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利用合作学习的动态模式,实现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提高。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种模式进行说明,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 应用
素质教育的实行,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也使教学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推进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种教学地位的改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合作学习的组合模式
(一)同桌组合模式
这是合作学习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同桌两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彼此接触最多,彼此之间受到的影响较多,通过学习与生活上的交流,彼此间有较多了解。正是这种了解,使两个人明白对方的学习优势在哪儿。在同桌间进行合作学习,两个人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四人组合模式
四人组合学习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四人组合的学习模式通常是以前后同桌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笔者认为,这种模式的人数较为适宜,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在组内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彼此间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带动组内学习效率的上升。
(三)自由组合模式
这种组合模式常常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学生根据教学要求,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找到学习伙伴。这种组合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这种组合模式所受的限制较多,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较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语文学习效率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将课文内的生词进行总结,之后对课文进行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使语文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一改以往枯燥的学习模式,小组内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在对《桃花源记》这篇古文进行学习时,组内同学可以借助网络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课文的创作背景。小组朗读时,组内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朗读,并通过课文注释,组内同学可以自行对古文进行翻译。由于该课文的古今异义词和注释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可以借助组内提问加分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由于学科特点,学生通常在语文的学习中找不到新意,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常常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死记硬背。合作学习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语文教学变得富有新意与乐趣。合作学习使组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同伴进行交流沟通,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日常的组内讨论中,可以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带动表达能力的提高,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加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一)掌握合作学习的教学内涵,确保合作学习的开展
教师从以往的教学主导地位变成教学的引导者,教学地位的改变使初中语文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内涵。合作学习在我国开展了较长的时间,但这种教学模式常常会流于形式,没能体现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仔细研究,掌握教学精髓,从而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其次,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使其能够与合作学习模式相得益彰,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推进作用。
(二)在合作学习中加入表演元素,带动课堂气氛
初中生思维活跃,喜欢追逐新鲜事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文言文、古诗词和现代文等。在众多的现代文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两篇课文,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小组改编成话剧或小品,教师视教学内容设置表演时间。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学生从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性格与人物情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学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让小组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香菱学诗》进行改编,采用半白话文的形式将香菱学诗的片段进行演绎。组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段落进行选取、改编,选取香菱、黛玉、宝玉、探春和宝钗等角色进行扮演,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香菱对于学诗的渴望、香菱学诗的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正能量。这种人物扮演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文章变得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积极评价
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积极评价,使组内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对改善组内学习气氛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教师评价,第二是组间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小组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合作学习的不足。在课堂上,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断发展。组间评价要视教学内容而定,有时候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组间开展,这时教师要
四、总结
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开展小组互评。组间互评,是以学生的视角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问题,使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推动语文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有效解读,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安排,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者:谭建琴 单位:淳安县威坪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花宜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2015(07).
[2]杜珍阳.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0).
[3]袁秀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孙令燕.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
[5]郑艳.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研究[J].课外语文,2014(22).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辩论赛意义与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
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辩论赛因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此,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赛的意义进行探讨,并就辩论赛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辩论赛实施 策略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被节目中犀利的语言与新颖的形式吸引。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笔者灵机一动:语文课上如果采用这种辩论赛的形式,是不是也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呢?为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赛的意义进行了思考,并就开展辩论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1初中语文教学中辩论赛的意义
1.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课堂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习兴致索然。而利用辩论赛则可以将学生推至主动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1.2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辩论赛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父母的做法众说纷纭。于是,教师开展了一个小小的辩论赛,让学生辩论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进行交流。通过辩论,学生理解了文中父母的做法,也懂得了自己父母深深的爱。
1.3促进学生辩证思维与语文素养的发展
辩论赛形式的语文教学就不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又避免了注入式、填鸭式的古板,为学生辩证思维与语文素养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1.4促进思想交流,开放学生思维
辩论赛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开放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1.5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辩论赛会需要用到许多的观点和论据,这些观点和论据积累多了,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习作内涵。
2初中语文教学中辩论赛的实施策略
前文说明,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赛十分有必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实施辩论赛,才能使辩论赛发挥最大的功效呢?
