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究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出与初中学生语文兴趣息息相关。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承载较大的信息,能够将音频、视频、图形、图像以及文字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视听盛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抓住初中生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其对直观、新鲜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而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富含哲理性、教学性与趣味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带领学生进行理智和情感的体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原课堂场景,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真实、生动的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可以播放一些冬天的图像,让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冬天景观有所了解,最后通过济南的地形图以及相应的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认同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有效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情境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真实、更贴近其日常生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课程语文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创设有效情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效结合,利用音乐的旋律和意蕴来烘托文章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情感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天净沙•秋思》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烘托文章孤寂、苍凉的气氛,《故乡的云》这一歌曲则与文章的情感有不谋而合之处,通过播放该音乐可以进一步营造远在他乡的游子孤独寂寞的情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而创设了有效情境。在创设情境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深化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到课文中去,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本与情境的有效结合,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改进作业设置
在注重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依赖课本、粉笔和黑板,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作业的布置,这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置无法得到灵活的运用,也无法有效运用作业来达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设置和批改模式,教师有更多的选择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有效改变作业设置,从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作业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改变单一的作业批改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在作业本山改的作业进行当堂展示,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过程。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选读课文的讲解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和展示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该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适度科学地发挥多媒体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高宏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高
一、以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建立在师生和谐关系和有效互动的基础之上,离开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整个教学工作就会停滞不前。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蔼、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以情感人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和颜悦色对待每一位学生。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语文教师有时一句稍不留意的话语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和学生交流的每一句话都深思熟虑,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一定要创设机会,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以此为抓手形成有效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另外,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历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便利。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可以帮助他们一起回顾制定补救措施;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足,可以专门进行学习难点的方法技巧指导。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可以为语文教学活动注入润滑剂和助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情感。
二、以民主平等氛围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教学氛围对语文教学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整个课堂非常单调,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将相关知识点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无从谈起积极的情感兴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情感。首先,笔者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以平等的眼光,无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高低、基础高低,都坚持以同样的标准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越是成绩滞后的学生越要给予帮助,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的关心。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民主的态度,提出思考题之后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表达不同的观点,绝不以教师的固定模式、现成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动脑筋,拓宽思维深广度,主动积极开展分析研究,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帮助。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教师给予他们民主的氛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保护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快乐情感指数。经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更为直接地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成效非常明显。
三、以教材内容发掘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能力传授培养的任务,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职责。教师要立足教材、善于发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提炼出来,打造以情感人的主旋律课堂。在一些描写景观的文章教学中,这样的作用更为突出。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演示,图文并茂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意境之优美。在《凡尔塞宫》教学中,侧重通过视频短片演示的方式,将学生带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感受对建筑艺术的赞叹之情。在《我的老师》教学中,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充分感悟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老师的思念深情。在《背影》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四次背影出现的时机、代表的情感,以及抓住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至爱亲情。《枣核》《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等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蕴含的爱国之情通过分析揭示出来,有助于深化学生思想教育。无论是枣核所代表的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还是庆祝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自豪之情,对初中生而言都有效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发掘出蕴含的各种浓厚情感,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充分感悟蕴含的深厚情感,内心产生强烈的体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标。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情感,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进行深度发掘,完全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从长远看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
四、以正面积极评价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渴望得到成功。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一句表扬的话和一句批评的话产生的效果天壤之别,初中语文教师更要深入研究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思维特点、情感特点,尤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要避免粗暴评价的方法,重视以正面积极的评价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
五、总结
不同层级与状态的学生,教师同样要在语文教学中予以关心和帮助,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设置表扬激励的要求,发掘不同的角度因人而异对他们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优秀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旺盛斗志,让学困生增强自信,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这些方面对于打造情感浓厚的初中语文课堂意义重大。
