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思考(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思考(3篇)

第一篇:声乐教学语言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学语言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

1.声乐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教学中,声乐教学语言要能够准确地使用专业知识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并要求教学语言既要精炼准确,又要简明易懂言简意赅,使科学性和教育性二者兼顾,互不偏废。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又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使教学有针对性,才能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教师在发声训练中常常以:吸开、落喉、松胸、开肋、立背、撑腰、叹下、翻扣等语言,有针对性地来提示、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声音和发声状态,使其保持良好的歌唱感觉。要特别注意避免课堂教学无重点地空谈声乐理论,偏执夸大个别问题,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所适从。因此,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声乐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才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而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不仅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还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它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而成的,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2.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教学语言本身具有示范性的特点,规范、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能带给学生深刻的感受和记忆。在声乐教学中要坚持以规范性为主,规范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原则,灵活性要在规范性前提下发挥作用,而片面追求灵活性,教学语言生造滥用等做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声乐学科有其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与众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求教学语言既要具有规范性又要具有灵活性。因此,教学又是个性化的展现,声乐教学语言既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遣词造句又要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在声乐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学生声音畏缩无力的现象,教师常用“圆润、饱满、靠前”等词语来要求学生把声音唱得圆润结实有方向,但这只是一种对声音结果的要求,并没有道出解决歌唱发声问题时所应采取的方法。学生虽然明白,但就是没有感觉,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如果机智灵活地给其以生活中的启发,巧妙地用一个“嘿”字加以点拨,学生立刻就能找到腰部支撑的爆发力,使声音前冲而有力,问题迎刃而解。积极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积累,能够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和特色;机智灵活的语言,又能使教学更加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

3.声乐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启发式教育既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又是当前提倡的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孔子说:“不启不悱,不发不问。”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起到激发思维、举一反三的创造性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知识的要点、重点,以及不易掌握、理解的技巧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乐于推敲得出结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力度训练时,先不给学生做出直接的、有力度对比的声音示范,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来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模仿火车、飞机由远而近的轰鸣声,做出有强弱对比、有力度控制的声音。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以最具典型性的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琢磨研究,使教学“举一反三”,而不是和盘托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跳音训练时,教师可采用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把轻巧跳跃、富于弹性的声音想象成拍皮球,从而总结出跳音要“拍”着唱,既要有灵活的声音控制,还要有均匀的气息控制,声音才能轻巧柔韧、结实饱满、明亮通透。

另一方面,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路启发其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及时调整,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在声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有了较好的歌唱共鸣位置,却无方向、声音不前行的技术问题,教师如果一味强调声乐理论上的“靠前”,学生就会把声音运动的方向与声音位置的前后混为一谈,只顾靠前而忽视了后咽壁的吸开,致使整个通畅的声音状态被改变。此时教师如果采用形象直观的手势语言,从面部额前向上、向前划出一个抛物线型的动作,学生会迅速心领神会,使声音往上、往前翻扣,达到音位统一、集中靠前的声音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形象直观的启发基础上,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技巧,受益匪浅。

4.声乐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教师在讲授歌唱发声原理时,首先要把科学性摆在首位,强调概念的正确性、原理的完整性,但也不能忽视知识性和趣味性。清晰流畅、生动形象、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教学达到特殊的效果。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歌唱示范的直观性、艺术性和形象性,还需要运用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势,引导、培养、强化学生对歌唱的方法产生联想、遐想和感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歌唱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因口腔内部打开不够而使声音塌扁的现象,教师如用“撑伞”来形容、提示学生口腔内部的竖起感,再加以手势引导,学生会马上找到感觉,使声音立竿见影。

