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的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的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的策略

摘要:现阶段,国学经典并没有真正很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偏重于教材的课本式教学,导致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语文的教学意义。教师应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拓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章结合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的重要作用,着重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朗诵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国学教育;朗诵;语言运用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是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明白经历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和劳动人民总结的人生哲理,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学科的意义,以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都需要深层次发掘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的重要作用

1.塑造健全的人格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五花八门。与此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心智尚未健全的学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过多负面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摄入”,也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语文学科融社会、人文、民族优秀文化精髓于一体,其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而如何发掘出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哲理内涵,就成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国学经典朗诵渗透到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利用国学经典发掘出语文学科更加深刻的内涵,再以此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拓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库优化和语言整合,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事实上就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来看,以语文写作为例,写作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很多学生写作水平偏差,语言运用不到位,逻辑混乱。归根究底,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得不够深入,并没有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而将国学经典朗诵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国学经典发掘学科内涵,再在语言运用中体现出来。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抱怨”学习是坎坷又永无止境的,或者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在特定环境中的情绪,就可以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名句。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提炼学生的语言,并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就可以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的有效途径

国学经典诵读是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将其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提炼出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炼出国学经典,以及如何通过国学朗诵充分展现语文学科教学重要作用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深入发掘教材,提炼学科内涵

纵观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发现,围绕教材展开的教学活动,对教材内容的发掘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知识的了解也停留于表面,不理解课本内容的内涵,不明白语文学科的意义。学生漫无目的式的学习直接影响了学习心态,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语文学习低效率,甚至直接影响到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本,是教师对教材发掘不够深入,学生没有真正弄清楚学科内涵。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就需要教师深入发掘教材,如对于孔子的《论语》,就需要学生从中感悟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谦虚学习态度;对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就需要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明白不被世俗环境所影响的高洁品格等。总体来说,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内容和语言,这些语言实则是国学经典的体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学习和共同分享,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内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以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十二章》为例,每一则内容都可以发掘和融入国学朗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发掘其深意。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学生知晓其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对其进行反复朗诵,通过大声朗诵体会其情感,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自然就可以达到语文教学与国学朗诵融合的重要目的。

2.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从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看,枯燥呆板的课堂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融合,还是课堂内外的联系,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也需要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传承和发扬。首先,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对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掘出的“羊跪乳,鸦反哺”这种国学经典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其次,语文课堂不应该局限于室内课堂。教师应让语文课堂走出室内,通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学经典朗诵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逐步达到学科教学目的。这样,学生就需要了解创作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同时为了使得朗诵更具有情感,就需要反复进行朗诵,在朗诵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同时渗透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3.反复朗读背诵,加深内涵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学科学习的内涵。而大部分的国学经典都是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出现在语文课本上,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由于语言差别存在的学习难度相比普通白话文有所增加,所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其内涵。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朗诵,重点突出“朗诵”学习,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大声吟诵和背诵,通过对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从而领略其真正情感。例如,《观沧海》这首诗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但由于诗人勾画出了大海吞日月等宏伟壮丽的画面,所以浅显地诵读很难体味到诗歌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进行示范性朗读或领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逐步达到渗透国学经典的重要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纵观当前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学习难度和学习任务量增加,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变大,甚至有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迷失方向。漫无目的的语文学习不仅使得学生兴趣缺失,也使得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低下。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将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应深入发掘教材,提炼学科内涵,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加深内涵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婷婷.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陈军令.成才视野下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4(32).

[3]李梅娜.国学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7.

[4]刘怡岐.融国学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4(17).

[5]荆聪聪.初中语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许江江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