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学学生能力提高研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于小学生要加强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而言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口语问题进行适当指导,以促使他们全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词汇拓展,趣味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学习认读大量常用字,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这些生词的读音、语义,更要学会如何合理使用这些生词。如果词汇量不足的话,将会使学生“有口难言”,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有趣的词汇扩展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要学习“人、双手、大脑、两个宝”等生词,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生词组织学生参与到趣味口语表达训练中。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正在做航模的小朋友、正在弹钢琴的小朋友、正在作画的小朋友等,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学过的生词来造句,造句的时候必须用到如下句型:“人有两个宝,一个是双手,双手能做什么,一个是大脑,大脑能做什么”的句型。例如有学生在看到弹钢琴的图片时回答:“人有两个宝,一个是双手,双手能弹钢琴,一个是大脑,大脑能读懂乐谱。”这种看图造句的方式能促使学生反复练习学到的生词,并在这个过程中练习使用生词造句,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授生词的时候,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词汇的识别和记忆上,而应该适当运用有趣的游戏来促使学生对词汇的意思进行深入理解,并在尝试造句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能力,学会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融入语境,言要达意
很多教师重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能力,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在不同语境之下感受语义变化的能力。这将导致学生在口语交流的时候由于忽略了语用环境而不能准确地表达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产生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让学生分析不同的语义,从而使其学会表情达意。在学习《狼和小羊》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反问句的用法,除此以外,还要让学生尝试体会反问句的适用语境。首先让学生针对“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个句子思考一下,句末是问号,但是并不需要回答,小羊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表现的是对狼的话表示愤慨,为了加强语气,所以才会说这样的话,在诵读的时候要很有力量。在学生理解了反问句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语言环境,让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是否适合使用反问句,比如:“奶奶好心给你吃饼干,但是你不饿,不想吃,你能否用‘我怎么可以吃你的饼干呢’回答奶奶?”学生可以感悟不同的语境,体会反问句的语用环境,在以后的口语交流中,他们就可以理解要如何合理使用反问句。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时候适当融入语境,这能使学生体会到前后呼应、融入语境的重要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关心语境,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组织辩论,有序交流
部分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不敢参与交流活动,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并失去全面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交流之中,多组织学生参加交流活动,给学生制造口语交流的良好机会。学习《说勤奋》这篇课文,当学生学习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并从中得到教育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辩论之中,让学生围绕“勤奋必须靠每天的努力,一刻都不能放松”和“在学习和工作中,偶尔懒惰一下是无伤大雅的”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启发,让他们尝试在书籍或网络中搜索有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并和小组成员讨论要如何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学生有序地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要关心那些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说出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参加辩论等活动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解开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大胆投入到口语练习之中。
总之,用趣味性的词汇训练、语境化的口语练习、交流式的小组辩论等活动来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张善平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经济开发区杜台小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口才能力培养
【摘要】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口才交际的能力却越来越被看重。提出口才训练中的问题与方法,加强普通话训练;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思维训练。最后,提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要训练学生脱稿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口才能力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效,已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被显现出来。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的脚步,却日显迟缓,这一问题被逐渐地凸显出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口才能力的意义之所在
1、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直是围绕着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然而,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说的教学保留一席之地。
2、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当今的社会,许多工作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需要的是团队协作,与他人的合作。而且在与人的交往中和从事社会的工作中,更多的需要人才能够进行宣传、谈判、演讲等等工作。无论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是一定的口才能力和交际能力都是必须要具备的。
3、学生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加强培养
根据笔者的研究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足。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学生每天都忙于做练习题,在语文课上也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听教师的讲解和记笔记上,机会没有到讲台上进行发言的机会。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口才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期以往,越来越不会表达了。
二、口才训练中的问题与方法
口才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口才是十分重要的,口才训练这么重要,那么,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又主要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呢。在此,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是关键环节,需要加强训练培养。
1、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语音的训练,对于口才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当演讲的时候,演讲者在台上进行演讲,台下听演讲的人是较多的甚至是众多的。若是演讲者用的方言进行演讲,则台下的听众不一定都能听明白演讲者的演讲。若是多数的听众不能正确理解演讲者的方言演讲,则演讲者的口才再好,也是无用的。不止是演讲时如此,在其他的需要口才表述的场合亦是如此。尤其是在一些庄严肃穆的场合,若是使用方言或者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演讲,则显得与庄严肃穆的场合不符。所以,普通话口音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这其中之一的环节便是心理素质的训练。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决定了这个人在需要口才表述的时候,其是否能较好的表现出来。在学生中,有不少一部分学生是不敢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究其原因,大多数的学生便是由于不自信、害怕等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一般情况下,学生越是害怕当众演讲,就越需要鼓励学生当众演讲。若是一味害怕不敢演讲,则只会越怕当众演讲。只有克服不自信的心理,不断的训练自己当众演讲,方能逐渐地锻炼出口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时候,我对于那些不敢当众表述的学生,常常先鼓励他们唤起自身的勇气,鼓励他们对自己增强信心,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只有不断地训练,不断的在各种场合锻炼口才表述,方能逐渐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所以,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踊跃积极地进行口才训练。
