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国学教育是我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课堂实行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国学教育的相关概念,并且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国学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特点。最后,基于小学语文教学需求,提出了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学教育;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国学教育浓缩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论语》、《孔子》、《孟子》、《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是我国五千年间流传下来的经典民族文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培养自身语文素养的过程。融合了国学教育,对学生的语文培养与教育,更具有代表性。语文包含的内容千千万万,很多时候学生学习语文,呈现出一种无目的性与主题性的状态,只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机械学习。而通过国学教育在语文中的渗透,学生将可以对自己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因此,对于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教师仍然需要探索正确有效的教育策略,才能更好地将国学经典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同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传承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一.国学教育的概念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洗礼与沉淀下,筛选出了最经典的历史文化著作并流传至今,其中包括《论语》、《孔子》、《三字经》等国学经典。青少年经常接触国学经典,受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对于培养语文素养很有作用,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国学经典教育中汇集的,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精髓,是本源性的历史巨作。在历史一次次变迁中,国学经典愈发显露出其内在精髓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结合国学经典内容,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时能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国学经典涵盖了我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是我国学生古代蒙学教育中最经典的历史读物。国学教育汇集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经典以及优秀历史经典故事。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国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特点,分别为启蒙性、趣味性与循序渐进性。与其他教育内容相比,国学教育的教育特征更加明显,涵盖的国学理论知识更易于被学生们吸收。国学经典的教育特点,让其在小学语文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中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更容易被消化,学生们学习起来困难系数不大。
1.启蒙性。国学教育具有启蒙的特点,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有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对知识分辨能力弱。在这一期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及其重要,而国学教育便具备着重要的启蒙性。国学经典《论语》中,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学生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的时候不要强说知道,这是一种大智慧。以此教导学生要虚心学习,而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习到知识。
2.趣味性。众所周知,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对孩子进行教学的内容要有趣,才能更好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国学教育本身便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国学经典包含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或人物等。其中塑造的形形色色历史人物形象,以及各式各样精彩的历史故事,带着较强的趣味性,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除了历史故事与人物,国学经典中还包括优美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供学生阅读,同样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搭配与国学经典相呼应的精美配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循序渐进性。国学经典包含先秦与儒家的各种经典文化篇章,具备丰富的教育特性,这种教育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体现出一定的循序渐进性质。正由于小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较弱,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太难的知识点,因此对他们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从浅至深。国学经典在语文中的渗透,同样按照教学需求,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将知识点融入教学中,再由教师向学生们讲述。国学经典不仅课程内容还是教育主题,都会以单元为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学教育内容。
三.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在语文识字基础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结合国学经典内容,先做好识字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在开始识字前,先向学生讲述中华汉字的由来。例如,在学习“门”字时,可以融合国学经典内容,向学生深入介绍“门”字形的由来与演变。最初在甲骨文阶段,人们通过两扇门以及头部的横梁,来形象表示房子的出入口。后来随着中华汉字的发展,金文的门字顶部由椭圆的三角形组成。到楚系文字时两扇门板已相互分开,顶部横梁消失,留下的是两个门板跟转轴。后来发展至小篆,门字字形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笔画更加顺畅笔直,接着到楷书以及现代的简化字,门字的自行越来越简单,更易书写。另外,在识字课程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不同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在汉字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展示汉字演变过程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学生的印象。
2.在语文诗词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过程,需要会感受诗人想表达的感想。国学经典中包含很多古诗词,将其融入诗词课堂中,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词含义,感受诗人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接触古诗词,对于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国学经典中,《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诫青少年从小开始就需要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学无所成之后才开始感慨悲伤,才知道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努力。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寓意着爱国志士的一腔热血,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懂得奋发图强未来报效祖国。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由上往下急速倾泻的壮观情景,仿佛是由九重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一般,描绘出了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学生们在诗词与国学经典相结合的语文课程中,逐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在语文经典故事中渗透国学经典。语文学习经常涉及到故事讲述,这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程。国学经典中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趣味历史故事,例如刻舟求剑、闻鸡起舞、刘备三顾茅庐、武松打虎等等,不仅有趣同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语文课上,选取部分国学经典故事向学生讲述,并深入向学生传达故事的内涵。让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听故事,而是学会总结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要传达的具体含义。例如,国学经典《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求贤才助自己一统天下,三顾茅庐,只为求得诸葛亮出山。学生们从这个历史故事中,能感受到刘备为求人才一而再再而三,锲而不舍地到访诸葛亮的家中,体现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学生们通过这个故事,能感受到刘备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他爱惜人才的良好品质,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能得以运用。在语文故事讲述中,教师还需要时刻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如若学生对于讲述的故事内容表现出意犹未尽,教师可继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历史故事对学生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把握。
4.在语文实践课程中渗透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在语文实践课中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实践课程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实践,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语文实践课程的种类较多,有绘画、课外活动、手工课程等等。以语文绘画课程为例,教师可结合国学经典内容,选取部分画面感较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图纸上绘出来。杜甫的《绝句》中,“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便是一副绝妙的春景图,诗词中包含的内容画面感较强,可提供给学生们进行联想绘画。教师可将诗词挑选出来,给学生发放图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将挑选的诗词内容画在图纸上。学生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所学古诗词的理解与认识。另外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激发自己想象力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培养自身的语文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综上所述,国学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并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配合合理的教学理念,同时需要研究更多有效的渗透策略,将国学经典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才能真正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玉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课外语文,2017(12):177-177.
[2]王宁.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文摘版:00244-00244.
[3]苗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7(3):115-115.
[4]王萍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29):69-69
[5]苗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7(3):115-115.
[6]杨梅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问题及其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9):75-76.
[7]张生春浅析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7(33):61-61.
作者:李岷妍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三栋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