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锤炼语言形式中提升语文能力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在锤炼语言形式中提升语文能力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锤炼语言形式中提升语文能力探讨

摘要:在课堂言语实践中,教师应通过范式回答规范学生基本的言语表达形式,从言语实践的深度与灵活度方面加以多角度练习与强化。最后,要以反复辨析、反思来巩固书面语言表达方法,最终达成自如自发的书面语言表达力。

关键词:语言形式;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教学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意识地实现“书面语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其外显的语句篇章就是语言形式。因此,语文教育中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所有言语实践活动,都是有条理、有内涵、有文采的书面语言表达,它们本质上仍是以现代汉语书面语为内核的言语实践活动,所外显的都是语言形式。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既是现实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同时还是学生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升学生规范化、书面语化及文学化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阅读教学课堂交流、中心观点表达及书面答题练习三方面着手,通过在课堂交流中辨析、反思感悟书面语言表达的本质与外在,在书面练习中巩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堂交流重规范,书面语言来表达 

日常教学中,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对教师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讲上几句,甚至会出现争论。然而,如果让他们有秩序地进行表达,学生往往会知难而退。笔者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仅仅停留在口语层次,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存在着脱节。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去做:

(一)经营语境

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流往往雷同于日常对话,出现非常简单的短语对话,甚至是词语式问答。显然,这样的问答不影响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不经过一定的指导与练习,学生就会把课堂中的口头问答方式带入书面答题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规范说话,可以让学生把原先答案中的词语和短语组成一句完整的话,把对话的语境直接变成书面语言。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以完整句式为主的书面化语言。

(二)借助文章

教材选文中优质的语句可以成为学生回答、表达时的书面语言范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先从朗诵积累入手,促进言语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然后进行语言辨析训练。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和词语巧妙地写出了猫的古怪性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文本品读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其原有的语言表达更具文学味。

(三)积淀文化

要想让学生有效积淀语言文化,必须要求他们从形式上习得言语的结构,从本质上习得言语的神韵,促使形式与内涵达成双重积淀。例如《开国大典》中“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用对仗的语言显示了群情激昂的热闹场景。这从言语形式上体现了作者用语的智慧,更表达了当时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心灵上的喜悦。在充分积淀的基础上,学生表达时,就会充分展示自己已经积累的最美的语言,从而得到同伴、教师、家长的肯定。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肯定能爱上书面表达。

二、观点表达就范例,常见句式夯基础                              

在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对话引导之后,教师要迅速跟进,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巩固教学成果,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之逐步接近书面语。

(一)范式回答

学习的捷径就是从模仿到创新。为此,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常用的句式和答题模式 , 让学生跨越从口语到书面语的难点。如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时,教师可提问:“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回答的句式就是“美好的礼物是花籽”。在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一基本句式进行语言表达之后,教师可要求他们迁移运用基本问答句式去回答其他问题。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提供了表达范例。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在模仿中习得规范句式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大胆突破规范,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连续问答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因为认知水平有限,导致回答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追问、反问等方式,及时为学生提供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引导学生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连接词来表达含义较为丰富的意思。如研读文本《学会看病》时,心理描写“时间像沙漏一样艰涩地流动”中表达的不仅仅是母亲等待时内心的焦虑,更有母亲对孩子的担心。而大部分学生只将其理解为时间过得慢。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这里仅仅是写出了时间过得慢吗”“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在等待时更大的痛苦是什么”等问题,以提升学生的表达层次。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把握课堂契机,适时引导,引领学生发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有血有肉。 

(三)多题同答  

 教师多角度挖掘语句所承担的内容及思想,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关联词或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应答与表达的技巧。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空隙”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空隙之小?”学生总结归纳之后,明白作者是从视觉、动作、感觉这三个角度来写的。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排比句式把三个角度的回答组成一句话来说说看。这样多角度、多内容的答题练习,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内化与吸收。

三、阅读能力在实践,勤练多思得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文和课堂教学所携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然的、本能的行为,从而逐步加大书面语言实践的难度和强度,最终提升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与审美品位。

(一)多维实践

充分的语言实践是学生形成个性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必备条件,但千篇一律的练习无疑会降低练习的成效。因此,多维实践就很有必要。实际教学中,同样的习题可以采用口头回答、网络答题、书面回答等形式;在练习的时限上可采用竞赛答题、抢答、限时完成、延时完成等方式;在题型上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现。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中把这些语言实践的内容和方法教给学生,逐步丰富课堂中学生书面语言实践的形式,以达成充分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二)反思赏析

阅读反思是指学生跳出阅读理解范畴,总结自己的阅读方法,并优化自己的阅读行为。阅读赏析则是学生结合自己对世界的原有认识,把文章置于历史长河、创作背景及作者特性等多元人文环境中,在作品的外部进行赏析。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置合适的阅读交流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阅读感悟意识,激发学生言语实践的兴趣,达到深入理解语言文字、启发多元思维、实践言语表达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同伴的挑战,往往会激活与调控其原有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使之对文章产生积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阅读交流环境中,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结构与文章视界便实现了高度同化。这样的解读,不仅重建了阅读内容的文本意义,还重建了学生的阅读认知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多元评价

要想真正加强书面言语实践,教师还需改善评价方式。上文谈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句式练习、追问,都是语言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语言材料积累和思维训练,是一种单向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阅读答题练习中,错误总是存在的。为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互改互评是书面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可以同桌互相批改,评点错别字和明显的错句等。这在中低年级可以很好地控制学生作业的出错机率,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组内轮换点赞,评价优秀情景。同伴的学习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同伴的肯定和表扬,可逐步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目标。第三,班上集中“挑刺”,点错补优。参与评论的学生可先阐述其出错的内容,探讨其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说出各自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该如何改正,以及该如何避免相同错误的产生。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人的发展工具。将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言内容的表达结合在一起,把语言表达训练与阅读教学相互整合,合乎新语文教育价值观。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阅读和语言表达,是当前统编教材课改理念引导下的教育转型与创新,它找到了语文素养培育的落脚点,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特性和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

作者:徐连弟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学院路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