3、提高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中另一个关键的环节便是思维的训练。为什么如此之关键,是由于一个人口才表述的高低是与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相关的。一个人口才能力的提高,是随着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所以,思维训练是训练口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那么,对于学生的口才训练,也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述相对于书面表述,口语表述对思维的要求更高。因为在作书面表述时,学生可以等想好了之后写,若是有觉得不妥的地方,学生也可修改了再写。但是对于口语表述,则要求学生是边想边说的,学生既要想前又要想后,同时要说出来,这便要求学生的思维既敏捷又要清晰,对思维的要求极高。所以,在训练口才之时,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文明礼貌。在训练学生的口才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说话的时候,眼睛不要到处乱看,而要看着对方。同时,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要正确的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由于有些学生,演讲、说话的时候,必须要依赖提前写好的稿子,离开了稿子,就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因此,教师也要训练学生能够脱稿说话。
作者:于欢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作文能力提高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一般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分值,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将会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作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致使小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问题,作文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作文能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较大进步,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不断涌现,给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便利。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融入写作环境中,能够自主积累素材,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给予学生足够的写作练习时间,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保障教学质量。
1增加练习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属于难点内容,对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保障作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作文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愿意进行写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偏重于一些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背记一些重点考试内容,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没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致使许多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下降,给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平台,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协作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由于课堂时间往往较短,难以让学生得到充分训练,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作文比赛,并提供一定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之后教师可将优秀文章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列出写作优秀学生名单,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写作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写作,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保障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结构顺序,行文线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阅读完《鲁宾逊漂流记》后的感受,并鼓励学生上台讲述。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写作练习,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则加以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践写作,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课堂时间较短,所以教师需合理设计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写完读后感后能有一定的交流时间,这样能够在无形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加强素材积累
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素材积累不足,所以在写作时,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致使写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大都不善于观察,写作时只是对各种文章进行模仿,致使小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有效改变固有的写作习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常常局限于学校以及家庭的两点一线中,致使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生活中各种事物没有较好的认知,社会经验极度缺乏。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深入,教育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家长或者学校能带领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熟悉周边人物、事件,能够自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增长生活经验、拓展自身视野,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在写作中无话可写、无情可诉,从而有效增强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以往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会让学生背记一些好词好句,模仿一些优秀范文,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但是长期以往,会阻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因此,基于小学生特性,教师需注重对学生视野进行拓展,让学生积累多种写作素材,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完《为人民服务》后,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树立一定的服务意识以及爱国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经典文章,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增长写作经验。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了解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就能更好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促进思维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学生提高写作质量的基础,如果学生自身的写作基础知识体系不完善,将难以对各种素材进行有效应用,所写出的文章质量也不高,因此,加强阅读训练对学生写作思维进行发散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训练,利用各种优秀文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帮助学生增长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巧,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保障写作质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了解优秀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并适当模仿,熟练掌握之后在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更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我最好的老师》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领悟、体会,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之后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提升句子韵味。然后教师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并有效应用进自身的写作中,学会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结束语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须制定出长远的作文教学计划,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写作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较好保障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积累素材,从而更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王友然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石盘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凤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122-122.
[2]杨品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学周刊B版,2013,(10):19-19.
