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探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素质教育取代了应试教育之后,创新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与最高目标,它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希望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创新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发展。由此看来,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够满足创新教育的需求。故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落实创新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较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落实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小学语文教育加强重视。然而,部分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化,无法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学生思维的培养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构建一种更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在满足语文教学需求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落实的必要性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个体的创造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灌输其知识,不如培养其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加以培养,还需要对其思维能力加以培养。思考是一个习惯,但是一些教师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对于思考的培养相对较少。自然,学生也就缺少创新能力。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正常进步。唯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要想个体具有创新能力,就必须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其落实。
2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2.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其在学习中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希望其可以自己发散思维,对某一事物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通常对于新奇的事物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会引导兴趣的产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改变原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从教学方式的不同上,感受到教学的乐趣。除此之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无非是读词认句。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初期的兴趣弱化,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更加不用说在长期的教育中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应丰富教学内容,用相对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教育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该种方式将原本由粉笔、黑板、课本组成的教学方式取缔,并让小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会加入视频、音乐等元素,使得原本就占有优势的多媒体教学更加富有吸引力。生动的图像、丰富的影音资料,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多方感官来进行学习,有效地缓解了学习的枯燥性。例如在教《向往奥运》一课时,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材料来加以播放,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观看的图像有序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此时的学生会被视频内容所影响,面对课程内容时,会发挥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差异或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
传统教学会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但却不包含解题技巧。也就是说,会设定一个固定的程序或者步骤,让学生面对某些问题时,按照其已经设定的步骤来进行。该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尤其是小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够成熟,需要加以引导与发展,该种教学模式使其思维被限制,无法发展。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必须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通俗来说,就是区别于已经存在的事物。在发现已存在事物有问题时,才会让人有想要思考的欲望。因此,在课堂中合理地设置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按照已经设计好的问题路线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得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3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学已经从原本的理论灌输,上升到思维的培养。故而,语文教学方式也需要有所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彻底地改变,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理论之外的知识,从而让其思维方式能得到一定的转变,智慧与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自信心能够加以树立,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同时,才可以让其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作者:丁文俊 单位:河南省邓州市九龙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5):121.
[2]王林发,刘海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8):81-83.
[3]李满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34):74.
[4]王淑媛.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学周刊,2015,(24):176.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摘要: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不可忽略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想象力
语文是一门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学科。小学语文的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素质。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塑造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扮演课文主人公,融入到课文中,提高想象力
当前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大,导致在语文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一种重要手段。这里笔者提出一种很好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所谓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对文中角色的认知,准备一定的道具,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课文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充分想象,发散学生想象力
由于小学课文的篇幅有限,一篇课堂短文总会有很多作者一笔带过,或者在编排课文时对原文进行了节选,这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学生往往会对这些没有提到的内容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对内容的空白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作者的用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者没有提到的内容。
三、对文章结尾进行改编,创新学生想象力
对课文进行改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对课文进行改写,是一种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去世的奶奶,并最终冻死在路边。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让学生不满意的结局,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该写出小女孩没有死去,而是遇到了好心人的结尾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每个语文老师教学的主题,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我们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能使学生伸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维持孩子的童真与创造力。
作者:向莲 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拱桥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3)
[2]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研创新导刊,2010,(12)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兼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在人格、思维认知等方面都还不成熟,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舆论信息的多元化,极大影响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修养的养成。语文学科承担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双重职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入手,兼顾学科语言学习、人文认知及社会理解等方面的意识引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营造氛围,使语文教育除了学科素质培养职能外,更能发挥好德育教化功能。
一、立足教材,利用德育资源
