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述(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优化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培养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成为值得初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教学课题。在此,对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作简要论述,以期与广大同仁进行共同的交流借鉴。
一、确立阅读教学基本目标
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最稳定、最基本、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运用自如的语文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较深的文化素养和儒雅的言谈举止。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语文的基本知识如语法、修辞等都是必须要学会的。不断增多的语言知识,是学生将来应用语文的基础。语言技能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思维模式、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能够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深厚的文化素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和审美能力。高雅的言行举止可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准确地表达。
二、满足学生个性阅读需求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近文本。教学情境创设要突出个性,使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中,最大限度地展示真实独特的自己。比如,《幼时记趣》是一篇描写童年趣事,反映作者惩罚强暴、怜悯弱小的纯净纯善的童稚之心和童真童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进行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都看过小蚂蚁搬家的情景吧,还记得当时为什么好奇吗?当时的你感到了什么样的乐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就是清朝人描写的他在观察微小生物时的想象,充满了童趣。学习这篇文章,也许会让我们回忆起更多的童年往事……这样的情境导入,巧妙地融入了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让童心花朵般绽放开来,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的语言产生了多样化的、生动的碰撞。
三、增强学生个性阅读效果
我国清代著名散文家刘开曾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生活体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巧妙地设计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思考来提升个性化阅读的质量。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设问方法有观察提问法、剥茧抽丝提问法等。比如,在《黔之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应用剥茧抽丝法设计了问题:①老虎最初见到驴子时,是什么表现?②老虎发现驴子有哪些本事?老虎为什么会尝试着去接近驴子?③驴子最后是什么下场?④你眼里的老虎和驴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对本篇课文作出简短评价。⑤你认为本文的寓意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个性化阅读思考,每一个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各不相同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发现自我,激发兴趣,养成良习,让学生自由地感受阅读的乐趣,畅快地享受阅读之美,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心得。比如,在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为了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所思、所得、所悟,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模仿晏子使楚时说话的语气、神态等。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表达了各不相同的语调和神情。有的读出的是晏子对楚王的不屑一顾,有的语调言辞中充满了讽刺,还有的表达的是晏子的君子风范……这阅读完全改变了过去阅读教学中,规定学生用什么样的情感、语调去阅读的限制,而是让学生按着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阅读讨论。比如,在此次阅读中,笔者认为,在阅读中要表达出晏子的君子风范的同学,很有见地,于是就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君子风范?古人为什么都愿意做君子?为什么说晏子有君子风范?小组讨论后,由小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锻炼提升。阅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处在美好花季的初中学生,对知识世界充满了好奇,阅读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初中学生走向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样的阅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语文学习质量,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将为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家玉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第二篇: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重要命题,并且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时的独特体验,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作能力,为更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逐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情境教学、生活链接、自主体验、学科整合、尊重并保护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一、在情境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把阅读课“激活”“盘活”了呢?笔者认为,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情感,又有利于他们在“直觉感知”中产生个性化阅读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能力与素养。在学习《桃花源记》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让学生慢慢地闭上眼睛,全身放松下来,接着引导他们:“现在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我们飘飘悠悠地,来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远处传来叮咚叮咚的泉水声。一条曲折迂回的小溪,两边是青青小草,多么地赏心悦目啊!在小溪尽头,有一片芳草鲜美、缤纷落英的桃林,桃花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真美啊!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哪些景象?你会有什么感想呢?”学生不同的想象,将学生引入对《桃花源记》的不同感受中,为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在生活链接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坚持以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体验等生活元素为课程资源,善于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不仅有利于激发阅读期待,还能从中攫取个性化阅读体验的良好效益。如,学习《孔乙己》时,笔者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从中提问并尽量回答。有人提问“他为什么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大部分同学认为:说明他太过清高,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却有学生另辟蹊径说:“因为他热衷功名,导致生活穷困,只有读书时的长衫,别无其他衣服。”又有人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经常挨打?“排出几文钱”说明了什么?学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尽管部分回答与原著有欠契合,然而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和个性化思维。
