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古诗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媒体与古诗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多媒体与古诗教学

1、运用教学媒体,自主理解诗意

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个美丽画面。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天然巧成。在理解诗句意思时,根据诗情画意分别给诗句配置了相对应的唯美画面,大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沟通中理解诗意。当出示“天门中断楚天开”这句诗时,视频上显示出长江从两山之间流过的壮丽画面。启发学生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两座山遥遥相对,长江水冲破山奔流而出”时,教师及时引导:天门两山原本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山”,使它中断而成东西两山,学生随之感受到了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当画面出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激起回旋”时,学生立刻随口应到“碧水东流至此回”,然后图文对照朗读感悟出借水势写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句诗也是诗人的兴奋点。当课件显示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两山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学生对“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出行舟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兴奋点所在——喜悦之感。针对“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学生理解更易如反掌,当学生看到图上徐徐而来的“孤帆”和缓缓下落的“红日”时,传神地描绘出一只小船从天水相接的天边悠然驶来,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境和诗人欣睹命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课件的辅助,使学生对诗中的“相对出、楚天开、至此回、日边来”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2、大胆想象诵读,感悟诗情

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常会不由自主地“开小差”或做小动作。心理学表明:7-10岁儿童的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在25分钟左右。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要善于灵活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为了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时尽量把古诗的语言通过老师轻柔、舒缓、甜美的范读,再配上音乐与挂图,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情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下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上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这种类似卡拉OK形式设计的课件,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尤其是针对我们孤儿学校这种封闭式的学校,因为同学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知识面也就相对的窄。但是自从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详细生动的讲解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任威 单位:吉林省孤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