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思考(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思考(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摘要:

教育改革下,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教育任务。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更多可供参考的教学目标。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让学生树立教学观念,培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过程,高中语文主要是通过学生对于语文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技巧与能力。本文探讨高中语文教育的整合式教学,对整合式教学的意义与其相关的作用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意义的整合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教育;语文教学;整合式教学;培养方法

一、高正语文整合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新课标要求改革,同时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上不断进行改变与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教育及其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心理发展能够随着兴趣爱好而不断发展。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给学生灌输知识,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有效给予学生具体帮助,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教育的内容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现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对课文内容的基本把握而不断提高创造性的知识理解能力与对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教学观念,深化学生的教学实践,而不断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意义上有所进步,对语文的具体学习内容有深刻理解。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教学内容,保证现阶段的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以先进的手法及方式,让学生具备更加主动与生动的理解能力。

二、实施整合教学的方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与理解。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并保证教学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文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强化学生理解能力。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就是要通过采用互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具备积极意义上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并有更多的方法可以利用,使得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

(二)创新语文教学内容与结构

教师要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同时要保证课堂实施过程的生动有趣。要丰富课堂的内容,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如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学生可能会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内容进行优化,对结构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积极接受课堂知识。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节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需要多方面的注意,才能够得到有效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专注,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时,应该通过对教学知识的整合,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功效与教学质量。调节课堂环境,就是要保证教学方式的改变。

三、现阶段改善教学结构需要注意的方法

(一)注重教学模式符合实际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实际,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体验之中,不断进步并发展。教学方法要跟上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巧。

(二)保证教学内容容易吸收

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与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的限制,往往课堂表现有差异,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认知的水平,从而使情景教学符合实际。教师要注重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保证教学的内容容易吸收理解并掌握。

(三)整合式教学需要注意学生的接受水平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内容,单一描述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在具体的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并不是十分认真,同时,这样的教学环境,会让学生产生厌倦与懒散的心理。实际上,语文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理解上更加深入,并掌握实际的学习技巧。注意学生的接受水平,就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能够理解整合式教学的实际意义。这样能够保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教学的质量与内容进行了解与把握。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教育,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增强语文活动的互动性。在趣味性不丧失的情况下,增强课堂活力,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是通过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改变,而是要通过教育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在整合式教学的理论模式下,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态度之间的差异性,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获得成功。

作者:吴检飞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希.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策略探讨.现代语文,2015.7.15.

[2]梁海奇.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5.7.15.

[3]姜彦民.浅论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考试周刊,2013.10.8.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程氛围师生互动研究

摘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强调把人文精神贯彻到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尤其要体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堂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枷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

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从教学经验知道,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并不是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优质的课堂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共同构建而成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当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从师生互动对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出发,简要探讨一下师生互动的具体途径。

1加强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一方面,师生互动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领的主导地位,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把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当中,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师生互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添情感的因素,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会逐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给学生提供一个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发言的平台,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2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具体途径

2.1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形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任何改革的措施首先必须是理念上的转变。因此,在加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尊重、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形象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据资料显示,民主型的教师形象更受学生欢迎,也更容易把教师由“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密切师生的关系,为有效的师生互动打下牢固的基础。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一下各自怀揣的梦想是什么,对讲得好的同学给予赞美与鼓励,对讲得不好的同学不要批评,而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进步。如此既往,渐渐地便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为师生互动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中获得真知。

2.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丰富而新颖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若干位学生和自己一起扮演文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感受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师生共同的角色扮演,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赋予语文课堂新的生命活力,还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把课文内容直观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给语文教学带来高效、逼真的立体场景,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例如,在讲《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网络上收集有关故乡的秋天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和图片进行互动和交流,然后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突出课文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把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声音、文字、图画、视频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内容,带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增加师生双方的互动,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

2.4扎实备课,注重自我增值。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用新颖的方式来促进互动。然后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才有助于师生互动的实施,才便于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需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3结语

实践证明,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抛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提倡民主、开放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学的博大精深,体会语文的价值,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重要的追求目标,广大语文教师要把师生互动切实贯彻到每一节语文课当中,打造高效的优质课堂。

作者:罗雪 单位:广西省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敬华.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01):25-26

[2]张晓琴.“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及其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浅见[J].剑南文学.2012(04)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应着力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优异的原因之一,高中语文的学习更体现良好习惯的优势。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核心,把教学中心从讲授灌输转移到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全方位引导学生成长。良好的习惯有多种,笔者以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应突出三种习惯的培养。

