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思考(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
摘要:
语文学科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前提,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更是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走向创新之路,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禁锢,用发展的眼光看语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作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实践作理性思考,并列举一些适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理性思考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家对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启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汉语知识的热爱,还能够拓宽视野。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教师应大胆创新,敢于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技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顺利实施与有效开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避免使用单调乏味的知识讲授方式,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较真实的情境,结合课文内容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视频、动画、音乐等,从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在念出课文题目之后解题:“记”是什么意思?告知学生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设计开场白: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去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吧。为帮助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去双龙洞洞途中的景物图片,包括映山红、油桐、砂土、山间小溪;外洞洞口、泉水、孔隙;内洞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和一条青龙、石钟乳、石笋等。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情境教学更形象和直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注重课堂互动,活跃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他们当做教学主体,注重课堂互动。而且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课堂互动不仅能够活跃教学氛围,还能够让语文教学散发无限生机和活力,使其积极踊跃地参与知识学习与探究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话题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发表个人看法与意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或者将课文内容变为剧本,组织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在还原文章情境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讲授《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让他们讨论与现代白话文之间有什么不同?并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使其与课文内容相对照,让学生比较课文中对“猴王出世”的描写和电视剧中的画面有什么区别?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假如现在请你们当导演排练这场戏,将怎样处理?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思考、讨论和交流,依赖文本展开想象自由创作,将课文改编为剧本且表演出来,让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动态模式。如此,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了解猴王出世及其生活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在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三、选用生活素材,带给学生乐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和知识很多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些内容,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传授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结合点,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现象,拓展汉语学习的范围和空间。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事先搜集与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拉近语文课程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亲和力和实用性,并学会在生活中感悟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为例,本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使用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等,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教师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述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调查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并要求他们提出个人想法与建议。通过调查和研究,教师将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提出部分对策号召学生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不毁坏花草树木,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引领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赏教育学习爱护树木、保护环境,领会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和重要性。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只有敢于创新,才会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作者:赵云霞 单位:彰武县西六家子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63-164.
[2]冯如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电子制作,2015,11:290.
[3]刘占祥.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与突破[J].才智,2015,22:95.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
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从积极方面入手,用快乐向上的内容和积极方式塑造洋溢着快乐向上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语文这一学科包含价值观教育,又包含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关键词:
快乐向上;语文课堂;作文教学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健康教育
(一)做个阳光教师,快乐感染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充满阳光、朝气蓬勃的语文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的是身心愉快畅然。因此,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首先要阳光起来。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文化底蕴,教材中的篇章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阳光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快乐向上心理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他们快乐学习。如教学《猴子种树》一课时这样问:“猴子一开始种了什么树?乌鸦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猴子听完后怎么做?猴子第二次又种了什么树?麻雀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猴子听完后怎么做?猴子第三次又种了什么树?杜鹃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可以扮演相应的角色,很快乐迫不及待就要分角色读课文。类似童话课文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满阳光、富于朝气,自然给学生带来身心欢快,学课文顺畅,课堂气氛极好,培养学生爱上语文朗读。
(二)做个感恩教师,真情引导学生