2.1抓住课堂有利时机开展辩论活动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学科,语文教学中处处都存在可以进行思辨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有利时机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化认识。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一位学生提出:朱自清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他的父亲却要爬月台给他买橘子,这不是溺爱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及时组织辩论,让学生辩论这样的“爱”是不是“溺爱”,值不值得提倡。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终于理解了文中主题,辨清了“爱”的方向。
2.2选择良好的辩题,精心组织策划
辩题是否科学,是否吸引人,是否有争议性,是辩论赛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教师应该在组织辩论赛时选择良好的辩题,选择吸引学生关注的辩题展开辩论。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教学之前,教师安排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准备,并确定正反两方,在课堂上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题展开辩论。由于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学生找到了许多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在课堂上展开了唇枪舌战。辩论的最后,学生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已经具有足够的自信,意气风发地在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此时,再进行教学导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2.3把握辩论赛方向,掌控全局
学生进行辩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偏题,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比如,在《愚公移山》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愚公是否应该移山”展开辩论。在刚开始辩论的时候,学生摆出了自己的观点,辩论赛进行得十分火热。但过了一会,反方一位学生说道:“愚公要求子子孙孙都要移山,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他断送了子孙的美好前程。”这个时候,一位正方学生反驳道,“为什么移山就会断送前程?你怎么就能确定不移山就一定有美好的前程?”反方学生回答:“不移山,他的子孙可以去读书,去为官,去做很多事。”学生就愚公的子孙后代进行了辩论。这个时候教师暂停辩论,说道:“愚公移山说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只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大家注意区别把握这一点。”
2.4做好辩论赛后总结与收尾工作
辩论赛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总结与收尾工作,并对学生辩论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与点评,使学生在今后的辩论赛中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辩论才能不流于形式,确保其真正高效。
3结语
辩论是听说读写并重的一项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素质,以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为突破口。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摆确凿的事实,树鲜明的靶子,展严密的逻辑,取有效的信息,读大量的课外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辩论赛的作用,并积极寻求语文课堂开展辩论活动的实施策略,科学组织与规划,真正发挥辩论赛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更为高效。
作者:王和平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木林中学
参考文献:
[1]倪丽梅.舒尔娟.谈语文课堂辩论式教学之辩题的选择[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08).
[2]蒋赛.语文辩论式教学方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3]邓卫国.辩论式教学法及其功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02).
[4]祁国杜.辩论式教学———语文课改新突破[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4).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引导策略研究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的引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引导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旨在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帮助。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挑选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引导初中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引导策略
一、引言
中学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该阶段的学生,多数求知欲比较强,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兴趣。因此,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多地为他们提供课外阅读书籍,并采用一定的鼓励措施来引导他们参与更多阅读。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潜力就能得到激发,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课外阅读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中学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努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学科性质来看,语文是一科内容丰富、教学重点比较分散的学科。因此,数量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课程难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较大的提升。在这种条件下,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而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师就需要在课堂当中设计专门的环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也就是说,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引导能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外阅读。事实上,在如今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努力提升阅读能力,并逐渐养成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积极引导初中生参与课外阅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课外阅读引导策略
1.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
在引导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内容。例如,男生可以自己选择《三国演义》《水浒转》等感兴趣的名著,女生则可以尝试《红楼梦》《繁星》《春水》。也只有在强调学生主导地位的基础上,课外阅读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否则,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很难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条件下做好课外阅读。其实,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去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初中学生很容易对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在课外闲暇时候,就会因好奇而去阅读。这样一来,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最终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
2.挑选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和阅读层次,不能强行为他们提供理解难度太大的文学作品。例如,像《平凡的世界》《时间简史》等作品,在阅读和理解上都有着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没必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必须了解。当然,在部分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粗略的引导和讲解,以帮助他们去完成阅读。一种简单的设计思路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再结合基本的教学理论,首先给初中学生介绍一些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通常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当学生完成简单的文学作品阅读,并在教师那里得到认可之后,再继续学习新作品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给学生设定阅读的数量要求,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认真学习即可。