一、观察的习惯

这里的观察不是观察社会、观察人、事、物,而是对语境、对习题的观察。现在不少高中学生学习习惯比较浮泛,对问题的阅读只是浮光掠影,了解片言只语,殊不知,问题的“已知条件”都没有抓住,都不能用,怎么解答问题?再容易的问题也变难了。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阅读、理解问题的速度,影响到能否迅速找准突破口,进入思考状态,把思维切入。观察语文习题,就是要在阅读完习题之后能整体发现分散在各处的提示信息之间的联系,构成“思维链”,而不是无视信息的关联让它们各自存在。所以发现要点信息与发现信息关联是观察能力的核心指标。比如判断选项“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海军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无可厚非,完全合法”中的成语“无可厚非”的正误,对整个句子观察后发现“完全合法”这个信息很重要,它关系着这一成语的使用情况:既然是完全合法,就是没有错误,不该非议;而无可厚非是有错误但不必要过分指责,此处误用。同样,对选项“徐教授不赞一词,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中成语“不赞一词”的正误判断,也需要观察发现“诸多”与之的对应关系,“诸多”一词提示该成语是误用。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经常引导和提示,多训练多实践,一旦养成,受益匪浅。

二、标划的习惯

标划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之一种。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读书、做题都很注意“卷面整洁”,读的书可以再卖,每次读的总是前几页;做的题只剩“答案”,根本看不出思路。任务之间缺乏关联性,记忆保持的时间极短,当再次复习时又原地踏步,“重新来过”。语文的阅读信息量大,提炼概况后发现很多“水分”,但是习题的文字都是“精选删改”后不得不保留的,因为既要不增加阅读量,不用些没用的文字,又要给予足够的提示,便于学生解答。不少教师说,试卷上的文字都是有用的,而有用的文字你却弃之不用,那当然是“非常难、特别难”了。而标划的习惯能让你减少许多幼稚的失误,在题海中“浩浩乎”地遨游。读题过程中,大脑指挥手,而手如果不参与活动,不标划读到的信息,那么大脑就缺乏信息反馈,就可能缺乏后续的命令而使思考止于表面。树立了题目的信息都有用的观念后,就可以用“指读”的方式来寻觅信息并予以标划,使之凸显出来。比如,问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诗中“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里的“哪种”“修辞”就非常重要,标划之后就在头脑中巩固了印象,就是展开思考的依据。“哪种”就不会是多种,答一个就够了;“修辞”就不能答非所用,说什么联想、想像,象征等等。

三、追问的习惯

题目只是检测学习情况的辅助手段,平时的学习不能为题而题,不能练习做完了,答案纠正了就“万事大吉”了。应该自我追问下:识记的知识有哪些没到位?阅读、解题的习惯有没有不足?思考的方法有没有提升?等等。目前,为数不少的学生目标定在做题上,而不是放在通过做题反思知识的掌握与方法的运用上,一题做后、讲后,用同样的题型去考查同样的知识还是“依然故我”,一错再错。这种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学习没有长进,反而学习的兴趣在逐渐消磨。追问,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以题目为起点,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主动寻找,积极延伸拓展,而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把一题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比如在做完了对近义成语“别有天地、别出机杼、别出心裁”的辨析填空之后,可以再与“别有洞天,别具一格”作比较,还可以防止“别出机杼”一词在字音题中考查“杼”的读音,在字形题中考查“别出机杼(抒)”“别出心(新)裁”的正误等等,然后优化平时学习中分类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无疑非常正确非常必要,但遗憾的是在考试压力下,还有不少教师认为自主学习投入多、收入少,不如灌输见效快。其实,平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考前教师不灌输,考试下来的结果也会是很好的。想赢怕输而不敢尝试新方法、新观念,只会输得更狼狈,而这输又不是教师个人的输,很可能是“误尽苍生”。因此,愚以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妨从这三个习惯上发力。

作者:谭爱斌

第四篇: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运用

[摘要]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不仅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点充分地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之下,微课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便成了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诗歌鉴赏

微课是一种利用较短时间(5~10分钟)来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微视频,其主要特点在于“精”、“易”、“快”,“精”是指可提高学习质量,“易”是指操作相对便捷,“快”是指可提高学习效率。基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特性,微课的授课特点正好可针对其教学需求进行满足,在提高解题能力与查缺补漏方面均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特针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应用价值

