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语文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困境与出路探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中职的学生来源广泛,各地各学校语文教学的情况不一,所接受的语文教育程度也有所区别,学生的语文素养千差万别。但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点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厌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大部分中职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多年的语文教育(小学和初中就经历了九年),理应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小到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满天飞、文学常识性错误随处可见,大到词汇极度缺乏、句子文理不通、文体不分、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进度,专门抽出时间“补课”。
(二)教师厌教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内部教学改革的制约等等因素,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特别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容易产生依惯性办事,语文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消极现象,部分教师甚至产生厌教情绪。
(三)师资力量隐性不足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这里所说的师资力量隐性不足,是指缺少符合当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从数量上看,学校中并不缺少语文教学的任课老师,但是从质量上看缺少具有职业中等专业型的高素质、新观念、新思想的教师。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依据教材根据经验,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述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通过耳听和笔记学习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也广泛存在,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爱想、不爱问、不想问的僵硬局面。教学模式的落后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难以达到培养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主体地位,国语强调教师的作用。常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地听,被动地学,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性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匮乏,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必然下降。
三、中职语文教学摆脱困境的出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职业教育动态,时时更新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始终处在时代的前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还应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乐于探索,积极进取,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一定要精通且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现代化教育设施熟练运用,与时俱进。
(三)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抛弃主要依靠教师分析讲解的传统模式,加强练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初、中级专业人才,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例如,利用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举办课外阅读大赛和交流活动,定期提供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写日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邱雁凌 单位:河南省周口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究
一、建立在“求知”基础上的“求实”
科学,顾名思义就是永远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真理,需要探知事物的本来面目,此为求知;然后再用获得的真理去改造世界,此为求实。语文层面上的求知,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的涵养,还要具备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因为语文教学,是针对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教育,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传递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是用语文教化学生,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完善人格。而如何在求知的基础上进行求实的实践,这就涉及到教学的艺术,即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职专的语文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一定语文知识积累的初中生,这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既保障学生的语文成绩又能充分发挥语文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功能,是职专语文教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打好求知这一基础。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还要博采众长,对其他科目的知识也要略知一二。此外,优秀的语文教师还是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进步的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而且还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敏感的内心,做学生人生中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立足于生活本源之上的科学教育
教育的最初起源是人类生活经验传递的需要。远古时期,生产力不够发达,人类为了传承先进的生产经验而进行口头传授,并逐渐发明了文字,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教育。由此可见,离开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相较于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而言,与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语文是以母语为载体的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活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既蕴含着语文知识,也蕴含着语文教育。新生儿在家庭环境中即使没有接受专门的语言教育也能习得一门语言并运用它进行简单的交际。其次,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故事。语文中的字、词、句是直接、真实的生活交际用语的反映;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等是民间童话、寓言与神话传说的记录和凝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直接反映。最后,语文教育面向生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语言交际与语文素养能力,即在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上具备一定得语言艺术。可以说,所有学科的教育,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难题,使人类更好地利用世界、改造世界。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处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时,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分依赖教材而使语文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剥离,二是把语文的生活本源与生活教育相混淆,使语文教育由科学化走向生活化。语文的生活教育是指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身自觉的或无意识的感知而获得自然状态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知识习得过程,所习得的知识也是未经专家提炼的不纯粹、不够专业的语文知识。而语文的科学教育则是在学校这一专门的教育场所内由教师专门进行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活动。要区分语文的生活教育与科学教育,就需要明辨社会语文,在提炼语文的生活本源的基础上立足语文原理使语文教学艺术化、科学化。
三、在言语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交往技能训练
职专的语文教育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全面养成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言语的教学,是以书面语和口语为主进行的读写训练。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直到此阶段为止,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习得知识和言语交际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言语鉴赏与运用艺术。我们知道,言语教学,仅靠教师在短暂课堂中的讲授是无法让学生获得言语交际能力的。学生要想提高言语交往技能,必须在教师充分讲授的基础上进行言语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此外,语文是数学、英语、物理等其他各门科目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进行工作生活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不应与其他科目过于界限分明,而要在其他科目中进行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对言语的掌握与运用。在此基础上,可把日常的基础言语交际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到艺术和科学言语的高度。如高中语文选修课文里话剧、诗歌、文言文、外国文学的选入,都是言语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学生通过言语艺术的鉴赏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
