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语文教学思考探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以提升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的,更以服务于中职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为最终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而它如何实现则需要教师积极思考。
关键词:
中职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不是升学,而是为了就业。这一特殊性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够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一样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的需求。这也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的这一教学目标。然而,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当中,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及时改变,依旧遵从灌输知识的方法,偏离了服务于学生生活的目标,从而导致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活,很容易让中职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非常必要。
一、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教授语文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还应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将学习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方式和人格品质,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社会不断进步,学校年年扩招的浪潮中,用人单位也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旨在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或者指定教材,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在以后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与动口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更有实现生活化的必要。
(一)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中职教育的特殊要求
中职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且,中职教育具有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这一特殊性,也恰恰更要求中职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有准确理解工作内容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2009)及教育部教职成[2000]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都曾对“在生活中学习”这一方法提出号召。
(二)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语言学习的成果要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和运用。语文,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阅读理解能力、思想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知识的获取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也就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生活出发,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需求才是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就说明了教学生活化是中职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三)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
新课程标准对“生活化教育”越来越大力度的倡导,以及新的课程资源的注入,为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中职教育中,学生不应该再单一的去学习书本中的内容,还应加大对生活的联系与感悟,不要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也是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进程。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法。
(一)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运用多种手段,开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中职在校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且语文基础都相对较差。面对多数中职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这一现状,我们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并且,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热情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的过程中来,通过讲解他们实际生活需要的内容来勾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到更多他们需要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
(二)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加强与专业联系,加强针对性教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按需施教,有的放矢”。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来制定教学内容,并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专业的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他们在深入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样,他们既可以提高中文水平,又能够学习专业知识。或者,教师可以有侧重点地开展学生专业相关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课程当中,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了。
(三)中职语文教学需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加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人文气息
从中职在校生未来的职业来讲,中职在校学生的培养是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的。即中职在校生是为特定岗位培养的专业人才。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更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加出色地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章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能力等实用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出拥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好表达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人文方面,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职业思想进行教育,进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忠诚与奉献的人格精神,让学生无论从在工作能力还是在职业道德方面都要做到优秀。总之,将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通过多种方式让中职语文教学真正有助于对学生职业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得以运用,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是由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并且是响应新课改号召的最终结果。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语言方面的综合能力,更要服务于中职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因而,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这需要我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进程。我们要转变观念,运用多种手段,开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的联系,加强针对性教育;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加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人文气息。
作者:李玉明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静伟.关于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应用的几点思考[J].新校园:上旬刊,2014(11):123.
[2]贾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考试周刊,2014(68):38.
[3]余海容.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亚太教育,2015(5):119.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思考探析
内容摘要: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大学扩招的前提下,教育已变为大众教育。中职学生的定位也与以往不同,由于职业教育的普泛化,中职学生的生源问题导致中职语文课程难备、难上,生难教。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方法执在必行,本文从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专业接轨,围绕专业特色调整好教学内容以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中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三个方面来探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法;改革;课堂
一.前言