作者:董菊 单位:江苏无锡市江南中学
第三篇:多媒体对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作用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对于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还包括其他一系列的能力,如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等等。因此,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手段能够把文字信息通过图像、动画等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知识更具立体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较为强烈的刺激,从而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时,课前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神舟五号发射的现场片段,通过其中的场景,让学生思考神舟五号所载的我国首位宇航员是谁。对于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接下来的教学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展开。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扩充课堂的容量
在广袤的文学大海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学习。然而,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45分钟,鉴于时间的限制,很多的东西都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进度的压力下,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而很少有机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让学生错失了很多自我成长的机会。多媒体手段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都会结合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然后制作教学课件,这样,在上课的时候,鼠标轻轻一点,所有的教学资源都会在几秒钟内迅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前就把相关的资料准备好,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所收集的资料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图片等形式中,透过多媒体,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收集整理一些视频影像资料,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例如,在讲《七律•长征》时,就在上课的时让学生通过观看与长征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总结一下了解长征历史后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虽然多媒体手段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但是教师在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地扩充,使得多媒体手段变成新型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这样,不但起不到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遇到一些抽象、复杂,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内容时,或者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较强的抽象性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幻灯片,深入讲解,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再现作品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帮助自己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巩固和掌握的目的。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很多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的布局总是弄不清楚,在理解作品内容的时候总是出现混淆。为此,在上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把苏州园林的景区图分别演示了一遍,并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清楚地标明不同的景区和布局,采用这样的讲解方式,原本总是混淆的问题学生也能够清楚地将其区分开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不失为明智之举。然而,我们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样几个误区,一是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放映厅”;二是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其实用性,而不要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三是不能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人机交流。
四、总结
总之,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适度、科学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汤小梅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地位,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适当的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为此,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掌握,才能以学生为基准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从而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文章语言的使用特点以及作者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手法等作为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而将文中父子间的感情作为本文学习的情感目标,让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写作的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设计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探究式的语文教学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因此,要想将探究式教学有效的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巧妙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的。当前一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没有可探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讲《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提出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而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争议性的,因为在文章中作者已经将其观点进行了鲜明阐述,因此这样的问题不利于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现。并且也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问题设置的质量,可以直接关系到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必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为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争议性。争议性较强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探讨与理解,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设置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所必须具备的内容。(2)教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设置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这样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因此这也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尤其像探究式的教学,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为此,教师在探究式的课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语文课文中,会有很多看似矛盾但却合理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从而帮助学生寻找探究的切入点。(2)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班级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自觉挖掘文章的内涵,实现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与此同时,学生间的探讨对于增强班级的团结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探究式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春琴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姜山镇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实施探索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最终取得的结果,对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则很少关注。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以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核心力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果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比作一台正在上演的戏剧,那么教师就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角,而学生是这部戏剧的配角。具体来说,教学观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大行其道,学生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被动式的接受,缺乏自我选择与自主学习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谈到教学方式的陈旧主要体现在教师一直在沿用那种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单一的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旧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2.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不足
