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语文教学要求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育的语文教学要求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育的语文教学要求初探

摘要:从美育视觉去思考高中语文教学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在明确语文学科教什么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哲学、美学修养,还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即基于教材的美育大观念的确立;围绕美育大观念来设置主要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基于美育大观念来设计评价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育视觉;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又该如何处理好文本解读与立德树人、文化传承间的关系,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青年?

一、何谓语文

语文这个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的,它将先前的“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由此可知,语文应该是指语言和文学。文是象形文字,它的甲骨文写作“ ”,是一个胸部刻画了花纹的正面的人形,所以就有了“文”即“纹”的解释,也许在中华文化的早期存在一个“文身”的时期,但《庄子·内篇·逍遥游》中就提到“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足见在中国古代极早用以显示成年、已婚、权威、勇力、美观的办法不是“文身”。中国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文在中国文化中不是文身、刺青。但文确实和修饰有关,修饰的目的是增进其神圣性,最终产生美感。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认为“文”指人类脱离自然的人文活动所显露之样态,它与质相对,质是原始粗糙的,文则采饰可观,二者可用玉石的浑璞与琢冶来比喻。而脱离自然的人文活动离不开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质朴这一自然属性中多一些文明,这就是孔子所谓的“文质彬彬”。文即美,《论语》说“里仁为美”,宋代朱熹注解为“里有仁厚之俗为美”,仁厚曰“善”,美与善原是同一而和谐的。所以说,教文不仅仅是教的对象,更是教的目的——唤醒人的美与善,以达孔子“郁郁乎文”的教育理想。语文应该是一门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文章、文化来实现智育、德育、美育育人目标的一门学科,即于漪老师提出的“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这样的教育观同时也回答了核心素养下中国教育必须明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

二、基于美育的语文教学要求

(一)以人为本,人师先行

语文教学要达成以美育人、以善育人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要心中有人,不能只见文本不见学生,心中有人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明确文本所指向的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要想授人以美必先要懂美,于漪老师主张教师要学点哲学,其实还要学点美学,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比如中国美学的“物我通融”“空灵淡远”“逝者如斯”“无言之美”“大巧若拙”“以小见大”“气化宇宙”“四时之外”“华严境界”“饮之太和”等等,它们表现了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的生命超越,强调生命的体验,追求身心的安顿,反映了中国人与天地共生、与人和谐、于己内省的观念,语文教师对此须有一定了解,方可传道授业解惑。

(二)核心素养下美育大观念的确立

大观念最早是由布鲁纳(J.S.Bruner)提出来的,威金斯和麦格泰(G.Wiggins&J.MCTigle)将其简单归纳为:一种有焦点的观念“透镜”,透视任何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科构成中,大观念可以代表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体现学科课程目标,换句话说,大观念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我们要实现语文教育的美育目标,首先要厘清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模块课程纲要、单元课程纲要、课时教案之间关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要求,模块、单元纲要,课时教案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具体抓手,明确了几者的关系也就明确了核心素养下美育大观念确立的策略。策略一:选择核心素养或语文学科素养为既有目标,确立美育大观念。例如,模块五第二单元《边城》(人教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可以将人文底蕴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其对应的美育大观念,进而为此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内容进行教学。策略二:通过追问的方式确立美育大观念。例如,为什么要学习该内容?学习以后会怎么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无帮助?该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哪些美德?例如,模块五第三单元《谈中国诗》(人教版)美育大观念的确立。问:为什么要学习这篇文章?答:为了了解与西洋诗相比中国诗的特点。问:学习以后会怎么样?答:学习后会更加了解中国诗歌的特点,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无帮助?答: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中国诗歌、鉴赏中国艺术。问:该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哪些美德?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自信,坚定学生的文化认同,热爱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学会鉴赏美,并将中国诗歌中的无言之美、淡远之美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我们就将人文底蕴、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为这篇文章的美育大观念进行教学设计。

(三)围绕美育大观念来设置主要问题和组织学习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活动要求落实学生本位,围绕主要问题创设或组织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学会学习。例如《谈中国诗》,在确立了美育大观念后,围绕这个美育大观念设置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四)基于美育大观念的学习要求来设计评价方案

判断美育大观念的学习要求是否落实,需要设计评价方案,例如《谈中国诗》“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无言之美、淡远之美、安和之美。”作为美学大观念“学习美、感受美、热爱美、表达美”的学习要求,为判断其落实情况,可设计以下评价方案:按照上述评价方案,可检查本课美学大观念的落实情况,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上述内容是从美育的视角出发,以大观念为抓手来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2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张汝伦.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作者:郭燕峰 单位: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