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会计教师中的语言艺术表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析会计教师中的语言艺术表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析会计教师中的语言艺术表现

一、通俗易懂、教学语言形象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同时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职业中学会计教学中,因学生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一点认识都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喜欢尝试,因此新课开始,向学生引入会计职业和会计入门的小故事,让学生清楚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会计职业是充满无限机遇的职业,对自身的专业有自豪感,以此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和学习会计的浓厚兴趣,产生学好它的强烈愿望。总之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可采用生活语言来教学,将现实生活中与会计问题相关的成语、故事、比喻、笑话、典故等引入知识点;将课本中复杂、深奥的会计哲理、会计术语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将复杂会计问题简单化、抽象会计问题具体化、深奥会计问题通俗化。比如,介绍会计恒等式的重要性时,用“天平”来比喻;介绍科目和账户时,用“家具和房屋”来比喻;介绍利润的形成过程,用“做蛋糕”来比喻;介绍利润的分配过程,用“切蛋糕”来比喻。充分利用会计趣味知识,使教学内容通俗化,使学生达到易学易会的目的,从而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自觉地“我要学”。充分体现会计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二、学为主导、教学语言启发思维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1)设疑:训练思维的创见性。设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问题式地讲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好在课前预习中有前置作业,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思维,检验预习效果;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中带着疑问,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序:训练思维的多向性。即不按教材顺序,而是从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入手,通过逻辑推理,层层分析,逆向地向学生阐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将逆向教学法与顺向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加深记忆,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抓点:训练思维的聚焦性。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着重阐述重点、难点和疑点,对于学生能够看懂的一般内容,有的可以简单地加以概括,有效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4)求同:训练思维的迁移性,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

(5)求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即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授账户设置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若利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其核算,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核算?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账户知识,学生便会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热情。再如,讲授“资产”概念时,可以举一些日常事例“我们要办一家酒厂,就需要有启动资金、有厂房、有设备、有原料,有工人等。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厂房、设备和原料等就是资产。”然后和学生们一道概括出资产的概念。在学生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地介绍,这样教学内容就会更形象、直观,使学生在情景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肢体、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主要途径,除使用教学语言外,肢体语言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手势、表情、眼神等等,会更直接、更简洁、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留给学员一个难以忘记的视觉补充。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中学会计教学中教师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语言学习的有心人,把每节课作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的机会,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以便出色地完成教学内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邓璐 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