以应试教育作为教学实施主要实施方向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实施的方式较为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分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主要目的,而那种机械刻板的教学方式,与这样的教学目的相适应,只要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较高的分数,就没有必要考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是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不是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习题练习,习题内容的选择一成不变,习题的讲解方法缺乏灵活性,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很少以教学方法的创新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以习题量的增加来促进成绩的提升,教师经常在课外找一些内容重复的习题给学生做,这样的习题训练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复式的练习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下决心改变唯我独大的教学认知,要以平等的教学理念引领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下决心改变原有的教学角色,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要发挥在语文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参与者与合作者,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独有的见解,要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而充满创新。在这样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彼此合作,学生逐渐地就能学会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提出更多充满个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也就学会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2.要以阅读教学的开展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阅读教学的实施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阅读教学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就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科学指导,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并学会创新阅读方法,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加大阅读量。这里所强调的加大阅读量,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作品的阅读数量,而是要精选出一些经典的阅读作品,让学生反复研读,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学生增加对同一作品的阅读次数,学生对于这一作品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深入,也只有对作品的理解深入了,语文教学的实施才能更具实效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效性的解决策略是本文研究力求实现的目的。
作者:王林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聚宝乡中学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探析
一、引言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各初中学校都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易于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初中语文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对学生们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加入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提高初中语文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可以让课堂变得有活力,学生和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加投入课堂中,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老师用情感去教学,学生才能用情感去学习。情感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更加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用情感去阅读、写作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付出真实的情感,可以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当枯燥无味,学生对无聊的教学内容学习效果较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老师以真实的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对老师自身、对学生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质量必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拓宽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老师的情感表达能力
老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提前掌握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教学中,老师加入自身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初中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遵守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自己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充分理解内容才能更加热爱初中语文,自己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老师还应该培养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付出最真挚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学生才会回报以真心。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想象力,才能更加快投入老师表达的情感中,这样情感教育才能开始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只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张图片、一种声音等等,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制定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动脑筋去想象教学内容的更深层的含义等。学生们逻辑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快速地明白老师的情感教学,和老师在情感上起到共鸣。
(三)充分发挥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感情因素的,在这样一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教学效果。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把真实的情感贯穿于其中,重视情感的重要性,不要一味进行理论指导,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调动自身情绪,努力和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各中学都应尽可能提高其教学成果。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情感教育这一方法被广泛的应用。情感教育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渗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总的说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成功的,我们要总结经验,更好利用情感教育,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廖汉文 单位:江西省龙南县龙南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教学学困生转为学优生研究
一、树立自信,给予鼓励和引导
对于初中语文学习阶段的学困生,由于其心理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自信心,从容面对学习和老师以及家长的压力,这是转化学困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基础阶段。在课堂中,语文老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予更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能够正确面对初中语文课程。
二、合理转变,完善教学手段
课堂是对学困生进行帮助的重要场所,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行转变,真正让学困生能够走出学习困难这个误区,提高学习效率,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和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提升和改变,从而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不断从老师这里获得帮助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学困生取得进步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和进步,进而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优生。
三、总结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和帮助,需要语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必须持之以恒,让学生慢慢提高和转化,进而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李浩军 单位:甘肃省泾川县第四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故事化教学探析
一、故事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有过听童话故事的童年,在小的时候故事可以吸引孩子的所有注意力。与此同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为学生讲的却是富有人生哲理的语文故事,将语文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起来,抓住学生的喜好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学科。
二、故事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因为初中语文教学相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有难度,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简单明了地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而故事化教学就可以形象地将知识点表达出来,以故事来讲解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且故事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三、故事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每个人对自己所听过、所看过的故事,都会有一定的印象,甚至能将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这就说明故事可以加深人们的记忆力。在教师使用故事化教学的过程中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学生在认真听教师讲故事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将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也间接地将语文知识印在脑海里,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就很好地将知识铭记于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故事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恰当地将故事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轻易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凌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古战九年制学校
第九篇: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分析