关于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考试重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①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进行鉴赏;②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从上述两个方面出发,要求学生根据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理解与赏析。但由于诗歌鉴赏的题型相对较为广泛,学生难以对所有题型进行全面把握,因此传统的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以微课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可通过利用其“精”、“易”、“快”等相关优势,帮助学生有效消化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掌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1.对知识点进行细化分解,化抽象为具体

基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知识点较为繁琐复杂、题型较为广泛的特点,可通过微课来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解与细化,并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微课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①PPT式微课。这种类型主要由文字、图片及音乐等因素构成,设置相对便捷,可通过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来将教学内容转换为时长约5分钟左右的视频;②讲课式微课。这种类型主要是由讲师根据实际微课要求以模块的分类来进行授课拍摄,并通过后期的剪辑操作来将其转换为时长约5~10分钟左右的微课。在微课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上述两种微课类型进行结合使用。就“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而谈,由于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在没有得到正确归纳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后,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例如,在教学《送杜十四之江南》一文时,可通过视频的形式将作者孟浩然送别朋友的大致情景进行播放,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2.与高考题型相结合,进行具体阐释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多以高考题型为落脚点,因此,在利用微课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也应立足于高考题型,紧扣最新的考试大纲,确保学生鉴赏能力与应试能力的不脱节。以《鲁山山行》一文为例,原文为:“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此篇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并提出相关问题:“这首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没有对原文意思进行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对于所提出的问题难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曲解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便可采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原文的每一句诗句以逐句讲解的方式通过PPT进行播放,分解阐释后再将上下文进行总体联系,使学生在脑海中可对文章大意具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在加深学生理解印象的同时也可帮助学生掌握高考的相关题型,促进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3.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中,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渲染、烘托、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都属于其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且每一个知识点都具有许多对应的子概念,这便给学生的复习带来了较大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微课将这些相关的知识点及概念以图画与动漫的形式进行展现。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解与罗列之后,通过图片与动漫将相关知识点制作成相关的教学视频,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同时还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在无形间完成知识点的消化,同时还可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作者:胡慧萌 单位:江西信丰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选修课解释和策略

【摘要】

从传统的教学角度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仅仅是一种教材的文本形式,教材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为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教学角度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仅仅是一门课程资源,而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为教师。分析和思考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实践策略主要集中在教学准备策略、课堂组织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三方面。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修课;实践策略

我国新课改实行,高中语文的选修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们或是从教学困惑、学生自身发展和课堂操作等角度来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两方面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给予解决措施。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

(一)作为教材文本

我国中小学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师通常依据教学大纲为学生讲课,教学大纲即为课本,是教师课程进行的主要教材依据,教材内列举的知识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诸多学校在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设置上并无较大区别,语文选修课教材的选择也大多倾向于高考制度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造成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的角色。长久以来,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已经形成“重教学、轻课程”的教学理念,诸多教师过于注重艺术而忽略了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造成教师在高中语文的必修和选修问题上出现模糊的概念[1]。教师如果仍然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去理解选修与必修,那必将造成文本解读和使用者的教师角色,教师授课围绕教材进行,极大地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二)作为课程资源

除了语文学科,高中课程的其他学科的课程设计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设计性。基于语文选修课的自身特点,使其与理科选修课存在较大差异,理科选修课可以根据逻辑结构的对课程的知识输出进行筛选和取舍。语文课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语言的学习上,由此会造成学生考试操作层面的困难。语文课程意识主要指教师的语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教师的教学形式均处在一种特定的课程形态中,并非是孤立的思考和孤立的教学。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教师专业准备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素养方面的准备和理论素养的准备,由此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基础,同时还需具备课程意识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深度阅读要求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要求,列出选修课的阅读书籍。同时教师需要分组进行讨论并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研究小组需根据教师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对选修系列进行分配,同时教师对于分配的教学任务需要深度阅读,随后根据自我理解和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教学切入点的选择,组织教学小组进行研究讨论,互相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二)课堂组织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选定教学主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点和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由此形成对课程内容地整体性认识和理解。从比喻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组织可以被比喻为车轮,教学主体作为车轴,教学的组织为车辐,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既具有发散特征,也具备确定的主题。课堂组织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点是课堂组织的抓手,面是课堂内容的深度,由此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深度的同时,以点带面,掌控课堂局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

(三)教学评价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需要甄别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其中包括学生的语文能力、个性特征和能力气质,根据以上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由此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其快速进步。甄别作为一种区分方式,区别与选拔。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实施甄别,由此来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帮助学生选课。个性化评价的重点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殊性要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该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取舍,由学生本人确定教学专题[3]。理想中的语文选修课程和实际的教学存在较大差距,此种差距同时为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提供宽阔的创造空间,由此教师需要基于当前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综合教学现状,不断摸索和尝试先进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践策略,充分发挥其在课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有力 单位:蛟河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0):127-129.