三、在自主体验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体验式阅读活动,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情感实践,同时不断释放并培养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如,教学《核舟记》时,在讲到文本精彩处,笔者提问“桃子核做的坠子是多大”,答道“长约八分又奇”。“八分又奇是多大”,我马上追问。随后让学生用纸现场叠出大小相当的东西,待叠出后一看,约是粉笔三分之一的长度,高度还不足两支粉笔的直径。“现在,请同学们画上一个八窗小船、五个人和六件用具或器具,再写三四十个字如何?”大家显得非常为难,怎么也做不到这些。文中所说竟然还是“刻”而不是“画”!经过自主体验和阅读感悟,大家都为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所折服。这种自主体验阅读,往往能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产生。
四、在学科整合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善于与其他多类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非常有利于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双赢”效果,而且为增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比如,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集形与声、物与人、景与情等为一体的名篇。语言热烈而有温度,场面温暖而又热闹。然而由于初中生对于语言的感悟力还不够深刻,为了切实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下载并播放了在朱自清的《春》的配乐朗读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如见其形、如闻其身、如临其境”的“视听盛宴”,让他们与文本阅读充分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五、在阅读体验中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初中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往往能突然迸发出一些有悖教材的思维火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擅长捕捉这样的瞬间,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这些看似有悖常理或有悖传统认识的火花,这样才能激发他的个性化阅读的兴趣。在学习《甜甜的泥土》时,我抛出:“在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母爱的细节感动了你?”,很多学生都说出了关于母爱的细节,有的学生甚至声泪俱下,如泣如诉,让人感动。我们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浸染。我当即对同学们进行了表扬鼓励,尊重并保护了他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学生课堂上瞬间迸发的思维火花,就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表现,老师们千万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给浇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以“情境教学”“生活链接”“自主体验”“学科整合”为抓手,并做到“尊重个性体验”,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在个性化阅读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吴莉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初中语文属于初中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基础语文内容,而且蕴含着我国博大精神的精神财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评价、欣赏、理解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懂得感受文字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一、在初读课文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可读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感染力比较大。教师需要关注对课文的初读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全面阅读能力以及整体感知能力,并且发展学生的应用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指的是学生在接触一篇文章的时候,对于文章内容的第一感知。通过初读环节,学生可以大概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扫清文字方面的障碍,对课文产生一个全面的认识。这种对于课文整体性的认识决定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内容过程中的思维走向、思维准确度以及思维方式。初读是阅读的起点,属于一种接近直觉的体验,学生需要自主的感悟、认识和感受。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为学生讲解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阅读课文注释以及提示的方法;语文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划勾的方式。这里所说的圈点划勾的方法,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多种符号来标记文章中比较重要的段落、句子、词语以及字,而后将这些重要的字词句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思考,并且在文章空白的部分加上评语以及标记。在圈点划勾的前提下,通过全面的思考和探究,整合分析文章的整体思想,语言特点、结构特点以及段落大意,并且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录。我国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学者刘守立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浏览文章文字语言、形成整体形象,而后分析文章的整体布局、词语结构,纵观整体文章的脉络,进而获得对文章的整体认识。所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关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过程中,不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也不能架空的分析整篇文章。在课程阅读初感,感性认知之后,需要深入的探讨分析课文的内容,这时文章的概念以及形象就会变得具体、生动和真切,原本在初读阶段的瞬间心灵感受也会变的更为准确和深刻。在这个前提下,再次进行鉴赏和品读,就能进入到一个曼妙的境界中,并且实现综合教学的目的。通过初次阅读,学生在第一次接受课文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以及感染力。学生通过认真的初读课文,能够整体的感受到文章的内在思想教育、格式、文风、体裁以及语言,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了解,对后续的阅读有着促进作用。
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组织形式
新颖而丰富的教学组织手段和形式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尝试着使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选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开展思维训练课、文学欣赏课以及活动课、自主阅读课等,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比如,在讲解余光中的《乡愁》文章时,教师可以开设一节文学赏析课,让学生感受文章中对于故土以及家乡的眷恋,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个充满感情的文章。在讲解《背影》这节课文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并且分析字里行间的意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探讨对于整体文章的理解。学生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文章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加深了情感阅读体验。再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不采用以往的教学对策。可以直接分析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分析和回忆冬天里的场景,进行对比、口述以及讲述评价,对冬天给人的收获、体验和印象做出相应的判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并且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初读是重要的部分。深入探究语文课文的内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学生文章理解力和应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对于学生阅读体验的升华和检验。同时还需要关注对于课文形式以及内容的理解和研讨,并且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训。通过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对策,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并且提升自身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庞晓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1(05):32-33.