语文课程在中职的教学体系中与普高不同,已经不再是霸主地位,在中职学校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往往被专业课的光芒遮盖。现在的中职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基础也不可同日而语。基本上是初中学习阶段的差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好,厌学情绪严重。学生经常抱怨:“不知道为什么开这门课,开这门课对我们有什么用?”“我们语文基础本来就不好,选择中职学校就是为了不学习,可现实却依然是不停地做题、背课文,重复写作业,和初中又有什么两样》”这已经说明了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学生体会不到语文课对专业学习的帮助,体会不到语文课对将来就业的帮助。而事实上,中职语文的教学,由于少了高考的压力,从专业特点上来说,相对于普高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应面向就业,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弊端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所需要的语言素质。由于课程设置以及针对对象的不同,职校语文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教师们仍执著于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注重字、词、句篇章的讲解。对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依旧是“就课文说课文”,与普高教学中该篇目的教学目标完全一致,这不仅增大了中职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不利于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学无论从课时量到能力要求,与普高都有区别,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己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因此,可推断出中职语文教学更强调语文的“实用性”。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不必强调知识的全面精深,而应探求学习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注重“实效性”。只有定位明确,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2.教材与专业无契合点,教法单一。
现行中职教材具备通用性,相对的稳定性以及经典性,但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把基础知识的讲练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侧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不求知识点的精和全,但求学以致用,着重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要求职业学校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做到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基础、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因此,在使用通用教材时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对语文知识及教材进行整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长期以来,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可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入诗歌朗诵与影视欣赏,甚至让学生改编课本剧,直接参与表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打好基础。当前中职学生毕业有两个走向:一部分就业,另一部分则直入高职。基于这一状况,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之余,侧重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走向社会以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对现行中职语文的教材、教法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选择和需要。
三.中职语文教材、教法改革的实践探索。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是来学习,而是来混长大,混文凭。除专业课之外,大部分课程都不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必须淡化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加强实用性的训练。从基础实用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开始,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形成语文能力。
(1)朗读。
一方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是技能训练,而且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既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功能是丰富多彩的,在运用朗读形式时,我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在这三分钟里面,学生可自由发挥,或读散文、诗歌、或讲故事、或表演相声、小品、双簧。自由灵活,关键是训练学生上台表演,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发言的能力。一种就是在教学诗歌、散文时让学生大量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正音正字。淡化对诗歌、散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模仿名家朗读中,通诗意、晓主题,读出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说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即可。收入中职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类的篇章,应从赏析的角度为中职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基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以点评并给予加分鼓励,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朗读中得到熏陶和浸润。朗读比较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不感到困难。先易后难,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读书,思索、回答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比如教学《荷塘月色》在学生朗读完之后,可以设问“这篇文章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段落,为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说出理由,教师再综合点评,然后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讲清主题。启发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知识给学生远不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未知现象,事物所激起的新鲜感会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这就是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实现课堂上的民主和谐,学生才可能道出心中的疑惑。如此,才有机会让学生质疑。中职学生虽基础差,但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若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形成质疑的能力(开始可由老师带领,慢慢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质疑)。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勤于思考的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毕竟未来的道路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走,凡事都要学会动脑筋。对于学生的质疑,哪怕一次只有一个问题,提得恰当,都要适时表扬,给予加分鼓励。
(3)互动。
打破教师一言堂局面,在课堂上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学生达成一致,积极展开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1)课堂上多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多开展语文活动,现行中职语文课本(赵大鹏版《语文》(上、下册))为学生设计有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模块。整合上、下册语文实践活动,随机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3)对课本中的小说,戏剧部分的教学,则淡化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先看视频,然后自己排演,在点评表演过程中适当点拨,让学生强化口语练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比如《项链》若按传统方式讲解:首先,理顺文章的线索、思路;然后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分析心理描写,第四,分析写作方法,总结主题,学生得一刻不停地思考,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乏味。不如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项链》,先将故事表演出来,再根据表演的情况适时点评,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但组织学生活动时,要限定好时间,一般以十五至二十分钟为宜,不超过一课时。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自我表现能力。学生得到锻炼,才会学有收获,才会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2.与专业接轨,围绕专业特色调整好教学内容
与专业接轨的教学,才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觉语文对他们有帮助,有用。我院大部分的专业为工科专业,应注重实用技能和实用文体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现行中职教材(赵大鹏版的《语文》上下册)都有专章讲授应用文写作,要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好应用文写作,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谈化语体文写作的教学,写短小文章,然后注重切合实际需要,将自己所写文章与演讲结合使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讲解自我介绍时,让学生将相关内容写于纸上,然后个别上台介绍(自愿方式,最好脱稿),并适时介绍一些礼仪知识给学生,让学生今后能有礼貌地在各种不同场合自我介绍。结合不同专业使用多媒体教学,强化为专业服务的思想。比方在给城建学生讲解《中国的园林风格》一文时,淡化说明文写作知识的介绍,使用多煤体再现中、西方园林之不同美感,当学生徜祥在美景中,适时鼓励他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也能选出美丽的建筑,愉悦世人。在给机电专业的学生讲述《奇妙的克隆》时,使用多媒体以及影视剧《西游记》和美国大片《克隆人战争》片段展现克隆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成果,使他们了解了克隆的来龙去脉,对科学产生兴趣。还可以向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勒涅斯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利用假期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并尝试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放假时间阅读中、外名著。一学期至少三本并要求写出读书心得课内留出时间交流。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还突出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只有将语文与专业接轨,让学生知道语文对学习专业的作用,学生才会拾取学习语文的信心,认真学习语文。也只有将语文与就业结合,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实用性。
