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8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兴趣;多媒体

兴趣是一种在情感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积极探究某项事物的强烈意识倾向。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积极探索它,不仅不会当成负担,反而乐此不疲地追求。因此,兴趣是推动人们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形成强烈的语文学习欲望,在这种强烈驱动力下,学生能很轻易地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是语文的特点,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教师将学生当成知识容器,一味用知识填充、灌输,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使语文学习陷入死循环,逐渐丧失语文学习兴趣。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看法。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有重要作用,促进师生间双向交流。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师生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主导地位,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师生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坚持教学中师生平等观念,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用自身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情感内涵,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复习旧知识,从而开始新知识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设计趣味化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能准确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另外,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尽量以初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笔者讲课前先让学生欣赏《愚公移山》这首流行歌曲,让学生欣赏歌曲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并感受愚公移山的决心,让学生对愚公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对愚公的敬佩之情学习课文,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对计算机感兴趣的阶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直接转化为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巴东三峡》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展示了三峡的视频和介绍,学生瞪着一双双大眼睛认真地观看,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三峡的景色。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教师大都采用以讲解、概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听众,根据讲课重点让学生在书上画线,以死记硬背,这样的语文课枯燥无味,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背影》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作者为什么用“背影”为题?②作者为什么突出父亲买橘子这么一件小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纷纷发表看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陈玲玲 单位:南安市榕桥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春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

[2]周建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2013(02).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讨论的魅力

[摘要]

要想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课堂气氛充满生机活力,焕发出语文课堂的美感和魅力,使语文教学展现出知识性、智力性、情感性、趣味性,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依据学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研讨,落实讨论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讨论教学;魅力课堂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会翻转课堂教学,巧妙设置互动情境,科学设疑引思,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情动,心动,行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问题讨论式教学来呼唤动感语文,演绎无限精彩,让讨论教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语文课堂变成师生情感互动,充满想象和感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及时反思,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交流、互相启发、团队合作的精神,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新课改呼唤多彩能动的讨论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原本鲜活、多彩的教学内容经过教师“不遗余力”字斟句酌地讲述,变得味如嚼蜡;原本聪明伶俐、充满活力的孩子,有的变得呆若木鸡,有的变成瞌睡虫;原本轻松、活泼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语文课堂教学迎来了春色满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手段灵活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多元化了。特别动感的讨论式教学激活了课堂,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打破教师的话语霸权,使学生实现了“我自主、我思考、我参与、我快乐”,实现了“教师变导师、讲堂变课堂、灌输变探究”的转变。在讨论教学中,让学习目标成为人本课堂的“方向盘”,在问题探究中讨论、争论、争鸣,引导学生思、议、展、评,让课堂教学更加美丽动人。

二、讨论真正展现互助合作的集体智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称职的教学行家里手,他不会一味埋头死教书,而是通过改变教学手段来张扬学生的个性,想办法设置快乐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美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用精巧的课堂结构来抓住学生,其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推行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式教学,这既减轻教师整堂课喋喋不休的劳累之苦,又能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些教学重难点的化解,如果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真正动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每一个人都能动眼、动嘴、动脑、动手,热烈讨论、争论,就能使集体智慧的火花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互助合作讨论教学中,学生共同提高了语文素养,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发挥出集体的智慧。

三、课堂讨论真正体现出以“生”为本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是被动的观众,这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抹杀了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摒弃了华而不实的讨论教学的表面文章,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宰,让讨论式教学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思维、个性化思维,通过讨论式教学实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引领学生深入讨论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讨论,获得知识,增长才智,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具体的讨论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合作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探讨问题的精妙,以求得解决的办法。

四、讨论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教学活动。假设教师只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不管讲得多么投入,多么精彩,多么动情,学生却在我行我素,睡大觉,看大书,玩手机,做小动作,这都是低效甚至无效课。同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直接武断得出结论,渐渐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不再去思考模棱两可的问题答案,很难把教材故事中的人和事与自己心灵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共鸣,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囫囵吞枣。如果教师能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生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就会提高语文课堂效果,就会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总之,讨论教学将课堂主体还给了学生,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展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威力,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彭晓云 单位:江苏泗阳王集中学

[参考文献]

[1]沈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1).