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语文可分为两个层面,一层为语言,一层为文字。语言需要交际与实践,文字需要积累与运用。好的文章需要有更为丰富的情感因素、更为明晰的哲学道理,更要有相对饱满的德育素材。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科课程,结合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及兴趣点,挖掘适合本学校学生教育需求的德育资源。其内容需遵循积极、向上的原则。正所谓“文以载道”,其“道”就是让学生获得更为有益的教育。比如,教学《争论的故事》,其中有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此既是本文的中心主旨句,又是可以延伸开来的教育资源点。在教授这一课时,就可延伸开来,引入中国上世纪原子弹及氢弹研发的故事,分享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当时“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技术”的前提下,敢于迈出为国赴命的第一步,并最终取得成功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挺直腰杆,为理想不懈努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巧借背景,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是长期的思想教育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德育的渗透性特征,在课文讲解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德育思想的熏陶。教师要善用这些资源,更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以在课上课下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比如,《虎门销烟》一课就是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但是,由于这样的历史事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其对虎门、硝烟等字眼并不熟悉,也并不能理解当初虎门销烟的历史必要性。在讲解本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预先制作的关于虎门销烟的背景视频,将盲目排外、愚昧无知、闭目塞听、经济落后的清王朝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概述,同时,也将英国输入鸦片对清王朝造成的影响一一陈列出来。学生在历史背景中逐步了解到虎门销烟之举的必然性与无奈之处。借此让学生谈谈对现在社会问题的看法,并对学生普及涉毒类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认识的危害性,要求学生远离。也延伸到爱国主义的培养,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复兴与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三、注重引导,养成美德习惯
学生美德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长期教育与引导。但是光靠书本远远不够,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通过对人物情感性格及主题的分析,达到对学生知识积累、情感熏陶的目的。所谓“德之外现则为礼”,教师要注重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准确认知德育于个人成长的价值,更要从行为上重视对学生的监督与引导。如在课堂口语交际中,设置情景对话,教育学生要懂得在恰当的场合使用礼貌用语;也可从教室卫生打扫、公物维护等方面,培养学生爱护学习环境的良好习惯;也要树立纪律维护的典型榜样,要求学生按照规矩进行答题、上课及施行其他行为;要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一平台,利用合作完成任务奖励的机会,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友爱交流相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堂每个细节,防微杜渐,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及素质提升习惯等。而语言教育、榜样教育、鼓励教育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尝试创新的教育手段。语文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体系。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科学的教育方法、全面的教育能力,更要有对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这其中包含德育教育。在语文课程资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本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更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延伸点。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教育的尺度,遵循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规律,创新育人模式,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参与德育教育,使其思想行为自然而然融入德育规范,进而成长为知识与道德同样优秀的人。
作者:李慧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马路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及策略
摘要: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聚焦点,而其中的“合作学习”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成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学习遍地开花,热闹异常,但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
1合作学习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当前“合作学习”成了教师的时尚用语,许多教师都在使用。但我们在听课时,发现在合作学习中不少教师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并不多,往往流于形式,无果而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仅仅是为了一种形式,而不是真的为教学服务。因此经常出现草草收场的现象。第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不过学生并不会合作,组里虽然有几个学生在一起,但这几个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困生总是依赖、盲从于优生。在部分组别中,讨论时并非全员参与,仅仅是一些优生在发言,学困生只是充当了听众,但教师却不能有效地对所有小组的活动进行及时、全面的指导。因此,合作学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是“主角”,优生是最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第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爱尔兰作家肖伯纳曾这样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互相交换苹果,结果,我们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不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当我们互相交换思想,结果,我们每个人就各有两种思想。”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建立起较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不过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时常发生分歧、自说自话、自私等现象,有的组在眉飞色舞地谈论其他事情;有的组学生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然讨论起来了,但却各说各的,将别人的发言置若罔闻,交流后也不进行总结。他们在讨论时只会各抒己见,并未将彼此的看法进行比较,无法实现求同存异,往往就一个问题,进行不断的讨论甚至演变为争论,却并未形成最后结论,因此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未能重视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无意识中就将自己从课堂的“中心”走向课堂的“边缘”,乃至从教学角色中退出来变成“观众”,将“合作学习”最终演变为“放羊式”教学。
2合作学习改进策略探析
2.1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要人人参与。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必须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孩子们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会胆小、内向。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前,笔者会提出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与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方可使小组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就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学生:方蔓,一个非常内向的女生,平时声音总是很小,因此和她一组的同学就显得很没耐心。在合作学习时,笔者总是十分关注他们,教育别的组员要经常鼓励她,赞赏她,激发她主动表达的兴趣。还有就是陈芷瑜,有时一句话都说不明白,总是很少发言,讨论时一到她那里,就会冷场。所以,笔者总是让小组别的组员先发言,让她多想想,而且也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看法。第二,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刚开始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们通常积极性很高,还没等老师讲完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就已经闹开了锅。而他们所说的话,多半是与要讨论的问题无关的话题。这时笔者会让学生们安静下来,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后再讨论,以形成明确的目标。在小组活动时,个别学生不倾听别人的发言;还有部分学生,习惯插嘴,接别人的话茬,反驳人家,使得本就胆小的同学不敢发言。此时,笔者就让学生们一定要倾听,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合作交流的前提。第三,要求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认读生字、诵读课文、讨论问题常用教学方法。学生在认读生字与朗诵课文时,笔者除了让别的学生注意倾听外,还教育他们要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孩子在开始时只把重心放在揪错上,而忽略了别人的闪光点,这就是评价的错位。怎样进行客观合理地评价呢?这一点,我们学校郑晓英老师班里的孩子就做得非常好。本学期她上了一节市级语文公开课——《七颗钻石》。课堂上,有一个孩子评价一个小组里读生字的同学时,先找出这位同学读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再把同学读错的地方指出来,并指导他改正。这点是她们班这群三年级的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地方。而孩子们这一习惯的养成,肯定离不开郑老师平时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每当学生评价时,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习惯性地去寻找别人的长处。能正确客观的评价他人,就说明他学会了倾听,不仅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而且自己也会从中获得知识。
