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探照灯功能、放大镜功能的应用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教师根据其提供的相应功能,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如教学《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同时在电子白板上播放之前准备的课文插图(顺序已打乱),用探照灯按照课文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入课文的情景。这样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探照灯功能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学生抓住重点,发现细节,理解课文,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使得探照灯功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对于聚光灯和放大镜的功能,在课文的生字与生词中,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与记忆,上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要点。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很多功能,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各种功能表,例如,隐藏功能、拉幕功能等。
二、理清思路,把握文脉,绘图功能的应用
绘图功能在电子白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也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一功能。在教学《都市精灵》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绘画天赋,把课文中描述的都市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绘画成不同的版块,同时表现出这几个板块的关系,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感觉兴致,为各个版图填充上合适的颜色。例如,有的学生把现在的北京画成灰色色调,说明现在的北京环境很差,需要改善;把昆明、上海、旧金山绘成鲜艳的色彩,说明那里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项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同时发表了对问题的看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使用交互式白板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授课的乐趣,同时我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这样,初中语文教学有了重大的突破。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同时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作者:张秀娟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昌盛中心校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诵读教学法的应用
一、利用导语引入教学,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意味着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这同样也适用于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导入环节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利用动人心弦而且精彩新颖的课前导语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与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为其打开了一扇想象的窗户,通过想象将教材内容刻画在脑海中,顿生感悟之心。例如,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让学生们反复多次齐声吟诵这首诗的同时,笔者还准备了课前下载的三峡奇伟雄浑、壮丽险峻的景色图片,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们。学生们一边吟诵诗文,一边欣赏三峡瑰丽景色,能够很轻易地将自己代入课堂情境中,并且将诗中的夸张奇想与美丽飘逸的景象描绘相结合,其对于三峡之美、三峡之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笔者进而引出本节教学,先朗读文章的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然后用通俗语言解释此段大意,强调文章对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特点的描述,接着要求学生们齐声朗诵整篇课文,自此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三峡之感更为深入、贴切。而在读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时,有不少同学不由欣然一笑,因太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之句而颇有会心之意。
二、组织语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是师生实现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使之变得喜欢语文,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活动。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开展教学,为学生营造出融洽、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以《核舟记》一文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画具,然后在课堂上诵读并了解课文,基于个人理解来描画“核舟”,学生们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难度太大,因此纷纷要求多看看书、多读几遍课文后再开始画。笔者适当通融,答应了学生们的要求,在对文章大意作了进一步阐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力图通过诵读课文来了解核舟,其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开设诗词讲座,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并未做出过高要求,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具备一定古诗词鉴赏能力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开展古诗词鉴赏讲座,以便于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通过诗词鉴赏讲座向学生介绍各类诗词鉴赏知识,讲述人文情怀。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了作者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互道珍重之情;《长恨歌》则体现了君王与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爱情。此外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体现了作者意欲驰骋疆场、抗击侵略的豪迈情怀;而他的另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体现了他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上阙中“日有所思”,下阙则“夜有所梦”,作者在现实与梦境中徘徊煎熬,独为亡妻一人,其对于妻子的爱恋与怀念可见一斑,而开篇也由此成为千古名句。通过上述各种诗词解读,教师将价值追求及生命意识介绍给学生,并在讲解过程中设置背景音乐,或者带领学生现场诵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其中蕴涵的情感有了深入体验,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积极性,以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其视野得以拓展,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四、设置悬念,充分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与探索的好奇心。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为例,笔者结合学生较强的好奇心,讲述了岑参的志向与功绩,然后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岑参第二次出塞,恰逢其好友武判官调职归京,于是一对好友在轮台把酒话别,塞外八月已然飞雪飘飘,雪花在大风吹松下漫天飞舞,俨然满树梨花绽放的样子,这样寒冷的天气即便穿着狐裘也冰冷难耐。分手之时,目睹大雪封山,作者不由生发出雪地行路之难的喟叹,继而在好友消失在茫茫雪野中以后回返住处,即兴写出这首诗作。学生在听完这个故事后显得兴趣颇浓,因此在诵读过程中不自主地想象笔者所描述的场景,将其相互结合,从而收到满意的诵读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吟哦讽诵承载着诸多要素,且富有希望与活力,同时也承担了更多期待、更重的责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善于从不同方面着眼推动诵读教学法的应用,重视课堂诵读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并且应对古诗词教材内容予以充分利用,在诵读古诗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鉴赏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从根本上提升其诵读水平及语文素养水平。
作者:宋莉萍 单位:江苏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培养计划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过程,理应制订有效的培养计划。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初中阶段的思维能力目标。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思维培养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春》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的巧妙用意,通过想象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一项行之有效且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最后,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有效思考,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教师可以设置“文中这对兄弟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文中的嫌恶说明了什么,与讨厌有什么区别”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疑问,帮助学生有效训练思维能力,理解作者对风筝的厌恶态度。
三、结合课堂教学,教学生思维方法
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观察法、分析综合法、比喻法、联想法、比较法、概括法等等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有效推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提高。首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法。例如,在七年级的《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顺序来观察月球,并写出观察心得和最终的观察报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制订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和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几个方面出发,有效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何兴亚 单位:重庆酉阳县黑水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方法
一、用多少
在我看来,一定要简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颠覆了“语文”的主体地位,喧宾夺主。保证学生尽可能多地直面语言文字,与之对话。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月迹》这篇课文,记叙了几个孩子中秋夜寻找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文对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如果将这些情境以图片或者视频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我觉得主要弊端有二:一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二是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横加了一道障碍,使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偷换成了学生和图片或者视频的对话。这样一来,学生不是在想象思维自由驰骋的状态下直面原汁原味的文本,而是在已有的禁锢中被动接受教师的“再加工”成果。我的观点是:尽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允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出现。而不是将文本以图片、音乐、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化、唯一化。
