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阅读教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阅读教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一、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设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弱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阅读教学习惯于“满堂灌”,忽视学生是这一阅读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接受课本上的和教师的现成答案,不对阅读篇目进行深究质疑,也不进行研究,皆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准,当然老师自身也没有对文章有独到的见解。

二、如何对小学生的进行阅读引导与情感体验

(一)重视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如五年级上册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美国洛杉矶地震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人生以及生命的态度和看法。当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悟到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自然灾难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在教学中紧扣精彩句段,特别是把父亲在地震后寻找和拯救孩子时的情景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让孩子们体会地震带给人们的困难和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感受孩子对生命的渴望,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审美情趣,变幻角色融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2]:“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老师应该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激活学生情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启发学生的心灵交流。如五年级学生在阅读《月光曲》,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学中通过研读文本,让学生变身成贝多芬和姑娘,并通过贝多芬与姑娘的话语和动作,对他演奏的整个过程,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在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解读贝多芬人生与对音乐的激情,从而在阅读实践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三)融入“意境”,引领情感阅读

学生意境的培养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境教学是依据教育学、认知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原则,在认知过程中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指导,从而实现愉快教学[3]。如教学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的意境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海边风景感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录音中所出现的情景,随之在让其朗读《老人与海鸥》并融入录音情景中,仔细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们将自己融入其境,体会老人的心灵感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老人对海鸥的感情和作者的表达之情。

(四)渗透情感,关注审美体验

现代技术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从而达到渗透情感,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目的[4]。教材中含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优美画面,以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字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舒畅的体验。如表达思乡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小课件,包含有农舍、小桥、溪流、林木等,让学生感受到乡下风情---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使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一)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反思和调控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把握、反思和凋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强化学生在阅读中自我调控、反思以及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方法的最佳途径。一是要让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二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他们会发现他人思考方法、理解问题的独特之处,寻找自己的不足及原因,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教师要予以点拨和调节。

(二)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讨论

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文学作品往往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特别是经过历史长河洗炼而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作品,更是在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之外,体现着人类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特点,讨论学章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者文学现像,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极好的感化作用,文学教育能将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人文价值和道德理想转化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还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不同角度对课文中的文化见解,文学以作品鲜明的形象和感人的魅力在阅读与讨论中更易为学生接纳和内化,达到出乎人意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对学生阅读中的延时评价

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如果过早地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意识;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当然,在评价中应该民主化、多元化,并且应该进行相对较多的实事求是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积极,又对课堂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轻松而又有激情的学习态度和氛围。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学习技能的发展。

四、结论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蕴涵着多种情感元素和道德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其深邃的价值理念,才能促使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人生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