的看法和评论,而官员也很难将其身份或职务从微博平台上完全剥离。因此,在语言运用上,官员个人开设的微博既要保持自我的风格,也要保持一定的公私界限,这个度如何拿捏是一大学问,不仅需要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更需要官员在实践中逐步摸索。
作者:孙忠良 单位: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