二、怎么用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怎么用”现代信息技术,关键是掌握一个“度”。在确有效益的情况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过程是无可厚非的。让学生首先和文本对话,自由想象,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加以直观不迟。这说的就是“辅助”,即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1)提供资源,丰富容量
语文教学无非是以教材为例,一堂课则是以一个文本为例。但是对于一群朝气蓬勃、善于探索的初中学生来说,课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想要知道的更多。比如,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由此展开的,相同背景下的作品,相同作品后的不同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甚至作品中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故,以及作品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学生想要知道的太多,而语文老师迫于自身学识和时间的限制,可能一时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怎么办呢?求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预习新课这一环节中,可以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资源,丰富课堂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白纸黑字,日复一日地学习,学生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怎么办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凡尔赛宫》是一篇说明文,如果继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文教学,无非按部就班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学生的学习肯定索然无味,又怎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于是,我决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课前用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图片来吸引学生,创设“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语文课的两个重要环节,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多花时间钻研针对这两个环节的方法途径,使自己的语文课马到功成。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的人物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习重点是: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学习难点是: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精彩的建筑艺术之后,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领会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在此基础上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作手法。
(4)比较阅读,内外结合
课内文本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阅读,进而明确特色,加深印象,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教授《月迹》的时候,引导学生朗读有关“月”的古代诗词,比较本文作者写“月”,和古代诗人词人写月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本文中的“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感情。而古诗词中的“月”很多都是用来抒发乡愁旅思的。在教授阎伯理的《黄鹤楼》时,把它和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一起比较,同样是写黄鹤楼,但是作者的情结有何不同呢?阎伯理的《黄鹤楼》抒发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感情;而崔颢的《黄鹤楼》则抒发了日暮怀归之情。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归纳不同文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突出了课文的特点,有利于深化理解,加深印象。
(5)指导写作,增加体验
在我们学校,学生作文往往质量不高,少有上乘之作。原因很多:比如课程设置问题,比如时间问题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生活阅历较少,体验不足。单靠老师一张嘴讲解指导,学生还是无从下笔,作文还是质量不高。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借鉴他人的体验为己所用。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学生往往泛泛而谈,说明对象特点不突出,缺少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由此,老师在课前了解学生比较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在上课时依次向学生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最后下笔成文。有了和动物们“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对于“抓住特点介绍动物”这样的训练点有了充分的应对能力。作文完成以后,快速反馈和自行修改是两个重要环节。因此,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作文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一起交流修改,不仅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而且有利于扩大交流范围,真正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适时、适度,以不破坏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为前提。适时指的是在需要用的时候用,在有效益的情况下用,而不能滥用。适度指的是用的数量不要太多,用的图片不要太花,用的声音不要太响,用的视频不能太长。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各位语文老师,可千万不要舍弃语言文字的丰厚意蕴,而代之以肤浅的声影光电。
作者:方芳 单位: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的意义
多元化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思维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开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整体的判断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多项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得到极大的发展。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多元化的人才,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单一思维方式的人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淘汰。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并且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措施
1.课前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内在动力,所以知识能力的掌握,情感体验的养成关键是要学生自己体验和实践。但是现在很多教学模式都是要依靠教师主宰课堂,所以学生在学习上面是处于被动,很多能力、心智和想法对处在压抑的状态,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现状,语文教学有新的突破,最好的办法是开展课前演讲,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刚开始学生也许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感觉很陌生或者排斥,因为在大家面前演讲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畏惧,有时候自己的想法表达也不是很流畅,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通过文章复述的形式树立学生的信心和胆量。学生为了演讲成功一定会自己收集材料,精心准备同时对于有些不满意的地方也会精心的布置,课下反复的训练,当学生对一个材料反复的诵读和研究,就会对理解的文字运用和表达含义有一定理解,在演讲的时候如果忘记了原来的含义学生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构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在任何时候说出自己的观点都会充满自信,因为很多的演讲内容都是学生自己构建完成的,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重组能力会大大提升。
2.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激发
语文的教学很多时候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语文教学开展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运用情感激发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先给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引入,让作者和学生之间有强烈的情感共鸣,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深受“”的摧残,多年过去,心灵上所受到的打击也没有愈合。当时作者的弟弟患癌症晚期,性命也是危在旦夕,看到自己弟弟英年早逝,雄才未展内心感到很痛楚。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体现出作者焦虑不安的生活的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之初感受一下作者的苦楚和艰辛,激发学生对于文章所要表达含义的学习的欲望,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提升,自我探究学习欲望增强,会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中的多项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运用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几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拓展。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教师通过单一的语言描述是不能够提升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如果在教师讲解的时候配以图片和音乐学生对于桂林景色的联想变得更加的形象和生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去过的地方或者拍摄的照片带到学校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根据图片风光和学生语言的描述想象自己风光和自然景色,学生在描述的时候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想,比如去了扎龙自然湿地看见优美的风光和仙鹤生活的场景,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学生自己积累些丹顶鹤的背景图片给全班同学讲解丹顶鹤名字的由来和生活习性,拓展学生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摄入量加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多项拓展思维,在课前演讲中提升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的激发提升学生对课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拓展。同时多元思维型人才也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永苹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一、通过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注重将课本知识呆板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从而让本就不高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主观意识。