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多媒体的画面创造美

在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下载了《话说长江》中的一部分影像资料,并在课上播放,那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如金玉声般的朗读、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秀美的黄山之中。文中所写的那些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等景物,借助多媒体影像放映出来,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跟着作者神游了一次黄山。即使合上书本,黄山的美景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就是多媒体影像带来的神奇效果。又如在教学《三峡》时,笔者提前让学生搜集了一些三峡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三峡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上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三峡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美景,然后在此基础上教授课文,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更重要的是,如此直观的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课下有的学生说,平时在家里很少看这类节目,听了这节课后,内心很震撼。

二、情感创造美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感官上的审美体验与情感上的满足,也是语文教育人文性体现的一种手段。初中课本中的很多诗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要将这些情感因素提炼、挖掘出来,就需要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教学中,笔者会利用多媒体渲染浓厚的情感氛围,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内涵,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乔榛的朗读录音,那浑厚的声音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屏气凝神地静静地听着,有的还小声跟读,完全沉浸在了作者绵绵的情感抒发中。录音放完后学生纷纷跃跃欲试,都想进行配乐朗读。笔者问他们:“你们从朗读中听出了诗人对康桥的哪些情感?”学生都齐声答道:“对康桥深深的喜爱和眷恋。”美的朗读会让听众产生美的联想和想象,似乎能听到诗人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他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又如在教授普列什文写的《林中小溪》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班得瑞的《维也纳森林情境》,使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聆听流水潺潺,耳闻鸟语风情,细诉心中感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安详、恬静,而那欢快的旋律又不时地传达出小溪活泼、欢快的情绪。有了多媒体,课文感情在美妙的画卷中得以缓缓流露。

三、情境创造美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触发他们的灵感,调节他们的情绪。通过塑造良好的情境,可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如在教授曹操的《观沧海》时,在课件中笔者引入了一段碣石山的风景音效,重现了曹操即兴赋诗的情境,学生完全陶醉在了奔腾的大海以及曹操雄浑的声音和博大的胸怀之中,这就为下一步的课文分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了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重现在了屏幕上,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方位的视听感受,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看来,多媒体可诱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享受到美妙和谐的情境美。

作者:于海英 单位: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探讨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进行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是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中的这句哲理名言就告诉我们:孩子的道德品行绝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成的。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智力不好,顶多算是次品,勉强可以用;如果是品行不好,那就是危险品,绝对用不得。清华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无辜的黑熊,马加爵向同窗好友举起利刃,那残酷的一幕幕,就是血的教训,它告诉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教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再教给他们知识,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会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具备德育观念,时刻准备着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虽然说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但是,语文不同于政治,它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是要依托于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借助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在教学《孔乙己》这一篇课文时,我就从“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笑在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孔乙己总是在笑声中来,又在笑声中走,可是第二次的时候,他是在笑声中用手“走”出来的,如此可怜又令人同情的人物,文章却用“笑”来做背景衬托他的悲惨命运,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麻木,受封建制度的毒害是多么深,这样以笑写悲更见其悲。这样,学生明白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二)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进行德育渗透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因此情感教育可以寓于朗读训练中,因为朗读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在朗读时,通过调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气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如在讲《苏珊安东尼》这一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自由品读,然后在全班交流欣赏。有位学生选择了“法庭斗争”辩护词这一部分,他读得很感人,声情并茂,我就请他再读一遍,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他读的时候表情,语调、语气,最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从中领悟主人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共鸣,同喜同悲,爱憎与共,受到思想教育。

(三)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介绍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崇高品质的文章,在讲读这样的课文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联系先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首诗时,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了解到杜甫身处茅屋的困境之时,心里却想着老百姓,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从中明白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着想的道理。学习这类文章,一般是通过向学生介绍背景来激励他们,让学生从中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四)在教学中,把言行和身教结合起来进行德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学生们善于模仿,他们处处模仿教师,因此教师言行、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也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必须好好约束自己、审视自己,“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想让学生信服,我们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就要坚决不做。如今,在21世纪的现代化社,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教师不再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了,而是特别注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并从教师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因此,言传身教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方式。

(五)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然后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讲《海燕》一课时,在讲到课文中“愁”和“烟”的情感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愁”和“烟”的印象,学生谈到的都是一些表面现象,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愁”和“烟”有什么特点,与哪些东西类似?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有的学生说像“麻”,剪不断理还乱,有的学生想到“丝”“水”等,这时我就伺机提出问题:作者在海外愁的是什么?如烟的思念又是什么?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这就是作者绵绵的思乡之情强烈的爱国热情。这节课上问题情境引出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三、结语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话剧表演、读书会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崇高职责,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用自己过硬的业务本领和素质,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同时,思想也有进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刘伟华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滏阳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充分诱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教师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关心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学生,使他们愿意和教师交流,从而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还应该多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之喜悦,从而坚定信心,去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复述,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复述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正确、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复述要求在学生理解和记忆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所读课文内容加以整理,从而有中心、有条理地复述出来,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到的生动优美的词语、较典型的句式等。而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以及形式。可采取复述段落、片断、全文的形式,也可采取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形式,还可利用较为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有色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去回忆故事内容以及情节,从而有效地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尽快形成复述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有准备的基础上再去说话,根据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去拓展、想象,然后再说话。在教材中,有的文章语言具有概括性,文字简洁;而有的文章内容丰富,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对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将其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不同意见。在中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对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话详尽、有条理,这是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必要情境

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可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学生可以将口语交际作为一次交友活动。教师在课前就布置好教室,并把教室中的一些物品作为道具,在活动之时,学生就会积极参加,从而既能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作文交流

作文评改,乃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改,从而让学生在欣赏别人好的作文的同时,在“评”的过程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强化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目的、话题及对象意识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说同一个话题。这样一来,平时不怎么敢发言的学生就会消除恐惧心理,从而大胆参与进来。口语交际并不是单向信息的传输,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交流和传递,因此,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并认真注意说话对象的反应,同时倾听的时候也要观察说话对象的表情和动作,并随时注意沟通与交流,以便准确及时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最终做到说话之时礼貌待人,听话之时听清别人的表达,不去随意打断别人讲话,尊重别人的表达。

六、结语

总而言之,说话是一门艺术,口语交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做重中之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地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持之以恒,学生就能成为一个演说家。

作者:信秋灵 单位:河北省任县辛店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