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学法分析

摘要:

本文对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具体应用包括: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利用朗读创设意境、创设恰当的情景来辅助教学、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帮助教学。希望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情感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分析

1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情感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同时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情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仔细体会教学内容的感情,教师只是仅仅起指引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

1.2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提出问题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领悟其中情感,在这之后,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大概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自我理解的阐述,能够回答老师在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并加以阐释。

1.3通过阅读感悟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课文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阅读是最能抒发情感的所在,教师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致讲解后,可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朗诵并加以评比,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所要表达情感的记忆。

1.4相互交流讨论

在对课文进行阅读之后,要开展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自由发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各抒己见,因为是在不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顾及言论的正确性只求真是的表达自己。

1.5总结言论并领悟情感

很显然小学生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全面,存在片面性和缺乏客观性,教师在这种交流讨论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及看法,还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最终对语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概述,并带领学生从文字咀嚼中去仔细体悟作者情感。

2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开展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应该首先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充分地理解其中内容,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首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行备课,备课的目的不仅在于指导教师进行完整流畅的教学,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师能够更深入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如此一来,教师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将课文内容充分理解,还要尽量利用其它教学资源来进行扩展补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到举一反三的地步,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扩大自身见闻、增加学习兴趣,真正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明白自身学习的片面性,增加知识的全面性。

2.2教师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剖析

文字是语言本身的价值,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对所学的语文课本进行整体讲解,让学生理课文内容并领悟整体的情感表达基调,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重点语句的仔细推敲与琢磨必不可少,教师应该将其重点语句进行重点讲解,对其进行深刻剖析,形象具体地让学生理解个别字句的特别含义及魅力,并将这些重要字句进行相近词的替换后再来仔细体悟,如此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及使用的特别魅力。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优美语境,让学生尝试进行词句的表达,明确同种含义的词在进行替换表达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不断去追寻美、领悟美、创造美。

2.3利用朗读,创设意境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是首先让学生进行片段朗读,然后教师对其进行评论,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水平的局限以及认知能力的不足,要想对课文内容情感进行正确把握实属不易,况且是以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就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应该去寻找自身问题,考虑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文讲解。因此,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朗读,在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课文情感的正确表达之后,充满深情地为学生进行朗读,充分表达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这种方式是最能让学生真切理解并充分理解的教学方式。而在这种情感传达的基调下,教师在进行下面教学内容的讲解也显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学生在仔细聆听教学的深情朗读之后也能够做到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同时进行自我朗读、自我模仿时也能够明确情感表达的真实性,真真切切地体会作者情感,加强了文章理解的深刻性与真实性。

2.4创设恰当的情景来辅助教学

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创设恰当的情景来辅助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好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及欲望的,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情景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情感。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演绎,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来进行扮演,然后就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教师要对每位角色的情感首先进行分析定位,以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自由发挥,如此就真真实实地还原课文文本,不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能够感觉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真切体会作者情感。

2.5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帮助教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变枯燥的学习环境为轻松愉快、变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为丰富精彩,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图片来辅助教学,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同时引发学生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到所讲内容上来。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文中内容的情感基调,选用相应情感表达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白稳重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美好回味。

作者:吴阿莉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甲凤,刘西娟.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3).

[2]曾慧.试论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2012,187-188.

[3]郭二茹.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科海故事博览,2012,151-152

第二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提升

摘要: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能够奠定小学生今后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基础。故而,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教师而言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自主意识

语文写作就是学生通过语言在书面上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自我认识与世界观。并且,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亦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与综合素养。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一、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环境

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最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强化专业知识,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营造和谐的写作教学氛围。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与探讨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强化专业知识。由此,学校可以通过构造教师之间交流的基地,让全体语文教师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中的疑惑等都提出来,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与解决,从而吸取有益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将其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之中。至于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增强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身心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制订与学生相适应的写作教学方式,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说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词汇、文章构思以及文章立意的指导,从而促使写作教学不但能够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给予鼓励,从而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培养,促使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并以此让学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方能创造良好的写作教学环境。