他们改变了以前学生仅仅想要获取课本知识的想法,进而渴望从语文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当下文学的流行趋势,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深层次文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阐述文学内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厌烦了课本上单调的文字,尽管有部分插图,也不过寥寥无几。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状况,不仅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甚至是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声音与动画。这些新形式的语文课堂应用,无疑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为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利用多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一门学科,也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这一学科的基础就在于,学生对中外文学,古今名著有一个广泛的了解。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培养学生的自身文学素养。而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靠课本上有限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而学生的学业繁重,既要完成日常作业,又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想要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当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指导他们在课下的文学作品阅读。多媒体技术信息量承载量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课本以外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同学们的诗词朗诵,以此来鼓励学生通过朗诵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积极地去寻找前人的优秀创作。
三、应用多媒体,增强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会
前人的文学作品,虽然优秀,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较远,难以体会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这就影响了对学生道德素养,以及人格的培养。通过课本,他们所能理解的仅仅是在自身未成熟的心智上,对课文表面上的理解。要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情感,就必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创作的各项背景。例如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来理解作者的内心。只有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情感,才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上述提到的,令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各项背景,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并且,通过多媒体,也可以把课文利用文字所展示的画面,利用图片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深层次含义。
四、运用多媒体,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文学知识的了解
人们的感官有多种,但是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学生通过课本所得到的知识,仅仅是通过文字来理解,很少通过课本上的图片来理解。而文字的描述,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往往多种多样,抑或是难以了解到课文真正要描述的画面。学生学习知识,其难点就在于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对于其他的科目来说,还比较简单。而初中语文不同,课本上所描述的事物,往往是学生不经常接触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要更加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非常轻松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脑中。通过调动学生的视听说,解决语文教学当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初中课堂当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尤为突出,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增强,文学素养的提高,乃至人格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之路上,多媒体技术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兰华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表达能力提升
一、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紧紧围绕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避免使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进行深入思考,实现自身表达能力的有效锻炼,同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锻炼表达能力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发言,同时还应该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言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通过学生积极地参加,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学校应该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一些文艺节目,包括播音支持比赛和口才训练比赛等,这样就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教材实际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沟通氛围,学生能够有更多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
二、强化学生的表达思维训练
人的表达能力对于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的言语表达中,既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展现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表达能力的高与低,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联性。初中语文主要就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有效、适当的培养。所以,在具体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重要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逻辑表达思维,让学生在心里能够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应该放在后面,让学生对于逻辑中的内容能够以清晰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分别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表达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进行一些即兴创作或者即兴演讲,能够把自己心中想的表达出来,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如此能够使学生从所学文章中受到启发,采用不一样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一件事情,这样就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仅仅依赖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依靠一些实践性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提升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场所,提升和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应对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整个校园为单位,开展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可以是学生最喜欢的古诗、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等,要求学生要给参与调查的人讲清楚开展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参与者的不同回答来了解开展调查活动的学生,是否对此次活动介绍得比较详细。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到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尤其是需要其给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讲清楚。开展问卷调查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这个时候对表达能力的锻炼,会比其他方法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通过真实状况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堪称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沟通和交流,注重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作者:刘晓寅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课堂交流
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部分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无趣。这种传统的方法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参与性较低,有往往让教师存在着“费力不讨好”的教学感受。往往是一节课下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则多半是左耳进,右耳出。这对于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2.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交流也流于形式
初中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就只需要在课堂上单纯地进行听课和记笔记等工作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学习的方式。同时,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也不重视课堂内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多数都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偏离了教学主题,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交流变得流于形式而不具有任何实际效果。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固有观念,重视语文的教学工作,改变传统、单一、无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爱上语文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老师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以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语文本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首先,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觉得语文这门课程是一门十分有用的课程。例如,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将自己生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用笔记录下来。也同时让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所在。