3.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作为中学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也是引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之一。许多研究都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正在不断成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也正在养成。在这个特定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给他们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他们能够成功克服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那么这对他们课外阅读水平的提升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要知道,许多厌倦阅读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然而事实上,一些掌握阅读方法的学生,却对阅读非常感兴趣。由此可见,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引导中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总结
在中学的特定阶段,初中生在思想观念、学习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因此,为了提升初中生的阅读水平,我们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引导,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按照本文的观点,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挑选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引导初中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也只有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后,他们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
作者:李晓玲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30
[2]王荣三著.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0-42
[3]王静怡.初中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32-35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分析
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学、地理、自然、教育和科技等,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帮助学生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笔者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作分析研究,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知识涵盖十分丰富的课程,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字方面的学习,还包括口语和写作方面的表达。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展知识面。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比较注重多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不再是纯粹的进行文字、古诗词、写作和阅读等教学内容,而是将语言与艺术、社会与文学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其综合素质。第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着启发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则是是寻求和探索知识的主体,所以能够有效激发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生比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在综合性的大氛围、大环境下,竞争学习已经不是主要旋律,语文课堂比较倾向于协助合作,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共同协商解决,一起学习和进步。
2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2.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提升初中生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选择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讲解一些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大致了解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然后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内容,之后再对课文中的细节进行重点分析和学习。例如,在进行《最后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已经结束两年,法国战败,对德国割地赔款。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部分历史知识之后,他们在阅读课文时能够尽快熟悉课文内容,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与悲愤情绪。
2.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现场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或者是让课文中的情境再现,以此调动他们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例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各个人物,包括晁盖、吴用、白胜和杨志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刚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够提高他们分析和掌握核心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主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也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2.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充分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激发他们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果。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强调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与动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而全面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例如,在进行《看云识天气》教学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总分结构类型的课文,以及分类说明的技巧,教学难点是不同类型的云代表着不同的天气特征。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掌握云的变化规律,了解一定的气象学知识,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以此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3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综合性学习,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也符合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综合性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卢静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风华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程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265.
[2]姚成文.浅谈如何有效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81.
[3]王治海.浅议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4,34:287.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写作困难生写作兴趣探析
摘要:
现阶段,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氛围均非常重视对学生智商的开发和投资。但是,情商对学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处于人生特殊转折期,学生的感情、情绪具有非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自己难以调控情绪,往往被紧张、悲观、孤独等不良情绪影响,导致在写作中兴趣较低,缺乏写作自觉性,写作效率不高。
关键词:
初中写作 情感教学 困难生
1初中写作困难生情感教学实践指向
初中写作困难生情感教学是指基于教育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教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紧抓心理发展特征,在对写作困难生特殊群体教学中重点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教学模式。写作情感教学作为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合渗透着语文教学各环节要素的情感,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挥情感调节、动力等功能,培养写作困难生健康情感,让写作困难生在积极向上学习中实现情知共进,实现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对写作困难生实施情感教学策略,让其在情景教学中愉快学习,培养健康的情感,习得全面知识,培养乐观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愉快学习和成功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写作困难生的情感教学策略进行总结,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写作评改三方面分别培养、获取、弘扬写作困难生的情感,提升其写作水平。
2初中写作困难生情感教学策略