四、总结
总之,职专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原有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仅通过语文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要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使语文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生命。
作者:孟锦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中职
第三篇:中职教育个性化语文教学
一、何谓个性化语文教学
个性化语文教学,是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及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变通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及专长。在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个性化语文教学是探索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学生个性相统一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是落实在语文这门具体学科上的实践教学,即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及语文素养提高的教学活动。
二、中职技术教育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走入中职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太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不是太受欢迎的学生(包括他们的老师、同学和家长),所以他们一般不具张扬的个性。因此,作为中职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与这些学生真心相处,平心对待,要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关爱呵护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普通高中的教师把学生送进大学是一种成功,中职技术学校的教师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实用技术的多方面的人才,更是一种成功,而且是更伟大的一种成功。
2.有助于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师生共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是前提,所以,个性化教学可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构建民主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过程。由此一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必将有助于教师为“教”而进行知识积累的加深和文化修养的提升,也激励着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同时,学生为“学”而与教师不断地进行某种思想和观点的火花碰撞,由被动学习变为乐学,实现教学相长。
3.有利于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及个体间有差异的发展。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职技术学校的学生往往是高中无望,转而选择职业学校,所以一般而言,学生的文化水平及能力参差不齐,个体间的差别也比较大。同时作为职业技术的培训学校,传统的语文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个性化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为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学习模式,允许学生开展自选与自学相结合、课堂与户外学习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每位学生拥有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自由学习空间。实践证明,个性化语文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视之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开发了学生个体的独特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及个体间有差异的发展。
三、中职技术学校如何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
1.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
在个性化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要求教师具备个性化的教学意识以及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师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组及再创造,将课堂教学赋予新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个性尽情发挥,把单一的课堂演译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阳光课堂,从而充分锻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求职信”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计划招生1400人,将在该学校现有基础上增加20多个班,所以教师紧缺,决定向社会招聘20名教师。你刚好大学毕业,在家待业。如果你认为你能胜任其中的语文教师岗位,请你给学校的施校长打个电话,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来应聘这个职位……”再比如在在教授有关“借条”这一内容时,我从法律故事入手,由这些产生的纠纷入手,引导学生思索,从而进行新课教学。如:张明向李青借了人民币1万元,约定一年后归还。一年后,张明没钱还李青,李青便找张明讨要,几回过后,张明便觉得没有面子,有些生气,更觉得李青小心眼。关系很好的一对朋友,友情却出现了裂痕,再后来,张明便不承认借了李青的钱,李青把张明告上了法院。结果,法官以李青无证据证明张明欠钱为由,判决李青输了官司。如果你是你李青,你是不是觉得很冤?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讨论适时加以赞赏、鼓励、点拨、引导,使之逐步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由于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设计起点低,多台阶,是学生能力所及的,所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语文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对学习也渐渐有了信心。
2.共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前提。个性化语文教学倡导打破课堂和校园的传统模式,建立自然课堂和社会课堂,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开创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学生是一个意识自由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实践中,打破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及能动性,让他们在求知路上获得新知、开创思维、发挥个性,提升能力。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个体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性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新知,进行情趣熏陶。由此,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块真金,经历了百炼的真火,都会耀眼、闪光。
4.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成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者、学识丰富的传授者及道德高尚的审美者;其次,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淡化统一的概念,强化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不同的情感,发表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尽量让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和新意,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借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张明借了李青的钱,没有借条,你认为应不应该归还?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等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花一些时间进行角色扮演、辩论等,教师则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注重价值观的取向。
四、总结
总之,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面对现实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教师要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需求,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色,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形成。中职教育中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勤摸索、思考,要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文教学之路。
作者:刘振平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职教中心
第四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探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往往都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所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甚少。虽然对学前专业的知识懂得了一些,但不够系统,缺乏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能从学生的专业出发,造成教学内容和手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又由于职业学校更重视专业建设,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而文化课教师的机会相对少一些,知识更新较慢。另外,因为没有普通中学升学的压力,多数教师认为每学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即大功告成,造成一些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很难实现自我超越和提高。
