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延现代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为了便于操作,还有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学国文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语文教育名家阮真在《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中便做了这样的工作。他将写作教学的目的,针对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学段做了不同的区分。初中阶段:所作之文在内容上要切合题意、思路清晰、词语得当,形式上要段落鲜明、标点正确,语法上要合乎规范;就自身生活经验及环境,作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做到简明而有层次;根据生活、职业的要求写作相应的应用文,做到表意准确而又合乎格式;根据生活事件和自身兴趣撰写故事、新闻等,做到准确而生动;根据特定情境和需要作简短的议论文,做到观点准确,思路清晰。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则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描写记述类的作文,要曲尽其妙而又富有情趣;应用说明类的作文,要简洁明了而又情文兼至;议论辩说类的作文,要观点鲜明而又合乎逻辑;文言文类的写作,要文通理顺,结构谨严,修辞雅洁;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略习各种文章作法,应用于作文。就此作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来看,显然是比较条理化的。写作体裁上,不仅有实用文,而且有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故事、新闻等;写作要求上,不仅要求合乎语法、修辞和逻辑,而且要熟悉模范文作法和模仿规则等等。这些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学生 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用 于指导教学实践,无疑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作教学内容
课标中的写作教学内容。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写作教 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04年,《奏定中 等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将“文义”、“文法”、“作 文”作为该科教学的首要内容,“作文”主要指日用实用 之文。1912年,《中学校令实行规则》对国文教学的内容 做了规定,“使作实用简易之文”。直到五四前夕,尽管写 作的都是文言文,但注重撰写切近民生的实用文而非应试 文,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1920年,国语科设立后,小学 写作切合生活实际的白话文,初中文言、白话兼作,高中 继续做文言文的局面初步形成。1923年,《新学制国语课 程纲要》规定初级中学国语教学内容共32学分,作文作为 国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 10学分。此时的写作教学内 容不仅指书面写作,也包括演讲、论辩等口头作文,人们 对写作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教学。我国近现作教学训练 包括基本组词、组句、改错、片段、整篇等多种形式。但 是,由于语文教材无外乎综合型(阅读与写作等)、分编 型(白话与文言分开)两种类型,没有独立的写作教材。 在语文独立设科的近30年里,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传 统文选型教材的改良与突破,单元组合型教材还没有形成。 因此,学生写作时也更多是模仿书本中名家名篇的写作思 路与技巧,或者借助教师规定的写作题材来作文。20世纪 30年代中期,语文教科书在原有文选本和文选评注本的基 础上,初步形成了单元组合型语文教科书。1932年,孙偯 工所编的初高中《国文》(神州国光出版社)教科书,是 较早的以“文章作法”为线进行读写组织单元的教科书。 该套教科书初中第一册所编排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设 有相应的写作训练主题。如第一单元围绕着“白描风景技 能”这一训练主题,选人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刘鹗《大明湖》等10篇写景佳作,并设置了《虎丘 山下》、《韬光的翠竹》等8个体现此训练主题的作文题 目。该课本将写作教学的内容按单元序列化展开,根据单 元训练目标所设置的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学以致 用,加强巩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写作教学内容研究。关于作文教学,学界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1923年,夏丐尊进行了教学小 品文的尝试。他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不发展,是只从国 文去学国文的缘故。所以,经常劝学生不要只将国文当国 文学。“我所第一叫学生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叫他们用 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 “我想设法使学生对于实生活有玩味观察的能力,以补济这个病弊,于是叫学生作小品。小品文对于作文练习的价值很多,比如,能够让学生多写多练、从生活中取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玩味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文字简洁含蓠的表达习惯,同时还可以为长篇做预备。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在《本国语文教学法提要》中系统总结设计了作文教程,并将作文教学分为小学、初中及以上、高中及以上等几大部分进行说明。小学又针对不同的学段,将写作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初小前两年:主要以简单记录为主,如简单的便条、标签、通信等;初小后两年:注重设计,多方练习记叙文、实用文、说明文诸体,并研究其做法,使其可以应对生活中相应的问题,产生实效;高小:在原有基础上练习作抒情之文、议论之文,但也要宜法重设计。初中及以上阶段,继续练习以上文体,有兴趣和天资的学生可以选修诗词等纯文学样式的学习,自由拟作,不加限制。高中及以上: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各种文体,但在文法上不宜有错误,等等。由此可见,黎锦熙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比较符合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推动了写作教学的程序化和科学化进程。
三、写作教学方法