3.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动探求、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预估,避免由于教师准备不充分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开展。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系列形式不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散文或者是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其能够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体会作者的创造情绪,并在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的配合下,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4.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努力,建立一个内容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很显然,完备的评价体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成绩的高低。因为,局限分数的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个评价体系应该能够涵盖学习的各个环节,且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利用这个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收获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同时,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还能够使学生更为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更加愿意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进行动手参与。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设置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参与学习。例如,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仅仅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判断学生的能力与否。但是很多学生就算最终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也是值得同学关注和教师表扬的。利用这种科学评价体系,就能捕捉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亮点,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一种被关注的喜悦感,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在目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建立一个高效优质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教学对策,让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才符合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
作者:王和平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初中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分析
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思维形式的多元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开展教学,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内容是非常多样的,教师可以加入大量的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知识教育、情感熏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无论何种内容,都一刀切采用同一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也很容易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性,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可以看出,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推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化阶段,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语文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应该把握好“度”,切忌贪多、求快。
(一)保护好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他们对很多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因此,教师需要最大限度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千万不能打击他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观点,转换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因为这样是无法取得学生认可的。只有认真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直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才能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让学生可以有发现美的眼睛,对语文产生深刻的感悟。
(二)利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可以供学生讨论,适当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多元化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对语文产生学习热情。对于讨论题目的设置,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不需要将内容集中在课本上,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讨论时,要注意协调好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出现小组水平悬殊过大的情况。实际上,初中学生对于辩论的要求并不高,不一定非要分出胜负,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这场辩论赛就是成功的,因此,在讨论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重视辩论结果的归纳和总结,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科学点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适当、科学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强烈的自尊心,非常在意教师和同学的眼光,在进行点拨和指导时,推荐使用联想点拨法和情境点拨法,这两种点拨方式学生易于接受。当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很快联想起来,在点拨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即使学生存在错误,也需要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充分发挥点拨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巩固知识。
(四)制定系统的评价方案
评价是判断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成效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此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改革,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多样化的模式提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水波 单位: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第十篇: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听课变为现在的主动教学,改变以往教师只是在课上讲,学生成为聆听角色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我们用多种方式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再只局限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进行教学,而是应采用更为创新的方式去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何其芳《秋天》的时候,我之前在周末带学生去周围郊区郊游,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大自然,还带学生去农家院吃饭,让学生观察农家院的生活和场景,并在活动中启发学生,多看看周围的景色,因为我们回到课堂上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秋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郊游,既体会到了游玩的乐趣,又在之后的课堂上“预习”了秋天的课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且学生在课堂上争相发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二、从学生的质疑中引导课文教学
以往上课,教师总是用课前设计的问题提问学生,学生的思维也总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良好的课堂气氛只不过是表现在举手踊跃、讲座热烈、交流欢愉上。其实学生的思维仍然是跟随着教师之前的设计,并未真正开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学习从学生的质疑中进行提问,则可以很好的改变这种情况。在课前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课上教师可以先不讲课,而是让学习自由讨论、侃侃而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发现问题的实质所在,此时再由教师进行明确,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给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机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脾益。比如,我在教授沈复《童趣》一课时,便是采用此法。这篇文章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因此文中的语言偏文言文一些,这更给了学生以讨论的余地。学生首先就是讨论本篇文章的文字,“徐喷以烟”中的“烟”到底是烟雾还是其他的其他的解释?如果是烟雾,一个小孩子又怎么会喷出烟雾呢?“观之,兴正浓”的“兴”到底解释为兴致还是兴趣?这些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发现的问题,这样教师再进行课文的整篇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时候,正好处理的是学生自己的疑问点,他们听课和记忆就会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果会比用传统的方法显著。
三、改善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言、发声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说,大胆说,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善于表达,才能读懂课本的内容,才能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才能将各种语文的各个元素灵活运用,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比如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时候,便让学生来充当老师的角色进行学习。《皇帝的新装》是一个童话故事,本就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因此学习本课时候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去进行。学生们有的像个小老师,有的像个小家长,在台上活灵活现。在课下我鼓励学生组成了小组,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学生自己揣摩人物心理,用不同的语调、语言来表现所扮演的人物,这种教学方式真的是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发挥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结语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之间的桥梁,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每种方法可能也会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入学生心中,语文这门学科才能得到灵活的运用。
作者:卢宏博 单位:乾县马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