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而影视资源充斥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让人类不出门就能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如今,影视资源开始被慢慢的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手段。借助影视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影视资源;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应用
如今是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影视资源尤为丰富,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心所欲地上传、下载、转载相关内容。同时影视资源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开始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使语文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推动我国教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影视资源的涵义
“影视”是从“movieandtelevision”中直接翻译得到的,其不仅是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的总称,而且也是现代科技手段、信息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本次研究所提及的影视资源是用于课堂教学的影视教育资源,其囊括了所有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影视内容,同时也包括其他的电视、动画、电影、音频资源等给人类带来的视听享受。
2.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将影视资源引进课堂,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化抽象知识为具体内容,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和《三打白骨精》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水浒传》、《西游记》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对《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进行阅读,并以《我心中的孙悟空》为主体来进行语文写作,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还能使学生借助影视资源来体会语文的魅力,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
如今处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只要善用网络,就可以搜索到我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影视资源的使用可以为师生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对影片的加工、处理来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潜力,尽可能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向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平台,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语文积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西沙群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西沙群岛那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海水、奇异的海底世界有所了解和感受,当影片播放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3.2借助影视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在进行口语交际《小小新闻会》讲解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前任务,让他们每天晚上准时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节目,同时鼓励他们每天留意报纸上所刊登的国内外大事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新闻联播》中的一些选段,然后鼓励孩子走上讲台,来对新闻主播的语气、语速进行模仿。随后为学生播放现场采访的新闻,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他们扮演新闻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从中获取相关经验。
3.3借助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情有所感,心有所思,而后才能有所撰作。”法国伟大的小说家福楼拜曾经也说过:“一部杰出作品的创作秘诀意在与读者性情符合。作者只有拥有了非凡的激情才可以创作出卓越的作品。”因此,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生活单调的学生而言,影视资源能够间接为他们带来各种生活体验与感悟,使学生从中获得大量的写作题材,这样可以打破以往的思想空洞无物、题材狭隘的尴尬情形。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统计,并且不同的节日各地民族又是如何进行庆祝的。但是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回答,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庆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影视资源,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感悟中秋团圆,合家幸福的美景,产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仰,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内容之中,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整体水平。
4.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语文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影视资源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集声、图、色、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林剑锋 单位:永春县苏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7(50):59-60
[2]刘丽莉.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5.13(71):33-34
[3]高霞.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8(3):79-80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愈加深入,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现今的多媒体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运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其更是运用广泛。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广泛运用。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出发,对于多媒体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教育教学中。在小学语文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变,同时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对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1]另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指的是将课本上用文字叙述的知识转化为图片,同时对于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描述,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使得小学语文的学习具有乐趣,从而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升。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作用有:
1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由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很多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对于知识学习的注意力不够,并且,对于他们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某一些内容有兴趣就会积极去学,而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而语文学习相比较其他课程来说,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而,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水平。[2]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将多媒体提供的视频、声音、图片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这些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对于抽象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形象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本上所说的知识。通过将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从而使得好的教学效果更易实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给学生展现了书本上所描述的立体的世界。在形象化的画面的带领下,使得学生如置身于书本中所描述的画面之中,从而使得对于课本上所描述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中调动多种感官,对于学生创造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都得到显著提高。
2将课本知识形象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据该事物的具体形象对其进行认识的。而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对于很多内容的描述都比较抽象,因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这些知识很难进行理解,对于课本所描述的画面也很难进行想象。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为主,因而在进行课本中知识的学习时,经常不能理解其意思。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这一学习特征正好进行了有效的弥补,并且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些不足给予了及时的更正,让学生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方式,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形象的掌握。[3]如在小学语文的诗歌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对诗歌进行详细的讲解,如诗歌的语言、诗词的含义以及诗歌中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对诗歌中所表现的诗人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们理解诗歌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完全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诗歌的自主思考,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诗歌的学习。这种学习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画面对诗歌进行详细的解释,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诗歌所描述的画面有一个直观印象,进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
3在多媒体技术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上文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需要重视的是,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不能无节制的使用多媒体,那样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对于课堂秩序以及课堂正常的教学也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4]因此,在今后需要对多媒体的使用合理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纪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对于事物的注意力降低,因而如果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味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那么学生对于多媒体很容易产生厌烦感,从而使得多媒体技术失去原有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既具有有利的一面,另外也具有不利的一面,因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过多的依赖,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味观看多媒体上播放的内容,使得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这样一来,势必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并且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多拥有的缺点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会产生制约,如多媒体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过大,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引导的话,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另外因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经常播放一些视频音频的文件,这些文件的播放将会使得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很难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让其真正和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出现滥用的现象,从而产生的效果适得其反。
作者:顾广金 马传张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克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06.
