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思维对语文教学的启示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非线性思维对语文教学的启示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非线性思维对语文教学的启示初探

[摘要]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形式。传统的线性教学,使人思想僵化,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非线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中,重建了语文教学的框架结构,使教学呈现出新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适时调整教学目标。非浅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追求答案的非标准化,关注教学评价的互补性,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使语文教学更开放。

[关键词]非线性思维;语文教学;启示

如果把人的思维进行区别的话可以分为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的、变化的思维方式,就像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一样。线性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非线性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语文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非线性思维方式来研究语文教学。

一、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非线性教学目标的设置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的,严格依据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在同一目标的引领下向着同一个方向推进教学,以至于把学生培养成许多人口中的“木偶”或“机器”。很显然,这是一种线性思维的教学方式。非线性思维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目标是模糊的,是不可预设的,教学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固定不变地推进的,总会出现不确定的变数。因此,我们就得随时修正目标,做出适时的调整。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受教育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经历、理解和感受,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构建、自我重塑的过程。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活生生的人而非“木偶”或“机器”,这样才不至于强制性的“醍醐灌顶”。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目标的确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自我构建起来的,肯定与教师事先预设的那个固定不变的目标有诸多的不一样。我们应当允许这些不一样的出现,因为这些不一样中或许就包含着闪光的、金子般珍贵的创造力。非线性的教学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拥有着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非线性教学过程的生成

教学目标确立以后便要进入实施环节,即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线性的教学。新课程注重生命教育,提倡通过课堂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过程,是非线性的教学过程。

1.允许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传统教学不允许有坏的教学事件发生。如果有,教师会用预定的评价机制否定掉。其实,这是线性思维在作怪。教学事件的存在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就碰到过突发的教学事件。当我在分析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时候,学生联系生活讲了很多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想法,并且举出了现实中破坏环境的事件和人。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高声说:“老师,这样的反面人物我们班的某某也是。他不但把学校花池里的花掐了,还把图书室墙角的环保警示牌给揪下来了。”全班同学愕然,一片声讨,某某同学也羞愧难当。这个时候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灵机一动,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小练笔:结合小村庄的消失和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写一段话。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写出了最真实的想法,某某同学也承认了错误。第二天,图书室的环保警示牌也高高地挂起了,不能不说这是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延伸教育。

2.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式教学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而去情境化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得到结论的过程,学生也许直接接受的是现成的结论,但他们却不知道结论是怎么来的。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教学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非线性的教学过程通过情境创设,设置问题任务,让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呈现了烈火焚烧下的圆明园的残破景象。大火烧到了圆明园,更是烧到了学生心中,他们目睹此景不禁发问:“圆明园是一处怎样的景观?为什么要焚烧?是谁点燃的烈火?当时的中国人为什么不抵抗?”这样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教学法真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3.设一节没有标准答案的课

线性思维的思维定式便是追求标准化。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教学过程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要求大家的答案要一致,不能有所偏离。这是一种单向不变的课堂教学,是直线型的教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世界是多彩的,每个人也是多彩的生命个体,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出丰富、开放、立体化、交互性、发散性等非线性的特征。追求答案的丰富多彩,设一节没有标准答案的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完人教版课文《巨人的花园》后,我让学生谈“幸福是什么”。学生说:“幸福是拥有一份纯真的友谊。”“幸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幸福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这样的回答可谓精彩纷呈。但如果教师受课文的影响,说学生的回答都是错的,按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幸福,就是学会把快乐与别人一起分享!”那么,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就会被教师的标准答案撞得支离破碎。这折射出的便是单向的线性思维教学倾向。

三、我们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互补性

1.课内评价

课内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鞭策、导向的作用,能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在非线性思维指引下的课内评价应改变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当中,实现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容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2.课后评价

在非线性思维视角下的课后评价应适当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仅仅靠教师的判断和反思还不够,还不能准确评估出实际的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目标的设置方向,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将非线性思维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为我们开启了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我们不是为了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尽管这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成熟,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非线性语文教学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晓哲.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非线性[J].新课程评论,2017(12).

[2]柳袁照.建一间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J].新课程评论,2016(6)

作者:李鸿林 白加央草 单位: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