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感知材料,提高语文教学感知效果,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还是采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口”干巴巴地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不能很好地运用。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思维),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教者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教者先把一些内容制成幻灯片,再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中出现了很多新词:碧玉盘、撒满等,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言语是很难让他们想象出张衡当时看到的“碧玉盘”是什么样子,从而让他们理解复杂的天文现象。但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和投影的制作,通过简单的演示,这一复杂的现象就能很快被学生所理解了。再通过直观教具、教学模型、图片,同时配以电脑动画等可以呈现事物的形象或它的变化过程,以强化刺激,唤起和加强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感知效果,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2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多媒体技术可真实地再现和模拟事物情景,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的声、光、色、动画等表现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创设情境实施素质教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快乐活泼地学习。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地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学生一下子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很多知识都在美丽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感悟学习,有的学生还兴奋地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绪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课文,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技术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学生的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的一节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3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强信息密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可对多种感官提供刺激,通过多渠道传输信息,提高传播范围,增大传播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多媒体技术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信息密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语文课堂教学高潮

一篇文章离开了情和境,知识只能是处于游离状态的“散沙”,能力训练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情感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学生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教学5年级语文下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笔者设计的教学重点是要带领学生能入情入境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以品味情感为主线。海鸥送老人是文章的高潮部分,这里,如果做太多的讲解则很容易使文章变得支离破碎,学生也很难入情入境地感悟海鸥的情感。因此,笔者努力营造一个氛围,使学生能深入海鸥的内心世界,体会海鸥的悲。一开始,教者就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哀怨的音乐定下了主基调,再由教师范读,把海鸥悲伤难过的氛围烘托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能走进海鸥的内心,感受到老人的离去让海鸥感到无尽的悲伤。此时出示描写海鸥举动的句子,问:“海鸥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它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它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伤心之情。接着逐句体会海鸥的情绪越来越悲,越来越激动,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状态。这时,课件播放海鸥鸣叫的声音,让学生说说海鸥在说些什么?遗像中的老人又会对海鸥说些什么呢?用情挖掘,水到渠成。伴随着情绪起伏的学习,能有效的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经验系统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控制与引导好学生的情绪变化,方能成功营造课堂气氛,娴熟地驾驭课堂。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语文在生活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由最初的听和说,由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可以为此提供大量的帮助。它强大的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写作欲望。其次,网络上有很多的资料,也为我们课外阅读提供了大量素材,为我们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笔者在任教6年级的语文课程时,从网上搜集了许多感人故事,这些丰富的资源,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要诉,写下了一篇篇感情真挚,思想淳朴的文章。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性与敏捷性都有了很大的飞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作文教学改革插上了理想腾飞的翅膀。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总结

总之,在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时,要把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协调教育技术媒体与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使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是必备的媒体选择,它具有其他传统媒体和单一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这一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直观教具、实物与模型、教学挂图、图片等媒体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加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曾恒珺 单位:湖北省咸丰县小村乡民族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传统的“2G时代”和现在的“4G时代”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感知教学内容,形成表象,再加深理解,形成概念,最后才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认知能力的过程。传统的“2G”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与老师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其独特的作用。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日趋明显。不同的历史时期,生活对教育及教学手段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加快课堂改革,让多媒体进入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为其进入课堂提供了条件。现在的“4G”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洁化

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常感到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某些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有的是教材与其他学科联系性所致,有的是学生理解力或其他能力上的差异所致。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单纯的一遍一遍地讲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是不好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好理解。如果把它做成动画,两岸青山连绵不断,一艘小船从天边缓缓而来,动画一播放,那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再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一课,科里亚后来找木匣时,先迈了十步,但没找到,经过思考后迈了五步才把木匣找到。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科里亚第一次没找到木匣而第二次找到了,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下,那就很好理解了。科里亚个子长高了,步子大了,自然也不用再迈十步了。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教学过程提供方便,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使教学过程更顺利地完整进行,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3.多媒体教学可直观感知教材,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有许多课文如果通过动画来演示其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的描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讲授时,如果配以动画。一边看动画,一边学课文,学生便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里想法。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让学生再看动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便清晰的显现在眼前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清晰、完整、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这不仅易于学生接受,而且简化了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可增强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集光、色、形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枯燥而又缺少兴奋点的教学方式。

