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并且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也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读写结合;仿写

群文阅读和读写结合都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在课程改革下不断被应用的新兴教学方法。群文阅读主要是将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多篇阅读材料汇总进行统一阅读的教学方法,读写结合主要是将阅读和写作二者进行统一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也通过写作来促进对阅读的深度理解。将读写结合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中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明确群文阅读主题,分析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阅读主题,在围绕一个固定的主题进行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需要先为学生明确一个阅读主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常都是先明确阅读主题,然后教师围绕阅读主题给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整理。在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写作的主题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并以此为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该主题写作的技巧和思路。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以描写景物为主,如《观潮》《秋晚的江上》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再给学生整理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如《冬》《春之曲》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外多篇描写景物的阅读材料中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技巧和思路,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思路练习写一篇景物描写的作文。再例如,第二单元中习作主题为“小小动物园”,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整理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从中学习动物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

二、在群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表达心得与体会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教学,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了解相关的语文内容,同时在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也更加丰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思想观点等。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着重启发与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然后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实现群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第六单元主要是围绕“亲情”展开阅读,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有关亲情的课外阅读材料整理出来放入群文阅读中,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和感悟,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谈一谈感受,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写读后感的作业,通过群文阅读中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以及自身的实际经历,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想象力都还比较有限,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又至关重要,传统以书本、文字版书为主的教学形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阅读主题与景物有关,包括课文《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等,如果单从课文文字的角度出发,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很难有效地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让学生能够在多感官的冲击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够提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兴趣。当学生在这些资料的结合下完成阅读学习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描写自己印象中难忘的景物。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积累更加丰富,这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给小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在群文阅读中有效地结合读写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将所学习掌握到的写作知识进行运用,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孙利.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49-50.

[2]吴瑞芳.基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的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09.

作者:高颖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