(二)学生“重专轻文”的现象严重,学习兴趣不浓
大部分中职生由于中考失利被动地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希望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日后能够顺利就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家长和学校重视技能训练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唱歌、跳舞、弹琴等技能就能够去幼儿园工作,没有认识到语文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以及其对就业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动机的偏差使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语文课大部分都在教室进行,实践课不多,有些教师依然沿用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材内容不能突出学前专业特色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高教社2009年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较2001版教材有了长足的进步,坚持了以人为本,彰显了职教特色,突出了时代性和实用性。该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其中,职业模块共两册,一类是工科类,一类是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但中职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难以兼顾学校和专业的共性与个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懵懂天真的幼童,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对幼童语言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前专业的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而现行的中职教材职业模块中学前专业特色不突出,被笼统地划归于服务类。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中职文化课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并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掌握一定的专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以专业的素养组织教学,分析学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应向学前专业拓展,多研究和总结该专业的特点和方向。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时代的发展对学前专业的要求,及时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探索适应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找准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的契合点,适当增减语文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岗位需要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质,大胆调整教学内容。一年级时侧重基础模块教学。笔者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时,考虑到“自我介绍”、“交谈”等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非常有现实意义,为加强这部分的口语训练,适当增加了课时,通过设置情景、任务驱动等方法,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写作训练中,除了讲授常用应用文外,还补充了与学前专业相关的内容,如教给学生正确书写学科教案、教学计划、总结等的方法。同时,开设书法课外班,加强学生对书写能力的培养。二年级时侧重开展职业模块教学,为学生开展为期二个月的实习活动奠定基础。实习前后要求学生写工作日志、实结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应用意识。此外,以辽宁省普通话测试为通用教材,加强学生口语训练,为学生普通话测试做准备。
(三)根据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激活语文学习的动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专轻文”的学习动机偏差,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通过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调研:哪类幼儿教师受欢迎?幼儿教师都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了解到:当前,就业单位对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能唱会跳就是受欢迎的,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更重要。中职生毕业要面临就业,就业需要写自荐信,要通过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智力类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女生,她们思维活跃,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唱歌、绘画等方面的技能,擅于表现自我。教师应紧紧抓住学情特点,结合语文学习内容,运用加德纳理论中的语言、音乐、运动、交往等智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教授《隐形的翅膀》一课,就运用了加德纳的理论,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教师首先播放这首歌的MTV,用音乐铺垫,创设情境。然后师生共同合唱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记,有助于学生从中习得优美的歌词。再播放电影《隐形的翅膀》的预告片,以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让他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顽强的意志,坚定信念,积极向上,永远不要放弃生活的目标和希望,突出了学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制度是以期末考试试卷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缺少评价。新时期的教育特点要求语文课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专业发展。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考试共分为两部分内容:平时成绩占60%,期末的书面考试占40%。平时成绩分为汉字书写能力、普通话测试、背诵诗歌和讲故事能力、课堂表现、实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这种评价体系是把语文的应用能力具体到各自种能力的考核中。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制定评价方式,得到师生共同认可的评价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评价。通过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总结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玲玲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第五篇:中职语文教学文体意识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体意识被忽视
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文的教学程序为: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解释词语、学生默读或大声朗读。教师分段分析每部分的大意、小结,解答课后习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从语言文字上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能从文体上讲解它的特点,导致教学和阅读效果不理想,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越来越减退,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忽视或淡化文体,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就摆脱不掉教师精讲的传统模式,阅读教学就永远无法进入不同文体、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学生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针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文体意识的问题,应该进行理性的回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该有所侧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上,加强学习文体知识,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从认识上重视文体,培养文体意识
1.文体概念和文体意识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构成文章的一种形式方面的要素。文体意识是对不同文体有自觉的理解、感受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觉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姿态,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觉选择合适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来成文。文体是一种知识,文体意识是一种经验,一种积淀,一种能力素养。
2.过分强调文体
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文体讲的比课文内容多,就削减了课文的文学魅力。把一篇课文的文体讲解的越详细,觉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没有让学生在课文内容中体悟到文本的内涵,对学生文体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属于人生感悟和道德修养类的文章,它也是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差甚远,对于学生来讲最难理解的是作者的论点,“灵魂”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所在。作者运用伟人、名人的事例,还有普通人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还是可以理解。学生要是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角度来阅读和研读,对论证只是表层的理解,并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内涵;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法国著名的小说,教师只是按照小说的特点来教学,重点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的三要素上讲解,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就难以体现其艺术鉴赏价值和对人们的警示作用。