[2]石耀华,秦淼.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课程论审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07):151-152.

[3]王思童.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13,06(13):80-82.

第六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古诗词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而古诗词教学也是高中阶段的传统教学内容。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较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它的内容较为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而现代教学中要探究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这种现状。本文将介绍高中古诗词的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最终使古诗词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学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常常存在着重背诵轻理解、重应试轻赏析、重翻译轻悟境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老师找不到好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认为所学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因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应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新课改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深蒂固,古诗词教学的“世袭地位”依然稳固,呈现出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景象,主要表现为:

1.课本所选诗篇与学生生活时代相距甚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屈原的《离骚》,这首作于战国时期的作品,饱含了屈原对政治黑暗的愤慨、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的激情,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但有些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字词很难理解,障碍很多,学生很难读下去。

2.呆板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古典诗词的讲授中,老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对文章中的字词句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和讲授,最后圈出重点的字词句进行背诵和默写。而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充当了一个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在书本上不停的做记录,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倦,逐步失去对语文古诗词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究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我们应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措施如下:

1.重视对古诗词的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大都与我们相距甚远,因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熟读这些诗歌文章了解它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吸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最终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例如:我们通过反复诵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之令人想象在茫茫大漠中,远处的烟雾冲天直上,随着视线向上转移,苍天、黄云、归雁净收眼底;时值日暮黄昏,遥望蜿蜒奔流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滚滚欲下,水天相接,波光粼粼,一望无垠,给读者展示出一种悠远的意境,使人更加领略塞上苍凉而又壮美的风光。这是只有多次的诵读才能感受到的意境。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学习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情境交融是古诗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每首诗歌中的某些意象交织成了美丽的画面或场景,学生通过这些词汇的描述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音乐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在诗人描绘的场景中游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作者听琵琶女自诉身世前“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叙叙谈,说尽心中无限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可以找来《琵琶行》的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朗诵这段话,学生闭着眼睛去欣赏这琵琶的魅力,并从中感受琵琶女身世的凄凉,作者仕途不顺与琵琶女悲惨的身世交织在一起,因而最后作者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再如:李白的《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理解这几句诗句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张对于蜀道的介绍和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先了解它的崎岖险峻,再通过诗歌语言进行深一步的感受,让学生认识到攀登蜀道的艰辛但坚持不懈,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精神。

三、总结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遥远的先秦时代开始,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从《诗经》到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赋,从浪漫派的郭沫若到朦胧派的顾城,中国传统的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出发,引导学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品读能力以及对于其中人文精神的鉴赏能力,最终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作者:刘艳丽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艳萍.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73.

[2]席作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第七篇:高中语文情感教学途径初探

【摘要】

高中是迈向大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科目的学习都十分重要,而作为一门综合性质的文化素养学科,语文知识同各门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但是这样一门课程在高中阶段也越发受收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为了提升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面对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与推进,高中语文教育着也随之认识到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可能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其有效开展的途径尚需相应的研究,基于此,文中对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旨在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方式;情感教学;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然而很多学生对待阅读都没有兴趣,而是往往表现出乏味的情感。因此,教师想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语文知识,就需要针对阅读教学部分,充分地将阅读本身具备的特点发挥出来,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与调动其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引导与“唤醒”,从而提升发现语文中情感美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部分无论是耗费的精力还是时间都会占据最大的比重。想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就不能忽视阅读教学,但是现今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往往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教学上,甚至还会对其产生乏味、厌倦的情绪。因此,想要使学生能够在主观上提升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就需要从情感方面对其进行充分的培养与调动,从而通过其在语文阅读的情感体验来获取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色彩较强

不难想象,为了备战高考,高中三年的学习都十分重要,教学与学生均呈现出惜时如金的状态。那么在这样氛围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高考考试的内容挑选课程教学内容,对于不考的内容通常一带而过,甚至置之不理。正是因为学校、家长乃至学生都对考试成绩过于重视,往往通过考试成绩与考试内容来衡量知识的重要与否,长此以往也就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了较强的“应试”色彩,最终削弱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全面学习以及情感体验。