[2]郭冰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5:228-229.
[3]才秀清.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04:82-83.
[4]苏晨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1:89.
[5]马丽萍.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学周刊,2015,23:82.
第三篇:思维导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从“导学案”中的“思维导引”教学法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导”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引”教学法的作用,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但是一直以来毫无头绪,没有方向。
关键词:
思维导引;导学案;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
笔者认为“思维导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思维导引”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进行“思维导引”感觉到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一定的成效。
1思维导引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步骤
1.1学习目标是“导”的第一步,所以学习目标首先要“导好”,就要根据具体学情制定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不能盲目设定高而空,模棱两可的目标。如:“培养崇尚科学爱国主义的素质品德,体会实验的快乐”等。这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提出准确要求:一个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求,另一个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理解层次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
1.2导学案的“大问题、大板块”意识不能丢,这是“导”的第二步。板块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我们根据小学语文的要求设置了三大板块:整体感知、规律总结、知识迁移,这样与以前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相比更贴近更符合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1.3各大版块下方所设置的内容更要体现“导”的作用,这是“导”的第三步,其作用最为重要,因为这才是学生真正达成目标的依靠。首先在每个版块下方设置明确的学习要求,比如很明确地提出了“阅读语文教材第几页哪一部分的什么,练习册资料书第几页的内容等等”(非常具体)“完成下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要求结合教材和手头材料有质量地快捷地完成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其二在每个版块下方都要设置必要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新授或者是复习的不同课型,提出具体的可供学生参考的学习方法、步骤、技巧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其三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紧密联系,不能突然跳跃。
2思维导引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思维导引法强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运用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掌握,教师决不重复,决不代替,教师要有预见地、居高临下地进行思维导引活动的设计。[1]
2.1学习目标———日常积累:
书面上的东西,反应在学生身上最直观的就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高年级的作文。书面功夫要修炼好,言之有物,我想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逃不过多看多积累。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在我们班做过一个调查,家里有书的十有八九,一星期看书三次以上的十有五六,不仅阅读还能做做笔记的十有一二。我想一个不阅读的低年级孩子脑子里头没有积累,一提笔做看图写话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有了积累,好词句要用之时自然而然就会一跃而出。一年级的时候我常布置阅读的作业,但没有凭证便无法得知到底一星期有没有保底三天阅读呢?二年级开始让孩子们买一本笔记本作为“好词加油站”,一次加十个好词一个好句,一周加油三次。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阅读的兴趣,部分孩子只为抄好好词好句而翻书,只翻不阅,着手于阅读兴趣培养是我接下来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此路漫长,我将上下而求索。
2.2提出问题———思维运行:
有了第一步的积累准备,我们要用它们写点什么呢?可以仿写课文句子,仿写课外阅读,每次的试卷上的看图写话,都是一次训练的机会,发到手的试卷拿回家改一改,稍加润色(我在阅卷时一般只能先把句子理通顺),就可以发到自己的小博客上了。在平时的课堂上,多给孩子们一些表达的机会,抓住课文留白补一补,模仿句式写一写,展开想象编一编,省略部分续一续,能训练的点还是很多的,我得多留心观察才是。积累是模仿的必要条件,模仿是创造的充分条件,这个我以为的推理与命题,让高中的数学老师来说说对不对,我怕自己说着就迷糊了,不多言。
2.3设置模块———实践运用:
如果说“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基础训练,“也傍桑阴学种瓜”是能力训练,那么“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归入于创新提高吗?不管是大文章还是小随笔,都需要灵感,需要构思,这点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写文最终还是应根植于生活。有段时间浏览了很多美文,后来觉得辞藻华丽得我看不下去了,仿佛在看某些赋体文章,极尽铺陈,雕章琢句,简直是不卖弄不成活,难道小中不能见大,平中无法出奇吗?非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才能显得你文采飞扬吗?
