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简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简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简析

摘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敏捷的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不断提高提问的艺术性,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提问艺术;误区;提问设计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宋代学者陆九渊也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学习的原动力是有疑惑,有疑惑而去解疑,这一过程便是认识世界和求知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注入式”模式为“主动性”、“创造性”、“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广大语文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材、板书大多以文字形式为主,不像数学有符号和公式,物理、化学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模型展示来活跃课堂氛围。因此,能否把一堂语文课讲的生动和卓有成效,进行有效提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语文课,老师通常是按照作家作品介绍、范读课文、集体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作业布置这几个环节进行,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根本没有调动起来。通过提问,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和事产生兴趣,自然就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渴望,引发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导到教学方向上来。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

初中学生的自律性尚未完全养成,往往还处于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的年纪,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往往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却无精打采,课堂上,学生交头接耳说悄悄话,看课外书、打瞌睡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果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的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或请个别同学回答,自然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老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进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的方式是课文教学,目的是字、词、句的运用以及主题思想的掌握。一篇文章,百字或千字,描述的内容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过程,而作者想要表达的又往往不止这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我们要明白的更多的是作者为何要选取这件事,通过这件事想要表明哪种观点,反映什么问题,表达哪种感情,而这些无一不是需要我们通过问题、背景、思考、感受来获得的。因此,只有多提几个为什么,怎么回事,我们对主题的把握才能随之深入,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了一篇文章所赋予的内涵。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初步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深入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提问无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目的基本达到的时候,引入更加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往“深”处想,往“广”处想,追溯历史,预言未来,把问题与做人、做事、做事业联系起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向和横向发展。

二提问误区

(一)提问的导入时间过早或过晚

提问的时机很重要,过早过晚都不是合适的时间。过早发问,由于学生对教材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学生内心一片茫然,对问题毫无概念,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热情,反倒会使课堂气氛紧张,课堂沉闷。相反,如果等到教学内容基本讲完后再提问,学生无需思考就可对答如流,学生对于内容的重复加强表现不耐烦,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即使回答,也大多按照老师讲课的思路和观点作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问题的难度太易或太难

课堂提出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无疑而问,为问而问,提问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不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也会使学生产生沾沾自喜的情绪,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完全掌握,因此会浅尝辄止。反之,如果问题太难,大而无当,太广太深,已经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那么这样的提问会使课堂陷入停顿状态,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提问的时机不对,不仅不能调动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或者松懈或者紧张,都是不利于正常学习的。

(三)提问频率过密或过疏

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过多的进行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对于问题的解答也往往不全面、不深入。旧的问题没有弄清就又提出新的问题,看似学生注意力集中,实则学生只把精力放在应付老师的提问上,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索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提了一大堆问题,结果是越来越困惑,收效甚微。

(四)解答标准过“宽”或过“窄”

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进行分析点评。在实践中,评价标准往往过“宽”或过“窄”。如果评价定型呆板、答案标准统一,也就导致了课堂上以唯一标准答案来设计提问,有人戏称“诱使学生就范”,如果学生不肯“就范”,那教师就只好尴尬地将自已的或教参的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了,这样的点评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的老师为了丰富学生思维,所提的问题漫无边际,解答也毫无标准,脱离教学目标,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提问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问设计

(一)时间设计

问的太早,学生毫无概念,不知所云,问的太晚又毫无悬念,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提问要讲究合适的时机,并且要在课程推进的不同阶段,有区别、有层次的进行提问。课堂开始不久,适合提一些引入性问题,比如说对知识背景和历史人物的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的把接下来的课听下去。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个时候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时及时提问,然后再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课程即将结束或是基本结束时,学生对整堂课的知识体系已经基本掌握,这时候应当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或是针对课文主旨,提出一些反向思维、逆向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这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主题设计

不论何时提出何种问题,都要紧紧围绕所学主题进行。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进行充分认真的准备,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提问要有针对性、靶向性。学习重点是指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如果把握好,那么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就基本达到目的了。学习难点是指通过一般学习和讲授难以理解的知识节点,而这些难点如果不搞清又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提问要围绕难点和重点,对关键词、主旨句设问,从而达到了解文章创作动机、掌握文章思想主旨的效果。

(三)难度设计

问题难度要按照课程本身的难度和学生接受程度,动态调整。总体而言,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所提问题的难度应当逐渐增强。当然,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设问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而不是要把学生问倒。因此,在提问题时,尤其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层层设问,一环扣一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也可以达到跟踪学生思维,掌控课堂进程的目的。

(四)对象设计

提问不仅要有时间纵向性的不同设置,在提问对象这个横断面也要有所区分。一般而言,对“优秀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可以逐步升级,层层推进,对于学困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体验思考和成功的快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五)功能设计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产生启发,往往学生回答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教学的目的更看重学生是从哪个思路进行回答,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否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通过提问,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六)过程设计

提问的过程要体现一定的曲折性和迂回性,这不仅是要有效降低问题难度,更是为了增强提问的趣味性。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若将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总之,课堂提问不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它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设计巧妙、有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对课堂教学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提问的多向性、艺术性,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切合学生基础的提问艺术风格,通过“抛砖引玉”,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杨宏.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途径与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80-80.

[2]曾丽艳.课堂提问艺术的妙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3(16):43-43.

[3]吴秀清.初中语文的提问艺术[J].中学生阅读:初中教研版,2010(1).

作者:郭江红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第一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