[2]王学琦.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04):96-97.
[3]王孔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2):64-65.
作者:段景丽 单位:山西省祁县佐墩中学
第四篇:批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
摘要:批注能使学生与课文进行直接对话,让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特有感受和思考,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写批注参考,让学生有所遵循;展示学生的批注作品,促使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勤练多思,养成善于运用批注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探讨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时刻做批注,这样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无数的经验证明,批注式阅读方法对于掌握知识、提升阅读水平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代经学有注、疏、解、笺、章句、章指等形式。有经学家把传注附于经文下或相应的句子后,以便读者阅读理解,如郑玄的《毛诗笺》《礼记注》等。现代语文学习中,批注式阅读是源于学生自主“圈点勾画”式阅读的一种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批注式阅读显然要高于学生的自我“圈点勾画”式阅读,但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批注式阅读与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空白处,以帮助理解和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我认为,批注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形成一种较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在空白处对文本进行品析、欣赏、评价,这一过程也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过程。而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记录下来。批注式阅读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有不同的阅读任务。一般可以从初读与精读角度来划分:初读时,读者需要了解文本全局,如文本的作者、写作时间、写作内容、写作方式等,在此基础上,还需将阅读的触角伸入文本局部,在字、词、句、段中注入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并感受文本的语言,使自己有所获、有所疑,促成自己的原初感悟。精读时,读者需要围绕一定的话题,深入探究文本,挖掘文本的意蕴,透彻地追寻、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意义和表达形式等。在此基础上,还需展开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述说自己的探究所得,进而提出疑难,在合作分享、反思批判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解。为了更好地说明批注式阅读教学,我将结合部分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在一定的指导方法下进行。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批注就是边读文本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较低,往往随便地圈点勾画、任意写写,对这一阅读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批注的阅读方法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写批注参考,让学生有所遵循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让学生掌握批注,教师必须要多写、多展示批注参考。教师应展示给学生高质量的批注参考,一方面,让学生有所遵循,使其按照自身需要或爱好进行模仿,在反复的模仿中提升水平,以有助于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一步,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勤于思考的教师感到自豪。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的备课过程中,我写的批注参考如下:勾画出了作者前后生活态度转变的语句。“我活着有什么劲”,这一句体现了作者的绝望;“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作者萌生了再生的希望;“母亲喜欢花……那些花儿都死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另外,将文中出现的一些对比性较强的词语进行分析。“突然砸碎、狠命捶打、叫喊着”与“躲出去、听我的动静、抓住、忍住哭”,表现出母亲忍受着作者狂躁的脾气,忍气吞声地看着自己瘫痪的儿子拼命捶打着自己的双腿,将心里的苦楚深深地隐藏起来,并鼓励儿子走出生活带来的打击。除了经常向学生展示批注参考外,我也对学生进行了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指导、点拨、总结,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批注的含义及书写的规范。
2.展示学生的批注作品,促使共同进步
由于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智力、年龄、成长环境、性格形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特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以榜样带动学生学习。就批注阅读来讲,一部分学生的批注,环环紧扣,品鉴到位,文采斐然。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早年生活》一文中,有一位学生对课文的批注如下:文章第一段中“每个人都是……我是一只萤火虫”,萤火虫虽然渺小,但却能在黑暗中发出光芒,作者将自己比作萤火虫,体现了作者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强大的自信心。另外,这位学生对作者早年的几件事情也做出批注:在“入学考试中”,考官总是问“我”不喜欢、不了解的事情,勾画出作者的态度是“虽然苦恼,但仍坚持考试”;“在差班中学习掌握了母语———英语”,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自豪感;“在征兵考试中虽然是最后一名,但也通过了征兵考试”,表现出作者的幸运和自身的能力;“小时候的玩具锡兵成就作者从军的伟大志向”,表现出作者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天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谦卑的态度。我通过投影仪,将这些批注内容扫描到屏幕上,让学生在相互点评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激发学生勤练多思,养成善于运用批注的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批注练习体现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勤于练习,才能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同时,批注阅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因此,“多写”一定能够带动“多思”。每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眼、手、脑并用,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蔡老师”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学生们都将“温柔”和“美丽”这两个词语勾画了出来。然后我让学生思考“温柔”和“美丽”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学生们在课本空白处将性格标在了温柔处,将外貌标在了美丽处。我让他们品味“她从来不骂我们……存心要打的意思”“她教我们跳舞……教我们读诗”“蔡老师排除……的小纠纷”句子,然后将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标注出来。在我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将第一句话标注为“蒋老师和蔼,喜欢学生”;将第二句话标注为“蒋老师慈爱、热情”;将第三句话标注为“蒋老师刚正不阿”。接着,我让学生画出文中抒情的语句,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准确找到了句子并进行了分析,“今天想来……有益的影响”,表现出作者的感激之情;“我是多么想念……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表现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勤练多思,将心中体会写下来,将疑惑之处标注出来,最终掌握了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三、结语