二、激发学生写作学习的内在动力

新课改对小学生阅读提出教师应让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机会的要求。故而,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将传统的分析作文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让学生从被动写作学习的模式成功脱离,从而能够自发地进行文本的阅读,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思维与产生情感体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感悟与思考,自然而然地进行写作,使自己能够将自身的感受用文字进行表达。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先对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研读,从而产生共鸣,并将这种共鸣的情感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此,不但能够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写好作文,提升写作水平。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喜爱的一本书”的习作指导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范文、例文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范文、例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以此进行写作。如此,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获得质的飞跃,而且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促使学生形成写作的自主意识

写作是一种具有很强主观性的活动,一样的题目,学生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从而写出各种各样的作文。故而,在进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尤为注意这一点,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形成写作的自主意识。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对于别人优秀的作品可以借鉴,但不可以抄袭。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将自己想说的均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要写的作文之中。同时,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如此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树立信心,同时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写作水平。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评论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意识,并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譬如,在“二十年后回故乡”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应先对题目进行分析与指导,让学生均能对这个题目有所理解与体会,从而进行写作。而在学生写作完成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相互之间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论与修改,在评价他人的作文的同时找到亮点,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去,并以此形成自主意识,强化自主意识。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所有分析,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水平。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升写作教学效率是必要的。当然,以上的分析还是不够的,要提升写作教学效率,除了上面笔者的几点建议,还要重视学生平常的语文积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素材去写。当然,这也只是笔者个人的想法,要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还需要语文教师更为广泛地去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宗辉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教育局

参考文献:

[1]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1(12).

[2]王梅.浅析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1(12).

[3]夏厚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8).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

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增强课堂有效性、加强孩子学习兴趣以及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反思三个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大家能对此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前言

小学语文不急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课堂基础,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程度,近年来我国教育虽然得到了质的突破,但是对于国有文化的确实问题也逐渐现象,缺乏人文观念缺乏正确的人文素质是我国现在教学当中的弊病,小学语文是为孩子奠定传统文化的开始也是为孩子打造重要人文观的前提,因此如何让孩子对小学语文产生兴趣,如何让小学语文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对此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二、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下存在三个弊端:

(一)师资力量不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人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应当遵循传统理念以第一课堂为主导进行性教学,以传统知识架构为根基进行教学,其师资力量并不是首当其冲的要素,但根据现有变化以及课堂教学实例证明小学生教学的课堂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则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素养,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但现有小学教学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条件,这一点略显薄弱。

(二)教学模式死板,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无非是照本宣科。因此不能与现代化思想并进,我们在注重人文理念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教学是否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小学语文也应当与时俱进将现有社会当中的精髓教导给孩子。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化过于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核心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教学中根深蒂固,第三次课改当中指出如果不以孩子为核心的教学都不能算作是成功的教学,因此如何增强孩子的主导理念,简化教师的主导思想成为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分析了现有小学语文课堂的三点不足,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加强小学语文的有效性首先要增强师资力量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的进步,其次要增强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改变死板的教学方针,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理念,以社会需求方向为主要目标锻造孩子复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理念,最后要一孩子为核心增强学习的主导地位,从而加强学习的快乐性质。

三、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有效性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阻碍可分为三点:

(一)语言缺乏吸引力,语文是国语许多人认为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占据优势,因为国语对于过于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正是因为这点,许多小学生甚至小学生的家长认为国语天生就会没有必要学习,范围耽误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学习散漫的现象发生,导致教学无法正常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有所偏差,语文不禁是让小学生认识国语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对传统知识文化学习的过程,然而现在语文教学似乎已经偏离了这一点,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课本当中,没有发散的进行问题深究,因此导致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而这些差异化正是导致孩子无法获得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

(三)小学语文教学忽略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在第二次课改当中小学语文课程当中就出现了许多生僻字,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虽然这一代孩子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并不代表孩子的接受能力同要高,知识范围与知识理解能力是有本质却别的,诸如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孩子不能完全接受知识认知,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因此先要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并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就应当切身以孩子为根本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分析,不能简单的根据现在的教学变化作出处理,这里就提倡以孩子为中心进行理论知识教导,从而快速提升孩子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语文教学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也是第三次课改教学当中提倡的重点所在,一孩子为中心给孩子一个充分广泛的认知过程。