小结
思维导引首先从理念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以唤起学生积极的配合,同时要有坚定的目标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的目标,敢于大胆舍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思维能力为轴心,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3在导学案中的“导”固然重要,课堂上教师“导”也尤为重要。教师课堂上可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也可以全体指导。当然并不是盲目的指导,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指导。这就要教师做到即时适时的介入对学生的难点误区做出准确到位的点拨。同样也要用必要的语言将每个环节自然的过渡而不是嘎然而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知道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独立的。例如我在上看图写作文时,通过批阅学案发现学生做的情况很差,在课上先集体进行难点突破讲解,以讲例题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如何看图写文章的方法,然后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在进行展示点评讲解,使之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作者:王西周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郯城李庄镇唐庄小学
参考文献
[1]关艳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引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52.
[2]张莲英.“思维导引教学法”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12:38.
[3]朱燕.浅谈基于思维导引教学法的中职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4,10:74.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互相渗透结合。语文教学仅仅注重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不行的,必须进行品德教育,不仅阐述政治理论,而且“水乳交融”,思想品德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运用之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1新课伊始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精彩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理,像钥匙一样打开学生的心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很容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新课伊始,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作者情感,体验文章的意蕴,和作者情感交融,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伟大的出征》,文章叙述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受命出征。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知道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英雄的出征,一次伟大的出征吗?课件演示:1、“神舟”五号一飞冲天。2、杨利伟在飞船舱中。3、杨利伟走出着陆后的载人舱。配以悦耳的音乐,教师旁白: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历史上难忘的一天,“神舟”五号一飞冲天,这一壮举向世人宣告: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国家!这一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必将载入史册!课件的演示,教师的旁白,尤其是杨利伟出舱时人们的欢呼,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哪位学生能不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自豪呢?
2分析题目感悟
题目点明中心或论点,以及大致内容,反映作者感受、文章本质,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是文章的“眼睛”。教学每一篇文章,必须抓住文章题目,巧妙引导审题,让学生从题目开始,逐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本文的大致轮廓,深入挖掘其中蕴涵,析题中明理,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我终于回来了”》,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突出“终于”一词,揣测词的内涵,想象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向学生说明:文章讲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克服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在新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历尽艰险回到了祖国。此时此刻,学生深深被钱学森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所打动,带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因此,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随风潜入了学生的心扉,水到渠成。
3解读文本渗透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的载体是语言文字。所以,解读文本时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必须融为一体,语言文字不能没有思想内容,不存在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两者相依为命。
3.1交流资料渗透:
作者所处的年代或主人公生活的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搜集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从中感受文章的时代特征,感悟人物的高尚情操,自然而然地感染熏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写给异国弟弟的信》叙述一个中国小朋友予以战乱中的异国小难民的无私帮助,体现了渴望平息战争,渴望早日和平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梦想。学生们生活和平年代,没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体验不到战争带来的灾难,想象不到维克多弟弟及难民们忍饥挨饿的生活。因此,布置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报刊杂志、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一些文字和图片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们体会到难民们辛酸的生活,渴望援助,渴望和平的生活。一位富有正义、渴望和平的小作者形象淋漓尽致呈现于眼前,不由自主地与小作者产生共鸣,接受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2训练字词渗透:
小学语文的大量文质美、思想性强的文章,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不同人物的高尚情操。因此,让学生以从课文的字、词、句的训练着手,体会作者是怎样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具体情节,品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蕴含的感情,使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受到感染、教育。《匆匆》是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品文,围绕“匆匆”一词,以精练的文字和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不能感知的、无形的时光流逝经过作者的笔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时间再现,学生感受了时光流逝的快,抒发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必须抓住诸如词句:“匆匆”、“再来”、“再青”、“跨”、“飞”、“如轻烟”、“如薄雾”、“轻车悄悄”、“伶伶俐俐”,等,细细品味,咀嚼推敲,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实现“时间稍纵即逝,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共鸣,唤醒每一名浑浑噩噩为家长而学的学生。
3.3重复朗读领略:
文章涵盖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喜、或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反复朗读,不断品味,咀嚼精华,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现与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共鸣,陶冶思想情操,受到感染与教育。《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表达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必须反复朗读品味、感悟。作者以“山”比喻困难,以“爬山”比喻实现理想的艰辛,“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困难不断,表现了作者在实现理想的失望和迷惘。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中理解、感悟,揣摩诗文,受到启迪:理想的实现,必须百折不挠,与时俱进,不怕艰辛,战胜自我,不停地翻过生活中的大“山”。
作者:巴秋实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通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梁凯芬.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3,03:40.
[3]宋建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课外语文,2013,12:141.
[4]李红.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J].成功(教育),2012,05:315.
[5]苏彩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生活教育,2014,02:41-42+75.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实际教学中越来月提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这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并具体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语文;运用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提升。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改进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作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还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情境教学法概述
1.1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有目的的引入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具体包括生活情境在现、实物情境演示、音乐渲染气氛、语言描述情境等。采用情境法时,教师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既教与学统一原则、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轻松活泼原则。
1.2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1.2.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创设相应的文学情境,净化学生的灵魂,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鸟鸣叫”、“小溪流水声”、“风吹落叶声”情境,构建森林场景,这能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想象来体验小学语文中的文字美。
1.2.2提高学生合作精神:
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成效。
2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创设情境来导入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如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就应当做好课程的导入工作,通过构建相应的课程情境,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兴趣。具体引入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情境或者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自我想象,如果课程允许,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课程的相应情境,使学生的兴趣提升,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创设相应的课程情境,播放有关庐山瀑布的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以此引入实际课程学习。
2.2通过提问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创设相应的课程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捞铁牛》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提问,诸如“通览全文,你们知道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吗?”、“为什么要捞铁牛”等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另外,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还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加进去,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阅读与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其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必将逐渐提升。
2.3借助图画、音乐等来创设相应课程情境:
图片往往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片来创设相应的课程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来展示蝌蚪演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青蛙的成长历程,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用音乐来创设相应的课程情境,小学生通常对五官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实际教学中,使用音乐来营造相应的课程情境,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月光曲》这首音乐,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学生同时阅读课文,边听音乐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可养教学中,借助图片与音乐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对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均有重要帮助,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
2.4运用实物展示相应的课程情境:
视觉往往是人们判断事物真假的重要手段,虚拟的事物永远不可能比实物更有冲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依据口头讲解与解释来引导学生掌握陌生知识,势必效果不佳,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的东西,单凭小学生的想象必然难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知,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演示的方法,将某一客观实物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学习《蚕妇》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蚕这一实物,让学生对蚕的形态获得直观的认识,通过实物认知,可以让学生对蚕这一动物的习性与形态有所了解,更加立体的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加以指点与引导,通过情感讲述,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思想开拓与求知欲提升而言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充分结合语文课程的实际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冯霞 单位:新疆省石河子市134团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05-106.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58.
[3]吴永梅.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0):131.