[2]吴益梅.打开课堂另一扇窗跳出课本学语文[J].课外语文,2015(4).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文学素养研究

摘要: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对语文教学关系有很大影响,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对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要求入手,重点研究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关系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语文教学

1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重点教育方向,依然逐渐提升了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以便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促进与语文教学关系实践的联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对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要求

现代教育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选文上也要注意文学性与审美性,以便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最主要的文学素养是把握好中外文学史知识与理论上,对文学内容有更深的感悟,不仅要懂得文学批评,还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文学钻研上下功夫,强化文学创造能力[1]。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是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要做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文章与分析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3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关系实践的影响

3.1能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要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一味的注重教学成绩的提升,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就是失败的[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氛围的融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用自身的文学素养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拜感,这样学生就会认为语文知识是十分神秘,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学习巴金的《繁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应用自己的知识,为学生讲述一下巴金的人生经历,提出的文学观点以及巴金对人生活学习的看法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对提升,尤其是在赏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懂得通过作者的履历来发现其作品的特点,以及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3.2活跃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引导,只有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会懂得怎样活跃课堂氛围,这样也可以满足现代教育要求,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较高,就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的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父爱有关的音乐或短片,这样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然后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图片等,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父爱的感悟。这样就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小说与戏剧类的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还有利于把握小说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在学习《变色龙》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学生讲述一下契科夫作品的主要特征,介绍一下他的写作手法,以及是哪种原因形成了他的写作风格,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其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文学研究,这也是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强化教学效果。

3.3有利于做好考试指导

教师的文学素养可以强化学生的指导,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要从考试入手,帮助学生明确考试重点与难点,如在初中语文考试中,经常会涉及病句,很多教师都将其作为技巧辨析题,认为只要掌握病句主要类型与必要的解题技巧即可,所以很多人都将病句题都采用一种方法来解决。然而实际上,病句题与语言品味有一定关系,更可以体现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所以,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在“会员家属出凭借发出的入场券入场以外,还需要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这句话就是一个歧义句,既可以理解为“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也可以理解为“有二者方可入场”,所以,在教学上就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由于有些学生并不能立即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就要耐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就会提升。此外,古诗词鉴赏也是考试主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分析与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4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教育改革以后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本文结合了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与语文教学实践的联系,同时,提供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作者:姚茜 单位:扬中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5):174,188.

[2]刘文韬.80后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特点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185.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表达能力提高

摘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增强剂。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回答或提问等)和书面语言(写文章等)的过程中对字、词、句等的运用能力。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重要学科,初中阶段则属于语言积累与提升的黄金时段,因此,要重视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表达训练以及加大对学生人文积累强度,使学生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锻炼和完善,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数理化的涉及和运用无处不在。数理化固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倘若没有任何表达能力,也同样会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不管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语文都是在所有学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体修养以及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自我国教育部门实施新课标以来,在众多课程尤其是初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愈发体现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子各方面的表达能力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全面宗旨与目标。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卓越的表达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武器。若要想使学生掌握并提升这项技能,以帮助其融入社会并且日后能在社会上稳稳扎根立足,就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提高重视度,强化学生表达能力

要想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表达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提升语文任课老师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只有任课教师深刻意识到表达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语文老师应注意区分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区别培养,以更有效、更科学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2]。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缺点时,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给予学生学习信心,以此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譬如,校方开展以提高老师对学生表达能力重视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将老师与学生进行搭档游戏——“成语你说我猜”,老师与学生一人解说一人猜,解说者不可在解释过程中泄露被猜成语中所含的字眼,双方可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此活动及其考验双方的表达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同时使老师与学生意识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促发其加强自身表达能力的决心,使其共同进步。

二、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式的教育通常较为枯燥乏味、呆板无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及降低其对学习的积极性[3]。科学证明,学生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互动课堂氛围中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远超过“你讲我听”的严肃枯燥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幽默授课方式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互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古文《塞翁失马》这一课文时,老师可在讲解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含义、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分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在经过小组探讨后选取文中任意一字句或知识点进行情景演练。譬如某小组学生选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经典名句并根据其含义进行拓展性分角色情景演练,使该小组学生触发全部学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进一步融入到课文中。这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可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与表达能力的效率性。加强课堂口语的训练,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加大学生课堂口语训练的强度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大初中学校应开设口语交际课程,进一步促进老师与学生对表达能力的重视度,使学生对语言表达产生浓厚兴趣,乐于并积极地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4]。部分平时内向、不爱发言以及语言表达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课程的学习,其表达能力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提升。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练习中,老师可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进行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演讲、朗诵、表演等各种形式的交流。例如,五个学生组成话剧表演小组,自发地进行编制剧本、安排演员、制作相应的简单道具等准备工作,而后进行以“停水之后”为剧名的表演,表演中主要通过在停水之后,每个人表现出的不同反应与心理活动,以呼应勤俭节约这一主题。此举不仅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且还能使学生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三、加大人文积累强度,提升综合表达能力