[3]王雪琴.浅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J].未来英才,2015,(17):49-49.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高年级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作进行学习,而且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交流沟通功用完成教学任务,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合作学习能够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需求,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以兴趣激发促进合作能力培养
当人们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想要去探究,甚至会想办法去把它弄个明白。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他的学习动力,也影响着他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景渲染,使学生能够受到语文课文中思想以及情境的感染,逐渐的有兴趣去探究,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的具体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提出相关的讨论问题,一定要合理的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收获有价值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在课前或者课中进行讨论,在合作和讨论中激发起探究心理,更好地强化学习动机。
2以意识增强加快合作能力培养
数学等学科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相对比较多,而语文教学中几乎不常见,因此就要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快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合作中才能真正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共同进步。而且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而且可以扩大到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就是有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每个人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关键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才能在分享和合作中取得语文学科的进步,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3以多种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不同于低年级,总结和理解的部分比较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有效的进行学生合作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来使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加强合作。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自行的去搜索与讨论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和资料,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教师首先应当对小组规模进行合理的设置,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都控制在3-6人左右。在确定小组规模之后,教师还要科学的设置小组内的成员,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成绩比较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保证小组内成员讨论问题的时候保持一致的进度。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将几名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学习稍差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进课堂讨论之中,逐渐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也要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老师也应该在一旁指导,使得同学们分组时优秀一般搭配顺利的完成分组。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更好的培养其合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优等生划分到同一个组,通过两个优等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知识更加开拓,学习能力更强,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将会得到跨越式的进步;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优生和差生的相互合作,来正优生带动差生学习。甚至还可以采用差生和差生之间的合作方式,来通过两个基础相差不大的学困生共同合作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与整个班集体为中心,通过设置一定的议题,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通过踊跃的答辩、争论在一次次的碰撞和质疑中,逐渐找到议题的真正答案。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教师能够使得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指点和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合作。
4以个体需求提升合作能力培养
首先,教师在合作能力培养时应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次,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而不只是注意到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困生,只要是他能够表现出进步的一面,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学生能够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到合作中,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5总结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存在着各种弊端,那么教育工作者应从现代教育理论出发,将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生主体发展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我国当前教学实际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所大力倡导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该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将其引入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全面促进学生自由积极地去探究,以乐学的精神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陈仁龙 单位:浙江省天台县洪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
[2]李俊平.七一九年级语文合作学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04)
[3]张莉.论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及合作技能指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5(07)
第五篇: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进,教育创新成了促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本领的主要途径。本文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师;学生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大纲明确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贯彻落实新大纲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刻探讨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走教师设计好每一步,从而达到引向预定结果目的。当学生提出预定结果不相一致时,往往被教师斥之为"异想天开,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盲目地等待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或结论,他们缺乏竞争力,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要改变这一切,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处理新难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和内在潜在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思维能力。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学生步入竞争社会的生存之道,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近几年来各国教育界都倡导创新思想,目的是为了逐步提升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的本领,为培养具有创新本领新世纪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证伪性的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切创造活动都需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被实验所证实时,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当学生的猜想被事实证明是错误时,在其脑海中就会加深其对知识真伪的辨别与体验,从而探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来看,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没有想象就不能进行创造,只有想象和大胆的猜想有计划地鼓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想象力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想象是构成高层次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通过阅读,丰富想象;二就是加强朗读,进行语感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学生胡乱猜测或模式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学生引导努力去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多的培养出富于创造性的人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就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试屡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需要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组织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体会学习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感人故事联系到课堂教学中,驱使他们去勇于创造,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3.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1)鼓励求异。语文教学要改变学生只满足于教师的讲解的现状,突破原有的束缚,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求异就是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鼓励求异对于培养开拓型人才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如: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引导学生辩证地处理好顺从性和不顺从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2)大胆质疑。创新思维来自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私塾先生”》时,学生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私塾先生?”“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引号?”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教学完在《田忌赛马》后,向学生提出了疑问:光调换马的出场顺序,齐威王能赢吗?这时课堂上学生就会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证明齐威王也能赢。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思考,意在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一是以示范作文为突破口,使学生面对作文题能够总体把握;二是同题换角度,尽力换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内容选择的广阔性。多角度思维,必须避开常规思维。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横向、纵向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是一种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激励学生的求知意识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交流目的。同时,若能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多角度思考,意在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一是以示范作文为突破口,使学生面对作文题能够总体把握;二是同题换角度,尽力换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内容选择的广阔性。多角度思维,必须避开常规思维。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横向、纵向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
4.积极评价,强化创新意识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将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的严厉的批评、指责或训斥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问题做出积极评价和鼓励,如:分层次评价就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激励的评价,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者:刘阳 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十六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涂荣忠.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Ⅱ].中国民族教育,2013.3.