[4]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159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在单一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不仅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学习和教育方式。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新的教育改革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工具。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高学习素养,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就要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来,实现他们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任何事情之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最吸引人的静、清、绿的“漓江的水”和奇、秀、险的“桂林的山”,让学生欣赏到桂林的山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副绝妙的山水画。学生兴趣盎然,这时我们再让学生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打分,互相讨论自己的感受,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就好像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老师上课上得轻松,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习兴趣十足。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原来教师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各种图片、声音、视频,学生直接感受各种情景,更易理解课文主旨、与作者产生共鸣,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更加丰富、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我们在教授《称象》这一篇课文时,我们实现根据课文的内容做好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就是曹冲,要去称一称大象的重量,在头脑中形成一副画面。再有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大难题,一提作文往往感到非常困难,不知道怎样写,不是空话连篇,就是华而不实,平常说的大白话直接写成了作文。平时要求学生自己注意观察,却不知道怎么去看,看些什么,写作文时不具体。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运用已有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去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学会思考,勤练笔,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从观察景物开始,制成图片或者动画,将各种声音、景色、动作、生活习性、情景融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后,先讨论后思考,然后写起来就手到擒来了。比如:在写一篇名为《美丽的校园》的时候,写作前,我虽布置学生在课间或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校园的景色,但回来后,学生只能说出校园里这有什么、那有什么,校园很美,但让人感觉枯燥无味。如果按照学生的思路写下去,只不过让人看了就是一篇流水账,又怎能算的上是作文呢?此时老师可以事先做好功课,把校园景色先拍下来,做成课件,用幻灯片放出来,然后一起分析各处的特点。学生再写就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的。
4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学生的创作力、学生的个性没有激发出来。这样的学生如何适应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作为新课程改革创新模式的尝试,多媒体技术的投入使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再加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大大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我们在讲授《猫》这篇课文时,老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含义之后,提出两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1、小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小猫的淘气和古怪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相对小学生来说比较综合,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从这两个问题下手,逐步去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课件要重点体现猫的性格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看完课件以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小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通过分析又领悟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交流、教师归纳总结,使课堂氛高涨,学生兴趣极高,思维大开,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林建英 单位:高碑店市辛桥总校赵庄小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教育策略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则成了一项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一些策略。以下主要从语言激励、活动激励和评价激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激励教育的内涵
所谓“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激励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激励教育就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激励”手段去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方法。有效的激励可以运用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激励教育的手段,不仅可以更容易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可以深刻感染学生,内化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激励教育实施的目标和前提
1.激励教育实施的目标
教育的使命和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优秀的品格特征。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萌芽中的种子,教师则是这一颗颗种子发芽成长的阳光雨露。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多一点爱心、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质都得到恰当的挖掘和静心的培养,从而使之最终成长为一株大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性格特点也不同,使得他们在参与学习的程度、能力、机会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那么,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能力分层,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激励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把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各异的学生雕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生产规格、型号整齐划一的产品。”作为雕刻家的教师,只有手握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才能打造出丰富多彩的“精品”,才能孕育出更伟大的成功。
2.激励教育实施的前提