2.2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应当保持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尽管是孩子们之间的小组活动,但老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去,对他们的合作进行指导,深入了解活动的情况以及效果,及时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应当想到孩子们想要什么样的合作内容,以便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2.3通过教师的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一定要建立起能推动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让他们个人奋发进取,并且乐于互助的良好机制。因此,教师应该在合作学习中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其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且偏向评价过程,这样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积极性。其二,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合作时的情感态度与合作的水平,对他们进行鼓励,通过评价引导孩子们进行反思,使他们形成更远大的目标。其三,采用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个体评价,还要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实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
3结论
合作学习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以及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为此,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获取的除了文化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了形成知识的过程,使他们学习能力增强,形成了合作探究中的健全人格等。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金芳芳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佛堂小学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Z].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邓伟梓.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合作学习[J].肇庆教育研究,2007,(2).
[4]张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初探[J].小学语文教师,2005,(3).
[5]邓锋.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操作[J].师道,2008,(6).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摘要: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即听说读写。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因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可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可行措施。
一、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设出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以便于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譬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功能和音乐功能,先给学生播放一小段有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在课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培养:首先,在要求学生语文之前,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不能三心二意,要集中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可以向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生词意思、断句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阅读文章。譬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把不懂的字词用笔勾画出来,跟同学进行讨论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并引导学生在课下多看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以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教学效率逐渐提升。
作者:徐柏云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邰先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3]郭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影视资源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而影视资源充斥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让人类不出门就能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如今,影视资源开始被慢慢的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手段。借助影视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影视资源;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应用
如今是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影视资源尤为丰富,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心所欲地上传、下载、转载相关内容。同时影视资源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开始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使语文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推动我国教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影视资源的涵义
“影视”是从“movieandtelevision”中直接翻译得到的,其不仅是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的总称,而且也是现代科技手段、信息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本次研究所提及的影视资源是用于课堂教学的影视教育资源,其囊括了所有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影视内容,同时也包括其他的电视、动画、电影、音频资源等给人类带来的视听享受。
2.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将影视资源引进课堂,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化抽象知识为具体内容,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和《三打白骨精》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水浒传》、《西游记》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对《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进行阅读,并以《我心中的孙悟空》为主体来进行语文写作,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还能使学生借助影视资源来体会语文的魅力,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
如今处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只要善用网络,就可以搜索到我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影视资源的使用可以为师生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对影片的加工、处理来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潜力,尽可能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向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平台,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语文积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西沙群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西沙群岛那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海水、奇异的海底世界有所了解和感受,当影片播放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3.2借助影视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体系下的影视作品是一个大舞台,其包含了各式各样的表演风格,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生活情境,凝聚了精练的语言台词,从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小小新闻会》讲解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前任务,让他们每天晚上准时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节目,同时鼓励他们每天留意报纸上所刊登的国内外大事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新闻联播》中的一些选段,然后鼓励孩子走上讲台,来对新闻主播的语气、语速进行模仿。随后为学生播放现场采访的新闻,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他们扮演新闻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从中获取相关经验。
3.3借助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情有所感,心有所思,而后才能有所撰作。”法国伟大的小说家福楼拜曾经也说过:“一部杰出作品的创作秘诀意在与读者性情符合。作者只有拥有了非凡的激情才可以创作出卓越的作品。”因此,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生活单调的学生而言,影视资源能够间接为他们带来各种生活体验与感悟,使学生从中获得大量的写作题材,这样可以打破以往的思想空洞无物、题材狭隘的尴尬情形。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统计,并且不同的节日各地民族又是如何进行庆祝的。但是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回答,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庆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影视资源,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感悟中秋团圆,合家幸福的美景,产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仰,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内容之中,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整体水平。
4.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语文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影视资源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集声、图、色、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林剑锋 单位:永春县苏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7(50):59-60
[2]刘丽莉.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5.13(71):33-34
[3]高霞.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8(3):79-80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