2、滥用网络教学资源

虽然当前网络上存在很多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会降低备课的精细程度,将网络上搜索到的他人的教学成果照搬在自己的课堂上。网络的便利是为了帮助教师借鉴优秀经验而存在的,但是助长其惰性之后,资源的滥用会导致教学中的情感消失殆尽,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不新颖

以往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语文教学只是单纯的划重点、讲重点,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难以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若仍旧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实现当前的教学宗旨,影响学校对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培养。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现情感教学的途径

1、充分展现阅读的人文性

阅读是人们生命活动形式中的一种,如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机械化的依照字句、段落对文章进行分解,使答案趋于标准化,只能导致文章整体意蕴无法表达出来,从而背离阅读在人文价值与情怀上的初衷。因此,阅读教学需要将人类精神世界与语言学习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使机械化的认知学习可以转向为情感上的深层次感悟,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格培养。

2、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激发,一些图片、音乐、视频等均能很好的起到渲染课堂氛围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蜀道难》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关于四川蜀道的图片以及视频,首先让学生按照注释先通读整篇文章,再将预先搜集的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当其观看这些资料时将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后让学生再次阅读全文,在第二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很好的理解李白在写这篇诗文时的真情实感。

3、适当增加课外阅读

想要使高中语文阅读情感教学的效果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教材中的内容是固定的,学生往往感觉到思想的禁锢,但是其课外阅读的选择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时间或者是课程,并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课外读物之后的想法分享给大家,这样便会使情感教学更加有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使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情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应试”色彩较强、滥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不新颖等问题。对此,文章认为应当采取充分展现阅读的人文性、合理运用网络资源、适当增加课外阅读的途径来提升情感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从而更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袁素光 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左滌江校区

【参考文献】

[1]李青云.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33.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进行,给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效率不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高中语文在高中整个教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导致很多中国优秀的名篇佳作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加强语文语言和情感的教育,增强教学整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很差,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不能对教师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虽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为了应付高考,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古诗词等进行死记硬背,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限制了学生实际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器材简单,教学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有的教师只知道按部就班的教学,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进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方法,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案和方法,教学方式落后,无法有效开动学生的脑筋。另外,高中语文涉及经济、哲学、语文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抽象性和理论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

二、做好高中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

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生活走进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场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生活情境。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学外延”型教学策略。最后,要加强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利用多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校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学科中心教学理念和模式,始终落实和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始终以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益,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锻炼,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做好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合理规划

为了保证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教育目标、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分析研究教材、方法以及对象,在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编制单元读本,确立教学的主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加强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学,有效提高知识点的结构性和使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室要设置具有趣味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因此,教师要适当的播放课文录音,有感情的朗读,保证学生发音标准,练习好普通话,提高学生听写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自己使用语文的意识,真正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促进高中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记录和捕捉学生生活的点滴进步,不断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教师要肯定学生取得积极进步,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信兰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伟.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8)

【2】张青松,吕晓春.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5)

【3】张文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6)

【4】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

第九篇: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探讨

【摘要】

合作学习理论是近年来被国内外教育界普遍推广和卓有成效的一种教学理论及策略。在新一轮课改中,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凸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体。高中语文新课标也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本文从素质教育观出发、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合作学习的视角研究语文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带来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此探讨了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教师垄断课堂教学的局面,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探索能力,还可以在整个合作互动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以下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几种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分析。

一、思考——组队——共享的教学组织策略的具体应用

这一合作学习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当中,其过程主要是首先提出明确的教学主题,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组队,在每个小组当中,首先是进行单独思考,然后在团队中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详细阐述出来,最后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与众人共享最后的学习心得和反思不同的合作学习的策略。例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当中,文中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如何去体会语言的独特与美妙,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课堂开始,首先提出以下问题:1.在文中突出了怎样的意境之美?2.分析文章中作者采用了那些修辞的写作手法?3.在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会出现“颇不宁静”的心情?问题提出后,先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根据问题自行解决,寻找答案,体现策略中的思考环节。其次是组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4人分为一大组,每个大组中以两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对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体现该教学组织策略组队这一环节。最后是两个小组进行汇合,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不一致答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体现出该策略的共享环节。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们提出的观点相结合,对他们的合作情况进行点评,明确问题的最终答案。这一种教学组织策略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二、已知——想学——学会的教学组织策略的具体应用