而教学中的幽默则是一种智慧,幽默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能使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歌唱学》的作者邹本初到他的老师沈湘教授家上声乐课,盲目地追求音量并非常得意地问他的老师:“沈先生,您说我的音量大不大?”沈先生低着头,半天说了一句非常幽默的话:“你比磨坊里的差远啦!”其他学生听了立即哄堂大笑,他自己恍然大悟。沈先生巧妙地把磨坊里的“驴”字省去,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批评,击中学生盲目追求音量、影响音域扩展的要害,使学生茅塞顿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味。可见,要使语言具有形象性,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举例,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学生引入抽象思维的境地。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具有相对性,语义也存在抽象、不确定性。教师采用确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科学发声,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中要注重逻辑性语言与形象性语言的完美结合,借助逻辑性的教学语言保证表述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借助形象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加深印象、促进理解。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语言是教师运用语言技能、技巧以及专业技术方法的综合教学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声乐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它所具有的表意、传情和教育的三大功能,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了解声乐教学语言的特点与基本要求,能够使人们更加重视新的课程理念,遵循教学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语言,进一步把握、运用好本专业的教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手段和技巧,对于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萍,浅谈新理念下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变化[J].甘肃教育,2004.1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3]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第二篇:声乐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项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行为,在声乐教学中,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所传授的教学知识有更加形象、具象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声乐教学老师往往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就要求声乐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的素质,不断培养语言教学的能力,不断把更多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本文正是基于对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讨论,探讨声乐教学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并且尝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方法,希冀对我国的声乐教学做出一定的微薄贡献。

【关键词】声乐教学;语言艺术;实践研究

一般的理解认为声乐教学是一项技能传授的行为,然而许多教学实践表明,声乐教学其实是一项需要非常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学活动。以声乐发声教学为例,发声方法实际上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的。与此同时,声乐教学其实还是一项需要较强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用活泼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总体来说,声乐教学是一项对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要求极强的教学活动,作为声乐教学老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素养提升和理论知识的补充。

一、声乐教师需具备良好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教学指向标作为一名教师,基本素质就是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也就是语言修养。为师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良好的语言修养。由于声乐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语言对于声乐教师来说,它的要求就更高。因为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言修养,还应掌握其专业术语的技巧。专业术语只有在特定的教学环境里,师生才能够默契配合。声乐训练需要理论的指导,但又不能仅凭研读理论就能够做到。在发声方法方面,声乐教学更多的是技能性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发声之前和学习过程中出了要学习一定的知识,全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学生必须不断依靠教师的语言、形象提示和自身的运动感觉进行调整。我国目前的声乐教育家基本都采用了教学语言来进行声乐教学。当然,只是在某些特别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旧时师徒式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很少从理论上提高学生对正确歌唱认识。

二、声乐教学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

(一)巧妙运用民族语言和普通话

普通话属于中国的通用官方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普通话的语言魅力进行教学。同时结合音乐语言美的特点,用歌唱韵律优美的标准来要求教学语言,运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中国语言就是字正腔圆。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音方法,做到交流语言和音乐语言的抑扬顿挫、松紧有度、变化有致。其实我们都知道音乐学者讲话都比较有韵味,这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将情感充分融合到语言中

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比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声乐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语言的特点及文化因素,并结合情感表达的需要,找到语言和情感相互协调的规律。

(二)充分掌握声乐语言发声技巧

歌曲的美妙不仅在于旋律的优美,更多的是歌词传达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心中的真实情感。因此声乐语言需要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通过圆润、清晰地声音将语义和情感传达给观众。虽然目前音乐的发展已经多元化,非字正腔圆也是音乐的一种风格。但是从总体来说,声乐教学的基础要求依然是字正腔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训练,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比如可以培训像播音主持那样的训练,练习绕口令、扩张腰腹,从丹田发声。发声技能时一种很有效的生理机能。但是对于一些初学者,老师需要掌握教学语言的精炼程度,需要符合正常逻辑习惯,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声音训练程度。让学生掌握声乐技术,保证学生具备熟练的发音技巧,保C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做到字正腔圆,保证声乐语言艺术的教学质量。

(三)凝练准确生动地表达教学语言

声乐教学中的另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将理论化抽象为形象。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多元理解性,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理解能力和方向会有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更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前人的研究,比如雷倩(2015)在文中提到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她主要建议老师将艺术溶于日常生活,因为本身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从专业角度训练学生气息时会采用长跑,锻炼肺活量,或用吹皮球的方法体会腰腹扩张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在训练气息流动时,需要锻炼声音的滚动唱等词眼。常见的声乐练习方法如:气息下沉、扩张腰腹、立起后腰、双肩下垂、前胸松弛、笑肌上扬、牙光打开等,这些精炼准确的语言便于学生接受。