批注阅读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简单,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丰富思想情感,形成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减轻他们的压力,让阅读不再成为负担。
参考文献:
[1]郑志长.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
[2]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3]万彩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1).
作者:江开龙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汉语是一种广博多学的语言,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实现心灵的体验和感情,随着国家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通过阅读,可以将一种冰冷的语言转换为鲜活的思想,从而体现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和理解含义所在。另外,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我阅读,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整理、辨识应用的本领。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理解能力都离不开阅读材料,而且阅读是需要同学的积累,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多思考,并且教师多多引导学生的思路。阅读素材能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以及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阅读素材。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由于对语文没有兴趣导致不在乎语文这一课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活动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阅读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学习和记忆规律方法相对来说是枯燥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答之类的问题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积累阅读技巧,并针对不同题材进行问题解答。具体而言,通过分析阅读题目,学生要知道题目是针对文章内容的哪一部分提出的,是针对内容、思想感情,是写作手法。如果是针对内容,那么学生就要概括每段的段意,理解其中的含义,归纳人物的特点,并总结事物的特征;如果是针对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就要理解其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赏析;如果是针对写作方法,那么学生要分析其中是修辞还是描写。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
三、阅读中培养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模式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但最终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还是要体现在考试和答卷的过程中,所以在开展阅读科目时,必须要针对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将解题和分析题目的方式技巧融入其中。例如在《阿Q正传》一课,不仅要体会到阿Q自娱自乐的情感,还要从中领悟到他的悲惨状态,是什么样的环境或者背景造成了这种类型人物的出现,这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的启发和感悟,所以学习课文时,要理解题目、分析题目的内涵,体会作者描述人物要表达的思想,从中提高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阅读以精读为主
阅读一般有浏览、通读、选读、精读、默读、朗读等,而阅读中以精读为准。阅读时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思维敏锐,阅读既讲究数量也讲究质量,在感受理解、领悟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和赏析。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开卷有益的阅读习惯,不管哪一类文章,学生都乐在其中、有始有终地完成不同要求的阅读。如果是学生不理解或者枯燥无味的阅读,那么即使教师在高明也无济于事。
五、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优势有目共睹,但许多教师的运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运用多媒体的随意性大,不管什么内容,不管需不需要,清一色的多媒体。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确实是不可比拟的,但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只是课堂的一部分,多媒体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要注意运用的实际性,根据合理的教学需要使用,才能发挥使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亮点,成为提高同学学习质量的手段。语文是一种听说读为主的学科,阅读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使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阅读,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结合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来。然后我们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将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这样的教学中多媒体只是穿插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加深学生理解,升华学生认知的手段。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的提升就是无米之炊。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做笔记、勤摘抄句子。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强阅读能力的效果。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研究性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才能适应教育的需求,深深吸引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文生万 单位:四川省射洪县城西学校
第六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了阅读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提倡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培养。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和想象空间,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文学素养,对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帮助。本文就将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育