该方法可以充分的运用在总结以及加深对语文知识印象的教学环节当中。该策略具体应用如下:首先教师依然把学生们进行分组,每个大组依然为四人,提出本次课堂的学习主题和具体要求,把事先就已经制作好的“已经-想学-学会的“表格发到每个学生当中。同时,教师要对这个表格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们根据要求去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现依然以《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为例子,引导学生们完成对第一个板块问题进行分析:关于本文,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作者在文中心境是怎么样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接着,继续引导学生们对第二个板块问题进行分析:关于本文,你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清楚的,你还想学习哪一个方面的知识?依然让学生们独立填写。采用以此类推的方法,让学生们完成最后一个板块的问题: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有怎样的心得体会?每个学生们独立完成以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谈论与交流,对自己的表格进行修正。最后,各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和正确的评价。该策略主要是适用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增加记忆。该策略帮助学生们出创建出了一条清晰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们逐步掌握到正确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此外,在整个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进行反思、总结、增强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角色模仿教学组织策略的具体应用

现以《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为例,该文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好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文章情节的理解具有巨大的帮助。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把事先精心准备好的一段关于本次课堂的视频给学生们播放,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为下一步角色表演做好准备。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分配任务,确定林黛玉、贾宝玉等角色具体由哪一位学生进行扮演。在表演开始前,教师让学生们独立除揣摩如何更好和真实的展现自身所扮演任人物形象的特点。那些没有得到分配任务的学生们一律担任大众评委。林黛玉扮演者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一种病态美,且坦诚又敢于追求真爱。贾宝玉的扮演者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不通世务”“伯读文章”,具有封建正统思想不满和反抗的精神,敢于追求自由的。表演完毕后,教师要给予扮演的学生肯定和鼓励,由学生们采取投票的方式选出表演最为优秀的学生。最后,教师进一步作出点评。创设角色模仿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大家之间的合作把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模仿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不但吸引了学生们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记忆,理清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结语

综合上述,我们可知,以上三种教学组织策略都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实际上,关于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还有很多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营造出更为良好的学习气氛,从根本上来提高高中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成绩。

作者:吴海燕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参考文献】

【1】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02)

【2】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3】郭玲.“夸”苗助长—浅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表扬学生【J】.成功(教育),2010(07)

【4】周秀丽.趣味故事—有效教学的因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第十篇:高中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策略

摘要:

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为研究重点,认为发展学生的生命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是关键因素;通过阅读灌输生命意识;通过写作灌输生命教育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尊重生命、正视生命,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语文;生命教育;策略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学生的文字知识,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语文教学要向多样化、创新化方向发展,重在增强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将生命教育蕴含其中。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便是尊重生命、完善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著名诗人泰戈尔论述过教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力主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生命是我们在世界上存活的根本保证,失去了生命,学识、能力、素质、金钱等都失去意义。因此,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指向生命教育,都是尊重生命、完善生命的教育。

二、现阶段部分学校教学上存在的弊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仍然高举应试教育的大旗,力主对学生进行分数教育,忽视学生素质,使得部分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高考分数较高,但无视生命,缺少基本素养,这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正视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重视生命的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及对生命的一些理解,具体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

三、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每年的9月12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举办一些预防自杀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是每年依然会有近100万人选择自杀。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有近25万人选择自杀,占世界自杀总人口四分之一。2007年,北京大学作过一项社会调查,结果为有五分之一的中学生曾经想过或者试图自杀。从以上数据看,预防中学生自杀刻不容缓。导致学生自杀的原因是我国教育的功利化,这是应试教育恶果的体现,是教育教学中忽视生命教育的体现。由于暗无天日的识记与背诵,由于过多公式的识记与试题的计算,学生感到身心俱疲,深感生命无意义,选择自杀。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学校要积极地行动起来,改变育人方法,向学生渗透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特别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生命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四、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一味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致使学生出现自杀倾向。为了抑制学生自杀倾向,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一切以分数为准的教育理念,转而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淡化分数的作用,转而以增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感受,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而愉悦。

(二)通过阅读渗透生命教育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感受生命的意义。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体现出对生命的重视,如卢梭的《爱弥儿》,毕淑敏关于生命的散文《灵魂飞翔的地方》,以及史铁生的《合欢树》等均从不同程度讴歌了生命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感受生命的重要,让学生正视生命。

(三)通过写作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学生的重视。为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将生命教育渗透于高中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以生命为主题进行写作,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五、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下教育的主题。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校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正视生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发展学生的生命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通过阅读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写作渗透生命教育。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尊重生命、正视生命,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作者:王晓霞 单位: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春.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范敏,廖全林.浅谈将生命教育融入中学文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2).

[3]孟欣.生命教学理念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