5.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时空功能,再现历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讲述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5月21日去埃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救灾的事。这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单纯的讲授,学生根本没法理解当年救灾的艰辛及血腥的场面,对于当年的救灾,期间有什么困难,他们根本无法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为了使学生理解救援的艰辛,我平时就特别注意收集有关资料。讲课时,我把搜集到的关于课文的影视及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学生受到了心灵震撼的,从中学到了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克服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手段先进、教学思想先进

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出一个学习者可以参与的环境,要使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而如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翻版,老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发挥不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只不过给“填鸭式”的教育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而已。

2.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奴隶,只起到播报和解说的作用。

3.不能以视听代替语言交流

虽说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刺激着学生的视、听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使用课件时,应注意不能忽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4.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能让多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5.不能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如果盲目滥用多媒体,无用信息充斥着课堂,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

作者:冯忠伟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泗张镇北陈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浅议

一、何为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情感教育就是通过施者和受者的努力,让这片肥沃的土地开满生机勃勃的花朵。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君可见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一篇篇的美文一一呈现在课文中,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急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生动的人物脉络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递教师的情感教育

1.建立师生的信任和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热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入口处。古人说过,“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如果将对学生期待、信任、热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然后他们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这个老师所教的功课上去。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林所实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2.教会学生阅读、解析文本

(1)深入挖掘教材,体会情感。

有些文章表达的感情比较含蓄,则需要我们对作品反映的时代,文中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以及写作方法上分析、领会。如教《荷花》这篇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我是这样教学生的:①找出文中作者描写荷花形象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②请你圈出文章当中描写荷花颜色、气味的词语③为什么作者说,若这是一幅图画,那么画家一定是最优秀的创造者?④作者最后写道,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不难理解:文中的描写细致、美丽,特别是体会出作者最后感觉自己也变成荷花时候的美的享受,学生们再读课文的时候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创设学习情境,入境动情。

教语文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不仅是枯燥地教习文字,还应该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这样才能使他们“触景生情”。①示之以形。如在教学《燕子过海》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让孩子体会为什么燕子要过海,以及水手将燕子轻轻捡起时候的疼惜心情。我找来了相关的图片资料,从直观形象上让学生感受燕子飞过海的艰难、水手们向他们挥手道别时美好的祝福,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切实体会燕子的艰辛和水手们的善良品质。②送之以声。在《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里,描写作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数星星,体会宇宙的奇妙和美好的童真。我给文章的第一段配了一段班得瑞的音乐,通过老师伴着音乐的范读,使得学生如入其境,好似他们也到了那天的那个小院子里,抬着头,一颗一颗地数星星。③扮演角色。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寓教于乐,更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如教《狐假虎威》一文,我就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文中老虎和狐狸的形象、语言、动作进行了不停地揣摩,接下来通过形象地表演,让所有的孩子体会老虎的“半信半疑”,狐狸的狡猾,并能分清善恶,效果非常好。

(3)发挥主导作用,传导情感。

小学生虽然情感丰富,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毕竟生活阅历少,知识能力有限,他们从书本上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那么深刻。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渲染课文描绘的情景,把浓浓的情感传导给学生,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其一,教师的导言、开场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用那激动人心的语言,辅以表情的动作以及语调、神态的变化,就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教学达到以情传情的作用。其二,有感情的朗读。抒情性很强的课文,我们要教会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传导情感。有一篇课文叫《长城与运河》,作者描绘了国之瑰宝长城,以及哺育了我们华夏儿女的京杭大运河。其中有一段描写长城和运河的语句,就非常值得反复朗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我甚至专门找了一节课,进行了这篇课文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验祖国的壮美山河!其三,提问启发。如我在教《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的时候,就用了多个问句来启发:这条小鱼是哪里的小鱼?为什么小鱼会在乎?真的是小鱼在乎嘛?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联想和体会。传导情感的方式还有很多,如语言点化、合理想象、情感迁移等。我们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3.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纵观古今中外的不朽之作,无不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可我们现在的学生惧怕作文,一听说作文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去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感情上一片空白。我们说学生作文是一个立足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心智活动。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就是因为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所以作文训练必须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矛盾。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多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在家的情况,写在学校的情况,写家乡面貌等。如:父母天冷了默默送衣服,妈妈开心的笑,同学的鼓励,老师的眼睛等激发他们的灵感,争取写出细节,写出关爱,写出亲情,写出友情,写出恩情。从写身边的人和事入手,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4.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情感