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的反思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心理机制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新课程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老师们带来的不适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不适应。例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的主要课程理念之一,并且《课标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很少能通过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问去思考和探究,最终由学生获得结论,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专业知识与新课程内容的不适应。例如,新课程增加了“多媒体读写识字”的内容,但由于绝大多数老师没有学过(除部分年轻老师大学期问学习过计算机语言如这些内容,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老教师没有学习过英语,加之多语文校没有达到每个班有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十分困难。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目标,以及经历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学生,“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都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拿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佳突破口就是教师要给自己充电、洗脑。第一,要认真学习《标准》及相关的文献,最好通过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认真研究《标准》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以便做到“教有所依”。第二,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做到把握教材整体脉络的同时,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作者:张慧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高河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中有效交流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探讨。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领导下一起参加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就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交流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及其意义展开了论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如今,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新课中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于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地学习交流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浅谈。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划分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划分是随意的,老师往往根据学生的位置,以前后桌的形式简单随意地划分小组。例如,有的小组几乎都是爱发言、爱问问题的学生,而有的小组则几乎是不爱说话、不爱发言的学生,有的小组好学生多,而有的小组则差学生多。

2.课堂教学随意性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时,许多老师忽视了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导学性,而只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的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放任不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会看到在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师则无所事事,直到下课。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在讨论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走题、聊天、打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3.流于形式

学校通常会开展一些语文公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上,学生的合作开展得很精彩,听课老师也纷纷点头。殊不知,课前教师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安排好了小组回答问题的代表;殊不知,这样的课在平常的课堂上很少。不少老师往往只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模式,并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在优化教学程序等方面的优点显现出来。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

1.科学合理的分组

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因此,老师应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别以及学习能力合理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当然也要适当地考虑一下学生的意愿。优化分组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切磋、交流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有组织地公平竞争。在这样的小组中,优等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学困生则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明确合作交流的任务

合作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或者组织多个任务同时讨论,结果便是学生无从下手,不清楚自己要讨论的内容,或者是内容太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答。因此,在进行合作交流时,老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讨论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干什么,要怎么干。教师所布置的讨论任务和所出的问题都应当具有多样性,答案具有开放性,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布置合作内容时要适量,一节课40到45分钟,而一次合作学习的时间应该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会让学失去讨论兴趣,老师既要让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也要限制学生为某个问题进行无休止的讨论。

3.老师要担当好合作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时,老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老师的适时指导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例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小学生年龄还小,在合作学习时,不能够分配好每个组员的任务,作为老师就应当适时地帮助学生,有的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老师也要给予小范围重审。在合作交流前,老师要指导一些合作交流步骤,明确游戏规则,小学生好动,所以老师要告诉他们在讨论交流时不能乱跑打闹;讨论完后,老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在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对于合作讨论认真的学生要表扬、奖励,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则要提出批评,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老师就要给予及时的奖励。

三、小学语文小组合作中有效交流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合作,在教学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地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取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从小开始培育合作意识,逐渐提高合作能力,同时使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问题,有利于相互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每次的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在其他学科中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说明分析,提出了在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说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希望能以此引起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潘海萍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中旗乌加河小学

参考文献:

[1]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小学周刊,2010(06).

[2]莫国夫.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追求[J].中小学教师培养,2003(04).

