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素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的应用型向高素质复合型转变,高职语文对培养未来服务于企业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它是一门培植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公共基础课。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之必然,阐述了基于职业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充满机遇和挑战,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技能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负有为国家、地区输送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的有素质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重要使命。高职语文在培养学生职场中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方面发挥着独有作用。因此积极探索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关系重大[1]。
一、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语文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语文课,它为专业课服务,与学生的职业相连,因而在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目前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学生学习意识层面上,学生认为进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语文学科与自己的就业创业关联度不紧密,欠缺学习动力。第二,教师层面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采用“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的授课模式长期不变,没有创新,使喜欢新事物的思维活跃的高职生常感枯燥乏味,机械单调,兴趣缺乏。第三,学生学习基础层面上,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相对薄弱,对语文课有一定的消极抵触情绪。第四,教材层面上,课文篇目与学生的审美有一定的差距,无法吸引他们的眼球,因而缺少深入学习的兴趣。第五,考核评价不全面。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属于必修课,考试方法沿袭普通学校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体系单一不立体,不能有效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良策,助力教学质量的提高[2]。
二、高职语文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价值体现
(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高职生经过三年系统的职业教育的学习,要想成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除了掌握学院人培方案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拥有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其他的人才条件。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高职语文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提供了经典的学习篇目,这些文章不仅对学生的爱国情感、中国价值有好的引领,而且可以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嵌入到学生的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为国家社会育人。其次,高职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通过对语文课文中体现工匠精神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劳动为荣的职业风尚和责任意识,确立他们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3]。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
以模块教学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实用阅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夯实必要的职业素质。
(三)语文课程和专业课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思维和能力
根据高职生学业水平,贯彻《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建成“技能型社会”,体现课程和专业相结合、课程与就业创业相结合、课程和工作生活相结合,重在实践应用,服务专业。语文课的教学篇目与建筑、烹饪、旅游、人工智能等专业的跨界,打通专业壁垒,实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机贯通。
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为满足行业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根据职业素养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为社会育人
鉴于职业学院给予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数量和要求,就选定的教材对学习篇目、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符合国家、企业、个人需要的充分体现优秀文化和劳模精神、人文情怀的教学体系。首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精选蕴涵弘扬中国精魂的文章加以学习和鉴赏:如通过学习吴伯箫的《菜园小记》,能教育同学们不忘过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进而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融入血脉。其次,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选学张柏春的《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时代建设者。再次,通过问卷调查、跨学科座谈,形成实用阅读能力训练、实用写作能力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养成语文应用能力,为走向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改变理念,完善教材形态,以纸质教材为主,数字化资源为辅,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使学生学习向广度、深度拓展[4]。
(二)教学信息化为课堂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助力教学,教学呈现方式生动、丰富,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兴趣浓厚,体现了当下“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的教学特色。课前,教师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提前学习线上课程资源,不仅使互联网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扩大了教学空间,同时学生提前预习,整体把握知识点,自行消化易学易懂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笔记留待课堂解决,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集中答疑解惑,就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把节省下的课堂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就知识的学习、领悟、吸纳向更深度拓展、广度延伸。课后,教师发布作业、章节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学习平台教学数据及时反馈,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成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易度,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成果显著。譬如在学习我国著名话剧《雷雨》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基本不看话剧,更不了解话剧,要想达成教学目标,鉴赏话剧的舞台艺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让学生课前观看经典话剧《雷雨》视频片段,使学生直观感知话剧舞台艺术,了解话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同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话剧相关学习资料和微课,通过主题讨论让学生借助视频信息概括话剧的相关知识点或发布随堂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小结,学生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话剧的概念、种类、特点后,在课堂上鉴赏话剧,臧否人物,理解主旨就迎刃而解[5]。
(三)重视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高职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强,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经典篇目的学习之外,要增加语文综合课堂活动课时比重,理论联系生活、学习、职业实践,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积极投身语文学习和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实用写作求职信这个模块后,进行一场模拟应聘会。应聘求职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每个求职的人都要经历数次应聘,因而必须掌握应聘的相关知识、方法和面试技巧,为将来应聘成功做好准备。为了让模拟活动顺利进行,使每个同学都能受益,学生们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学生们准备好求职信和相关求职资料,模拟岗位以本专业为主,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本地区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企业单位信息,熟悉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企业文化、业务概况、发展前景等;其次,了解自己应聘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如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竞聘优势等;再次,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掌握面试技巧和攻略,调整心态,注意仪容仪表;最后,挑选面试官,面试官要准备好两个面试问题,把握好时间,对应聘者客观评价。面试结束,教师、面试官、学生代表做好点评和小结。通过这一语文综合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应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精心准备和筹划,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深入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增加竞聘的优势,才能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学生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成长,提升了职业素养[6]。
(四)与专业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
高职语文教育与普通中学的语文课程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更应体现职业特色,实现与专业有机融合,加强实践和应用。例如,在学习《菜园小记》时,针对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要联系烹饪班的特有专业,除了语文课的共性外,要与专业融合,课文中涉及的蔬菜都是家常菜,如白菜、韭菜、萝卜、芫荽等,对烹饪班的学生来说,一定先要了解这些蔬菜的特性、营养价值和搭配,因而上课时让学生先介绍这些蔬菜的有关科普知识,再让学生介绍自己专业所涉及该蔬菜的菜品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当然课前要求学生制作PPT,拍摄自己烹饪的菜品视频或下载的烹饪视频,这些都要求学生用叙述、说明、准确、简洁的文字陈述出来,而文字功力的练成来源于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和运用。通过成果展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素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充分体现语文课与专业融合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再如给旅游专业的学生讲授陈从周的《中国园林的风格》一文时,先从大型纪录片《园林》中截取视频片段播放,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进入对文章的学习,同时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本地知名公园的造园特点、景观做一个介绍,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导游,在对熟知的公园做专业介绍时,同学们能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和语言的魅力。学生既学到了如何赏园,也学到了如何发现园林之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也从文中学得了写作技巧。高职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价值和用处,使其转变学习态度,愿意积极参与,在课堂学习中既锻炼了信息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同时也内化了专业知识,实现了语文与专业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五)教学评价立体,应体现职业素养的养成
课程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最后的程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都要靠它来衡量。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业作出评价,需做到:1.合理设计考试内容和比重,把学生的线上线下语文学习活动全部囊括进来,分配合宜的比例,对学生做全面考核评价。2.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评委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避免偏颇,使评价更加多元、合理。3.以考核标准为原则,体现评价的进程性。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要体现“学中做,做中学”,评价应做到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以一纸试卷下定论,要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活动、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做科学的评价,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
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完善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架构适宜的知识体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宗旨,为社会培养既有人文情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又有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作者:时晓雯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