在语文这一学科中,除了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文字形式的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5]。俗语有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本身就是自己的事,主动学习者所掌握和积累的知识技能往往比被动接受者要多得多。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余去积极主动地去阅览室或图书馆等地阅读对学习有帮助的课外读物,以熟悉和掌握更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拓展知识。通常以作文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仅局限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江郎才尽的窘境。假如语文老师布置一篇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作文,那么平时不注重课外积累的学生思维则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写文时亦只会绞尽脑汁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比如“不乱丢垃圾”“勤于打扫”等通俗字眼一股脑儿地誊于纸上,毫无新意可言;而注重课外积累的学生则会根据课堂内外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像科学报道、相关研究证明资料以及一些不常见的优美词句等有效地将其结合运用,其文内容必定比前者丰富多彩。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口语训练、创新化教学方式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积累能力等方式,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各方面的表达困难,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国之良才。

作者:刘亚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宋永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6,8(22):65-66.

[2]王海霞.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J].中华少年,2016,8(22):74-75.

[3]谢世德.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6,4(10):15.

[4]陈眉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探讨[J].作文教学研究,2016,5(03):70.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解析

摘要: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都是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代替学生的思考与阅读能力,让学生认为每篇文章只是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者写作技巧方面进行分析,教学方式呈现程序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带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真正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的意义,个性化阅读的实现路径都值得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实现路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变革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量的积累,而且需要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学会思考与理解能力,充分发挥自我的个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现代的语文教材内容更加生动丰富,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在尊重人的独立性与创新性的前提下,针对不同观点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要学会利用课文的有利条件,为学生营造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增加互动效果,更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气质,还可以改变学生未来。语文教学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与人文性,开展个性化阅读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总结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与能力,归纳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文章阅读上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的实现路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能吸引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潜在动力,也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没有兴趣,即使增加再多的阅读时间也达不到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只有学生有深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大脑的思维活跃性,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来深入体会文章的含义,表达出更真实、独特的想法与理解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讲述童话具有丰富想象与夸张造型的特点,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观点,先对学生做出童话概念方面的引导,然后在教学时使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与文字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好阅读前的情感铺垫,不要急于阅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再展开阅读,使用现代化教学器材,图像与声音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阅读课更加生动,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与生动的画面中,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文字阅读方式,增加阅读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的真正含义。

2、提出疑问提高主动阅读能力

阅读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行为方式,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展现的平台上实现个性化阅读。所以,教师需要在设计提问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在疑问中来增强他们的好奇心,产生阅读的想法,进而在阅读中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问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启发性,不能盲目提问,这样会给学生增加压力,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提问,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语文基础与教学经验,掌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找到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提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探索性问题,学生在问题当中主动阅读,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清晰阐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主动阅读能力。

3、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阅读与思考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阅读中没有思考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在阅读中同时思考,才能通过字面了解文章的本质内容与含义。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的阅读思考引导方向,让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了解与掌握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范进中举前后有关众人语言或者表情方面的句子,学生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中体会到众人形形色色的态度转变,在思考中加深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以及人生百态的认识,促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积极发言讨论增强思维灵活性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时,除了提高学生的见解能力与思考能力,还要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表达能力的空间与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展开讨论,把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表达出来,在激烈的讨论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在共识中加深对作者写作观念的理解。比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理想》一课教学时,可以采用承上启下的教学方法:我们之前学习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有理想才会有追求,会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奋斗。那么大家的理想都是什么呢?这时候可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里,然后教师可以在带动学生积极讨论后,提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理想,而《理想》这篇文章就可以为大家诠释。由此可以看出,构建民主课堂与自由课堂,给学生提供表达与讨论的空间与平台,以生为本,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性,而教师在不断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同时,学生也在增强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最后在讨论中达到共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的文章的理解。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现个性化阅读时,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文章需要更新与变化,在教学实践当中灵活运用,也可以几种教学模式共用,结合教学的进度与教学的不同时期,选择相应的方式来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因此,在重视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体现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时代性与独特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阅读,学会在阅读中思考,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表达的含义,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体现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作者:黄锋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吴才宏.慢阅读、深阅读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7期.