2.1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具有调节和动力等功能,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情感功能,帮助写作困难生提升写作水平。情感的调节功能是一个人在认知操作活动中,情感对其认知操作具有组织和瓦解的影响。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开展智力活动有不同的影响,振奋、愉快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对习得知识形成新的暂时联系,并激活已有习得联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调整自己的习得行为,巩固习得知识联系,链接新的暂时联系和已有习得联系。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激发写作困难生兴趣,教师需要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素材为基础,调控写作困难生情感,让其在写作学习中以快乐、饱满的情绪学习,构建最佳写作心理结构,制造写作机会,优化写作教学。情感的动力功能是一个人认知操作活动积极与否的影响因素。一个人在认知操作活动中,情绪高涨就会努力奋进,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情绪低落就会畏缩不前,缺少拼劲。写作困难生本来写作的内容就平淡无奇,简单过短,如果情绪低沉消极,对写作就会失去积极性,甚至写作被压抑,所以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推波助澜,调动写作困难生的情感,让其积极参与写作学习。
2.2体验社会实践,获取学生情感: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教材课本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媒体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全球范围的要闻、热点的共享交互。初中生作为一个国家的花朵,不仅需要掌握教材课本知识,具备广博的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还需要了解社会百态,洞察国家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写作困难生在语文写作学习中,需要多体验社会实践,感悟社会百度,积极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才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内容才会丰富,写作思想才会深刻。叶圣陶也曾说过写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生活和实践的程度,决定着写作的深度。“纸上得来终觉浅”是不参与社会实践的写照,不参与社会实践就难以感受社会知识。写作教学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教师积极引导写作困难生贴近社会,回归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写作灵感,深化自己写作思想,在写作中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2.3参与写作评改,弘扬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强调写作困难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引导写作困难生参与写作评改。在写作评改中,传统模式下强调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评改作用。因此,笔者强调要实现写作评改的多元互动,让学生参与评改,尤其是写作困难生,作为写作评改的有力补充力量,完善写作评改评价。激励写作困难生参与写作评改,对其进行真诚的鼓励和委婉的批评,是调动写作困难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写作涉及事项很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活动,需要确定写作主题、选择恰当的题材、设计篇幅结构,还需要规范书写、锤炼词语、运用标点。写作困难生在写作中,往往存在写出的文章和自己的预期不符的问题,这就需要困难生参与写作评改,认知差距,修改完善。写作困难生要和教师主动沟通交流,针对教师对自己写作的评价,请教在写作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写作困难生也要自评习作,通过参与评改才能发现自己优缺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进而做出改善。笔者建议写作困难生参与评改后,重新写作、重新参与评改,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写作,坚定自己的写作信念,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结论
对于初中写作困难生这一特殊群体,初中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困难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在写作教学中灵活应用情感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当然,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普遍适用的,但是针对写作困难生,更需要灵活而科学的应用情感教学策略,从写作困难生情感入手,将情感的培养、获取、弘扬贯穿于写作困难生学习过程,做到对写作困难生教学以情养情,以情促情。在本文中,笔者指出初中写作教学中以写作困难生情感为中心,引导其贴近生活实际,体验社会实践,参与写作评改,真正在教学中做到施爱于教学,关注写作困难生的细微之处,提升写作困难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杨颖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乌奴耳中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9).
[2]吴玉生,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2015(9).
[3]王静,对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文学素养培养
摘要: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等方面展示出的思想内涵以及语言水平。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培养学生在文学学习、文学鉴赏、文学表达方面的能力,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获得文学素养以人格修养上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吸收”,需要大量的读书、读好书才能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个方面是表达,或者说写作,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把学习到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写作可以提升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基础知识,更对阅读理解与作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1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拓展阅读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甄别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必须读而哪些书又不必读。在向同学推荐阅读篇目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推荐同类文章。中国的文学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古文、古诗还是近代的散文、小说都有着不同派别的划分,以诗词为例,中国自从《诗经》开始的三千多年的诗词历史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山水诗、咏物诗、记行诗、咏史诗、咏怀诗等不同类型,每一个文学流派都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放异彩,教材中每一首诗词都有着风格相近的,通过这点进行拓展阅读。例如九年级上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豪放词的代表,我们便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等豪放词,增加学生的文学阅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很多都留下了几百上千幅作品,但是教材一般只会选择几篇,这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继续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阅读量。例如七年级上《春》这篇文章的作者老舍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章,例如《趵突泉》、《我家的猫》、《大明湖之春》,学生通过学习《春》已经了解了老舍的语言特点以及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节选作品全文,增加阅读量,提高文学素养。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很多文章只节选了部分内容,这时候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将文章读完,进而更广泛、全面的了解文章主旨。例如《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如果学生能通读《三国演义》全文,便能更好的了解全文,了解曹操的性格以及文中细节。例如,本来曹操杀了杨修后,为何“佯怒夏侯?,亦欲斩之”,为何称为“佯”,读过《三国演义》全文后便会了解曹操与夏侯?的关系,这里自然是假装的。通过这样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名著方面的文学素养。
