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程阅读教学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中专生们阅读基本功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学习者们学好语文课程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中专生们学习能力之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于培养中专生们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中专生群体的自主阅读能力。本文列举了中专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剖析了当前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从通过持续激励帮助中专生树立语文阅读的自信心、基于中专生群体的个性开展阅读指导教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专语文课程中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中专;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近年来我国中专教育的持续拓展,高中以及大学也在快速地实现扩招,以至于中专生们的素质出现了不断降低之趋势。尽管中专教育还是应当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体,而文化课则退居比较次要的地位上。然而,部分基础文化课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比例,尤其是语文课是其他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只要缺乏对语言进行较为准确的理解,也就难以做到对相关学科知识加以全面掌握,自然也就无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不要说能够提高中专生们的人文素质。所以说,各所中专均较为注重学生们的语文课程学习。对于文化课基础偏弱的中职生来说,语文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如同高中语文教学一样什么都提,而是应当依据职业教育之中心来予以展开。所以,阅读教学理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心。
1中专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中专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必须符合中专教育的具体需要。中专语文课程之中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妥善解决好高耗与低效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的成效。对教学目标实施合理的定位显得极其重要。下面,对中专语文阅读教学怎样确定目标进行分析。一是应当依据以服务为基本宗旨,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强调教育教学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做到让中专生们学后能够用得到、用得好,尽可能地满足中专生们的工作需求以及自身发展之所需。二是要依据中专生的具体需求,更好地掌握中专生群体的学习状况,从其实际阅读能力抓起,并且全面考虑中专生群体的认知特征和能力,从而制定出难度恰当,中专生们通过努力即可达到且易于实现之目标。三是要按照中专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全面结合中专生们各自的专业方向,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体现出专业的鲜明特点。
2当前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剖析
当前,我国中专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够乐观,其此后的总体成效并不明显。原因是中专生们的整体素质不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当为教师的因素。正如我们所知,阅读之本质在于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读者们通过语文阅读即可感受到作者之思想以及情感上的倾向。在阅读过程中,两者之间即可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一旦读者们能够深情地体会到文章的内涵。然而,目前我国中专语言课程阅读教学中却常常会忽视阅读的根本目标,以至于许多教师面向学生们实施极其复杂而繁琐的阐述,以至于出现了表演式教学等虚浮的教学方式,从而忽略了学习者们对于文章所具有的理解能力。现实中相当多的中专语文老师因为对学生们缺乏信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全程予以解读。这样一来在分析文章中会事无巨细为学生们讲解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由于该教学法只关注学生们对于单一知识点之掌握,却忽视了中学生们的能力和个性。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的中职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灭绝了学生们的个性,将中专生们均视为产品,采取统一方法生产出相同型号的产品,从而造成了中专生们对于语文阅读丧失了足够大的兴趣。依据一项调查,如今中专生们除了在上课时还在进行阅读之外,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者可以说是少而又少,即便是有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所读的也是缺乏文学价值的所谓魔幻类的小说。
3中专语文课程中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3.1通过持续激励帮助中专生树立语文阅读的自信心
中专语文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出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呢?笔者觉得首先要做到的是应当是激励。由于中专生们在初中学习时往往是并不受教师与同学们欢迎的对象,也就是差生,平时所受批评大大超过了表扬。长此以往,对于教师所提出的批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反应了,甚至还会产生逆反情绪,以至于一上语文课就会产生厌恶心理,导致语文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事实上,语文教师只需更换教学方法,使用激励性语言来取代原来的批评,就能获得相当理想的成效。由于激励是发展学习者们潜能的推动力量,能切实帮助中专生们形成正面向上的良好心态,缠身极大的自信心,开发出自己所蕴藏着的学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有鉴于此,中专语文老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运用赞美与激励的措施。比如,笔者所教的一个学生,其语文基础功相当差,而且从来都十分害怕语文教学。在课堂中几乎没有发过言,其注意力相当得分散。在一次课后的沟通中,我就对他进行激励:你其实很聪明,并不会比你班中的那些所谓优生差,但他们在学习上均比你更主动、更上进,上课时的表现也更加积极。假设你也能这么认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得非常好。此后,我发觉这位学生慢慢就有了变化,上课过程中变得非常认真地听讲并且勇于发言。这正是激励具有的巨大力量。自然,在激励的基础上也不应当忘了告诫学生们只要全力以赴,就一定要有所收获。
3.2基于中专生群体的个性开展阅读指导教学