第五篇:激励性语言与小学语文相结合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小学语文知识方面。小学语文基础的奠定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必须懂得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学会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小学生学习知识,做学生成长之路的导师,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以激励性语言教学的特点,逐渐把激励性语言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并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性语言;学生

小学教学阶段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小学生学习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当原则,合理客观地激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潜力。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

一、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教学

语言不仅仅只有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以及书面语言。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使用口头语言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很少使用肢体或者书面语言激励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书面语言激励性教学法来鼓励小学生学习。例如,以A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某校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教学,而且这位教师是把口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来激励学生学习,如:在为学生讲授课程时,教师常常表扬“:某位同学回答得虽然不正确,但是他很勇敢。”“还有某位同学这次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我们来让他为我们念念他的作文,好不好?”等类似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学习;而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这位教师经常会在末尾写上激励话语,如:“作业很棒,老师相信你。”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来教育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自信,提升学习成绩。

二、掌握分寸,灵活运用激励性语言

激励性语言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但是教师在运用时,还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注意细节,抓住时机,并学会掌握分寸,灵活运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感受到教师最真挚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小学教学阶段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懂得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会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小学生学习知识,并采取适当原则,合理客观地激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潜力。

作者:申军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高崖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美叶.试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29).

[2]李岩杰,康莉琴.激励机制下的激励性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48).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必然追求

摘要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语文教育,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大家都在认真而又理性地思考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的美在过程应当成为我们必然的追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美

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的必需组成部分。平时的语文教学,笔者深深感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教学过程处处充满着学生学习的精彩,也处处呈现着美丽。由此,美在过程,当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

一、美在过程的课堂其学生永远是主体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竭尽文本解读之能事,学生成了一只只被动接受的容器,阅读教学的课堂只有教师的动听的文本解说,学生偶尔呈现聆听之激动的笑声。那笑声是勉强的,也是比较幼稚的。对此,教学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毫无点滴的美丽。为何这样?是学生永远被动的缘故。倘若变学生以主动的地位,结果何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将是恰恰相反的局面。因此,美在过程的课堂首先必须追求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譬如教学《船长》一文,这是一篇通过人物语言、行为描述表现人物品质的作品,歌颂的是哈尔威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俗语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作品表现人物品质的是语言和行为,那我们就要从这语言和行为入手。不过这时的解铃者不仅仅就是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而应当是人对语言和行为的感悟。这里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所以,教学时,笔者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近乎多半地让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比较自主地进行图文结合的欣赏,在观察图的基础上欣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然后,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时,教师没有去作壁上观,而是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经过学生比较激烈的互动讨论,在学生心里,船长的形象是那么的伟大,胸怀是那么的宽广。真正意义上由学生去扣住作品中的语言,体会出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学生们在互动中发出这样的惊呼:哈尔威,你的心胸比海还要宽阔!这样的惊呼给我们深刻的反思,没有学生的自主,就不可能出现如此美好的惊呼。

二、美在过程的课堂其氛围永远是美好的

随着优质均衡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设施变得尤为先进。无论是城市小学,还是一般的农村小学,其教学设施的良好实现了课堂教学情境的良好,呈现出课堂教学过程的诸多美丽,这也是情境教学的必然。实现美好的教学课堂氛围,需要借助多媒体去发挥辅助作用。虽然多媒体永远都是辅助性的,但合理地运用,也能获取最大化的效益。譬如教学一代伟人的律诗———《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上世纪30年代。诗歌主要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作品所描写的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是小学生所闻所未闻的。真正让学生去感悟诗歌的意境着实具有比较大的困难,如果仅靠师生之间素研性的互动,效果肯定不会很佳。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去欣赏红军长征时期诸多英雄形象的影视片剪辑,学生们看到这样的剪辑内容,从一定层面上拉近了时空距离,为学生比较顺利地感悟诗歌的意境奠定了一定基础。在让学生去诵读如此经典性的诗歌时,配置了一些金戈铁马似的乐曲,让学生能够赖于乐曲声进入诵读,学生在读时,能够兴奋地进入角色,虽然朗读时没有完全表现诗人那样的豪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学生们的情趣盎然。为了能够让学生去真实感悟诗歌的意境,笔者还制作了一些课件,让学生去感悟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红军们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如同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如同泥丸,这是多么豪迈的意志,这又是多么具有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七律•长征》诗歌的意境学生就在这愉悦而又美好的氛围中得以形成。

