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中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媒体在语文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多媒体在语文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如果面对的是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领悟接受能力和适应调节能力比较好,效果可能会好,但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因为基础差,接受理解能力不如普通高中生,如果一直使用陈旧的上课方式,日复一日,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新颖性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形象性,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这样描写优美景致的作品,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扩散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文字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接受美的熏陶。通过多媒体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教师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描绘的意境,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宁静优美的荷塘、淡雅朦胧的月色、亭亭舞女裙般的荷叶、袅娜开着的和羞涩打着朵的荷花,并配以清幽的乐曲。学生边聆听,边遐想,眼随图,耳随音,心随情,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整个身心都被月色下的那种优雅的荷塘美景感染,对文中那寓情于景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即便是那些成绩比较差,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也能被吸引到课堂上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再次,借助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突破内容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技工院校的学生,因为对文学的接受理解能力一般,教师在分析课文时不用面面俱到,关键是抓住重点,集中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章的重点用特定的情景凸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重点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例如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文中的一个重点就是作者运用了较多的比较来体现江南冬景的特点,尤其将江南冬景和北方的冬景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些图片、文字、声音将两者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一看就很直观,也容易理解,一方面了解了南北方各自不同的冬景,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作者是怎样运用比较这一手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差别的,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众多的优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弊端,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譬如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追求课件容量而轻视教学质量,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师生沟通,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时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影响教学进度;课堂中多媒体的“机关”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因课制宜”,不要求大求全

教师切忌为了表现自己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而不问教学内容,非到多媒体教室授课不可,甚至有时候,明明用现成的教学挂图可以上好一堂课,却非得在投影片、录音带、课件等技术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教学成本来看,这是不可取的,有本末倒置之嫌。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要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切忌求大求全。

2.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观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是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单纯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等。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把人物、情节的展示过于形象直观,势必缩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束缚他们的思维,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文学作品欣赏的规律。文学作品的欣赏虽然也有视觉活动,但文学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感觉知觉,它必须以文学语言为中介,欣赏者必须通过再造性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述的形象。所以我们在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时,要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接受审美情趣的熏陶和道德情操的感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入境,创设审美情景,渲染审美气氛,从而使学生体味作品的深邃意蕴和内在美,逐步提高文学素养。相反,如果单纯地把作品中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维的余地。比如,在教《听潮》一课时,大可不必一下子就把大海潮涨潮落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充分感知,再指导学生观看三幅不同的书本插图,同时播放海潮涨落的声音的录音,让学生去想象此时海潮的景象,并再一次在海潮背景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细细体味海潮的美和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扣住了课题中的“听”,不让听觉被视觉冲淡。其他像朱自清笔下的“女儿绿”是什么样、孔乙己怎样在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是一种怎样的战斗姿态,这些都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语言因素,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驱遣我们的想象”,把学生引入作品描述的境界中,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这样才符合语文教学和文学欣赏的规律。

3.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要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一味地追求形式,抛弃了优势方面,反而顾此失彼。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现在有好多老师甚至是领导都认为一堂好课是必须有多媒体的,有的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做课件上,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而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把课堂当影院进行影视欣赏。多媒体教学应该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大可不必为追求形式而勉强为之,否则,多媒体只会成为“花拳绣腿”。

4.要认清多媒体的利弊,不要让多媒体取代教师的作用

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语文教师,洋溢着现代化的潜质和气息,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演绎着千变万化,潇洒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教师通过音响传递信息,学生则通过音响获取信息。朗读放录音,板书敲键盘,学生听不到教师的声音,看不到教师手写的字。这些教师认为,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面前,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很乏味,因此,他们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讲解,该多说的尽可能地少说,该少说的尽可能地不说。其实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所要传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身上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此时表现得更为直接,这就更需要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接触、交流。课件只是课件,不能取代教师,它只不过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使用的手段、方法。虽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历史,但并不意味着目前的教学不再需要黑板和粉笔,不再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所以,在利用多媒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只有心相通,才能做到语相通。

二、结语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并采取适合于技工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扎实,学有所得,达到教与学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李军杰 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