要想解读一篇文学作品,主要是从作者、文本以及读者等层面组成的。一篇作品是否具有潜在含义,唯有通过读者进行阅读,才能体现出其含义,而这恰好正是所阅读的作品自身的潜在性能够为个性阅读提供相应的条件。在读者进行阅读之时,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对于解读作品来说显得极其重要,读者所具有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性格爱好等各类个性因素,均会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其对于文本的实际接受程度。读者们的个性心理所具有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阅读感受以及欣赏体验上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当要求学生所作出的理解是整齐划一的。阅读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活动方式,教师不应当完全依据教参以及教材的标准答案来加以理解和欣赏。对语文阅读所进行的解读应当是角度各异、丰富多彩的。对文章进行分析也应当是多元性而且具备个性化。比如,笔者在教学《项链》之时,在讨论导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时,学生们的观点就出现了差异:有学生觉得主要是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影响,有学生觉得主要是由于她的虚荣心而导致的,有学生觉得是她对于美所具有的强烈追求而导致的,还有的学生觉得这完全是偶然事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并不会过于注重学生们的思维形式、思想观和教师是不是完全地吻合,也不会完全用自身的分析来取代中专生们的实际阅读体验,而是鼓励其在积极而又主动的思维活动之中深化理解与体验。
3.3创设合理情景体现中专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有产生这种经验。如果一名学生对于某项事物有了兴趣,甚至是强烈兴趣,那些其个体自然就会出现需要,甚至还会是相当强烈之需要,此时正是中专生个体在无意当中产生内驱力之时。这时,内驱力就会产生反应,而反应就会造成所需之满足。中专生们个体学习之动机也会因此而形成,自然也就会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中专语文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应用该心理规律,从而为学生们设计出能够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阅读环境。体验主要可以分成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等两类。前者主要是要亲身行动,而后者就需要借助于想象或者虚拟现场等方式来实施角色体验。为了让中专生们在阅读学习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创设情境。一是实施角色扮演法。在中专语文学习过程之中的角色扮演法,主要是通过小说或者戏剧等阅读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份加以出现的,能够再现出当时的实际情景,这样一来即可体验到人物当时所产生的情感,进而模拟出该人物在当时所具有的主要表现,从而不断深化对于人物所具有的理解。该学习方法对于中专生们会产生相当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担任了主要角色的学生自然会产生更为直观而且强烈的印象。二是实施辩论法。该方法适用于存在争论或这分歧比较大的内容。这是由于此类问题所产生的高对抗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出中专生们的参与热情。但是,在应用该方法时一定要做到先让学生们观摩辩论赛,从而对怎样实施辩论能够有足够的了解,以避辩论活动会演变成为争吵,并且还要指导参加辩论的学生们充分准备好有关资料或者证据。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在事前就要对辩论结果有全面的预判,并且在辩论结束之后还需实施必要的指引。三是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文化古迹等处考察。社会调查可通过走访当事人的方式,了解到人们所看到的历史以及能够体验到的真实生活来进行。还让中专生们开展适当的些调查。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还会牵涉到文化古迹等内容,中专生们对教材中提到的文化历史古迹来说可能无法进行现场观摩,但是完全可以就近或者交通较为方便的本地古迹。
3.4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升中专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动力,它能够让个人求到研究事物稳定之倾向。传统意义上的传输教学法已经让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条件得到非常大改进的今天的学生感到极大的不满甚至于疲敝不堪了。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中专生们的各类感官,更好地激发出其学习的主动性。那些直观而又生动的画面,对于中专生们来说往往都是陌生的,而这正好是陌生的信息,能够让学生们做到以新异感。恰好是如此新、奇、异之刺激。就一篇阅读文章来说,感知能力主要是是通过听和发展而加以起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能力超级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无须经过思考,即可培训出来的其中内涵的情味。以往的阅读教学将传统教法中的“读”分别包括了教师范读、学生默读以及朗读等。每篇课文都是这样,即使时间再硬也不容易走到长年累月都没有变化,学生们自然会一拥而上。自然也就不会再感到枯燥而又乏味了。对于那些叙事性比较强的记叙文和抒情散文来说,一旦运用了和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来朗读录音的内容,其效果自然也就会出现亲重缓急,变得抑扬顿挫起来。个人的才能总归是相当有限的,并无可能一直教师下去。教师如果拥有两种语气,一旦中专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其教学过中使用录音媒体就能够切切实实地做到便扬长而避短。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对自己没有或着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学者或者名人等朗读录音具有非常大的兴趣,其注意力会变得更为集中起来。使用录音加以示范与在因条限制难表现的伴奏、演唱等抓的情况下运用录音,可让学生们正确地领会到课文所体现处理的真挚情感,更好地帮助中装生们引入规范声调,特别是要让中专生们更好地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这样一来即可实现教学同要求、同求应等意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一所中专来说,在语文课堂中实施阅读教学,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而提供文化基础上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语文阅读教学并非是完全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更加重要的是要让中专生们拓展自身眼界与知识面,活跃个人的思维,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化基本功。所以,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由教师进行主讲的状况,侧重于教授阅读的方法以及能力,更加凸显中专生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求培养其语文阅读的自觉习惯,更进一步地提升中专生们的语文学习基本素养,帮助其成长为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吴静 单位:延安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石志花.技校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2]张青霞.关于课外阅读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3]钱晓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拓展途径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7).
