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当今网络语言横空出世、无孔不入的语境影响下,面对传统文化积淀少、底子薄的高职学生,要想改善他们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被动阅读的状态,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加强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利用微信平台、微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视野,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生;文言文教学;微信;微课
文言文是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然而,在当今网络语言横空出世、无孔不入的语境影响下,面对传统文化积淀少、底子薄的高职学生,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引领高职学生走进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使其耳濡目染并深谙其味乃至沉浸其中,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想改变高职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被动阅读的现状,传统教学模式必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利用微信平台、微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视野,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
1运用网络流行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职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文言文离现代高科技生活中的学生非常遥远,想让高职学生接受和礼遇文言文,那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方设法引导。现在网络用语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口头用语了,教师要遵循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与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打成一片,这样做可以贴近学生心理和习惯,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虽然古人距离现代遥远,但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在情感体验上却有着相通之处,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让高职学生利用今天的生活去体会揣摩古代人的生活情感,以今通古。例如,教师在讲解《前赤壁赋》的时候,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的理解,就完全可以借用网络语言来引起学生对作品和作者的兴趣。“苏轼写了一首叫《定风波》的词,里面有这么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换作你们,大概会说‘我去’‘我勒个去’”。学生们哄堂大笑。“这样词的典雅和洒脱的味道是不是很不给力啊?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就全都没有了是不是?”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一方面让文言文原本的枯涩变得活脱了,另一方面课堂气氛轻松自然了,师生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许多,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2利用微信微课加强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
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日甚一日,传统的挑灯夜读已经被低头族埋头手机所取代,而微信更是占据了现代人的绝大部分时间。科技是把双刃剑,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果不能利用科技这种有效手段介入教学,尤其是不能把学生乐此不疲沉浸其中的微信变成利于教学的武器,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只能哀叹“世风不古”,埋怨学生素质低就爱玩手机了,真是愧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所以,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既不能丢弃,还要研究如何把低头族的兴趣点利用微信重新点燃。其实注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因为诵读是感悟品味文本的前提,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课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读出作品内在的或激昂或低婉的音韵,才能体悟出文本的意蕴内涵。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诵读尤其是美读的有效手段,但是,延续传统的诵读方式,对于整天满口都是网络语言的高职学生来说,绝对无法“感冒”。所以,必须把现代化技术手段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来,甚至能“入侵”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言文诵读产生兴趣,并以此来有效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积累。
2.1利用微信平台诵读强化学生的文言文积累
美文不厌百回读,诵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精华,在培养学生语感、积累学习素材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精彩地描述过:“诵读已久就如同古人之声在喉舌筋骨上留下了痕迹”。这种反复的诵读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够不断地刺激记忆,激活大脑中那些文言词句的信息。在王尚文的《语感论》中还曾提到,人们从书面语获得视觉语感,再由视觉语感升华为笔头语感,从而写出文章来。优秀的书面语言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地使视觉语感趋于优美灵敏,从而使笔头语感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于是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书面语作品,这是良性循环。理论上已经把诵读的作用说得非常透彻了,但是,要想让习惯了说“蓝瘦香菇”“女汉纸”“我也是醉了”的高职学生,去一本正经地诵读文绉绉又拗口的文言文,难度很大。有这样一个有益的尝试:在录播室利用著名歌星周杰伦的流传比较广泛、学生们都熟悉的歌曲《青花瓷》做背景音乐,诵读《滕王阁序》部分内容,录音制作后分享在微信群中让同学们点评。毁誉参半的评价里,学生们竟然说到了《青花瓷》的节奏和旋律同《滕王阁序》的内容不够搭,应该换个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背景音乐。个别同学又是录音又是视频直接开始比赛,引起了很大反响。以此为契机,陆续通过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来搭配背景音乐,在录播室制作完毕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根据获得的赞与好评,来获得自己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通过这样的互动,同学们渐渐由原来的被迫诵读,变得主动起来,也能通过认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并且通过对背景音乐的选择,提高了诵读的感受能力,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
2.2利用微课美读教学带动学生的文言文体验
微课是最近这几年在高职现代化教学中频频使用的有效教学手段。尝试把微课引入文言文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地把传统美学理论揉进教学之中,激发兴趣是首要任务。微课的制作首先从婚庆主持人在盛大婚礼上声情并茂的主持开始,然后用主持人头像做成动画主持效果,引导学生去体会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美读”理论,即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然后以实例进行示范解说并朗读,如《苏武传》中,读到苏武怒斥降汉后又归顺匈奴的反复小人卫律的话语“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时,应调子激昂,问句处上扬,于怒意中现出苏武对卫律无耻行径的鄙视,身为阶下囚却铁骨铮铮、正义凛然。将朗读技巧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微信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将自己的美读成品录制下来,上传到微信平台,供大家批评指正。然后进一步向学生推荐古文、诗词、课文等名家配乐朗诵的名篇,让学生在美读中“触摸”文言文,激活情感共鸣,感悟生命悸动,使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更加深刻。
3利用微课建构学生文言文知识理念
高职教学达到“精要、好懂、够用”即可。高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普遍掌握不系统,对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完全没有概念,也就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句子、理解文章了,学生也因此“知难而退”,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建构学生文言知识理念应是教师着手教学的努力方向。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还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那么学生一定是不胜其烦了。此时应利用微课建构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理念,让微课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首先需要教师将文言知识进行分类,如分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通假字等,然后利用微课解析这类知识的特点。例如名词用作状语,讲解这一知识的微课要用画好的标签,采用拟人的第一人称方式画外音,根据不断变换的配图进行讲解:“我”的位置在谓语动词之前,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别是主语还是状语;此外,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面,往往还另有名词作主语(有时会省略主语,但是可以补出)。具体翻译形式: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译为“像……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译为“以……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乘(坐)……”;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译为“向……”。你看,在《鸿门宴》中“翼蔽沛公”中的“翼”就是“我”,我位于动词前,又不做句子的主语,所以是“蔽”的状语,表示遮挡的状态,可翻译成“像翅膀那样”。在《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我”既是“西”又是“东”,表示望的趋向,可以翻译为“向西”“向东”。微课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3~5分钟。制作形式要灵活富有变化,采用简易的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了把知识点讲透,可以多举几个学过的文句来说明特征,并且写出新的句子预留作业,以便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但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旧及新、由课内到课外。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预留比较简单的文言文知识点,如“通假字”的知识,可以用比赛的形式分组,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微课,以组为单位协同合作,擅长画的、擅长讲解的、擅长录制的各自发挥优势,制作简易的文配图,利用手机录制,画外音讲解的微课视频,分享在微信平台上,让大家进行评价,可以作为期末加分的“利器”。高职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把高职学生低头一族的兴趣着眼点引导到文言文学习上,才能进一步实现文言文对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与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滨.浅议网络流行语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9):117-118.
[2]武小靖.试论高职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学理论,2014(17):152-154.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许宜平.“抓”与“放”的艺术:对高职《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3(13):246+269.
[5]许洁.高职文言文诵读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08(23):41-43.
作者:王志勇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