2通过写作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读书是一个吸收知识,学习文化的过程,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但是一个阅读广的人未必懂得如何表达,因此需要有一个“输出”过程,同时也是读书的最终目的: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这体现在写作上,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写作才能得到证实,才能体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果学生不能充分表达其文学素养,那么他的文学素养便可以说是虚假的,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多阅读后认为自己具备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实际上却不具备,一个人的文学内涵、文学素养,只有表达出来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说明阅读行为确实提高了其文学素养,否则,一个无法展现的文学素养是没有意义的。这要求我们及时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提高。写作首先要有内容可写,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摄取很多知识,但是怎么样把庞大的信息凝练出简短的文字,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读过《三国演义》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能真正写出新的体会,才确实在文学素养上得到了提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的时候,只要不违反人类基本的价值观,都需要给予鼓励,例如读了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这篇文章后,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每位同学所思考的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提出了务实、不攀比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提出了丘吉尔成功的原因;有的学生提出了“幸运”这一话题,这都是可以的,甚至有的学生提出了丘吉尔的父亲是下议院院长和财政大臣,作为“官二代”的丘吉尔官运亨通也没什么奇怪的,这样的文章虽然有些消极思想,但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佳作。
3总结
通过广泛的阅读与写作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有着重大意义,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明白自己的一生有什么意义。如果通过语文教学做到了这些,那么教师便可以负责人的说:我不强求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多么得高,但培养的学生都是明事理的人,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者:王丽桃 单位: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新课程中的存在、价值和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
第七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方法探究
摘要:
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挫折,在付出了努力之后却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长期落后于班级同学,还降低了学习的信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有效提升其语文成绩,是语文老师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简单剖析了学困生学不好语文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变策略
当下教育改革在持续进行中,对有效性教学愈加重视,在这过程中无效教学被不断发现,并且大部分都表现在学困生身上。怎样才可以有效的帮助学困生处理好问题并且促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学校环境因素
当前,由于社会关系较为复杂,大多数的学校都只注重升学率,太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学生一旦出现成绩下降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不仅如此,一部分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依旧沿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某些方面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平均学习效率较低,造成学困生的出现。
2、学生自身因素
大部分的学困生都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不会主动学习,一部分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语文的动机,没有投入到班级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遭遇一点挫折就会产生退后心理。同时,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太大信心,所以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存在自卑心理,不喜欢与老师及同学过多交谈,学习效率自然也得不到提升。
3、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
大多数的家长思想比较陈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容易出现偏差,有些家长秉持着“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观念,对孩子非常严格,导致孩子性格过于软弱和内向,还有一部分家长太过于宠爱孩子,导致孩子骄傲任性,承受能力差。除此之外,初中生容易受到社会青年的影响,逐渐学会抽烟、喝酒,进而荒废了学习,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
1、转化的准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有自卑心理,常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并且因为成绩的缘故,他们经常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批评以及同学们的孤立,所以学困生们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损害。因此,初中语文老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让学困生对自己有信心,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将注意力多集中在学困生身上,让学困生知道老师及同学们都是关心、爱护他们的,尽量不去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应当要用发现美的眼光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将批评换成表扬,让学生可以受到充分的鼓励,从而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才能够增强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2、转化的推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些老师甚至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这让很多学生对老师和课堂形成一种恐惧心理,造成师生关系僵硬,交流过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改变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必须要和学生平等交流,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并且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进而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做朋友,这样才可以促成学困生的转化。
3、转化的攻坚——注重学生差异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学困生转化的主要场地,老师应当要依据每位学困生的真实情况,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想让学困生能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效果,老师应该要考虑到学困生的情况,缩短和学生的距离,例如在安排题目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难度在学困生能接受范围内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增强自信。除此以外,老师应该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学生之间的差距。例如在进行提问时,老师可以将问题稍作调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有效增强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4、转化的巩固——对学生多奖少惩
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只有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所以,老师应该要将原本的惩罚制度取消,用奖励来替代,这样可以让受到奖励的学困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语文写作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对写作题目进行深刻的分析;其次,认可学生某些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并且将学生文章中的优秀语句、段落标注出来,并且在一旁写下一些评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进而在学习上更加用心。除此以外,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一些缺点,例如字体不端正、潦草等毛病,应该要及时的进行指正,注意教育的方式,防止对学生有过激的言辞,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
三、结论
综合以上论述,要想转化学困生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应当要做好准备工作,改变教学方式及观念,考虑到学困生的差异,同时应该要多鼓励少批评,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邹为人 单位:江西省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
参考文献:
[1]沈晓红.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及转化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241-243.
[2]李会艳.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分析[J].学周刊,2015,32:195.
[3]李浩军.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困生转为学优生[J].新课程(中),2015,09:172.
[4]张荣喜.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J].读书文摘,2015,06:247.
[5]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彰显“激励效应”[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2:23.
[6]周以火.语文学困生的“复苏”支点[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3:2-3.