积极心理健康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等的正面情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这些情感因素,用真情引导学生学习,挖掘学生真情实感,让他们的感情在学习中尽情流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如教学《假如》一文时,在诗中第三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子,发出轻轻的叹息。”我提问:“同学们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学生纷纷说了,如:表现了“我”善良的心灵,表达出“我”帮助残疾人的原因,体现了“我”关爱残疾人。我又接着问:“你能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吗?”学生很认真很用情地朗读诗歌。我又设计这样的思考题:“同学们,你知道还有哪些人需要别人帮助呢?你想怎样帮助他们呀?请试着像诗歌所写的一样说一说。”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纷纷举例要帮助盲人和孤寡老人,以及身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于是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盲人们再也不会只有黑暗了,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看到多彩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孤儿们画一对超有爱心的父母,让他们也成为幸福的孩子”。“假如……”感性的语文老师用感恩的心态耐心地引导,真情感染学生,不仅学生富有同情心、爱心、耐心,还激发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的情感,学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溢于言表。
二、抓好习作训练,渗透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更强地渗透学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累生活素材,真情表达促健康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向来提倡说真话,写真言,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学作文就是使学生在真人真事中铸造健全的人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学生作文的思路、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参加的实际活动越积极,写出的文章越有特色。因此,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加实际生活技能,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只有了解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积累更多鲜活的写作素材,才能为写好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例如,教学低年级《春天来了》写景作文前,先布置学生读关于春天的诗歌、作文,课堂上我提问:哪些景物能反映春天到了?但是本地实际情况却与学生所读的诗歌或文章句段有不同,于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各处实地观察,学生开心地表达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情感,这样他们通过观察与学习头脑中就有了实物可表达,笔下不会空洞无物,身心在作文学习中获得了正面熏陶,情绪处于积极乐观之中。
(二)写好生活日记,情感升华稳健康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遇到生气或不平之事会痛哭流涕或者暴跳如雷……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好日记,将当天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或升华情感,有助于克服不良心理情绪,完善自我,进而导向快乐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作为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父母或老师能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学生写话水平亦得到无形练习。
总之,语文课堂立足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和关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语文学科教育全过程中,让语文教学更富于精彩,学生的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精神面貌更好,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呈全面、和谐、快乐向上的趋势健康发展。
作者:侯春玲 单位:南安市梅山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祝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研究,2015.7.
[2]李敏.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语文.课堂研讨,2015.5.
[3]杜鹃.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学习和交流,2015.9.
[4]张杏花.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研究,2015(22).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经典教育探讨
很多学生是不爱看书的,特别是不喜欢看经典文学,觉得经典文学太深奥,自己读不懂,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学生也没有丝毫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经典教学也不是很重视,没有收获到经典教育应有的效果,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这样的现象是不正常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让学生从经典教育中受到启发。
一、经典教育的定义
所谓的经典,就是一些永远不会过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再被关注,反而会因为时间变得愈加的晶莹璀璨,时间不会让经典蒙上灰尘,只会给它增添更多的光辉,经典的作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且,经典作品就是可以经得起我们反复读、反复推敲的作品,我们每一次读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比如说,《红楼梦》这本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经历都在研究这本书,甚至出现了“红学”。经典教育就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经典作品的选段,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到经典,感觉到经典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也不要把经典束之高阁。经典教育就是强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文中经典的教学。比如说,小学语文中的一些古诗词,像《望庐山瀑布》、《出塞》,还有我们学过的一些文言文,以及《三字经》都是一些经典,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和领悟的过程就是在接受经典教育。
二、经典教育的好处
1.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多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接受经典教育,也可以在课堂外接受经典教育,学生可以自己主动去阅读一些经典,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名著、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小说、《茶花女》、《呼啸山庄》等都是可以的,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的时候,肯定就会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思考、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思考,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2.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只要是读书都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更不用说阅读经典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水平,还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也可以接触到西方文化,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可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知识是非常渊博的,学习知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一只井底之蛙,但是我们要选择让自己的井口可以变得更大一些,能看到更大的天空,视野也变得广阔。
3.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典文学中塑造了很多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有一些非常具有正能量的品质,经典文学中还有一些比较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和这些好的品质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可以感悟到这些精神和品质的美好,让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说,学生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塑造了一个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乐于奉献的主人公,学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被这个主人公所感动,然后自己自觉地拿自己和这个主人公做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