[4]陶桃.体校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3).
[5]邢文文.浅议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2016(9).
[6]马咪娜.关于技校语文阅读教学选材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6(24).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度方法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深度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其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其次研究了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度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
深度阅读;高中语文;质疑和反思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深度阅读[1]。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深度阅读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因此,针对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度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把对事物的理解作为基础,经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体验,结合自身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最终凝练出深层次的思想[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深度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之后,可以陶冶情操,拓展眼界与知识面,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品位,从而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深度阅读后,学生也能更全面地理解文中语句之间的关联,进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会更容易受到文学魅力的熏陶,其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阅读开始朝着碎片化、浅层化的方向发展[3],这使得不少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而深度阅读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能使自己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整合信息,加强对知识的纵深理解。深度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进而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思维空间。学生经历了这样的锻炼,便不会人云亦云,便能够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观念和思考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
阅读具备了使人增长见识的重要作用,而深度阅读更是能够培养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后,就会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比如,作者描写了某个场景,学生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这一场景。再如,作者描写到某人的内心感受,学生就会想象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会有何种感受。此外,学生在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时,会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以及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逻辑思维等。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学生也会在头脑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逻辑思路。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深度阅读的策略
(一)把握文章的主旨
要进行深度阅读,必须先把握好文章主旨。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文眼”,也就是找出最能够体现作者思想的词句,然后从这里入手,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揣摩全文,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度阅读,弄清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项脊轩志》一文,其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就是文章的文眼。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还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转折点。从这句话开始,文章的情感基调由喜转悲。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文眼之后对全文进行深入探究,能够让学生对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会让读者产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进而产生更加深刻的体悟。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其主人公总是想将自己装在壳里,仿佛要给自己制作一个套子,与世隔绝。只要是违背法令或常规的事,即使看起来与他无关,但也会让他郁郁寡欢。文中的相关描述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可悲的知识分子形象,同时体现出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人们思想所受到的禁锢。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展开分析,理解作者对于沙皇统治的憎恶及对麻木群众的痛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进行质疑和反思
阅读时如果走马观花,便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进行质疑与反思,如此才能使思考能力逐步成熟。例如,阅读《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深度阅读,对比两篇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与思想,并说说为什么《前赤壁赋》更为著名。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篇,并讲出原因。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可以得到锻炼。
三、结语
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尤其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深切体会作者情感,并对文章进行质疑和反思,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
作者:肖翠艳 单位:广州美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袁华莉,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7):13-22.
[2]蔡润圃,张建梅.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5(4):52-55.
[3]宋亮亮.浅析碎片化背景下深度阅读策略[J].中国报业,2015(16):14-15.