现代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立足于课内,还要伸展到课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改正错别字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磨砺学生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坚强意志;召开朗诵会、故事会、演课本剧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的内容,把握人物细腻感情;举办文学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组织参观游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

三、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相信,只要在孩子们心中播洒爱的种子,并精心地去浇灌、呵护,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在金秋时节,我们收获的将是累累硕果。

作者:芮望 单位:上海宋庆龄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技巧浅议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随意性

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备课时,对提问并没有重视,所以,课堂提问就显得很随意。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会提问很多次,却没有思考过所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能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或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随口提问导致课堂成为了“满堂问”,同时,由于这样的随口提问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却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

(二)提问多且复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恰当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通过提问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考虑问题不全面,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次数不能太多,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也不要太复杂。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三)提问的单向性

传统教学都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点学生回答,学生就以为提问只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事实上,提问应是双向性的,不仅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遇到困惑时也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提问的权利。双向的提问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四)问题启发性不强

对学生提问就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如果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没有积极响应,参与度不高,提问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精心设计提问环节,掌握提问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样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的对提问进行精心设计。且要充分考虑如何将问题引入、使问题层层深入,如何提示学生进行回答、在哪种情况下提出哪种问题等。这样,教师在授课时,不仅有了明确的教学重点,而且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的提问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要适当,不能过多,提问过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并且所提的问题不能太过于偏离教材。同时还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要抓住时机,发挥问题的最大作用

由于设计教学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设置疑问的时机,如果教师能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看课文,全面思考,进而突破知识难点,牢牢掌握知识重点。而设置疑问最恰当的时机就是疑点、难点、重点、文章的过渡,抓住了提问的时机,发挥问题的最大作用,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师在提问时,要把问题叙述清楚

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将问题清晰准确地陈述出来,必要时对问题中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知道如何解答。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理清头绪。

(五)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点评,分析学生回答的优缺点,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强化提问的效果,使学生能深刻地记住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六)教师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熏陶,而不只是满足于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表述准确和精炼,便于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思考的方向也正确,这样就能更好地深入课堂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问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的,对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力云 单位:江苏省泗洪第一实验学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

1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利用外界的情感因素中的正能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和教育手段。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评判能力,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情感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尤其对处于义务教育初期阶段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观念和习惯都尚未形成,适当地调动情绪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动力和自信,而情感教育可以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进行教学。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情感规律,而情感教学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一规律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产生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点,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情感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主观上重视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点,情感目标的强化,因为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所以语文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教师应该在常规的教学之余,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发挥学生的情感能力;第三点,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和教师交流和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和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而教师也能在交流和互动上了解学生,并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2实施策略

2.1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的语文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而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将课本里每一篇文章和诗词进行深层次的钻研,将课本知识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向学生讲解课文中所描写的历史风云事件、世界风情、伟人事迹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利用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2.2利用学生的情感特点,以情入境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情感有着肤浅、易动摇和不稳定等特点,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中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学生也会因为课文中所描述的人或事产生情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情感特点入手,在课堂上创建一个临时的教学场景,以情入境,在学生品读课文的时候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点。①将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气氛的熏陶之下品读课文,并对课文产生情感。教师可以通过领读课文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从心灵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透过课文,使读者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互撞互融,从而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②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会以感性的方式去理解他们所认识的事物,而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作者因为自己的感情被触动才会写下文章。而在文章中寻找作者的感情点就是教师需要做的事,寻找出作者的情感点后再让学生以自己的观点去品读文章,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和共鸣,让学生可以感性地学习课文。

2.3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保持和谐良好的关系对语文的教学极为有利,而情感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①关爱学生与学生接触次数最多的人,除了亲人和同学之外就只有教师了,而教师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以情感的体验为主,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②尊重学生想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先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或是有过过失行为的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这样对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和周围的学生未来的成长和情感的培养非常不利。小学是学生建立人格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主体,教师的尊敬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