三、怎样进行经典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教材中的经典教学,因为这是一个窗口,让学生爱上阅读经典的窗口,老师要在课堂的经典教育中起一个比较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悟到经典的魅力,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经典,而且,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经典,比如说,要先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要去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老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阅读经典,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去阅读经典,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的知识都是自己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的养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可以适当地慢一些,放慢节奏,认真品味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让学生可以学习,然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把文章中自己比较喜欢的语言总结下来,以后翻看会比较方便,而且做笔记是为了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还可以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经典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经典课文的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经典作品。
作者:赖水清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绵塘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生活化、普遍化、大众化。尤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有着传递声音、图像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让一些知识更容易理解。本文着重阐述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作用;应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技术,利用强大的功能帮助人们处理一些难以完成的任务,以向人们传递大量信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利用自身的特点把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好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成就。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处在比较小的年龄段,在学习方面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加上语文知识没有乐趣,以致多数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语文课堂缺乏生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利用多媒体可以改变这个现状,因为多媒体把语文知识,如古诗、文言文等通过声音和图像展现出来,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图像理解,变得可圈可点,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语文课堂轻松活跃,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1]。第二,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投入情感之中。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知识中的瑰宝,语文知识学习最需要的就是情感丰富,会变得容易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中,如果只是单纯在黑板上描述,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很难被带入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巧弥补了这一不足。因为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丰富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创设学习情境,如学习爱国主义情操,或者英雄主义事迹的时候,让学生投入情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功能特点,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于一体,把语文知识展示得淋漓尽致。语文知识大多关于祖国的山川河流,不同的人文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画面感极强,而且赋予很多美感,让学生去观看、去欣赏、去体验,这种模式教学无疑会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感。这种学习很大程度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寻找更多资料和事例丰富语文知识学习,因为多媒体技术更容易地展示这些资料和事例,而传统教学模式却是不可能做到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写,很多图像无法展示,学生只能学习有限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功能,教师可以增加其他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学到双倍知识,学生视野得到拓宽,吸收更多知识。
二、如何更好地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
1.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小学语文中有很多复杂知识,也有比较难学习的知识,让语文教学出现一些难度[2]。如小学语文识字这一部分,对刚开始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每个汉字不一样,有的笔画非常多,部首很难分析,有的甚至还有多音字,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小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故事情境,在多媒体上展现出来,然后对学习的字进行重点标注。第一遍先把拼音省略,让学生在故事中猜这个字的意思,然后感觉这个字应该念什么;第二遍把拼音展现出来,看学生对字的猜测达到了几分,最后让学生读,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些字念什么,还知道这些字在什么时候运用,这种模式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应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情境。语文学多时候很枯燥,因为只是简单的文字描写,没有实际去观察、去感受。如学习西湖这一课时,主要是对杭州西湖的介绍,大多是对风景的描写。这些文字丰富,语言优美。如果只凭想象就很难感知那种美,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太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首先告诉学生杭州西湖的具体地理位置,再把西湖中的优美景色一一展现,让学生感觉尽收眼底,感受那种美,让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高度,促进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3.应用多媒体延伸课外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知识学习只是一部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相关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丰富课外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被应用,更好地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搜索很多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不只是课本内容学习。否则学生的知识面会变得很窄,而且上课的时候更机械化,没有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师每天都会讲述不同知识,学生每天都会汲取新鲜知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4.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注意适度。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它的应用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可盲目使用多媒体,或者过度使用,反而起不到好效果。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反而更好。语文是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说、去运用。教学中不可一味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而忘记让学生去说,忘记与学生互动、交流、表达[3],忽略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这是应用多媒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进步的尝试,为小学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有待以后深入研究。
作者:彭道桂 单位: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石槽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2]高书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学周刊,2013(02).