二、教师利用教材文本教学文体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文体应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备课时,教师要从不同文体特点来探究文本内容。
教师要反复阅读文本内容、研读文本的内涵、领悟作者的主旨,才能在课堂上分析和理解得透彻,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握文本的关键点和重难点。不同文体的作品体现不同文本所要表现的社会价值,教师要想使课堂表现出更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文体特点,挖掘文本的深刻含义。《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它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立意深远、文笔清新、结构自然的优美散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序是古代文章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赠别性的文章,相当于现在的抒情散文,同时作为古今著名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辞优美,脍炙人口,语言流畅,清丽动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篇课文作为散文讲解,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形散神聚,语言优美,行文简练。让学生找到写景言情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还是篇文言文,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头疼的事,要解读课文首先要学生“言”释“文”;逐字逐句的译成现代文本,让学生在理解兰亭宴会盛况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对人类生死的感叹,悲伤感慨中也表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因“文”悟“言”。教师不仅要从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而且从序的特定文体组织教学。《兰亭集序》与一般序文不同,叙事写景,抒怀写情,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教师引导学生由“言”到“文”,再由“文”到“言”地解读和理解作者从欢乐到痛苦又转化为悲凄的不同情感,就会产生极佳的学习效果。
(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文体,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主体部分。
记叙文是用形象感染读者;议论文是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说服读者;说明文是把说明对象介绍给读者;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想象传达情感给读者。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主体部分是在哪里?如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散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茫茫戈壁沙漠中的红柳,用它的绿色为人类增添了风景和亮色,但是人们却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挥舞砍刀毁灭了它。表达了作者对红柳命运的痛惜,给人们展示了红柳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的生命力,从中也揭示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野蛮和冷酷。告诫人们红柳也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它有权利生长在这个地球上。这篇课文的文体是运用散文的文体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思,给人心灵的巨大震撼。让人掩卷深思自己生存的环境,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自然。位梦华的《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介绍科学知识、原理,内容会比较深奥。作者要是运用专业术语,能读懂的人就不会多。这篇文本学生之所以读起来趣味盎然、饶有兴趣,就是作者先从故事讲起,再引入科学知识和原理,以实例解释、验证,还采用了分类、做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且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在准确、自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文学性,这样内容就变得通俗易懂。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学生要熟悉说明文的写法特点,掌握说明文文体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在训练实践中,将文体知识和阅读、写作结合起来。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以一定的文体形式表现出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同文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注重文体,有助于认识各种文体对内容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我们写作和阅读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体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如写作记叙文,主要是运用记叙手法,还可以运用描写、抒情,有时还要画龙点睛,使用议论手法,总之,表达方式的运用一定要与文体特点相适应。这种文体意识要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成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写作,学生就会自觉灵活的加以运用。文章学家施畸认为:“文贵有体、文贵独创。创作文章如不论体裁,其势犹如无轨之火车,失僵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他强调在写作过程中掌握文体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求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运用能力。教学中注重文体格式,将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组织上,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来证明是否掌握了文体知识。三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述生活中所见所闻,这就是记叙文;解释说明各种事物,这就是说明文;对别人提出意见或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就是议论文。改变学生文体意识薄弱的出路是要加强学生的读写意识,当然也要在文体类型上有所拓展,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和文体类型,最根本的还是应加强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写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各种不同的文体,散文要抓住“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叙事性文章要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说明文结构要清晰缜密,语言要准确简练,议论文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用论据来论证观点的正确。写作必须符合文体要求,学生选定了文体,就不能随意写作。为了训练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笔者布置了拓展训练作业,让学生把的诗词《沁园春•长沙》进行不同文体写作,要求学生写出两篇不同文体的作文。一篇写成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写景状物,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另一篇改写成散文,根据散文文体的特征“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来写。要求学生不能改变诗词的原意。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转凉了,又一次来到湘江,站在橘子洲头,低头看着湘江的水缓缓地向北流去,远处望见满山都变成了红色,枫树叶像染过一样;湘江的水清澈碧绿,江面上的大船来来往往,雄鹰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明净的水里游动,自然界的万物享受着幽美雅致的秋景,过着没有烦恼,没有约束的生活。面对湘江水,思绪万千,感慨万分,问到:这人世间的强盛兴废,由谁主宰呢?回忆过去的岁月,想到了他的同学和战友,曾经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过去的日子,使他难以忘怀,历历在目,同学情、战友情一下子涌上了他的心头。当时的同学和战友们,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为祖国的前途担忧,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写出扬善抑恶的文章,抨击当时臭不可闻的官僚、贵族、军阀。对同学和战友们说:你们还记得否,当年我们在湍急的湘江水里游泳激起的浪花曾阻止了疾驶而来的船吗?若写成散文可以这样写:秋高气爽,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山被红叶覆盖,江水清澈,江面上的船有序的航行。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面对着辽阔而奇特的宇宙,万般思绪涌上心头。看到祖国山河要问:江山河流由谁来改造?国家的盛衰兴废由谁来主宰呢?回忆往事,岁月如山,令人神往。再次站在这里,如同回到了青春年少时,同学们朝气蓬勃,强健有力,聚首讨论国家大事,写出除恶扬善的文章。痛斥军阀和官僚。抒发自己为国担忧的情怀。同学们还记得在湍急的湘江水里游泳被风浪激起的浪花,曾阻止行驶的小船吗?
三、总结
通过比较,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基本模式有了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文,从不同角度审视不同类别文章的文体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作者:赵晋枝 单位: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