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课堂教师的语言艺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谈信息课堂教师的语言艺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浅谈信息课堂教师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精彩的信息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提高课堂的实效。本文从规范准确、幽默生动、联系生活、积极评价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巧用语言点亮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言;教学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它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教学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其作用可见一斑。一堂精彩的信息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巧用语言,点亮信息课堂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规范准确,体现学科专业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有着较强专业性的学科,信息术语、定义、原理相较其他学科也比较多。如果教师不能给出准确解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效果。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语言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语言必然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为了给学生传递更为准确的信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常用术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例如,苏教版三年级“操作计算机”一课。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并认识桌面和图标。很多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把“单击”说成“点击”,“拖动”说成“移动”,“图标”说成“程序”或者“文件”。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先入为主”的认知基础。在拓展部分使用“七巧板游戏”巩固鼠标的几种操作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一说自己的操作步骤,如“我先双击七巧板图标,打开游戏,单击选择想要拼的图片,再单击开始,拖动图形到相应位置,右击进行旋转,最后拼搭完成,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游戏。”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自然地对这些术语再次进行了复习,起到了很好的巩固效果。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初识Scratch”一课时,本课是学生首次认识这个软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专业术语“控件”不可以说成“积木块”,而“搭建脚本”不可以说成“编程”,工具栏中的“按钮”不可以说成“图标”。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些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学生往往会铭记于心,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斟字酌句,注意措辞用语,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二、幽默生动,激发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一旦教师的用词太过专业,学生就会听不明白,其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师能运用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复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追求丰富性,恰当地运用幽默,有效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将较为复杂深奥的信息原理进行形象解读,使学生在谈笑中学到知识,形成重要课堂教学契机。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操作计算机”一课时,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计算机是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等基本设备组成。接着,为了让学生明白鼠标器是最重要的一种输入设备,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些设备中,如果让你去掉一个,你会去掉哪一个?再去一个呢?最后还要再去一个呢?”当音箱和键盘相继被去掉后,学生思考了好久,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引导说:“其实一定要去的话,大家还可以去掉鼠标器,不过这样,计算机就不再叫计算机了,而是变成电视了。”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体会到了鼠标器的重要性,在之后的鼠标器基本操作的学习中也更加主动。又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机器人行走”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弯如何设置电机参数。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请所有学生面向讲台,教师站在讲台上背朝同学们,同时说道:“大家想象一下,假设我们全班正坐在一条大船上,老师的位置就是船头,我们的船左右两侧都有船桨,现在想让船直行,应该怎么办?(左右同时划)那如果老师让我们的船转弯呢?(只划一侧的船桨)那么假设老师只划左侧的桨,船会向哪个方向转弯?(右侧)那老师想让船向左转弯,应该怎么划?(只划右侧的桨)”学生恍然大悟,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兴趣,课堂气氛也空前活跃。

三、联系生活,突出信息实用性

信息技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对课程与生活关系的解析,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课堂,甚至技术本身上,而缺乏向生活中延伸的意识。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也无法灵活地应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信息技术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与课堂知识,还应该延伸到课下的生活中,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从更广阔的视角体会信息技术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分析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利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构建一个贴近生活、体现生活的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初识物联网”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大多来自身边的应用,且这些物联网的应用是分散的,因此对物联网这一新技术本身并不了解。于是教师运用通俗的语言,构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他叫小明,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明来了解他的一天。早晨,小明要去上学了,他来到了公交站台,看到了什么?小明来到了学校,他爸爸的手机上立刻收到了他到校的短信。这是怎么实现的?在学校里,小明还来到了智能农场看到了什么?小明放学回到了家又做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有关物联网的应用?”这样从学生亲身经历引发对物联网的好奇和思考,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小猫出题”一课时,结合学生生活中购物的经历,笔者创设了一个“购物小达人”的情境,首先,笔者请学生借助Scratch软件编写脚本,计算出所购文具所需的总价;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判断所带的钱是否能够买到相应数量的物品,并让小猫说出结果;最后,笔者进一步提升难度,根据商家的不同优惠方案,编写脚本判断选择哪种方案更加优惠。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信息的实用性,而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高涨。

四、积极评价,注重语言激励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在评价中,教师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接收效果,信息技术操作的掌握能力,还能够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对后面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语言的激励性,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可见,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激励可以让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的人瞬间拥有自信的力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助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情,伴之自己的眼神、笑貌、手势、嗓音等体态语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但同时也要注意,激励性语言必须实事求是。只有对学生的激励合情合理、贴近实际,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改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插入图片”一课时,有些学生虽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方法插入了图片,但教师不能一味地赞美,忽略学生的不足,而应该在发现其优点的同时看到其不足之处,如插入的图片内容是否与文字配合,位置、大小是否合理,是否因为图片过多而影响了文字的阅读,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否则,纯粹地表扬会让学生感到不够真诚,或导致其沾沾自喜、盲目自大。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要避免内容空洞。对学生的激励,如果仅用“很好”“很棒”“真不错”等表扬性词语,尽管短时间内会起到激励作用,可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激励的廉价,有可能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说明,激励需要内容到位,不可以太过简单,不可以采用没有任何实质性评价的语言。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插入表格”一课时,教材中的表格制作教学并没有安排美化表格的环节,但一个学生发现了如何给文档表格美化的方法。为此,笔者是这样激励他的:“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学习信息技术就要有你这种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同学们好想请你来教他们。”一番激励之后,这名学生心里美滋滋的,迫不及待地想上台演示。由此可见,在激励学生时,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方法(客观公正,内容丰满),这样才能给学生以信心,才能让学生正视自己,从而让语言的激励艺术发挥出理想的作用。总之,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科特点,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并利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加以阐述,对专业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化处理,有效渲染课堂教学气氛。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实际,利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构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同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语言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巧用语言这只手,它必能给我们的信息教学增色不少,让信息课堂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王世枚,刘先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9(4).

[2]司瑞敏.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价值工程,2014(22).

[3]杨清柏.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2).

作者:周敏霞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