[2]王新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D】.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袁春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Ⅱ】.科技资讯,2011.1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在为大家提供帮助的同时,请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
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多种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该并重。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为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提供一定的帮助。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校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小学是系统接受语文学习的开始,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能够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做好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如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请广大同行予以指正。
1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文化功底和文化修养,一定能够为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上也要不断提高。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指导阅读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上,在阅读方面只要求学生能够流畅阅读课文即可。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改中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所学语言的熟练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做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等。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是对教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一定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错误教学理念,对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课标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和提高,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
1.2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只有教师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不断充电,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把语文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更是不能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够把最先进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适应时展的需求。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即使自己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能够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的技巧,才能够在综合运用各方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放飞思维,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2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动力的推动下,主动进行阅读和思考,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2.1做好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万事开头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保障阅读教学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小学生年纪小,可塑性较强,教师要在教学前做足准备,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文章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趣味性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充满期待,在期待的推动下,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更浓。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章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阅读兴趣自然不会形成,阅读水平也不会提高。
2.2善于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同样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投影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感受教学内容,学生们感到很新奇,求知欲望强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在多媒体丰富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提高。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进行阅读的学习。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还要运用好课外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温军茹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白团乡东璧阳城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摘要:
近年来,国家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教育教学事业,在新课改的实行之下,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是较为重要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理论性知识,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脱离教师教育的时候,利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获取语文新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些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无法提升自身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借鉴。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还在单一的应用黑本为学生授课,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出现一些教师无法利用黑板以及苍白的讲解教授学生知识,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些小学校园虽然已经引进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但是还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不能有效使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1]。
1.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文课堂呈现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景象,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语文基础,为其设置较好的教学方法,不能阶段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无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2]。
1.3忽视教学资源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较为忽视,在教学之前,只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导致不能根据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3]。
1.4师生关系不平等:
近年来,由于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在脱离教师的教育下,学习语文知识。并且,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没有主动发言的权利,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部分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无法利用有效的时间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与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2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语文素质难以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以重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腊八粥》一课之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腊八节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在讲解腊八粥课文知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知识进行演讲,说出自己家里人在腊八节的时候都是怎么做腊八粥的,在腊八节的时候都有什么游戏,或者直接要求学校食堂做腊八粥给学生吃,要求学生在吃完之后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5]。
2.2丰富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加以重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故乡的元宵》一课之前,准备元宵节所需要的动物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元宵节放灯的故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或是自己对放灯故事的猜想发表感言,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结构加以评价,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2.3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保证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一只贝》的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以朗读全文为基础理解课文知识,只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找出不懂得地方才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字典、网络等辅助工具查找在阅读中不懂得地方的意义,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意义,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其次,要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展现,只有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以各种辅助工具为基础学习语文知识,使其能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也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冬梅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芮莉.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36):155-157.
[2]吴金城.试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01-101,102.
[3]布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187-187.
[4]倪香贤.浅议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刊),2013(5):164.
[5]高彦.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3(9):89-89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知程度,是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的必要技能之一。所以,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加强对阅读能力的练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并早日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参考并借鉴了现有成功的语文教学文献,同时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发更多的学者共同探索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出一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他们大多数还无法做到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并且可以持续关注,直到形成习惯。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一旦兴趣被点燃,非常有利于带动学生很快进入到阅读状态,当学生真正找到阅读其中的乐趣,就可以把兴趣转化成自然意识,充分扩散思维,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里,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首先在开场白中卖一个关子,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把所有人的关注点吸引过来共同解答疑问。阅读的时候尽量让同学也参与进来,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经过一番亲身体验,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了,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来寻求答案。
二、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里,老师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善于发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课下也同样能够自行阅读杂志、报纸等,更多的阅读练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迅速地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随时勾画关键语句,而其位置通常在段首或者段末,对于优美和具有启发性语句更要及时抄录下来,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另外,鼓励学生养成记录读后感的习惯,这样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其中心思想,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到持之以恒。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自主阅读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所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从而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优秀学习态度。具体做法,例如,老师要积极搜集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像儿童杂志、期刊等,并且带动学生一起阅读,创造阅读气氛。阅读结束后,老师主动带领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交流,指引学生们表达自身的理解观点。在这里,除了创造好的阅读环境之外,还要重点对阅读情景进行构建。老师具体要做的是充分联系文章里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真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
四、全面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本来就因人而异,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足够正确和深入。那么就需要老师从提高同学的主动阅读的观念上入手,指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开阔眼界,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要不忘“以人为本”的原则,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学生拥有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阅读起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上一项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语言能力水平。所以,老师要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提高阅读技能方面投入更多的努力。经过笔者分析,老师首先可以从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传授其阅读技巧,同时,积极为同学创造有利和谐的阅读环境,并且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阅读水平。然而教育改革永不停息,我们寻求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方法的脚步就不能停止,只有不停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促进我国小学语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苏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