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策略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基于认知规律,趣化识字教学;借助多种策略,优化朗读教学;借助教材插图,培养形象思维三个方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低段语文;形象思维
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终身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资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统编版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助手。那么,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开展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需进行研究。
一、基于认知规律,趣化识字教学
(一)基于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识字
统编版教材正是关注到了汉字的自身特点,所以在教材的编排中逐渐渗透部分汉字文化。从一、二年级的识字编排中不难看出字词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需要做到借助编排巧妙的教材,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例如,《拍手歌》中“歌”一字为形声字,教师可以先讲解“歌”字的读音来自左边的声旁“哥”,再提到右半部分“欠字旁”的表意性,表现出一个人张口的动作,这正是“歌”字里包含的意思。学生一旦理解了形旁“欠”的含义,把“欠字旁”误写成“反文旁”的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基于汉字特点,引导学生识字
从汉字的特点入手,另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就是利用汉字的系统性,用一个字带一类字,讲解这一类字的共通性,让学生在记住这一类字的同时学会寻找规律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拍手歌》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先通过形声字规律把“鸟字旁”“隹字旁”的含义讲解清楚,再让学生通过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找出其他鸟类名称中的共同点,讲解完一类字词的共性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鸟”“隹”的象形字,以汉字的符号性向学生展示汉字文化的奥妙,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演变的过程,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借助多种策略,优化朗读教学
很多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毫无感情,这是因为他们朗读课文时往往只关注课文,而想不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之处,也就无法通过比较感受到本篇文章的特点,从而无法投入适当的感情。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课文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课文的感情基调,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基本朗读技巧。
(一)分角色朗读
低年级学生往往朗读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分工,根据不同课文的段落特点安排朗读活动,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听,朗读后再及时进行纠正和提示,尽量做到读通、读准。同时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言和交流,互相学习朗读技巧。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科普性诗歌,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将这篇诗歌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再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分配朗读任务,让一个学生读一段,要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则成为倾听者,在听的同时思考朗读的方式和技巧。这样的方法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并且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理解性朗读
要做到把课文读好,仅仅把字词咬准、把句子读流利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并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情感。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小公鸡与小鸭子》一文,是一篇可以分角色朗读的文章[1]。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提醒他们注意不同的角色有什么不同的形象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透彻理解了课文本身表达的含义,更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热情。
三、借助教材插图,培养形象思维
统编教材中还搭配了不少精美可爱的插图,配合着课文的文字一起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启发,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和场景,自然产生自己的理解[2]。例如,教师在对《田家四季歌》进行教学时,因为“雪初晴”一词就极具画面感,但来自南方的学生可能并没有亲眼看过这样的景色,因此教师通过一些雪后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展示文中描写的画面,指引学生观察雪初晴的景色有什么独特之处。不少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到雪地的完整性来猜测时间,同时也对雪景有了深刻的印象,自然建立起了与课文情感的共鸣。总之,教师应当吃透统编版教材的编排内容,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如何优化口语交际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1):13-16.
[2]吴秋华.借助教材插图,发展语言形象思维: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福建教育,2017(45):46-47.
作者:陶雅萍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