3结束语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逐步地在全国推广,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从课文入手,以情入境,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性地理解课文的真意,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赵显玲 单位:南阳市第十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重要性与方式探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体现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有所忽视。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但就目前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真正的发掘出德育教育的内涵,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一些道德观念,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真正效果。

(二)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对祖国、人民和家庭的热爱,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热爱祖国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文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强调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个别课文提前进行背景介绍。在课文背景的介绍过程中便开始渗透德育教育。因为有的课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对课文背景进行介绍。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还不是很了解,很难体会课文的真实思想,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时,应当对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介绍,着重说明八国联军的残忍无情,和圆明园毁灭的惨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深刻的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体会课文中更深层次的感情。在教师介绍课文背景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时代背景的感染,更好的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课文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内容,从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荷花》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关于荷花的视频和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层次结构,按照课文结构逐步的诠释荷花的形象,让学生感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气息,使学生产生体会荷花所代表的清廉品格,促使学生形成清廉思想,不被世俗利益所诱惑,面对诱惑能够把握自己的本心,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课文都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描写来突出教学主题和道德思想,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能够有效的揭示道德情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使课文中的人物更加丰满,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用人物分析的形式来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一课中,讲述的是宋庆龄儿时诚实守信的故事,通过对宋庆龄人物性格的分析,来揭示课文的情感态度,宣扬课文的价值观。通过对课文中人物的分析,向学生灌输诚实守信的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故事和行为,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督促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履行诚实守信的守则,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小学语文教学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体现德育教育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文中,并在教学中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实现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王刚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育林小学校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初探

1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1有利于创设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三的小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耶鲁大学教授EdwardTufte指出:“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可控宽频带通道,而传统口授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听课,都不如有声有色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无论我们的肢体语言怎么丰富,时间长了都有视觉疲劳,而多媒体教学则能突破视觉的限制,把抽象的事物或词汇运用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形象的表达出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理解和记忆;图文声像并茂能刺激感官和听觉神经,多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乐学、善学,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2弥补传统教学缺陷,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应用语文交流信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就是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语文老师的“一言堂”。教学很难达到预设效果及目标,严重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沦落为语文学困生。如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课,在讲析作者情感变化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视频效果,配上悦耳的古筝乐曲和生动的解说,学生必将激情难抑,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根据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而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一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有效保持时间更长。另外,利用多媒体处理数据功能强大的特点,在课堂总结阶段,可以省时、高效地将整节课或整个章节的内容渐次显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知识结构和长时记忆的形成,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3多媒体有可重复性、共享性,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学习语文不仅仅限于课本、课堂,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大量的用语言进行的交流,多媒体网络则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网络中大量的信息、精彩的图片,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不可穷尽的资源宝库。这宝库里不乏同行的优秀论作,如,优秀教案、论文、课件等,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课件还有可操控性和可重复性,可以无限次的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平台上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交互性

多媒体也是“双刃剑”,具有双面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虽然可以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运用多媒体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在教师做好详细和周密的教课计划,一味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则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我们要始终明确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用语文思考、用语文表达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切实掌握好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度。

3总结

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但是,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切实掌握好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真正作用,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立国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第一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分析

一、立足教学现状,把握小学语文有效性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缺少创新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仍然以“教”为主。教学内容的不明确、教学过程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等将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然而,学习效率不高同样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预习与反思的过程。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也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虽然对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如果教师对于这些方法运用不当将会适得其反,影响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冷静思考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不能充分阅读,虽然踊跃发言,但却没有自己的思路,只是顺着教师的指导,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种情况学生常常是在教师的暗示下得到教师想要的答案,却没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实。