一、提问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生硬,老师通过不断讲授来传播知识,学生也只是听讲,老师没办法系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知道所讲内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透彻。通过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上课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老师上课提问,可以知道学生是否真的了解了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进行提问,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初中学生上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在讲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课本上。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注意力就集中了,也就能提升学生上课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回答问题就是要通过表达把自己头脑中形成的答案表现出来。许多学生比较胆怯,也不够自信,平时没有勇气在公众面前讲话,老师提问便是锻炼这些学生的最好方式。学生通过组织答案,将自己所思考的答案通过清晰明了的表达表现出来,不仅能提高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把握所讲内容的重点知识,并想好问题,以便在上课时提问。提出的问题是对整个学习内容起关键性作用的问题。老师上课提问这些重点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印象,也便于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的理解。
5.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提问是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主要方式,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联系,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有距离感,学生害怕老师,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问教学方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师生关系也更和谐。
二、存在的问题
1.提问形式单一
老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不一致,学生年龄比较小,创造性能力强,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答案。但老师由于思维的固定和考试的需要,会将答案固定到一定的范围内。语文这类学科需要发散性思维,不能把答案局限于一个,抹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老师在教学时,尽量不要特意引导学生往提前设定好的答案靠拢,而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或许会回答得比之前设定的答案更加完美。
2.提问过于形式化
提问这个教学方法在提出的初衷是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但老师在落实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许多老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快速讲解知识,提出问题后就直接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背离了提问教学方式的目标。老师只是将提问走一个形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三、解决方法
1.丰富提问方式
老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把握所学重点,进行重点提问,也不要重复提问,或将问题相近或相似的问题多次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在选取问题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一方面,老师在选取问题时,难度要适中,不能选取太难的问题,超出初中生的学习范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习兴趣。也不要选取太简单的问题,太过简单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会,没有多大意义,所以选取难度适中的问题很重要,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2.充分营造学习氛围
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尽量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与老师进行互动。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区分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回答问题。老师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气息,学生才会专心思考问题,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总结
初中语文是以后学习语文的重要过程,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老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提问时机,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提问,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所有教学人员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高强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塘沟中学
第十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研究
一、在教材讲读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讲读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如何在教材讲读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材讲读中,要特别重视以情感为导语和线索,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的教材之前先融入到一个情感的氛围,先入情,后学习。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父亲的外在形象,再让学生从某一具体的外在形象来描述自己的父亲。学生对自己父亲外在的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描述,在接下来的具体形象描述中,更有学生从父亲的眼睛、父亲的头发、父亲的手和脸上的皱纹等方面来描述自己的父亲,不仅具体,还描绘得形象而生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父亲》和《时间都去哪儿了》等富有情感的歌曲,让整个课堂都融入到充满了父爱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学习《背影》的氛围才被彻底地营造出来。最后教师再次以情感作为导语和线索:“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他们的身材或是肥胖或是瘦弱,他们的个头或是高大或是矮小,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伟岸。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一个世纪之前,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来描述自己父亲的吗?他又是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的呢?”导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背影》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没有问学生“文中提到了几次背影”这样一成不变的问题,与这些看似有利于阅读实际上起不到真正学习效果的问题相比,我觉得情感的渗透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式。
二、在朗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朗读是体味语文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提高情感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山西村青山绿水、景色怡人的田园风情,也要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无限喜爱与向往之情。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了解《游山西村》的整体格调和韵律,继而在教师范读的引领下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跟着朗读。朗读的方式主要有齐读和分段读,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行一行地朗读。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游山西村》的理解,进行个人朗读。学生通过个人朗读可以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朗读比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朗读比赛中,选出优秀学生,来带动其他同学的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从诗词中所散发出来的情感。
三、在写作训练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写作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比较经典的写作话题便是亲情和友情。在这两个方面的写作训练中,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将会给写作教学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进行《我的母亲》作文题目的写作时,我先给学生读了卢盛宽的《母亲是一种岁月》,尤其是作者描写母亲在家门口等自己的情景,我在读此段时故意加重了语气,这样学生更能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等自己时的场景。然后我又给学生讲了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疯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的事情。故事的最后情节是:疯母亲为了给孩子摘桃子而掉下了悬崖。而孩子先前一直以疯母亲为耻,从未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意,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讲完这个故事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紧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在重庆和深圳地铁中播放的公益短片,短片的名字叫“拾荒的母亲”,这个公益短片是两个儿子为自己拾荒9年的母亲拍的。内容是母亲为了供两个儿子读大学和支付卧病在床丈夫的医药费,在江都市拾荒9年。自己的儿子由最初以母亲的职业为耻到最后以母亲的职业为荣,思想发生了彻底转变。这不仅是一个表达母爱的短片,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短片,全班学生无不被这个短片所感动,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旦学生的写作情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下一步的写作就会变得简单。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读的文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从来不知道母爱原来如此伟大,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孝顺他们。”可见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对学生写作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对未来的成长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理解汉语和应用汉语能力的同时,更要在情感的氛围中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赵辉宗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