[3]杨宝举.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策略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在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激发;有效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实现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欲望。以《黄果树听瀑》的学习为例,文章中称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名人的杰作,并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曾经看过谁的杰作?”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杰作这个词的意思的同时,引出大自然的杰作黄果树瀑布,让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黄果树瀑布。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是不了解的,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黄果树瀑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并设置悬念:“作者认为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如果真的来到了黄果树瀑布风景区,身临其境看到瀑布的雄姿,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激发学生深入探索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挖掘并向学生展示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挖掘阅读文本中的魅力
为了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注重挖掘阅读文本中的魅力,并在课堂教学时有效向学生们展示出来。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教师要注重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有效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将心比心》中的“将心比心”一词,《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出现的“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这句话。其次,教师要注重从文章的精彩语句处挖掘文本的魅力。以《盘古开天地》的学习为例,文章中的第四自然段利用精准的描写词汇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盘古身体各个部分的变化展现了出来,教师备课时要注重精心设计这个段落的教学问题及环节,使学生体会到段落中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欲望。
2.向学生展现文本的魅力
深入挖掘了文本中的魅力后,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们展现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发现文章中的问题。以《花钟》的学习为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语句描写了花的开放,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发现文章中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吗?你们是怎样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问题,当出现新的发现时使学生切实获得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使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精妙,激发学生全文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以《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在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中出现的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人事件创设情境,当学生们融入情境中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美国洛杉矶也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当时阿曼达被埋在了废墟中,你们认为阿曼达的父亲会怎样做呢?他们会获得好的结局吗?”教师创设情境并针对情境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强化阅读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景阳冈》的学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内容自编自演武松打虎的情景,准备表演时会注重研究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提高对人物的认识,在表演过程中感受文本的魅力。
三、利用朗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大都是非常优美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进行示范朗读,利用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情深意切的示范朗读,将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加投入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在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跟读,模仿教师朗读时的节奏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除了示范朗读外,教师还要注重开展学生之间的朗读比赛。以《太阳是大家的》的学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儿童诗中的内容。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歌中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开展学生的朗读比赛,利用朗读比赛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总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置悬念,深入挖掘并向学生展示文本的魅力,利用朗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作者:古小娟 单位:遂川县明德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胜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感悟与教学策略的探讨[J].学周刊,2013.
第六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新课改是根据当前社会的世纪发展和需要制定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摒弃原有的陈旧、落后的教学体制和内容。新课改的目标是满足学生的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在日后发展过程必须认真对待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难以追随时代的步伐,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时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专项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的人才,不是具备理论值基础,只会考试的机器。本文侧重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等问题,介绍了新课改的实施背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1.新课改的实施背景
1.1新课改的必要性。所谓新课改指的就是变革原有的陈旧、落后的教学体制和内容,根据当前社会的世纪发展和需要制定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始,国家已经开展过多次的课程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实施目标,当前的新课改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专项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的人才,不是具备理论值基础,只会考试的机器。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在日后发展过程必须认真对待的学科。当前的学制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难以追随时代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
1.2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践水平。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时展对于人才的需要。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和实践都要以学生为基本参考点。(2)新课改的实施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实现,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其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3)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学生要跟随老师的脚步,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双方互相尊重,增进交流。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忽略实际重要性。老师对于新课改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新课改的不断演进的确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打击,会使老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新课改的实施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老师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掌握和学习,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老师们的专业素质也需要提高,明确新课改的重要意义。上述内容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实际的调研基础上的,是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在新课改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只有充分掌握情况才能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2.2教学方式落后,阻碍学生发展。当前,受到多年以来传统教育的压制,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新课改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传统体制下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死气沉沉,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毫无兴趣可言。
2.3学生脱离实际,理解体会能力下降。语文是一门多元化的教学门类,其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以传统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为基础。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自身品格和情操的关键时期,语文承担的作用就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但当前的语文教学方法下,课本内容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小学生并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和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师生存隔阂,交流中断。师生之间存在隔阂使得正常的教学活动出现了异常情况,老师不能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能完全跟随老师的脚步学习。新课改的实施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如果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就无法发挥实施主体的作用,新课改就无从谈起。
2.5教学缺少实践。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具体的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提到的内容和知识。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所以,语文课程以课堂、作业、考试为主,学生能力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志。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通过前期内容引导的方式完善教学方法。所谓前期内容引导就是在实际开课前,老师要根据下一堂课的内容给学生做出必要的前期铺垫和任务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情况。课本内容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触就需要和老师进行必要的探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完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更喜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自由、欢乐的课堂氛围,当然在这个环境中要体现出必要的启发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和学术性原则。
4.结语
上述内容侧重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等问题,介绍了新课改的实施背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作者:虎彪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香泉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魏聪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2(11).
