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语言艺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进入高校,是每一个学生的新起点和转折点,是他们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一步。作为辅导员,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是第一步工作,也奠定了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高校辅导员的语言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管理效能的媒介与工具。辅导员怎样运用语言,转变说教为沟通交流,使其发挥最大效力,缓解新生刚刚进入校园时的迷惘与紧张,并将枯燥难懂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成易于接受的讯息,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适应性;辅导员;语言艺术

一、新生入学所面临的挑战

(一)个体生活转变为集体生活

无论高校新生在高中生涯是寄宿或走读,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教室里,社交时间较少。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从以前自己拥有独立空间,变成宿舍集体生活。在社团、在宿舍,每一个人的生活作息习惯,性格偏好等方面均有差异,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摩擦与矛盾,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大部分新生都希望人际关系和谐。但社会化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多元化的交流沟通内容,让缺乏交际经验,方法手段不多的大学新生较难适应。

(二)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并且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备战高考。大学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多采用集中授课、课后自学,接触的学科知识相对比较广泛。随之带来的变化就是新生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不沉溺于游戏恋爱。在课堂外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或提升其他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养成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意义重大的事情。

(三)家长引导转变为独立思考

在进入高校前,学生处于相较封闭的校园环境,年龄小且社会经验少,大多事宜听从家长的意见建议,这其中可能包含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校新生进入校园后,脱离家庭的舒适圈,面对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虽然仍旧会有家长的帮助,但逐渐开始自己独立思考,同时也包含可能由此产生的亲子关系冲突的问题,这是由学校步入到社会必经的阶段中的挑战与锻炼。

二、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关键

(一)内容的思政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有明文规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将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是有严谨的态度,有责任担当,在工作生活中将优秀的思想品质、道德理念、人格魅力通过语言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辅导员在开展入学适应性教育时,语言表达更是要注重政治立场鲜明,传达国家学校政策方针,解答学生疑惑之时,必须立场鲜明,态度诚恳,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学会独立理性思考。

(二)情感的同理心

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对现如今的高校教育、个性越来越强的“00”后大学生,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辅导员如果经常使用居高临下的态度与新生进行交流,非常容易刺激到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师生关系,给有效开展后续工作刘霞隐患。在面对新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疑惑时,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消除学生初来学校的隔阂和老师之间的陌生感。

(三)语气的差异化

由于原生家庭与成长经历的不同,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可谓是千差万别。费孝通先生在谈到社会和谐的问题时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见求同存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极其重要。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都会给听众带来不同的情绪价值。所以,辅导员在言语表达时应注意掌控自己的语气、语速和节奏。主题班会的时候和缓、温柔、坚定的语气能减少年龄身份不同带来的距离感;演讲时候适当保持抑扬顿挫能够让演讲内容充满魅力和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谈心谈话时语气亲切更能让学生卸下心防。面对不同性别、性格特点的学生,谈论不同话题内容时,更是要重视语气的契合度,这其中也包含表情、神态、手势等肢体语言。

(四)专业的针对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群体特征,不同于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矛盾,面对新生群体,辅导员还需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与未来就业指导,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大学期间甚至毕业后的学习整体规划给予科学的建议与意见。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学习实习指导等,在新生对大学学习有一个整体框架与目标后,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减轻对未来的困惑与迷惘。

三、提升入学适应性教育中语言艺术的方法

(一)网络新媒体让学生提前融入校园

现如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00后”学生思维活跃,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网络,他们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媒体来认识、了解世界。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想要不成为被“后浪”拍死的“前浪”,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理念,辅导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在QQ微信群日常语言表达时适当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用语,结合社会热点、头条新闻以及学校最新动态,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迫,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凝聚共识

现在有一些学生觉得正确的空话就是废话。那么,通过讲故事、举实例、摆事实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凝聚共识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历史上的民族独立、现如今的抗疫抗洪以及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道路上,有许许多多鲜活感人的事例值得学生借鉴学习。辅导员应加强自身修养,灵活运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文化经典精华,结合高校新生实际,赋予其当代价值和意义,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论语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都是能给学生带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的精神琼浆。

(三)经常使用积极鼓励性的话语

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给了我们很多关于教师积极期望的教育启示。鼓励性语言、积极的话语在发掘学生潜能,性格优势时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对大学新生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面对新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刚入学可能犯的错误时,辅导员在交流中如能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多使用积极鼓励的话语,进行善意提醒,能帮助使其逐步克服以往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避免使用消极伤害性的语言

使用暴力、诋毁、贬低等消极伤害性的语言,会对学生曹成极大困扰,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严重的甚至会损伤学生的自尊、自信,导致学生身心紧张、自卑甚至抑郁等心理疾病。尤其对于新生,他们大多刚刚成年,面对陌生环境,当下内心需要的是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即使面对犯错的学生,也要按照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

(五)生活化情景建立亲密度

学生在刚刚进入校园时,可能面临各种生活生理方面的挑战,在没有家长细心的照顾,水土不服、军训不适、饮食不习惯、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等,这每一项可能都是小事,但对一些学生而言就是会造成他们身心极大困扰的问题。古语有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最需要辅导员去作为朋友去帮助他们的时候,也是了解学生,建立信任感最重要的时候。接地气、口语化的亲切关怀和慰问,以及通过联系学生与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帮助新生解决实际问题能极大提升师生关系的亲密度与信任感。

(六)构建深厚的知识储备体系

日常工作中集中体现辅导员语言表达能力的场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个别与特殊学生的谈心谈话,另一类是集体场合讲话。不管是哪种场合,都需要辅导员在平时通过学习培训、理论学习、践行落实等方式沉淀自身,构建深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增强语言的幽默感,通过自嘲、引用流行语言等方式,营造风趣幽默的环境,让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更加轻松,学生信息接受度更高。个人谈心谈话中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恋爱、学习和就业等生活日常问题有足够的思考和沉淀,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七)适当的肢体语言传递力量

在与新生交流时呈现适当的肢体动作是必要的,没有肢体语言的话语寡淡如水,会让学生没有保持倾听下去的兴趣。沟通交流中使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可以为我们所要传递的思想与理念增添力量,并避免产生混乱或含糊的信号。例如,保持适度的微笑和自然的身体姿态能让学生感到放松和亲切。作为新生在学校联系最紧密的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特别是主题班会这种重要的集体场合,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让自己平易近人,让班级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同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听其言,观其行”。辅导员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本身所展现的优良品质与行为习惯就是一种模范,良好的身教就是一种榜样。这种示范和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良好的身教形象一般会耳濡目染地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也会帮助他们自省吾身,又能学会自我思考探索。高校新生在接受这种潜移默化教育的过程中,将更好更快地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

作者:黄邹毅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