摘要: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不竭动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推进的驱动力。目前。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中,但目前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
0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瓶颈和困难也开始出现。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1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倡导全新的人才观,它从创造力的普通性和可开发性原理出发,认为受教育者人人皆有创造力,且能经过教育与训练提高,直至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谈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也强调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确立了明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境界呢?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教材应用的创新、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2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教学理念保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要阻碍。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逐渐得到普及,也规定了其发展的新方向。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结果。不重方法;重工具性,不重人文性;重机械化记忆,忽视创造性品质的培养”的传统观念依然牢固。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模糊,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追根溯源,是单纯追求高升学率、高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和个性,导致学生一味的接收来自外界的死知识,而不能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所长,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教育,不仅给学生带来普遍压力、造成心理问题,而且也使教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是一味的固守传统。
2.1教学模式陈旧: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师的附属。课堂氛围沉闷无趣。根本原因是没有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的编排没有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学生缺乏主体地位就会丧失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导致其创新思想和个性思维不断被扼杀。比如,某教师教学古诗江雪时,运用给诗配画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但教师不是让学生主动自我的去读书去画画,而是自己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只需要在下面看和听课。这样不仅使学生失去读书品味的机会,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创造力和思维被固定,想象力受到严重制约。这样教学效果就大大降低。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不相信学生自身的潜力。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从而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模式。
2.2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当:
如果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并杂用多种无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创新的进行就会举步维艰。教学创新需要在正确的理论和教学指导思想上进行。若是没有从正确教学指导方针上进行讲课,而是只进行形式上的改善,那么创新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学生的身心、心理和个性的发展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便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和水平。
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1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弄清楚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采用“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把重点多放在“人文因素”的培养上。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课堂氛围的感染,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语文的学习来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平衡健康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循循善诱,使学生充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3.2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创造:
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秉承创新理念,这样不仅会使课堂耳目一新,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只要提高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一定的创新会大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保持学习热情,对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打破常规规律,突破传统束缚:
首先,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虽然以文字为主,但是作者所体现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课外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散发思维,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其次,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品德素质,努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开阔视野,这样语文教学的创新才能够体现出人文理念,语文教学往往才会更能打动人心。
3.4善于发现教学问题:
教师应善于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更完善,通过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培养新型创新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我。创新性教育的推进需要国家、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打破传统模式的长期的阻碍,发挥新型教学策略和方式的作用,这样才能用新型教育培养出的新型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者:付小红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引教学法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从“导学案”中的“思维导引”教学法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导”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引”教学法的作用,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但是一直以来毫无头绪,没有方向,。
关键词:
思维导引;导学案;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
笔者认为“思维导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思维导引”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进行“思维导引”感觉到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一定的成效。
1思维导引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步骤
1.1学习目标是“导”的第一步
所以学习目标首先要“导好”,就要根据具体学情制定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不能盲目设定高而空,模棱两可的目标。如:“培养崇尚科学爱国主义的素质品德,体会实验的快乐”等。这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提出准确要求:一个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求,另一个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理解层次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
1.2导学案的“大问题、大板块”意识不能丢
这是“导”的第二步。板块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我们根据小学语文的要求设置了三大板块:整体感知、规律总结、知识迁移,这样与以前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相比更贴近更符合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1.3各大版块下方所设置的内容更要体现“导”的作用
这是“导”的第三步,其作用最为重要,因为这才是学生真正达成目标的依靠。首先在每个版块下方设置明确的学习要求,比如很明确地提出了“阅读语文教材第几页哪一部分的什么,练习册资料书第几页的内容等等”(非常具体)“完成下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要求结合教材和手头材料有质量地快捷地完成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其二在每个版块下方都要设置必要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新授或者是复习的不同课型,提出具体的可供学生参考的学习方法、步骤、技巧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其三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紧密联系,不能突然跳跃。
2思维导引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思维导引法强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运用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掌握,教师决不重复,决不代替,教师要有预见地、居高临下地进行思维导引活动的设计。[1]
2.1学习目标———日常积累:
书面上的东西,反应在学生身上最直观的就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高年级的作文。书面功夫要修炼好,言之有物,我想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逃不过多看多积累。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在我们班做过一个调查,家里有书的十有八九,一星期看书三次以上的十有五六,不仅阅读还能做做笔记的十有一二。我想一个不阅读的低年级孩子脑子里头没有积累,一提笔做看图写话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有了积累,好词句要用之时自然而然就会一跃而出。一年级的时候我常布置阅读的作业,但没有凭证便无法得知到底一星期有没有保底三天阅读呢?二年级开始让孩子们买一本笔记本作为“好词加油站”,一次加十个好词一个好句,一周加油三次。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阅读的兴趣,部分孩子只为抄好好词好句而翻书,只翻不阅,着手于阅读兴趣培养是我接下来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此路漫长,我将上下而求索。