[7]李宁.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17.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新课程改革中对初中语文课程的结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变革,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培养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和内容的学多还属于基础内容的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内容中也多次提出语文课程教学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社会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有价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培养目的。本文笔者则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前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品德教育为主,让他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观念,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初中语文教学的阅读培养还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和情商生化,而在很多语文教学中这常常是被忽略的一点,只是过多的参与政治色彩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这样就会让语文课程增添乏味,而通过情感教育的培养就能够让语文教学充分的添加积极、愉悦的氛围和感情色彩,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
1通过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教学馆,陶冶学生情操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定位,以完成教学课程内容为目的,而是要将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为首要目标,通过文学领域逐步引入到艺术文学这个方向,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操。通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和课文来分析作者当时创作的意境,让学生不断的领悟作者当时的心情,集道德和情怀于一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和阅读,让学生逐渐引入意境中,寻找和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方式就是读者和作者相互的交互点,当文章作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应从各个结构的构建中将虚拟的空间本身运用到自己心里已有的位置去发挥和体验,并逐渐的构造和创造。通过学生的阅读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种习惯,而通过作品的阅读中,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心理特点,并且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的感受和感知是在别的课程和学科中感受不到的。而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阅读过程是能够产生真正情感的学习部分。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更能够将作者的感情进行外化,也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意境,作为初中语文课程学习的引路人和点拨者,通过学生的学习来逐渐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尽情领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内心,通过主动的探究来达到愉悦心理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寻找师生契合点来优化教学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3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不断优化情感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下的逐步推进和创新改革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极大挑战,由于我国的语文教学受传统模式局限的时间较长,语文教学传统模式教育遍布于每一个角落,极需要丰富的求知心灵进行情感体验,以此来不断增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情感教育经验,这对于学生更好的发挥潜力,展示个性,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情怀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更应在新课改下认清形势,将情感教育内容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于思阳 单位:桓仁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19).
[2]朱爱华.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5).
[3]王晓光.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第九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涵养教育
摘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观与教育观多元化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各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为全球教育领域开启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注重学生内在涵养、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培养的涵养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涵养教育,并提出了几点将涵养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涵养教育 融入对策
前言:
理论而言,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前提与基础,高效的语文教学可以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培养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提升小学语文水平、为高中语文奠定基础的初中语文教学。所以,将涵养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涵养性进行良好培养,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涵养教育概述
涵养是对一个人宽阔胸怀、明事理、懂道理等优秀人格品质以及内在修养和外在品质的一种直观体现。从教育层面分析,涵养教育应包括培养能力的教育、有关道德学问方面的修养教育、调控情绪教育和积蓄与保持修养的品质教育[1]。一个受过良好涵养教育的人,在言谈举止方面明显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稳重和成熟,做事往往深思熟虑,有条不紊,给人一种自信、胸有成足之感。涵养教育通过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从一言一行进行,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不断提升个人人格品质,从而培养出一个独具魅力、极富涵养、具备静、淡、忍、让、平、缓性格特征的学生。
2涵养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根据上面对涵养教育内容的概括分析,要想将涵养教育全面恰当的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从国学教育、文化教育、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几方面入手,在开展这些教育活动过程中,将涵养教育进行全面渗透与贯彻,具体实现对策如下:
2.1积极开展国学、文化教育活动:
近年来,不仅国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因而将国学融入到语文教学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初中学校应在校园内宣传板、楼梯处、教室墙壁、石柱等位置悬挂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和经典名词诗句等壁画,如“百善孝为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从而散发出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给学生涵养性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2]。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我国广为流传的、经典的唐诗宋词,也可以从经典名著中选择经典篇目来精心设计国学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文化教育,如编排国学知识竞赛、诗词朗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学习国学对提高自身涵养性的重要作用。
2.2改善并加强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涵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们集体朗诵经典诗词歌赋,如《水调歌头》、《使至塞上》、《观沧海》、《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浣溪沙》、《如梦令》等,或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课文自由朗诵,并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与检验自己的背诵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记忆这些经典诗词[3]。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坐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交流习惯、阅读习惯和倾听习惯,规范学生行为,教育学生学会尊敬他人,尊敬师长,学会以礼待人,以构建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书法、美术、音乐等教学内容,书法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用笔的刚柔美、线条的粗细美、墨色的浓淡美、字体的形式美以及章法的疏密美等等,通过长期的书法训练学生对楷书、草书、隶书、大篆等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书体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并会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书法教学可以陶冶、感化学生的情感与意志,使学生的情感变得更为丰富,意志变得更加坚强,急躁变得沉稳,粗心变得细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音乐可以洗涤一个人的灵魂,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激发一个人的情感,所以在涵养教育的运用下,将音乐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相互结合,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因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乏有古典诗歌,且我国流传下来的古典名曲也颇为丰富,这就给音乐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材料支持。国画作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不仅创作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如风景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等。选取一些经典的、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国画作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供学生欣赏与评述,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涵养性。
2.3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既是对学生涵养性的一个真实检验,也是对学生涵养性的一个提高,我国大力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等,以及人文精神———仁、义、礼、智、信与现代社会道德规范十分相符,这就给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适合的空间[5]。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磨练学生意志,如多参加献爱心活动、照顾孤寡老人、下乡支教等。
3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涵养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等方方面面,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涵养性,更能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广泛有效的传承与发扬,对我国语文教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李安平单位:山东省新泰市谷里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杜成治.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才智,2015,18:142.