有关实验表明:受到激励过的学生,会表现出干劲十足、积极性强的特点,学习成绩会比其他没有受到激励的学生提高得快很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适时使用激励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想实现激励教育这一影响策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必须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为前提。倘若一个教师,对学生没有一丝关爱之心,又怎会去激励他?倘若没有真正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励教育又怎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实现预期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正确引导,实事求是地给出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进而实现赏识教育的目的。
三.激励教育的实施策略
1.语言激励
所谓语言激励,顾名思义,即使用一些带有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和鼓励学生的方法。语言激励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如何深入而巧妙运用语言激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思维,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语言激励可概括为口头语言激励和肢体语言激励两个方面。A.口头语言激励在所有的激励教育方法中,口头语言激励应是运用得最为广泛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所谓口头语言激励,就是教师通过谈话、发表看法、给出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激励信息的一种模式。这种激励模式的展开有很多途径,以下主要以课堂发言激励法和谈话激励法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我经常试着去想方设法给学生以“激励”。例如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会常常将课本中的问题分成多个层次,并且在课堂发言时有意识地将这些问题交给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对于那些成绩稍微滞后的学生,我会为他们准备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这篇课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起因、经过分别是什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有哪些你不会的生僻字词,能不能请你为大家大声朗读出来……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则往往把重要的偏难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会适时给予他们一些“刺激”,如“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非常好,这个问题你概括得很全面,但能不能更简洁一点呢?”等等。在收到老师的言语鼓励后,他们会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思维会更加活跃,久而久之,也就渐渐提高了。此外,我也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谈话来激励他们,使他们成长。例如有一次有个学生语文课堂作业没交,语文课代表告诉我这个学生玩忘记了。我把他找来以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让他先去语文课堂作业补完,然后再来找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他自身多一点时间思考即将发生的事,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在谈话过程中,我问他:“你觉得因为你一个人没交作业,而影响了全班同学做作业的积极性,这样好不好?”学生这时低头无语。我接着说:“我想肯定是不好的。那么你意识到了么?”学生还是低着头,点头默认。但我心里其实清楚,他不过是想早点结束这场“审判”。然后我就跟他讲一些自己过去发生的小事,通过这些小事告诉他,每个学生都在这个集体中,都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就应该尊重这个集体,按时完成这个集体的任务,而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拖累了集体。这种行为是极为不可取的。我不断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事例和道理刺激他,让他心里产生挣扎,让他自己完成这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最后心里激发出改过自新的信念。由此,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大大改观了,对老师的看法和对学习的看法也焕然一新。B.肢体语言激励肢体语言,又称作身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神态等传达思想意图的一种方式。肢体传达语言,往往具有一些特定含义。如鼓掌表示欣赏、赞美、兴奋,顿足代表不满、生气、反对,垂头表示沮丧、难过、失落等等。而肢体语言激励,则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借助于教师的动作、神态来激励学生,达到鼓励学生奋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适时运用肢体语言激励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牵动学生的内心。这就好比“此时无声胜有声”般,于无形间已然赐予了学生以暗示和激励,催其上进。每次语文课上,对于主动发言回答问题的学生,我都会报之以微笑,不管他回答的对与错。这样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舞。
2.活动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设计语文活动以进行激励教育,能够大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主体斗志,增强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优势,张扬个性和自我。例如,在以往的语文教学经历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语文趣味活动:通过开展写字比赛,使学生踊跃地练字、写字,不断纠正自己在写字过程中的坏习惯,进而提高了写字水平,也激励了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的品质;借助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加强了其说话的能力和技巧,敢说、争说、能说、会说;此外,我还积极倡导学生练习朗诵,在学生中大力发扬和开展诗歌朗诵会,将整个集体融入进来,既激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陶冶了情操……正是在各种活动开展的激励下,培养了学生团结奋进、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升华了其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在这些语文活动中的突出者,在享受到胜利和嘉奖的过程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激化了其积极进取的意识。
3.评价激励
事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赏的愿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已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关键阶段,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更渴望拥有微笑和掌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会尽可能采取积极评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催其奋进。以下我想主要以学分制评价激励法来作探讨。所谓学分制评价激励法,即以学分累积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加利用,将大有裨益。我将学分评价分为上课情况(包括发言、表现)、作业情况(包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考试训练情况三大类。上课情况评价中,发言积极、表现良好者可得5分,违纪一次扣10分;在作业情况评价中,每得一个“甲”或“甲+”可得1分,依次累积;在考试训练情况评价中,成绩优异者或进步较大者分别加10———20分。按照这种方式,每个月将学分进行汇总,并通过学分量化排名评比。对于学分较高者分别进行奖励和赞扬,对于学分较低者予以督促和鼓励。在这种学分评价激励之下,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愈加浓烈;而且,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都有了长足进步和明显改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主体个性,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学生更大程度的发展。而激励教育的实施正如一剂良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自己,发展了个性,成为了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作者:喻越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参考文献
[1]何慧.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论坛.2008,(11):44.