三、美在过程的课堂其主题永远是探究

语文教学尤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是不可能教出来的,必须在具体的文本阅读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学生的探究总是首当其冲的。对学生的探究,窃以为所涵盖的内容应当比较广泛,不仅仅就是一个个关键性的文字,而应当是一篇篇作品的文学色彩和文化方面的意义,这也是探究教材文本的必需。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美的过程,笔者总去思考学生探究的深入和深刻,且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让学生探究表层,即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探究内层,即文学意义。再让学生探究深层,即文化意义。譬如教学陈忠实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作品描写的事物身处逆境却表现出极为坚强的生命力,作品不仅在描写“柳”这极其平凡的植物,而是在借物抒怀。小学生怎可明了作家的用心,需让学生去探究,也只有学生自己的探究,那所感悟出来的内容才是相当有滋有味的。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去探究这株柳生长过程中的诸多“奇”,尤其让学生在探究出诸多之“奇”的基础上,探究“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的弦外之音,这弦外之音看似比较隐含,其实还是比较明确的,小学生只需稍加咀嚼,就能品味出个中意味。实际上,教学时,学生的探究不但没有枉费,而且获取了相当多的精彩,体现出探究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作者:曹红霞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吴集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第七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

【摘要】

实践证明,将多媒体运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促进了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多媒体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对策

引言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一定的开放式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1.多媒体运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将多媒体运用于农村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接触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机会较少,因而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抱有好奇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立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第三,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涉及面很广泛的学科,其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水平。

2.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课件制作,忽视教案的书写

实施多媒体教学,重点是要进行课件的制作。通常一个完整而优秀的课件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制作。制作课件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电脑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教案,突出重点。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没有仔细钻研教材,重难点没有突出,虽说课件形式趋于完美,但课件内容质量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2课件制作缺乏专业性,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把握好时间最重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操作过程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的课件制作还不够专业,将繁多的资料不加整理就予以呈现,将重点放在视频观看等方面就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3.提高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对策

3.1教师自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普及与运用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理应不断加强学习,时刻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完全依赖多媒体,但也不脱离多媒体教学,能够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式。

3.2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间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出现为学校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途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尽管如此,但依旧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传统的教师讲解、黑板板书的教学形式不可或缺。为此,教师应该做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间的有效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其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尤其要注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因过多的使用新媒体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3.3保证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和科学性

所谓保证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和科学性就是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在设计上注重科学和实效。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好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切勿为了追求进度而导致满堂灌的现象发生。

4.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并非全部,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是要善于将两者结合,各取其长,共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同时,对于多媒体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竭力避免,通过各种策略的实施加以改善。

作者:黄小荣 单位:于都县葛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宝英.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J].网友世界.2014(06)

[2]袁?.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J].中小学电教(下).2014(04)

[3]尹瑞芬.Flash动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6)

[4]吴凤英.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应用

摘要:

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不够到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应有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抓住儿童文学美学特征和文体特点。本文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虽然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就一直倡导儿童文学的应用,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仍没有很好地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和文体特点。因此,研究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状分析

1.1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儿童文学素养,如果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从当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存在着儿童文学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儿童文学观念缺失,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不到位。二是缺乏理论素养。有的教师对儿童文学的内涵、体裁、美学特征、功能价值等儿童文学知识掌握不多。三是阅读量少,视野狭窄,儿童文学的感悟、审美、鉴赏能力都较差。

1.2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是对儿童文学美学特征掌握不够。首先,重其工具性而轻人文性。有的教师将儿童文学作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它的审美性。其次,教学成人化。有的教师将儿童文学当做成人作品,在解读儿童文学时用成人的思维和观念去解读,成人化、功利化问题严重。在教学中采用逐字逐句分解的方式,忽略了审美性。本来应该生动的儿童文学课堂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方式。二是对文体特征没有掌握。文体意识弱化,文体知识掌握不够,容易将儿童文学当做其他文体一样教学。如有的教师将儿歌和儿诗当作一种文体进行处理。

2对策与建议

2.1转变儿童文学观

准确理解儿童文学,全面掌握其内涵。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系统中的一种,要注重其对象是儿童,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精神及心灵的文学作品。其次,儿童文学符合儿童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再次,增加阅读量,增强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增加儿童文学的阅读量,可以尽可能地多地阅读国内外儿童文学。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能够提升儿童文学素养。