3.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也由于基本素质不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挑剔。曾听企业领导说:“中职学生到企业工作,甚至还要打电话叫他们起床上班。”这样,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便成为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上课时对学生强调时间观念,要求学他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全学期无上述情况发生者给予加分鼓励。另外从课堂教学中吸收养分。一方面收入中职语文课本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可以通过教学陶冶中职学生各方面情操,形成正确的是非美丑观念。比方在讲授《劝学》时,可告诉学生不止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工作无不如此。另一方面可以在课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引入课外知识进行拓展,比方可给学生讲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生活经验。总之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师个人对职业生涯和人生的感悟。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得到一些生活、工作经验。养成“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做人、做事态度。
四.结语
由于现在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的生源状况,继续沿用老的教学方法,必然会造成无论老师如何用心备课,学生都油盐不进的状况,探索适合中职学生接受并能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质及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如何点亮中职学生心灵之灯,让学生热爱语文,让语文成为其他各科之母,发挥它教育、养成的作用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又一重大课题。
作者:赵晓梅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文学教育》(上)湖北:文学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期
2.李东亮:《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J】《文学教育》(上)湖北:文学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期
3.郝岩谈:《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J】《文学教育》(上)湖北:文学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期
4.张保朝:《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广州:2015年5期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
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本科目之一,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受到相对较高的重视,而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性,决定着其语文教学应当与普通中学有所区别,而加入职业能力培养正是中职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对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基本论述,然后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应当注重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期待能够成为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参考,以促进中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中职院校的重点教学目标,如果不能满足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那么职业院校的教学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其社会意义。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培养拥有优秀职业能力的人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人才为支撑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需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程当中。语文作为中职基础课程,必然有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功能与义务。
一、职业能力培养概述
(一)职业能力的涵义
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的基本要求与规范,二是职业意识道德。这两方面的水平高低共同决定了职业能力的优劣。在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上,每一项基本的职业素质都与企业的经营能力与发展效益直接相关,因此企业对拥有优秀职业能力的中职院校毕业生也有着强烈的需求。中职院校的教育有着重要社会功能,为社会输入人才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质量”,对于中职教育来说,人才的“质量”就是其职业能力的强弱。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1.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因此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拥有职业能力的人才注定是当前我国劳动市场的必然需求,而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与人才的输送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只有将职业教育渗入不同的教学科目中,才能使其培养效果不断提升。2.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的职业观属于职业能力的所属部分,只有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力,完成职业参与过程中的工作任务。3.中职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培养合适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将自身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
二、语文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语文学科特点,其教授内容为汉语言,因此能够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密切、频繁,这时如果能够选择一些恰当的教学手段,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认知、态度、职业取向、价值观等,就可以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提供有效支持。然而,由于语文教学关注重点在于语言性内容,因此,只有明确在其科目教学中加入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教学功能,实现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教学地双向提高。首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靠近。培养职业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参加工作后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工作效率能够快速提升,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尽量与专业或现实生活靠近。其次,保持与社会热点的靠近。社会热点反映了经济发展与职业需求走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社会热点的认识与了解,语文教学应当保持与社会热点靠近才能使学生与不断变化的社会保持近距离接触,进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交际能力培养
交际能力是无论对于任何一种职业都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因此,在职业能力培养渗入到语文教学中时就要首先保证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强化。具体来看,应当根据职业能力需求的面试、口语表达等基本交际能力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使交际能力能够在针对职业能力方面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例如,通过加强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交际能力的训练。以《说话要文明礼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制定一个特定的服务或工作场景,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表达与交际能力。
(二)重视学生应变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在语言方面还需要能够拥有极强的应变能力,任何企业的人才如果拥有了极强的应变能力,在处理公司事务上就能够做出准确判断,保证工作效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上主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实现。例如,根据学生专业和兴趣,选择能够进行情境转移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完善的职业情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突发性问题或事件,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以导游专业为例,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旅游情境,让学生作为游客与导游进行模拟训练,并有意制造一些旅游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进行应变和判断。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保证职业能力强大的基本因素之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加入心理素质教育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其次,教师应当保持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使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思想的发展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最后,还需要针对不良心理品质进行专门性教育,使学生拥有克服不良心理的能力,才能最终使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例如,在布置语文作业时,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来寻求答案,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应当由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
四、总结
职业人才不仅要求有综合水平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更要求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关键。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由于科目担当着文化课的身份,因此其中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未免会被忽视,这时就需要明确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采取科学的手段将职业能力培养渗入到每一个适宜的语文教学环节中,才能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全面价值。
作者:王丽 单位: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嘉颖.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223+220.
[2]赵凤华.对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语文学刊,2015(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