[2]杨瑞芳.探究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教育科研),2013(08).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进步提供了积极帮助,也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出现为丰富教学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如此,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手段,这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实际运用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提升课程导入质量等为主。而随着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相信小学语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会有更多的突破。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教师充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并结合独具匠心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质量。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很难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十分相符,展示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可创设出真实情景,让他们在特殊情境中领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为课堂增添活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时,教师可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课文中对于西沙群岛的描写,不仅有抽象概括也有细微具体,但是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匮乏,很难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真正体会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视觉感受,展示一些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颜色不一的贝壳,以及海龟和海鸟等,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切身感受。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使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图片,使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创设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时很难将自身的思维从课外活动中及时、完整地抽离并集中到学习活动上来。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一种新鲜感十足的课堂导入最大限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其思维能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集中到具体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因为只有高度集中的思维学习活动还能保证接下来学习活动的高效率与高质量。而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可以创设一种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堂导入。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时,作者并没有急着给学生讲解具体的语文知识点,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关于维也纳的几张图片,包括维也纳的自然风光、古建筑群、夜景、金色大厅、国家歌剧院等等。透过浏览幻灯片,学生们的视觉感官冲击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并沉醉于维也纳无限魅力之中。这个时候,维也纳牢牢占据学生着学生的脑海思维,而一些不相干的课外活动早就被学生抛到了九霄云外。趁势,笔者再进行《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篇课文的讲解自然是水到渠成,很好地实现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当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生活的内容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方能促进学生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在《找春天》一文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教师不一定非要带学生走进春天的世界,因为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正值寒冬呢?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出现,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春天的教学情境,不会受到季节和时令的影响。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创设一些其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一些社会的生存法则,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四、教师还需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要始终坚持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益为主要目的,把改变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宗旨的教学技术观念,需要从实际出发,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挖掘与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例如黑板、粉笔以及模型等这些传统教学工具,从而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学习《琥珀》一课时,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片段或FLASH动画给学生演示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再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创设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信息技术丰富的使用方法为小学语文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而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的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帮助。
作者:唐琼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孙雷.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上的措施[J].新课程学习,2015,11.
[2]张谷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18.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反思
摘要:
本文分析了阅读反思对语文教学的重压作用,讨论了阅读反思咋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阅读反思;小学语文;语文阅读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是语文基础知识与学生思维构建并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自己的思维,最终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为例,对阅读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阅读反思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构建思维
文章开篇对进门后的长廊进行描写和说明。首先从整体上说明长廊非常长,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具体长度和房间数目,然后对长廊上面的横槛进行细致描写,接着对长廊两旁的景物进行描写,最后借微风介绍长廊左边的昆明湖。通过阅读反思,可以了解建筑物的说明。可以先介绍整体情况,再进行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中,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位顺序描写。通过阅读反思,学生直接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在回答课后问题时,很快找到答题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2.有助于人文知识积淀
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佛香阁。佛教是我国国学经典之一,其起源于汉朝,各个朝代都有修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儒释道是三大主流文化。对这些内容进行扩充,有利于学生人文知识的积淀。通过阅读反思,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将佛家文化融入颐和园中,复原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对历史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的人文知识积淀增多时,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层面会显著提升,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文章第四自然段,对回昆明湖上的游船的描写是这样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静静地划过……教材中对作者“滑”字的运用进行赏析。对此,学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的写作亮点进行学习,还能够在日后的作文中进行模仿。通过阅读反思,教材中的课文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构建和写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提高。