2.2注重儿童情趣的培养

儿童文学都具有独特的儿童情趣,丰富的想象,单纯的思想,是最吸引儿童的地方。当儿童读到这些充满儿童情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就会产生激动、快乐、向往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儿童的心理、情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儿童文学教材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儿童文学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有的通过儿童生活细节和戏剧化的故事情节,蕴含着纯真的儿童情感。如《狐狸和乌鸦》、《小松树和大松树》等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生动活泼的儿童人物形象,容易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儿童语言、情节,用儿童思维、儿童心理和儿童眼光去解读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是要以儿童情趣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儿童情趣,激发童心,感受快乐。

3抓住文体特征

一是了解构成及分类。儿童文学可以分为儿歌、儿诗、童话及儿童类的寓言、故事、小说、散文、戏剧、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教师要全面掌握这些各类文体的特点、分类依据、原则与方法。二是要了解各种文体特点。根据各种体裁特点去把握,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如儿歌与成人文学诗歌,都是韵文类,都比较注重语言的节奏韵律美,但是,儿歌更加注重节奏和用韵。同时,儿童内部的文体也有明显区别,儿童诗侧重点是“诗”,儿歌的侧重点则是“歌”,童话侧重叙事,注重的是外在的娱乐性和游戏性,儿童诗强调抒情与写意和抒情,强调的是内心、情感的体验和陶冶。三是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教法。如在儿童诗、儿歌教学方面,都要注重韵文体的特点,主要以朗读和背诵法为主,从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美的特点。但是,儿歌教学重点是语言训练,可以采用念唱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儿童诗则应该将意象理解及想象作为重点,主要可以采用反复诵读、音乐、图片配合等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从而让学生的审美情趣、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四是根据心理特点学习儿童文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儿童文学时,要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多采用悬念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儿童文学学习竞赛活动,如在教学一些儿童寓言故事时,可以组织开展讲儿童寓言故事比赛活动,从而可以将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可能的挖掘和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儿童情趣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去理解和教学,充分展示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让儿童在儿童文学的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吴粉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3]白丽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97+212.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创新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书由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林祥教授担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作为一本新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该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为指导,吸收现代教育科学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及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两个方面的疑问与不足,系统论述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诸问题。与同类型的教材相比,该教材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

该书指出“语文课程”是教学祖国语言的课程,不但要教学祖国语言表达的内容,而且更要教学祖国语言表达的形式,训练言语操作技能(听、说、读、写)和心智技能(思维),而“数学、思想品德等课程”虽然一般也以祖国语言作为教科书的语言,以祖国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语言,但主要是教学语言表达的内容,偏重于对语言表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数学、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呈现,这些课程可以用双语进行教学,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却不能用其他语言形式呈现,也不能用双语进行教学。因为语文课程不仅要教学语言的内容,更要教学语言的形式本身。语文课程教学担负有语言形式方面教学与语言内容方面教学的双重任务。该书还指出,“语文课程”与“外国语课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教学祖国语言,后者是教学外国语言,语文课程是一门教学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二、梳理了语文课程与教

科书内容、教学内容之关系语文课程内容问题是指语文课程“教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该书认为,语文课程内容始终处于动态的生成过程中:第一步是课程设计环节,指课程标准规定或建议的课程内容,即应该教学什么;第二步是课程与教学的中介环节,指教科书编制或呈现的课程内容,即用什么教学;第三步是教学实施环节,指教师预设和师生创生的课程内容,即实际教学什么。该书指出:语文课程内容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课程实施之前,课程标准、教科书都会对“教什么”“学什么”做出相应的规定与建议,教师与学生,也会对此有一个大体的计划或安排。然而,从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到教科书建议的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实施时师生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最终获得的课程内容,尽管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但总体而言是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的。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而且也包含了对课程内容的改造和创生。

