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维导图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思维导图是将抽象的知识、思维转变为具象图形的学习手段。在语文学科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学生领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状态,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新视角,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实践;阅读写作;拼音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记忆是首要位置,阅读写作是其次,它完全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在此背景下,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背诵课本知识,他们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引入思维导图,能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状态,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新视角。
一、思维导图在拼音教学中的实践
(一)思维导图在拼音教学中积极作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最明显的作用是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思维导图作为文字和图片的集合体,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思维导图可以将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在拼音的拼读和拼写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能收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声调时,教师经常用“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在尾巴”的口诀来引导学生找到标调的声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住这个口诀,如图一所示。通过和教师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有效地记住这个口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记,做到手口脑同时使用,以达到拼音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实践
(一)思维导图在生字教学中的作用
生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学段教学的重要任务。目前的生字词,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都是从偏旁结构开始,让学生根据生字词的偏旁结构进行拆解分析,然后组词。在学生对生字词有了识记后,教学进入巩固认知环节——让学生反复抄写。机械地记忆生字词,枯燥地抄写字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这样的巩固环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生字词教学中适时引入思维导图,能让学生走上形象记忆之路,使汉字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字词的积极性。例如,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泪”字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目”是眼睛,偏旁是“氵”,从水和眼睛的关系想到……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示一步步接近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就逐渐加深,对生字的辨别能力逐渐增强,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生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生字词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扩大小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生字“哥”时,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他们就会想到“大哥”“哥哥”“小哥哥”“哥们”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纵向思维导图网络。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偏旁进行联想,学生就能想到“歌”等。然后,教师挑选出比较常用的“歌”字,要求学生继续联想组词。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组成了“唱歌”“歌唱”“歌颂”“好歌”“山歌”“国歌”等词语。这样“哥”字的思维导图网络就形成了,如图二所示。这样,学生在学习“哥”字的同时,还学会了“歌”,掌握更多的生字词,锻炼他们的联想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阅读教学的困境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读文本,了解文本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然后进行归纳概括。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单线思维中,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单线思维模式中,学生的思维被固化,没有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使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一旦接触篇幅较长的文本,学生就无法将阅读的信息整合起来。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教学时,教师要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多次阅读了解文章的大致脉络;然后,学生画出文本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思维导图进行比对,深入理解文本的发展脉络。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小组成员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和教师的讲解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细化。经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学生能梳理清楚文本的思路。这样,既达到了阅读文本的效果,又将阅读带入了一个科学的思维轨道。当然,第一次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常常没有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让他们明白思维导图的绘制办法。同时,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工作。当学生绘制的导图出现典型错误时,教师不仅要进行指正,而且要出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以供学生参考、修正。如,在教学人教版的《泉水》一文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第一,确定关键主题。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并明确了文本的中心主题,找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第二,确定次主题。学生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初步整理出文章的几个知识点,这是思维导图的第一层分支。第三,确定节点。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学习资料,找出学习的重难点、拓展点、疑惑点等,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第二层次的分支。第四,完善导图。学生可以随机地在纸上添加自己的想法,不同层次的主题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以加深印象。当然,这几个步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多个节点,延伸出第三个层次、第四层次的分支。如图三所示,学生以课文的内容为中心主题,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整理出了文章的主要脉络“水池—草地—果园—山谷”,并添加了相应的关键词。
四、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写作无疑是很多学生的难题。在看到题目之后,不少学生感觉无话可写,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受到思维的限制,缺乏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将作文与思维联系起来,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写作。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能有效地改变学生无话可写的困境,帮助学生明白写作的逻辑顺序,减少写作的时间。在作文课堂上,教师要对作文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内涵,了解作文的主旨。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对作文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文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以“春”为主题的习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春”字,提问学生根据“春”这个字可以想到什么字或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答“绿色”“柳叶”“花朵”“春游”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柳叶”又展开联想,学生想到“柳絮”“二月春风似剪刀”“微风”“细雨”等。如此一直延展下去,在黑板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网络图,如图三所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写出一篇“春天”的作文。这样,在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的逻辑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离不开想象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吸收、处理能力进行系统地训练,而且要教会学生对信息进行利用,展开想象。而这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锻炼。小学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些续写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原文为逻辑起点,根据自己想象绘制思维导图。如果原文中是以蝴蝶、蜜蜂为主要对象展开的童话故事,那么学生就要根据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绘制出蝴蝶、蜜蜂、花朵、阳光、小草等多个关键词,并以这些关键词为核心展开想象。有的学生根据蝴蝶、蜜蜂热爱劳动的共同特性,写作出歌颂劳动者的童话故事;有的学生发现蜜蜂、蝴蝶都了牺牲自己哺育下一代的特性,写作出歌颂母爱、歌颂亲情的童话故事。每个学生的想象不同、逻辑思维不同,所写出的故事也是不同。思维导图的使用,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思维导图设计,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波,李胜清.思维导图视角下小学拼音教学探析[J].课外语文,2017(33).
[2]郝春霞.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9).
作者:牟春燕 单位:浙江台州市临海市江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