[3]董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赤子(上中旬),2015,22:210.
[4]林中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0:157.
[5]张文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4,08:38.
第十篇: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
摘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由于课堂陈旧、教学设备的不齐全,以及教学方式过于局限和传统,从而使农村教学变得艰难。为了使农村语文教学有一个够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农村教学瓶颈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其原因,并且就应该如何突破瓶颈探讨了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措施
在基础教学的课程中,语文教学在其中占重要的位置,语文是提高民族及个人素质的关键所在。农村教育之所以会落后是因为语文教学出现瓶颈期,导致了农村教学出现只退不进的现象。因此,为了使农村初中教学现状发生改变,下文将提出教学改进策略。
一、农村初中教学瓶颈
(一)缺乏教学创新。
很多农村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按照传统的模式讲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心内容,全是按照程序化在讲解、照本宣科。常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步骤进行教学。这样将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会导致教师教学变得死板,学生学习变得僵硬,学生也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意思完全吸收。
(二)教学理念滞后。
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学习的目的成为应付考试,从而忽视了教学的真正韵意。语文是一把打开知识文化的钥匙,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读书认字,其重点是对学生的智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作为重点的培养。目前,在农村语文教学中,专业的本科语文教师是极度缺少的,在目前的语文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认字、识词、语句的解释,而不注重课文中蕴意以及人文思想。这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三)尚未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农村教学体系处于落后状态,第一,农村经济困难,大多数家长都外出务工,对孩子监管不到位,更谈不上对孩子学习上的监督、帮助。比如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等。这就使农村小孩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从而使农村教学变得艰难。第二,家长的观念落后。在很多农村家长的心中,认为农村娃读到高中就可以了,读再多的书都是照样离不开农村,没有必要将钱花费在读书上,这样将大大阻碍农村教育的开展,使农村教育变得雪上加霜。
二、农村初中教学瓶颈的原因分析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出现教学瓶颈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教学设施及条件落后。现代教学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是屈指可数的,从而使教学不能跟进现代化的教学。第二,教学手段的原始化。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传统单一,没用新颖的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是一味的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学习。第三,教师对教学定位不明确。很多教师只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加上高考的压力,教师就更难清楚自身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第四,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不充沛使很多高科技教学手段无法在教学中实施,不能很好的打开传统保守的教学理念。这将成为初中教育中最大的阻碍。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突破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农村学生的出生贫苦,从小就受过苦难,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孩子的出生环境进行创新教学。教师可以将农村中特有的事物引进到语文教学中去,发现农村的特点,可以通过对农村文化和风俗进行着手,让学生接受农村,重新认识农村。再者受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图书,就算有图书也是甚少的,所以根本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四大名著等进行讲解,从而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例如,在讲解《在山的那边》一课时,老师将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本课提出问题,并发现问题。可以提出问题:“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翻过山后又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对文章的思考。
(二)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思想,重视学生个人情绪的变化,尊重学生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师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将新课程标准运用到其中,将会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开展。例如,在讲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不要只是将课文意思讲解就算完成,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文中的儿子和爸爸的对话进行表演,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加强教师培训,促进素质发展。
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专业知识应该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农村语文教师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教学,严格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进行普通话考试,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师资格证,必须是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四)联系农村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在农村教学中要联系农村生活进行展开,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主题离不开农村。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了解农村文化,这样将会使学生关注农村的发展建设,从而产生一种强烈要建好农村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生活中和将来的工作中有一种为之奋斗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在山的那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农村环境,想象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将希望的种子播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激励学生走出农村,去往外面世界发展。
四、结束语
面对农村教育中的不足时,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将农村教育面临的瓶颈期化解。当代的教师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如何更好的提升农村教育问题,教师应该从创新教学理念及方法、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并联系农村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作者:马德 单位:平昌县邱家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廷楷.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3:102-104.
[2]谢登安.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