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作具体指导,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名家名篇积累优美词句,体悟文章的结构和修辞,而后在写作实践中模仿和借鉴,所以古代的作文教学准确地说应该是作文训练。不过,就作文训练的方法和步骤而言,的确也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词”、“意”并重的原则,先“放”后“收”的训练步骤,以及多做多改的训练方法等。兴于唐代的帖诗和应举诗,出现于宋代的程式化作文方式,形成于明代的“八股文”的训练方法,尽管某种程度上便于学生掌握一些文体的篇章结构,但是其特有的严格的步骤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写作的内容多是代圣人立言,所写非所想所得,远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因此,此方法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写作兴趣。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有了重大革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五四”以前,作文教学受到实利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虽仍以文言文作为主体,但在文体上特别注重诸如实用文、应用文、记叙文的训练,有时也有个别白话文造句训练。
20世纪20年代以后,作文教学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以及教育科学化运动的深人开展等诸多因索的影响,写作教学指导的材料和学生写作的内容,都明显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1932年,中小学国语和国文课程标准颁布,对作文教学方法的规定很详细。比如,小学国语的作文教学方法要点:既要 重视笔述,也要重视口述,而针对低年级的学情要更多地 采用口述,高年级则反之;不管是笔述还是口述,都要注 重内容的价值,而不仅仅着眼于方式;在特定情形下可以 让儿童自己去命题,教师命题的话最好可以多出题目供学 生选择,命题注重趣味性等;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指 导要多用“助作法”,增强学生作文的成就感和兴趣,对 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多用"共作法”,充分发挥其写作的 主动性和主体性;为矫正巨大的错误起见,可将容易错误 的文法句法,用听写法、仿写法等作充分练习;作文批改 使用“订正符号”,指导学生写日记,等等。 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较早进行作文教学法研究的是姚 铭恩。
1915年,他发表《小学作文教授法》,把作文教授 的方法分为四纲:范作、共作、助作和自作,而后又从性 质和用途上作了主副区分。主要的方法有:指导法,包括 视写法、听写法、暗写法、连缀法、填充法和白话造句法; 补助法,包括棋仿法、译文法和复文法;自作法,包括叙 述法和直观模写法。辅助的方法有两大种:变化法,包括 节约法、增加法和改易法;推敲法,包括正误法、排列法、 连接法和修饰法。
1922年,梁启超认为“作文教授法”与读文教授是相 通的,相互关联的。因此,主张作文理法的教学可以和读 文教授同步展开。教师在进行读文教授之前,要先教学生 “整理思想的主要条件”,让他们明白文章该如何看,文章 该如何做。有了这些准备,等到学到某一类文章时,教师 便可详细地讲解这一类文聿的理法,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同 时进行。在作文的次数上,梁启超反对多做的观点。他主 张中学生“每学期作文次数至多两三次”,“多做学生便要 生厌,或拿一个套子套来套去”。梁启超虽主张少做,但特 别强调少做的效果,“做一次必将一文做通”,“做一篇得 一篇的好处”。8如果感觉学期中间次数不足,不足以达到 作文的效果,梁启超还设计了补救的方法,如让学生在课 外随意做笔记等。
1924年,叶圣陶发表了《作文论》,则从写诚实作文, 少做命题作文,提髙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方面谈了自己的 看法。他认为,学生作文和说话一样为的是发表自己的思 想,“一定要有所写,才动手去写。从反面说,若不是为着 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亊。” 由此,主张即便是被迫的写也要“求诚”,写作的内容要 “真实”、“深厚”,写作的态度要“诚恳”、“严肃”。“作 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 生为本位也。教者有思想欲发挥,有情感欲抒写,未必即可命题,因学者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情感也。”叶圣陶上述观点与我们当今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文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当时可谓是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比较典型的是黎锦熙在《本国语文教学法提要》中提到的作文教学法,其所提到的对文法的运用方法及作文订正的方法颇有新意。黎锦熙认为,作文的命题,教师要深思熟虑,“宜多从设计中来”,并要结合学生所读之书。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他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要多重视内容,形式处于次要位置;随着学生程度的渐高,批改则“宜根据文法”、" 导以修辞”。对于作文批改的形式,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批改方法,宜用六种符号”,“用红笔标记于字旁,发还自改,改毕复缴,核正记分。”他所提出的作文多次批改、发展评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批改评价的反馈作用。同时,他还主张填写字体错误表、文法错误表、亊实错误表、思想错误表,填这四张表的作用是“作个别及全班之指导,且备统计研究”。黎锦熙这一新颖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可谓是对当时作文评价的一大补充,提高了作文批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由上观之,近现作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如叶圣陶、梁启超、黎锦熙等,都用自己的探索研究为这一时期写作教学的发展打下基石,为后继作文教学的发展开拓出更为淸晰的思路和面貌。但是,近现作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如受到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太玄指出:“ 我国之作文教授法自来皆取形式主义。合于教师所指授之形式者,则称为佳构。不合者,即斥为漫无纪律。而于思想情感之能发表与否,则不问也。”③这种形式主义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严重影响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同期,由于教师的整体索质不高,还存在作文指导不力的现象。
作者:耿红卫 刘宁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