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的训练逐渐增强自身语文文化素养和语感,从而为语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形式以及手段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促进语文学习整体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改革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侧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整体感受、理解以及评价能力,所有的培养计划及目标都是建立在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基础之上。但是就现阶段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通常会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这一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因此本文基于此种情况,对小学生阅读教学进行革新,希望通过提高兴趣和转变阅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重视学生在阅读上面的兴趣十分重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产生,需要教师采取正当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由于小学生的个性使然,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都爱玩,对于中规中矩的学习态度一时间不能很好地接受,而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教学过程中使阅读成为一种快感获取的途径。阅读的乐趣来源于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及思维,让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其次,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创造体会乐趣的条件。如果教师提供的教材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视线,那么对于提升学生兴趣会事半功倍,反之,教师选取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取向,会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文章,不要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同学之间交流阅读心得及乐趣,通过交流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乐趣所在。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升其阅读水平及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程度决定的。
二、改变原来的分析思路,重视对课本的整体把握
如果对一篇文章进行分解,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段落又是由句子构成,句子是由词汇组成。但是作为学生看待文章的视角,他们不会分解到词语,而是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性来看。因而在阅读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师过分注重文章结构的讲解,会让学生逐渐步入阅读的误区,对文章结构的强调会忽视了文章整体性。在对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对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强调是对课本文章整体的认识,对课本词句通常的要求都是结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对文中的词句的意思进行了解,不断积累词语,通过这个过程的讲解可以看出词句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降低,同时注重在阅读中对词语的积累,这说明了阅读的教学在思路上有了一定的转变。词语的积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思路上的革新强调了由单纯的词语记忆变为词语积累,使词语积累成为学生阅读文章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无形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三、阅读内容应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致
在课本教材中的阅读部分,都会提出对阅读内容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因而阅读标准及教材选取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篇章包括有寓言故事、古诗词以及童谣等,通过这多种类型文章的讲授和理解,明确了该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并要求我们结合课程标准对需要深入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实践教学证明,小学生对于一些简洁、朗朗上口的文章更具有兴趣,让小学生在阅读中真正融入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针对阅读内容的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并且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的不同发展自己的个性。虽然阅读会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阅读文章的类型不同也会给阅读者不同的体会感受,因此对于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内容的选取也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分类性,有针对性地应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材内容的选择,确保阅读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总之,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征以及阅读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当时特征的阅读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俊.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2(4).
[2]李旭霞.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0(8).
作者:钱铮铮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小学
第二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分组,精心设计问题,适当参与和指点,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模式深入分析,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出其教学效果。
一、科学分工分组,明确合作学习内容
分组合作学习的应用,首要工作在于分组。在分组阶段,需要教师对下面内容加以重视。在一个班级中,小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情况、接受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分组时必须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整体实力均衡,如果将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不仅无法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还会导致该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合理地进行分组,遵循差异性原则,将班级中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合理地安排,以此使优秀生能够带动学困生,确保了所有学生均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开展。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语文教材信息量又比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对文章进行充分分析,明确哪些内容需要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辅助来完成。
二、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合作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是围绕问题展开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探讨,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时机,合理设置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由此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中,课堂开始阶段,教师便可以设计问题:苹果与五角星有什么联系?同学们在吃苹果时,是否发现五角星?此问题非常具有趣味性,极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探索欲望。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首先,让小组成员阅读文章和分析文章,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然后,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大家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课本均可以找到答案,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意图,做任何事情要有打破常规手段的思维,由此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文章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深刻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和素质。
三、教师适度参与,给予学生适当指导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低,即便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面对一篇文章时也无法做到深刻全面的理解;如果整个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问题,此时便需要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和点拨。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好自身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作用,注意观察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情况,及时参与到遇到问题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注重引导和点拨,由此使小组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此篇古诗,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所展示出的壮丽雄伟;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材料,理解古诗含义,对古诗的写作背景、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掌握。如果在此期间有小组遇到问题,教师需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含义和思想。
四、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环节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客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使所有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否全面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是否在合作学习中遵守规定、相互合作等。其次,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对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表现,学生必须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本组的学习表现。最后,民主评价,通过小组之间的互评,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和学习其他学习小组的优点,由此不断提升自己。此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合作学习效果,使合作学习更加具有活力。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促进自身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文章内容,合理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04.
[2]陈建伟.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8):88-89.
作者:姜丽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梁岔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师生之间的角色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生本理念逐步融入课堂教学,并渐渐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生本理念的内涵
生本理念也称之为生本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能更多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运用生本理念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常常被认为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生本理念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不再产生畏惧和逃避的心理。
2.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常常不够,因此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将生本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各项活动中,这样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课堂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生本理念教学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因此学生在生本理念的学习下,可以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多项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乐于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很多小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抵触、厌烦心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平等对话”中充分尊重学生,用抛砖引玉的方式让学生乐于阅读,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开一个好头。例如在讲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讲述自己的故事,向学生分享自己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如何去做;然后向学生进行简单提问,让学生回答自己遇到困难是如何想、如何做的。最后教师引出课文,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让学生思考课文主人公司马迁在遭遇残酷刑罚之后又是怎样进行艰难抉择的,从而铸就《史记》的辉煌成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同时教师抛砖引玉,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更好地融入课文之中。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善于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读”就可以了,阅读同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精读、泛读、思考等不同方式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因此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讲解《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以下课堂环节,让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将课文中的生僻字如逶迤、磅礴等让学生在泛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这也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其次,教师可以运用配乐朗读的方式,为学生范读,然后,通过“点名读”“比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然后,教师可以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如课文赞扬了红军的什么精神?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阅读后进行问题讨论,并总结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3.合理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勤于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小学生对阅读文本数量的要求仅仅依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安排,并让学生勤于阅读,在阅读中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讲解《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后,在课下让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有名的故事情节。例如在学习《卧薪尝胆》《生命的壮歌》等具有教育哲理的课文,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适当减少一些机械抄写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进而让学生的作业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综上所述,本文对生本理念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培养能力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正确定位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宇红.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78).
[2]杭义寿.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转向:对生本教改实验的反思[J].教育导刊,2012(2).
[3]卓名汉.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作者:吴倩诚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规定了小学生阅读的数量,还对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出了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结合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生字词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因此本文将对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小学语文知识相对比较烦琐,因此单纯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学习的效果常常不太理想。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阅读过程比较灵活,阅读内容比较生动,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而小学生需要汲取的语文知识又是十分丰富的,而阅读不仅能在课堂开展,同时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这样通过阅读便可以有效地为学生进行“充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的积累,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有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运用生本理念,打造自主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在阅读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辅助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环节设计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进行《有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熟悉课文后朗诵课文,并抽选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单独朗诵。在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和讨论:“整首诗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2.优化作业设计,创造阅读空间
新课程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充足的阅读。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适当减少一些机械记忆、抄写类的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的阅读作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例如,在进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亚索历险记》这类节选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全文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课文的全文,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以便于检验阅读效果。在进行《少年闰土》等名家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其他经典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3.举办校园活动,注重家校合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同时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家校合作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活动,让家长起到监督、带头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诗朗诵、话剧表演等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登台表演。这样的活动需要家长和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并进行相关的筹备,这就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了阅读氛围,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动态。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关乎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展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3(32).
作者:张玉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