一、加强初中语文阅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和电子产品占据了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血腥游戏、狂热追星等使得学生们沉浸在虚幻世界,甚至导致人性扭曲、情感压抑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出现,也给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初中语文阅读培养,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课内老师的讲解加上自己课外的阅读,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内许多小说节选作品中,人物塑造有着鲜明的对比,好与坏的反差会很大,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能够对人物性格的好与坏产生认知,能辨别人格的美与丑;我国古代的《论语》《孟子》也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修身养性,明辨哪些行为是高尚的、美的,有利于逐渐培养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知识内容的学习,而是要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渐去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去感知、感悟知识,最终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生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要在课内阅读后引导学生去进行想象和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去探索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是否合理。眼睛在阅读文字,学生们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很多相关的画面和意境,并且同样的文章、小说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几乎都是不同的,长期的课内外阅读训练会让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长足的培养和发展。
(三)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重视效率而忽略过程,很多人只愿意花两小时去看一部电影却不愿意去静静品读一本小说,浮躁的社会现象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更能对学生的精神和文学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希望。但文学修养不是几天时间就可以修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阅读积累、阅读理解和探讨。加强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每天主动花时间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
(一)学校要对语文阅读教学给予重视和支持
想要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离不开学校的重视,为学生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支持。首先学校应该淘汰落后的教学设施,使用新型现代化教育设备,便于老师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阅读教学的意境,营造出更好的课堂阅读氛围;及时更新图书馆的书籍,便于老师和学生的日常借阅。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统一培训,来提高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水平。例如:学校可以在寒假或暑假组织老师们阅读与阅读教学有关的书籍,并将阅读后得到的启发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撰写文章,自由投稿,学校则进行稿件筛选,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奖励和表彰。
(二)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读”出好习惯
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当一个学生拥有了正确的阅读习惯,他就能正确进行自主阅读,正确地进行思考和发散,逐渐培养起创新思维。同时,阅读教学不应该受到场地、时间的限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户外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比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引导学生们去发现春天来临校园内的变化,让学生们感受春天的美,进一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营造充满美感的阅读教学氛围,有利于排解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其对文字的理解更透彻,利于阅读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让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渐爱上阅读。
(三)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语文的美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无数汉字经过文学大家们的精心组合,形成的文学作品自然更胜一筹。文学种类很多,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文言文等形式都是其中之一,每种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能让人通过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作为语文老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去体验语文作品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例如:我们教材中《金色花》这篇诗歌,作者泰戈尔通过“一朵花”将孩子与母亲联系在一起,通过短短的诗歌语言,就能让学生们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和一位美丽安详的母亲,使得人物的形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诗歌和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常常细致入微,作者塑造出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能让人产生爱恨情仇,不同人物鲜明的特点让人物的形象美油然而生。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细细去品味不同人物塑造中凸显出的不同的美,也可以用心地去体会作者想要通过文字去传递的情感和寄托,逐渐爱上语文阅读。
三、结语
阅读教学是充满爱和希望的教育,当智力因素不能对人产生影响时,情感和文字却可以。学校和老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引起重视,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老师,更要不断去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阅读案例,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7(32):270.
[2]韦树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2):98-99.
[3]王怀军.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作者:赵谷余 单位:海亮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