第三篇:语文对比阅读教学方式
摘要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一旦触及学生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良好成效。语文对比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在多层次的激励下,让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体验到成功快乐,进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自信心,同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知识积累能力
实践证明,对比这一逻辑思想方式,直观好鉴别,是符合孩子认知的心理特征,也是学生学习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语文对比性阅读必须有一定的材料、文章作为对比对象。读得多了,时间长了,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养成,在自读自悟中逐渐获得,学生的读书经验会越来越丰富,知识越来越丰厚。
一、教师开展对比性阅读教学,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开展对比性阅读教学活动,是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有所悟。对比性阅读教学,我们教师要推荐或给予学生一定的文章材料作为对比对象,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文章、材料,认真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揣摩以达到理解。就语文知识、语文规律、写作知识、写作规律来讲,在对比阅读活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验和把握文章的共性与个性,这个过程才是学生理解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旦理解和认识了这些知识,同样就获得了这些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也就不需要教师的灌输式说教和讲解。当然,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要结合对比阅读的要求、目标,一项一项地对比,寻找理想的答案。同时,教师要激励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书,从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方面来讲,学生所学知识不需要教师喋喋不休地去讲,只要让学生结合两种材料互相对比着阅读,去感悟、体会、思考,就会有可喜的收获。
二、教师开展对比性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所需要的学习环境。我们探讨的对比性阅读教学活动,正好是适时给学生提供了恰当的学习环境,也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创造了条件。要想做好对比性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我在讲授了《桂林山水》后,我给学生推荐了《神奇的九寨沟》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语句、景物描写的都很优美,词汇丰富,感情充沛,不愧是一篇写景之佳作,与《桂林山水》有相同之处。把这两篇文章抛给学生进行阅读对比,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对比、揣摩,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总结讨论,找出了这两篇文章的共性与个性。共性:都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感;个性:《神奇的九寨沟》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具体,用词丰富;《桂林山水》感情饱满,语句纯朴,场景宏大等。这样反复阅读,就逐渐理解了写景文章的奥妙,细观察、抓特点,深体会。教师开展对比性阅读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营造相互交流的条件和场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自读自悟后,教师要有目的组织学生探究对比后的心得、体会及成果。探究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小组探究,可以全班性探究,也可以先小组后小组代表探究。在探究时,教师也是参加讨论的一员,可以和同学们一样各抒己见。这样一个探讨性、合作性学习氛围就自然地形成了,思路也就自然开阔了。学生的在探究过程中,大家都做探究笔记,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继续查资料。为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二次讨论,三次讨论。教师开展对比性阅读教学,从而打开了学生另一个探究学习语文的实践新途径,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三、教师开展对比性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知识积累能力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只要经常给学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可供对比阅读的文章或对比性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多思、多悟,语文知识,写作知识,他们对文章就会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厚。天长日久,学生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语文是有规律可寻的,规律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揣摩,才能去理解,才能掌握它,为我们所用。总之,教师只要做有心人,真正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出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突出学生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陈红艳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张集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创造力
摘要: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认为教师要强化读写训练,指导课外阅读,拓展网络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创造力;网络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基本知识,拓宽课外知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文阅读创造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集中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阅读创造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备阅读创造力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的听说读写上,更为关键的是可以提炼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刻领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强化读写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要的就是“读”。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语文知识的广度,获取各类信息。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一味地进行讲授,忽略学生自己的阅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章。只有这样,才有提高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可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给高年级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阅读训练。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整体阅读。整体阅读是学生从文章整体出发,全面通读全文,在通读的过程中自主解决生字、生词,彻底扫除阅读障碍,做到对文章的流畅阅读。其次,感知阅读。感知阅读是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情节能够进行复述,清晰了解文章的叙事经过。再次,理解阅读。理解阅读是学生在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体悟作者写文章的心思。最后,欣赏阅读。欣赏阅读是学生对文章进一步的升华和提炼。学生在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文章所构建的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时代意义。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化为己用,即将一篇文章中的艺术手法、写作技巧及精彩语句等运用到自己所写的文章中。因此,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还要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
二、指导课外阅读
就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教材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自读篇目是让学生拓展阅读的。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教学要求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其一,课内阅读是基础。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有能力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其二,阅读习惯是关键。阅读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是一场持久战。阅读更不是一时兴起,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旦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那么学生就可以持久地进行阅读。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顺水推舟,扬帆直进了。
三、拓展网络阅读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顺应潮流,利用网络优势,拓展网络阅读。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书库,学生可以从中自由地选择大量的文章进行阅读。此外,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充满着趣味性,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也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因此,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打造网络阅读平台。这样,学生既可以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也能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阅读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其一,网络的丰富性很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能对阅读保持长久的热情。其二,网络阅读更具有多样化,其中必然充斥着一些垃圾文学或者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学生一旦误入歧途,反而是一种伤害。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拓展网络阅读上,要制定严格的规矩,和学生约法三章。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阅读真正发挥优势。
四、结语
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创造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笔者认为,以上的三个途径,可以在培养阅读创造力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爱霞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笫一小学
参考文献:
[1]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70.
[2]英末霞.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3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