2.2提出问题———思维运行:
有了第一步的积累准备,我们要用它们写点什么呢?可以仿写课文句子,仿写课外阅读,每次的试卷上的看图写话,都是一次训练的机会,发到手的试卷拿回家改一改,稍加润色(我在阅卷时一般只能先把句子理通顺),就可以发到自己的小博客上了。在平时的课堂上,多给孩子们一些表达的机会,抓住课文留白补一补,模仿句式写一写,展开想象编一编,省略部分续一续,能训练的点还是很多的,我得多留心观察才是。积累是模仿的必要条件,模仿是创造的充分条件,这个我以为的推理与命题,让高中的数学老师来说说对不对,我怕自己说着就迷糊了,不多言。
2.3设置模块———实践运用:
如果说“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基础训练,“也傍桑阴学种瓜”是能力训练,那么“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归入于创新提高吗?不管是大文章还是小随笔,都需要灵感,需要构思,这点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写文最终还是应根植于生活。有段时间浏览了很多美文,后来觉得辞藻华丽得我看不下去了,仿佛在看某些赋体文章,极尽铺陈,雕章琢句,简直是不卖弄不成活,难道小中不能见大,平中无法出奇吗?非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才能显得你文采飞扬吗?
小结
思维导引首先从理念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以唤起学生积极的配合,同时要有坚定的目标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的目标,敢于大胆舍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思维能力为轴心,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3在导学案中的“导”固然重要,课堂上教师“导”也尤为重要。教师课堂上可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也可以全体指导。当然并不是盲目的指导,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指导。这就要教师做到即时适时的介入对学生的难点误区做出准确到位的点拨。同样也要用必要的语言将每个环节自然的过渡而不是嘎然而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知道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独立的。例如我在上看图写作文时,通过批阅学案发现学生做的情况很差,在课上先集体进行难点突破讲解,以讲例题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如何看图写文章的方法,然后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在进行展示点评讲解,使之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作者:王西周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郯城李庄镇唐庄小学
参考文献
[1]关艳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引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52.
[2]张莲英.“思维导引教学法”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12:38.
[3]朱燕.浅谈基于思维导引教学法的中职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4,10:74.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愈加深入,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现今的多媒体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运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其更是运用广泛。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广泛运用。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出发,对于多媒体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教育教学中。在小学语文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变,同时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对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1]另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指的是将课本上用文字叙述的知识转化为图片,同时对于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描述,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使得小学语文的学习具有乐趣,从而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升。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作用有:
1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由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很多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对于知识学习的注意力不够,并且,对于他们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某一些内容有兴趣就会积极去学,而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而语文学习相比较其他课程来说,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而,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水平。[2]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将多媒体提供的视频、声音、图片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这些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对于抽象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形象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本上所说的知识。通过将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从而使得好的教学效果更易实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给学生展现了书本上所描述的立体的世界。在形象化的画面的带领下,使得学生如置身于书本中所描述的画面之中,从而使得对于课本上所描述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中调动多种感官,对于学生创造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都得到显著提高。
2将课本知识形象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据该事物的具体形象对其进行认识的。而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对于很多内容的描述都比较抽象,因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这些知识很难进行理解,对于课本所描述的画面也很难进行想象。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为主,因而在进行课本中知识的学习时,经常不能理解其意思。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这一学习特征正好进行了有效的弥补,并且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些不足给予了及时的更正,让学生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方式,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形象的掌握。[3]如在小学语文的诗歌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对诗歌进行详细的讲解,如诗歌的语言、诗词的含义以及诗歌中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对诗歌中所表现的诗人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们理解诗歌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完全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诗歌的自主思考,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诗歌的学习。这种学习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画面对诗歌进行详细的解释,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诗歌所描述的画面有一个直观印象,进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
3在多媒体技术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上文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需要重视的是,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不能无节制的使用多媒体,那样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对于课堂秩序以及课堂正常的教学也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4]因此,在今后需要对多媒体的使用合理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纪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对于事物的注意力降低,因而如果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味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那么学生对于多媒体很容易产生厌烦感,从而使得多媒体技术失去原有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既具有有利的一面,另外也具有不利的一面,因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过多的依赖,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味观看多媒体上播放的内容,使得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这样一来,势必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并且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多拥有的缺点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会产生制约,如多媒体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过大,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引导的话,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另外因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经常播放一些视频音频的文件,这些文件的播放将会使得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很难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让其真正和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出现滥用的现象,从而产生的效果适得其反。
作者:顾广金 马传张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克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06.