三、重新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对规律的理论性认识,同时也是教学实践必须遵从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该书将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概括为如下五条:1.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原则;2.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原则;3.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原则;4.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原则;5.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原则,并具体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概念、成立依据以及具体运用要求。该书提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原则”,强调了听、说、读、写(外部言语)与思维(内部言语)密不可分的联系。该书还创造性地提出“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原则”,将潜意识与有意识、无计划和有计划、无教材和有教材学习相结合,又将无正规讲授和有正规讲授、真实情景和虚拟情境相结合,不仅强调了课内与课外的互动,也重视了非自然习得的效应,突出了语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居凌燕 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第十篇: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探析

摘要

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将评价方向、内容进行充分拓展,还要体现激励性作用,使学生在作业评价中能够正确评估学习情况,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重视作业设计环节的研究。作业评价属于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

一、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的分析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作业评价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的对错之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作业设计与有效运用成为了许多教师关注的热点。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范围上拓宽,增加学生能力态度方面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进行拓宽,不仅有教师的评价,也吸纳学生相互评价;在评价的作用上进行拓展,使其成为反馈信息、激发兴趣的综合载体。

二、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的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作业的多样性评价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四个环节。

(一)作业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差异原则

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如果采取同样的标准,不体现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差异,那么评价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对作业设计进行了调整,每一次的训练中都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全体学生必做内容,B部分是中等以上学生必做内容,供学困生选择。每一次的作业评价都分为两种类型进行,体现了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对照其相应要求、完成情况进行等第评价,学困生圆满完成了A部分内容的基础性训练,可以获得优的评价,而中等以上学生必须将AB两个部分内容全部优质高效完成,达到准确率要求才能够获得优的评价。体现差异原则可以让小学语文作业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学生能力基础。

(二)作业评价的方向要兼顾情感能力

有些教师在语文作业评价中简单地以对错进行评价,知识点是否正确成为了他们评价学生语文作业的唯一标准。笔者在评价中从单纯的知识点对错评价向学生学习情感与能力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在学习情感评价上,笔者对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程度、细致程度进行同步评价。如学生作答时更加细致细心了、卷面更加整洁了(包括作业本整整齐齐、完好无损),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对语文作业积极重视的表现。这样的情感评价可以通过评语方式进行。在能力评价上,则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如书写要求工整、整洁。这些也可以进行同步评价。另外,作业设计中的一些拓展性、开放性问题,对学生能力发展也是一种考查。这些内容的完成效果可以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内容。将情感态度与能力状况纳入到小学语文作业评价范畴,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对作业的质量做出正确评估。

(三)作业评价的主体要吸纳学生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作业都是教师进行批改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作业评价环节也要进行改革拓展。一方面,笔者鼓励学生相互批改作业,对于问题研究观点不一致的,还可以进行讨论。批改的过程既是学生分析对错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知识点巩固提高的过程。吸纳学生进行相互批改体现了作业评价的多样性趋势。另一方面,笔者在作业模式运用中,还成功进行了作文互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错别字、病句、结构、主题思想与特色等顺序相互批改作文,寻找出同学作文中的问题,还要打上评语、共同确定等第。这样的批改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吸收,实现了取长补短。

(四)作业评价的作用要融合激励促进

评价学生的作业既是检查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掌握效果如何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监督促进的过程。作业评价要融合激励促进这一目标方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学生作业完成较好,书写工整、答案准确,教师在给予高等第评价的同时,可以写上一到两句表扬的话语。这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对于那些取得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扬,使他们在认真完成作业之后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作业完成环节可以增强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的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开展作业多样性评价要紧扣重点、突出要点。

1.要体现综合发展要求。

对学生作业进行多样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情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发挥促进作用,教学评价应当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2.要体现情感促进作用。

作业评价既是对上一阶段学习成果的评定,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通过表扬的话语,让学生在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语文作业所带来的快乐,并将这样的情感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3.要体现自主能力培养。

作业评价要发挥引领作用,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开展相互评改,在作业中提高能力。

作者:陈加进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伟,王国兵.让语文作业也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2]刘虹.小学语文作业改革之我见[J].教育科研论坛,2009(10).

[3]曹丽丽.还语文作业以生命色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