[2]谭玉凤.论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12期.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说话能力培养

摘要: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忽视的,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读和写的能力,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听和说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师要从教学活动出发促使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基本要求

说话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的规定出了学生说话能力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耐心专注地听,了解对方的意图,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讲话时讲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使对方理解。复述时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解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2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策略

2.1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很多学生对于在公众场合上说话有一定的恐惧、轻视和懒惰的心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说话的能力,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制定语文课堂的课堂标准,在学校标准的基础上同学生们商议共同制定专属于本班的语文课堂标准,吸取学生的意见,制定师生双方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准则。其次,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改变传统的冷冰冰的教学态度,不仅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同学,还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时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表示感谢,一点一点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获得学生们的信任,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敢于发言。

2.2调动学生说话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说话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要巧妙的设置情景,使学生想要说、主动的说。如,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提前查找与大海暴风雨到来之时的恐怖景象的视频,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们播放这个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们自己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根据视频中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创作一幅《海燕图》,在学生创作完后,教师到学生之间浏览学生的画作,然后夸奖每个学生画的都很好,并询问学生们:有人愿意介绍一下他的画作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构思的吗?这时,学生定会纷纷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在画画时的侧重点。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要结合着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定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2.3向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需要向学生们提供充足的说话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途径,展开说话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把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言沟通结合起来。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注意指导,让学生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为了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教师在上课时需要现向学生们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品味朗读的美感。以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为例,在学习完本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播放文章相关的朗诵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文章中的美。优美的背景音乐,有感情的声音,这便使学生们有了想要跟读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声的跟读文章。等音频播完后,让学生大声的进行朗读,学生们练习好后,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同学之间相互评议。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突击的开始讲名言、成语的游戏。课堂开始时,班级中的学生轮流说在这一阶段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四字词语,在学生们说的时候,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向该学生询问,班级成员共同探讨。最后,基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课下活动。如,教师可以开展班级中或联合其他的语文教师开展文章的朗诵比赛。学生自己选定朗诵的文章,既可以选定像《春》、《济南的冬天》、《紫罗兰瀑布》等课内文章,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课外的文章。学生根据朗诵的文章内容自己选定朗诵的音乐伴奏。又如,基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排练进行舞台剧、话剧的排练等活动。如《孔乙己》这篇文章,在学习完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排练成话剧,让不同的学生演孔乙己、酒店掌柜、小伙计、客人等角色。

综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作者:徐善巧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中心初中

参考文献

[1]刘俊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说话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09

第七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将语文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兴趣;多媒体

兴趣是一种在情感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积极探究某项事物的强烈的意识倾向。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乐此不疲的去追求,不仅不会当成负担,反而会乐此不疲的去追求。因此,兴趣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对于初中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一个人会因为喜欢一种事物而去探索和这个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对于初中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会主动去学习他的课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那么这个学生不会去好好学习这个课程,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站在较高的位置上俯视学生,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师生关系也一直处在教冰冷状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师生关系,那么该如何改变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的相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加大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情感内涵,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导入,一次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热情。所以,有效的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只是一味的课堂导入,不去关注课堂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使课堂导入只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使课堂导入也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将兴趣转移到新的教学内容上去,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为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塞翁失马》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原本一件坏消失经过大家的种种努力,最后产生了好的影响;一个好事,最后又造成了恶果。学生纷纷听的入神,被我的故事所吸引,这时笔者借机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不仅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整个课堂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其趣味化和形象化的特点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可以将枯燥的教学趣味化,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在加上初中学生处在对计算机感兴趣的阶段,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多媒体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如在教学《三峡》一课时,笔者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话说长江》的片段,学生瞪着一双双大眼睛认真的观看,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三峡的景色。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兴趣浓烈的氛围中,有滋有味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优质的学习效果。

作者:曹银敏 张皓景 单位:会理县绿水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春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

[2]周建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2013.(02)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成语教学探讨

我国的成语可谓是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不仅耐人深思,而且会让文章的内容看起来增色很多。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语言水平不高,如果想要让他们熟练地应用好成语绝非易事,教育者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初中生灌输教材中的成语信息,那么势必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并且会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畏难情绪。基于此,中学语文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让他们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设计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授课模式,提高成语课程教学效率。

一、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能够帮助学生由浅至深地积累一些成语,并且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成语信息的深层含义,那么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度过文化休克期,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环境中。

(二)有利于提升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我国的学者将成语大致分为四字格与非四字格两种,其中主要以四字格的成语比较常见。此外,成语可以根据其起源和创作背景进行细化分类,还可以根据成语的内部结构进行分类,按照语文课程当前的教学内容将成语分为动宾式、偏正式及联合式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有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程中开展成语教学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学会解释成语