[2]郭冰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5:228-229.
[3]才秀清.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04:82-83.
[4]苏晨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1:89.
[5]马丽萍.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学周刊,2015,23:82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互相渗透结合。语文教学仅仅注重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不行的,必须进行品德教育,不仅阐述政治理论,而且“水乳交融”,思想品德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运用之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1新课伊始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精彩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理,像钥匙一样打开学生的心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很容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新课伊始,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作者情感,体验文章的意蕴,和作者情感交融,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伟大的出征》,文章叙述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受命出征。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知道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英雄的出征,一次伟大的出征吗?课件演示:1、“神舟”五号一飞冲天。2、杨利伟在飞船舱中。3、杨利伟走出着陆后的载人舱。配以悦耳的音乐,教师旁白: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历史上难忘的一天,“神舟”五号一飞冲天,这一壮举向世人宣告: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国家!这一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必将载入史册!课件的演示,教师的旁白,尤其是杨利伟出舱时人们的欢呼,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哪位学生能不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自豪呢?
2分析题目感悟
题目点明中心或论点,以及大致内容,反映作者感受、文章本质,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是文章的“眼睛”。教学每一篇文章,必须抓住文章题目,巧妙引导审题,让学生从题目开始,逐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本文的大致轮廓,深入挖掘其中蕴涵,析题中明理,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我终于回来了”》,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突出“终于”一词,揣测词的内涵,想象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向学生说明:文章讲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克服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在新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历尽艰险回到了祖国。此时此刻,学生深深被钱学森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所打动,带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因此,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随风潜入了学生的心扉,水到渠成。
3解读文本渗透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的载体是语言文字。所以,解读文本时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必须融为一体,语言文字不能没有思想内容,不存在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两者相依为命。
3.1交流资料渗透:
作者所处的年代或主人公生活的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搜集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从中感受文章的时代特征,感悟人物的高尚情操,自然而然地感染熏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写给异国弟弟的信》叙述一个中国小朋友予以战乱中的异国小难民的无私帮助,体现了渴望平息战争,渴望早日和平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梦想。学生们生活和平年代,没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体验不到战争带来的灾难,想象不到维克多弟弟及难民们忍饥挨饿的生活。因此,布置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报刊杂志、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一些文字和图片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们体会到难民们辛酸的生活,渴望援助,渴望和平的生活。一位富有正义、渴望和平的小作者形象淋漓尽致呈现于眼前,不由自主地与小作者产生共鸣,接受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2训练字词渗透:
小学语文的大量文质美、思想性强的文章,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不同人物的高尚情操。因此,让学生以从课文的字、词、句的训练着手,体会作者是怎样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具体情节,品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蕴含的感情,使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受到感染、教育。《匆匆》是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品文,围绕“匆匆”一词,以精练的文字和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不能感知的、无形的时光流逝经过作者的笔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时间再现,学生感受了时光流逝的快,抒发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必须抓住诸如词句:“匆匆”、“再来”、“再青”、“跨”、“飞”、“如轻烟”、“如薄雾”、“轻车悄悄”、“伶伶俐俐”,等,细细品味,咀嚼推敲,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实现“时间稍纵即逝,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共鸣,唤醒每一名浑浑噩噩为家长而学的学生。
3.3重复朗读领略:
文章涵盖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喜、或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反复朗读,不断品味,咀嚼精华,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现与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共鸣,陶冶思想情操,受到感染与教育。《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表达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必须反复朗读品味、感悟。作者以“山”比喻困难,以“爬山”比喻实现理想的艰辛,“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困难不断,表现了作者在实现理想的失望和迷惘。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中理解、感悟,揣摩诗文,受到启迪:理想的实现,必须百折不挠,与时俱进,不怕艰辛,战胜自我,不停地翻过生活中的大“山”。
作者:巴秋实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通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梁凯芬.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3,03:40.
[3]宋建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课外语文,2013,12:141.
[4]李红.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J].成功(教育),2012,05:315.
[5]苏彩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生活教育,2014,02:4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