二、阅读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反思,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反思意识就会增强。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程序。例如,在进行教材的讲解中,先对全文进行通读,然后让学生标注好自然段,接着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文章有基本的了解,并且了解文章的脉络。在略读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精读,精读时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阅读反思习惯。再如,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对于名篇佳作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学生听过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诵后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老师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且让学生记住某些修辞手法的关键词。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学生在其他阅读过程中就会自动检索修辞手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反思习惯。总之,阅读材料就像一块锦缎,要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它的美,老师要让学生养成阅读反思的习惯,掌握阅读反思的几个层面。
2.在教学中对课文背景知识进行适度介绍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受到家庭和学校阅读课及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课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度介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颇有益处。所谓适度是指学生对某些知识有概括的了解,同时老师还要抛出看似神秘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课下进行阅读和反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既有历史民俗文化,又有地理知识,还有生物科学。这就需要老师用广博的知识丰富课堂,让短短的阅读材料折射出万丈光芒。无论哪种阅读材料都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都是通过文字载体表达一种主题和中心。这就需要读者进行反思,对文章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思考。
3.在教学后让学生写读后感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灵更充实,让学生透过阅读材料可以对生活产生深度的思考。写读后感是进行阅读反思的有效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读后感的批阅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可以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每篇课文学习完毕,可以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进行。例如,针对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写读后感,说明这句话用那种修辞手法,联系自己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用途,最后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在哪里。这样就将读后感“引-议-联-结”的写作结构渗透给学生,从而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反思。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反思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章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转折点,所以要通过阅读反思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最终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创新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原动力,不同时期的教材和学生群体特点各不相同,所以语文教学的研究需要持续进行。
作者:蓝志忠 单位:漳浦县湖西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罗浩波,彭莹,廖涛.对一节小学语文课生命意识的追问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18).
[2]韩秀琴,吴玉晶.让小学语文课“活”起来[J].吉林教育,2016(18).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摘要:
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小学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够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知识储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
1、兴趣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孔子曾经这样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当中我们能够充分的体会到,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起到活跃气氛、增加课程吸引力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新观点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教材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向,从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探索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教学的实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运用平铺直叙的教授方法,忽略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学生则很难持久性的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去喜欢语文课程,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注重教材当中所能引起学生关注的知识点和可控因素,则是能够持久让学生保持兴趣的关键点所在。在这当中,我们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叙文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来感受故事情节所表现的功能特点;而对于一些具有深刻道理的文章,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及插图的方式来再现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存在的深刻道理;利用具体形象的写景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再现情境,让他们享受浏览名胜古迹、祖国山河及自然风光的乐趣,体会语言文字对自然风光的描述功能。
3、体验成功的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所获得的成功则主要是依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寄发,而针对语文学习和阅读上所获得的成功又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设定一定的目标,要设定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当中获得知识,并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当中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机会,人人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感,从而使得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语文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促使学生爱好语文,增强语文阅读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拓展知识理论体系
要想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够仅仅依靠学校教材当中的有限文章就能够提高,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所做的事情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由此,教师应当自己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影响学生,从而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对一些课外的只是进行穿插,在课余时间,能够兴致勃勃的给自己的学生讲述一些小故事,从而感染自己的学生,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及时表扬,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
2、培养阅读与记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仅仅要增强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对于知识的积累最为重要的则是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记忆,从而演变成自己的东西。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刚学会做笔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摘录好词好句开始,将自己所阅读到的优美语言以及感人的地方进行抄写记录。如果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就可以对文章加以评点。如文章写得好,好在哪儿?怎样好?文章为什么使人感动等等,把读后的感想写下来。此外,对选材典型,构思新颖别致的文章也可以用编写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一方面是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则是靠自己在课外阅读当中获得。只有在阅读当中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自学方法,才能够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1)长期的指导形式,要在每个不同的年纪和课程当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法。比如教学生寻找文章的突破口时,可以从课文中心句(词)出发读懂课文围绕中心写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从几方面写的,再代出重点词句,体会中心。2)随机的指导方式。例如对一句话进行理解,不仅仅要说出这句话的含义,还应当说出这句话与其他语句之间的关系所在。