1.要鼓励学生多多了解古汉语中的成语解释

语言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才能够逐渐积累。经过了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中华民族的语言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类型,而成语就是其中一种。从初中语文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了解一些不同类别的成语解释,并且要结合自身的语言能力加深对成语信息的掌握。在古汉语的教学课程中蕴藏着很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成语,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接触它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例如“安之若素”这一成语,其中的“素”字需要怎样理解呢?关于这个“素”字曾在古汉语的《活板》中出现过,文中写道:“有奇字素无备者。”我们可以将“素”字理解成为平常与平素,换到“安之若素”中也是相同的意思。再如“置若罔闻”中的“罔”字,教育者就可以联系到《核舟记》这篇古汉语文章,其中“罔不因是象形”这一句中的“罔”是没有和不存在的意思,通过这种延伸教学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古汉语中的成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要加强学生对形声字的认识

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汉语当中,绝大多数汉字都为形声字。初中生已经对形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形声字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为声旁与形旁,在汉字当中,形旁所表示的是汉字本身的含义,而声旁所表示的则是汉字的读音,教育者只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形声字的形旁与声旁,才能够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成语、理解成语。例如成语“病入膏肓”,其中的“肓”字,很多学生都会将它写成“盲”字,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形声字的组成结构与实际含义。事实上,“病入膏肓”这一成语中出现的“肓”字是一个典型的上声下形的形声字,通常情况下,由于“月”字在古时所代表的是“肉”,因此但凡是与人体有关的汉字基本都会加上一个“月字,而“盲”字则与我们的眼睛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病入膏肓”的本意是药物所作用不到的地方。

(二)在开展成语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语文教育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敏觉力。在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某一个成语的含义时,教育者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深入分析成语故事的由来,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了解成语的内涵。其次,教育者要运用联想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根据成语的内在含义设计出一个简单的故事和场景,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再次,语文教育者要从多个角度对成语进行分类,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成语的由来、成语的引申义及成语的情感色彩等,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最后,要经常开展一些成语类的写作活动,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扩写和续写成语故事的课堂作业,并让他们在成语故事的解读中加入独有想法。

(三)在开展成语教学时要注意开展对学生的品质教育

1.在成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内容

文以载道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为文字是文化信息的承载体。事实上,文字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底蕴。成语其实就是承载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开展成语教学课程的过程当中,教育者要充分运用好成语信息向学生渗透一些正面的思想品德内容,让他们可以通过一个个成语故事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状态,继而开始逐渐转变到更加良好的状态。

2.在成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内容

成语中包含了很多种类型的文化信息与思想内涵,并且拥有很多偏向哲理性的知识,语文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例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成语不仅有着可读性较强的寓言故事,而且在其中蕴含着能够让学生展开深刻思考的问题,例如刻舟求剑所能够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根据是什么等。语文教育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将成语寓言故事中所表达出的哲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张加波 单位:榆中县来紫堡学区李家庄学校

第九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课,但是并非简单的生产工具,语文是极具思想和内涵的一种特殊工具,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的解读则是情感信息的重要来源。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已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笔者在下文中,就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1、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和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也是教育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创建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将教学当中的情感与认知关系妥善地处理好,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有效地情感交流加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素质以及丰富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可以逐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就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各种优势,值得在教育体系中广泛的应用。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日后的学习与生活,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2.1将情感教育融汇到教学设计当中

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使情感教育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程。这就要求教师做教学设计时,必须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其中蕴涵的情感教育因素合理地挖掘出来,与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的运用,可通过精彩的语言来描绘课文当中的内容,将文字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带给他们美的享受,使学生能够陶醉在传统文字当中,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去感悟课文当中作者想要传递的感情信息。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当中描绘了无私的父爱,展现了一幅老父亲爬上攀下月台为自己买桔子的背影,用朴素的文字展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爱,其中的情感表达真挚、细腻,让人看了无不为之感动。教师可先富有感情的为学生读这篇课文,并运用音频设备,播放《我的老父亲》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了课文当中。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爱的表达,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努力学习的情感。在掌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目的。

2.2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情感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在教学当中应用,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拉接近了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学生的情感因素也更易被激发出来。通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动画等,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使学生真实、客观的情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并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其情感空间得到扩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当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图片和济南冬天的视频,构建仿真的情境,让学生仿若置身在济南冬天的美景当中,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审美体验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以及高尚的情操,语文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2.3运用课文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前,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家里捧在手心里长大,情感淡漠,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甚至还有不少初中生有过激行为,打架、逃课、自杀、不尊敬父母等情况非常常见,而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爱国主义情感更是少之又少。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有效运用课文当中的素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其能够构建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讲授《满江红》时,可运用低沉悲壮的声音诵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心,并以聊天的形式,为学生讲讲现代能够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感的故事,让学生听听为祖国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一分力量的意识。

作者:马航 单位:四川西昌一中俊波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