(三)声乐教师应该形体结合耐心解读

在管理学中的沟通,非常强调语言沟通的艺术性和肢体语言的综合使用。同样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工作。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有效地辅佐有声语言,强化或补充语义信息,能使教师语言艺术充分展现。老师应尽可能明白学生反馈出来的肢体语言,遇到学生消极的情绪肢体反应,应尽快调整语言方式,鼓励信赖学生,激发学生的演唱自信。

(四)声乐教学中注重辩证统一性

声音与气息,往外唱与向里吸,局部与整体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点,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平衡三者关系,才可能会达到不错的歌唱效果。针对学生学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要辩证统一看待,比如高音问题,可能学生有头声位置,但气息支持不足,也有可能是喉头过于紧绷造成的结果,声乐教师必须针对实际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魏军敏.声乐语言艺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3(12).

[2]甘翠贞.浅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

[3]王大禹声乐语言艺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15(06).

第三篇:论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摘要:教学语言起到了沟通教师与学生声音观念的作用,起到了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教师语言的研究,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声乐教学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教学语言艺术,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运动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和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精练、准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体验,转化为自己正确的歌唱。

学生只能通过聆听声乐教师的范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韵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巧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教学语言起到了沟通教师与学生声音观念的作用,起到了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种智力因素。教师语言的研究,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简析精讲

简析精讲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声乐教师在声乐课中,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也不针对学生在声乐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泛泛地空谈声乐理论。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歌唱的支点,共鸣位置的安放,气息的保持与运用,发声器官的紧与松,高位置共鸣与深呼吸支持的对立统―关系等较难理解的问题,面面俱到,恨不得在一堂课上解决学生所有的声乐技术上的难点。这对于声乐基础差,理解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常感到疑惑,不能解决声乐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要对学生的声音情况做到细微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准确生动

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而敏锐的听觉,这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准确的教学语言,对与建立教师的威信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总是不能理解教师所阐述的发声原理,教师对学生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如同一种发声现象,教师每―次的说法都不一致,―会是呼吸问题,一会是喉咽腔太紧,―会又是共鸣位置没上去。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不信任感,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学。

成功的教学,是建立在生动活泼的、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教师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语言喜好、学生个性和经历,便于在教学中运用学生们熟悉的、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和事物,通过比喻、假设来启示学生们准确掌握发声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如有的学生从小会拉小提琴,教师在讲述歌唱发声起音时,声带张和气息的控制相互作用,就可以借用送个学生熟悉的弦与弓的紧与松的辩证关系加以说明。讲到歌唱时声波集中反射在硬腭,通过反射点的传递、震动可形成头腔共鸣。声乐教师要经常学习和收集其他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用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那么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师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的经验总结,是声乐教学中昔遍遵循的一条原则。由于学生各不相同,有的差异在年龄上,或在学历、经历和生活习惯上;有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上。对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在遵守声乐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的同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对待。

用比喻进行教学,也可以用具体、简短的发声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对心理上容易紧张,生理条件太差而有自卑感的学生,则应多用鼓励。对悟性较高,反映较快,接受力以及识别声音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语言可以更精练,对他们可以加快提出教学难度。年纪较轻,学历或经历较浅,智力尚不太成熟者,可以多用最简明易懂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或形象化的比喻,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四、教学术语的暗示

声乐教学必然采用一些声乐术语,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调整歌唱运动状态。虽然有些教学术语比较抽象,甚至表面上不太可行,但是在实践中能够产生一些好的效果。如用“吸气”的状态歌唱,暗示喉咙张开的保持和胸腹部肌肉群的保持状态。用“笑’的肌肉运动提醒颧骨和面部肌肉的积极运动。要求吸气到丹田,要求吸到腰围边部位等术语,事实上是不符合生理常识的,吸气只能吸到肺部,其他部位都不可能吸进气息。而这个术语的暗示作用能够带来腹部肌肉的合理运动,引导横隔膜下降,扩尢肺底部的气容量,加强声“源”的基础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