[2]李晴、巩明霞.语文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探讨与实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9):41-44.
[3]董连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教学管理.2013年,(2):224.
[4]乔素萍.探究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7):33-34.
[5]施瑞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9,(11):55.
[6]宋文胜、苏文轩.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运用[J].中国教师.2009,(9):17-19.
[7]牛宝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06-107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初探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使得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努力构思新颖有趣的教学思路,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扎实做好基础训练,切实做到实效胜于形式,逐步提高教学成效。受到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语文课堂一改过去的单一、呆板,转变成了现在的活泼、有趣。课堂上丰富多彩的场面,五花八门的活动,气氛活跃异常,着实令人欣喜。但是繁华落尽,人们静心思考却发现课堂形式虽然发生大变,然实际效果令人咂舌。面对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心构想教学思路,注重实效大于形式,尽力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积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下面是我的点滴做法,仅供参考。
一、精心构想教学思路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无声的老师。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得他们乐意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触摸、碰撞,进而产生共鸣,引发内心的触动。达到上述目标的策略很多,有师生讲故事、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播放视频等,但是实际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这些辅助手段的尺度,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教师要多角度地研究教材,设计出切实可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思路,用独特新颖的教路吸引学生,促使学生投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如《三顾茅庐》,这是一篇选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文章,作者用第三人称讲述了刘备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辅助自己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设计:1、变换人称,请你采用第一人称,让刘备自己站出来说话、动作等,把自己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态表露出来;2、实话实说,请记者或是“关羽或张飞”现场采访“刘备”,请他把当时的心迹说出来。合理科学的教学思路,不仅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结构严谨,而且条理清晰、步骤流畅,整个教路是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在课前倾心设计有创意的教学思路,不仅让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展开,而且能够使学生愉悦地融入课堂,在老师高屋建瓴的引领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理使用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因其集合文字、声音、图像等为一体,能够大容量地、快捷地展示知识,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上课的首选辅助手段。但是,现代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不和谐音符,比如以视频视听替代课文的朗读,学生没有机会琅琅读书,失去了想象的土壤,很多知识的获取都是课件直接“喂”给的,自然内化和吸收不够良好;以屏幕替代黑板和粉笔,很多教师上课基本不板书,直接导致很多重点知识学生不清晰……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真正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如《跟踪台风的卫星》,这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形象地为读者讲述了卫星跟踪、监视台风,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做出了贡献。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知识。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知道,仅仅让学生简单了解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位,感悟人物形象。所以,在多媒体视听引领的背景下,教师还要组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是角色扮演活动,让台风和卫星这两个形象深入人心。语文课文是无声的视觉文字,要想使得这些枯燥的语言文字能够走进学生,打动他们的心灵,一定要凭借适当的辅助手段。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辅助效果已经大大显示,我们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科技为语文课的实效插翅添翼。
三、扎实进行基础训练
新课改倡导我们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于是我们的新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有唱歌、有跳舞、有画画,学习氛围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爱上语文课了。但是课堂调研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有不少的学生居然连最重要的生字词都不会认读,这是多么令人忧心的事实。我们教师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姓“语”,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训练。所以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在字、词、句、章的各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得以长远的发展。如《九寨沟》,这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文章,作者精心为读者推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丽,如诗又似画。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能够深深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也折服在灵异的异兽珍禽。还可以留足时间,让学生用彩笔把九寨沟的美景勾勒出来。最终完成欣赏课文言语的目标。语文课堂上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画画,最终的目的都要归结为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使得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所以课堂上我们教师一定要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本领的目的。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致使课程改革的热情逐渐冷却,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了本色,在多样的形式背后,我们教师紧紧抓住听说读写来进行,增强了每个学段知识点的梳理,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切实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陈亚娟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奚斜小学
参考文献:
[1]许晓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J].课外语文.2014(10)
[2]贺玲.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摘要:
近年来,国家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教育教学事业,在新课改的实行之下,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是较为重要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理论性知识,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脱离教师教育的时候,利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获取语文新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些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无法提升自身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借鉴。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还在单一的应用黑本为学生授课,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出现一些教师无法利用黑板以及苍白的讲解教授学生知识,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些小学校园虽然已经引进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但是还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不能有效使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1]。