二、结合课堂实际,落实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

1.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是讲究技术的,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备好课,让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要在认识自己的情况下高效备课。教师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明白自己并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独裁者,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传授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认清自己指的是自我反思和思考,第一,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优点充分发挥;第二,授课后必须要有反思的过程,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第三,教师必须要有自己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准备《小马过河》这篇选文时根据自己擅长做手工课件的优点,将小马、牛伯伯、松鼠制作成图片进行教学。这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利用手工课件将课文讲解得更加生动形象。这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备出高效的课堂。新时代下的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备课前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学生,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是这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学,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式教学,将学习与自主、合作、思考和实践相结合。教师首先要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建立感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全面科学地教学。例如,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授课前并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课堂上教授古诗《草》时,对一个男生提问说:“假如我是你的妈妈,背这首诗给我听好吗?”却没想到,这位男生竟然号啕大哭起来,经过了解,教师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妈妈很久前抛弃了孩子。这位教师之所以触及让学生伤心的问题就是因为她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如果没有全面掌握学生的背景情况,很难全面高效地做好备课。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师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不能只是个传授学习内容的传声筒。教师要擅于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教授教材,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数显需要做到的是深刻钻研教材、吸收教材。此外,要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某一位教师在备《春望》一课时,参考了十二本相关书籍,并对杜甫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研究,分析这首诗的背景。

2.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变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气氛,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教学追其本质就是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轻松的状态,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存在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称赞》一课时,给学生制造了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刺猬和其他小动物,让学生亲自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平等的教师与学生才能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学生才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其次,教师的反思也非常重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后续阶段。

三、总结

总而言之,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便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师的行为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清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作者:李海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镇坎南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性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培养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制定,可以说,这对学习活动具有自觉地意识反映,同时还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课堂教学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更不能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从属于教师。事实上,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力,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想要使得学生成为真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因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差、控制能力弱,所以激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提问、直观的教具、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这一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求知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会想法设法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出色,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没有开动脑筋。但事实上,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害怕,担心自己的答案错误遭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25%的学生是因为不知道答案,20%的学生认为别人不举手,我也就不举手了。由此得出,学生不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答案不对。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答案的可取之处给予肯定,不要过分拘泥教参书的答案。长时间以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能够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学生独立地学习能力。此环节中,教师应当充分给予学习不好的学生一些关注,并给予帮助,帮助同学找回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在课堂中形成自主参与的积极氛围。

二、培养小学自主性学习的做法

1.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能够从内容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及想象能力,这对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阅读过程中,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浮现新形象,获得新思想,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意识。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具,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材本身所具备的感染作用,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多层次、多角度利用教材本身的语言、信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可从文本描绘的具体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美好意象,提高学生自主的审美能力,其次,学生利用对词语的理解,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解读,能够加深对文本生活的理解,还能够在文本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最后,从作者创作思路入手,结合意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想象能力。

2.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创新自主性

开发式的学习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中,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极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依据自己现状及生活实际需求适当地调整、挖掘和积极拓展学习任务和内容,并且为学生搭建良好地自我展示平台。主动参与学习能够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此外,开放性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资源,建立起语文学习的网络和语言教育体系,能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读、辩论、阅读会等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空间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想象能力较强,可以说,丰富创造力是创造的根源,发明的雏形,这些是小学生财富和优势。一个人想象能力的发挥决定他潜能开发的机会,奇妙思维能够使得小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在小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中,笔者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让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诵,让爱好天文的学生为我们普及天文知识,各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想要赢得老师表演和学生赞誉的心理,已经开始追求自我。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特思维活动时,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答案,充分发挥自主性,教师最为课堂引导鼓励学生挖掘新知,寻找别人为曾涉及到的思维思路,并且在逐步思索中建构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个性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养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是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积极开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此外,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自主性的主体地位,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张晶 单位:济南市奥龙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拼音、识字教学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也是处于学习的最佳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是从学习认字和汉语拼音开始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语拼音以及汉字通过多媒体屏幕来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森”字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字的拼音用彩色标注出来,同利用声音特效,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声音,将其朗读出来“森”。在教完拼音后,切换一副森林的画面并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树木”,然后指导性的介绍刚才的“森”字是由三个木子组成的,三木成“森”。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看到汉语拼音有趣的一面,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的语言精练。情节跌宕,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而小学语文大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阅读,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继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海底世界》编制成图画集,将图画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配上语言介绍,将学生带入到神奇的海底世界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营造海底世界的氛围,将教师的灯关掉,将窗帘全部拉上,打开多媒体,学生们随着镜头的转换,并伴随着语言的解说可以欣赏到神奇的海底世界,欣赏到瑰丽无比的海水,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结语

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张志忠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