四、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则是一个长期应该奋斗的目标,而这些都需要运用知识作为自己的学习载体,并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有目的、有计划、长时间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对此付出艰辛,深入探讨,并不断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乙丁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晓忠.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探讨[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2]胡格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
[3]姜健荣.试论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处理原则及其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03)
[4]姚林群.阅读能力表现:要素、水平与指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2(Z2)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实施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开始接受语文知识的教育,对母语真正的学习和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而儿童文学在这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也是促进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文学教育实施的意义进行分析,阐述,如何使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实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文学教育;意义
1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
1.1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儿童读物已经遍布市场中,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照本宣科,利用两三个课时进行课文教学,按照认字、拼音、组词、造句、改错别字的练习这个过程进行循环教学,在这其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只是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形式的变化,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对文学教育发挥的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经典文本作为知识内容的填充,还有些经典文本的改编没有达到质量要求,多以教化为主,不能达到儿童发展的需要。因此,文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教育,是时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1.2能够实现文学教育精神的顺利承接。
从价值的角度看,文学代表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和特征,能够反映出各个时代的具体情况。而小学生个体价值的确立和实现是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首先来自于思想的变化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传统的小学教育缺乏文学教学,使小学生的个人思想得到束缚,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我价值,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是对传统科学教育精神的承接,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2文学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首先,文学教育是小学生发展的需要。人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格特征。人成长最初阶段是0-7岁,这个阶段儿童对知识的吸收都是没有意识的,是受到外界影响较大的,别人教什么,儿童就学什么,没有自身思想和意识对其左右。7-14岁这个阶段是人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而这个阶段也是人成长中最美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理性教育的灌输对其作用不大,不能硬性的改变其思想意识。14-21岁是人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最适合理性教育的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形象和感性的事物或者故事比较有兴趣,而文学的表现正符合了这一特点,能够通过故事或者图像诗歌等富有感性的文字体现出来,能够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轻易的接受,并被儿童所接受,是这一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其次,文学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文学的滋养,要通过艺术形式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在母语的教育中,如果单单使用某种简单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消沉和抗拒的思想。文学教育实质上是学生精神的培养。从实质来讲,具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和受到文学培养的学生,对于考试的态度是比较平淡的。语言能力的好坏直接体现着学生内在生命精神,而文学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在小学生阶段,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必须对其进行文学教育,才能使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
3改善文学教育的策略
3.1提高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文学教育真正的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文学语言是人思维的外在表现,能够体现出个人整体语文潜能。文学语言是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文化的具体存在,不是对一般语言的累积。而学生的语文潜能就包容在这些新的文化存在中。文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因此,文学教育自然而然也应当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应有的教育形式。而文学教育的内容,即文学作品能够体现出其固有价值,不应只被作为一种语言教育工具而存在。对于文学作品的教育,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其感受,体验和领悟,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3.2要对文学教育的语言进行反复的品位,对内容得到领悟:
在进行文学教育时,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让学生对文字进行简单的阅读和理解,而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对文字所表述的情感得到感性的领悟。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稳固。所以,在文学教育中,要让学生充分的投入到文字的阅读当中,充分的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同时,让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大声的诵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经典文本的魅力。
3.3在文学教学中应找到相应的切入点:
每个经典的文本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所要表达的含义,包括每个故事表达的个性和思想也都不同,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文学作品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也有其个性的不同。如新美南吉的作品《夏洛的网》和《小王子》,虽然出自一人之手,但是他们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在文学教育中,要带领学生对文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指导学生找出文本的切入点,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文学语言的含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积累,使学生慢慢的学习和掌握文学欣赏的能力和经验。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在形式上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让学生进行无休止的练习。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限制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文学教育,能够使语文知识充满色彩,利用绘声绘色的故事和诗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以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目标。
作者:张婷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闵海燕.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论》与《儿童文学》课程实践应用的同一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2]田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