1.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文课堂呈现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景象,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语文基础,为其设置较好的教学方法,不能阶段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无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2]。
1.3忽视教学资源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较为忽视,在教学之前,只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导致不能根据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3]。
1.4师生关系不平等:
近年来,由于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在脱离教师的教育下,学习语文知识。并且,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没有主动发言的权利,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部分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无法利用有效的时间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与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2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语文素质难以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以重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腊八粥》一课之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腊八节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在讲解腊八粥课文知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知识进行演讲,说出自己家里人在腊八节的时候都是怎么做腊八粥的,在腊八节的时候都有什么游戏,或者直接要求学校食堂做腊八粥给学生吃,要求学生在吃完之后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5]。
2.2丰富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加以重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故乡的元宵》一课之前,准备元宵节所需要的动物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元宵节放灯的故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或是自己对放灯故事的猜想发表感言,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结构加以评价,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2.3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保证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一只贝》的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以朗读全文为基础理解课文知识,只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找出不懂得地方才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字典、网络等辅助工具查找在阅读中不懂得地方的意义,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意义,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其次,要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展现,只有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以各种辅助工具为基础学习语文知识,使其能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也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冬梅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芮莉.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36):155-157.
[2]吴金城.试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01-101,102.
[3]布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187-187.
[4]倪香贤.浅议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刊),2013(5):164.
[5]高彦.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3(9):89-89.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
摘要: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本文谈谈如何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1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或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在这里,“一个概念”就是“春景”和“春意”,对这一概念的全面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多扇窗户”则体现在:用春景图和燕子的身影,以及燕子的啼鸣,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调动空间智能,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用优美的乐曲调动音乐智能,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使各种信息进入人的潜意识;借助表演,打开运动智能的窗户,使学生更加沉浸于生机盎然的春景之中,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
2贴近社会生活,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素质
2.1利用自然、人文、历史资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话朴素的道出世间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哲理。日出日落、风霜雨雪、名山大川、草长莺飞等形成了无比奇妙的自然奇景,人类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创造了诸如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体育、书刊、影视、网络、园林、建筑等无数神妙无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身边做起,注意搜集资料、练习观察、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接触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许多疑惑,这就驱使他们去询问长辈,去了解和认识。这些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然、人文、历史知识的积累。当他们试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就得到不断的提高。
2.2利用家庭、社会、校园文化资源。
其中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氛围、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等。现在的家庭中小孩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容易产生自私、任性、傲慢、偏激、脆弱的不良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引导,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家庭是学生的摇篮,家庭教育主要是亲情教育,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就应在“爱”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在赏析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我就充分利用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而他们是否尝试过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方面学生有着说不完的体验,对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解、关心家人固然很重要,同时关注社会也很重要。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缺乏起码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那么就很难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自然就难以培养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的现代意识。多方面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必然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开拓视野,思想逐步成熟。多观察、多听取、多思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在学着语文、用着语文。听的时候,自然能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说的时候,肯定能说清自己的观点,写的作文也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4补充教材,扩大阅读量
叶老说过:教材无非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实践,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给他们设立《好词佳句》摘录本,抄词佳句,优秀篇目。每周进行课外读物朗读比赛,提高积极性。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大量的实践非常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感。
总的来说,“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已经是一种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求接近生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
作者:何培兰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行宫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