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综述(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综述(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综述(7篇)

第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研究

【摘要】

概述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策略为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质疑;有效使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巧妙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鼓励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策略;育人价值

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质疑,使批判性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等都属于核心素养应包括的内容。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对语言点的讲解与输入依然是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碎片化、思维发展薄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使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发展做好准备。笔者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教学设计模式化、表层化、碎片化的层面,而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及其关系的判断。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更多地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判断、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刘儒德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英语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这就需要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阅读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分析并发现阅读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相应地思考,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思考和评估能力也能得到真正训练。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且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尚未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处于低效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教学重语法而轻语篇,重知识而轻学法指导,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无条件地接受阅读内容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对信息进行分析、质疑,且很少有独到见解,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虽然新课程理念已经普及多年,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因疲于应试而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不够重视,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活动任务,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多角度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1.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质疑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程度、兴趣及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如,2016年10月20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研究暨北京—江苏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公开观摩课是文本主题为“Friendshiponline”的同课异构课。一位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创设了一系列问题,引入要讲的主题:Ourschoolisplanningtobancellphonesinschool./Whatdoyouthinkifthisrule?Howshouldwedealwiththisproblem?/Whataboutwritingane-mailtoourprincipaltopersuadehimtochangehismind?另一位教师则展示了一张有关微信、微博的图标幻灯片,然后问学生:“Doyouusuallyusetheseemojis?/Whatdoyouthinkofthem?/Doyouthinktheyharmfriendshiporhelpfriendship?”两位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点明了主题,并引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的思维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使这节课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启发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入学习讨论,引生入境。

2.有效使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链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将各个问题联系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形成一条问题链(裴松2011)。问题链的实施要能够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思路去思考,以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另外,问题链的设置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授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8AUnit6Reading课时,笔者在处理leadto练习时是这样做的:第一步,提出问题:WhatproblemsdoesZhalonghave?学生回答。第二步,学生回答完Zhalong所遇到的问题以后,教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观看湿地遭到破坏的视频,提出问题:Whatotherproblemsdowetlandsface?要求学生理性、客观地思考湿地所面临的其他问题。T:Whatotherproblemsdothewetlandsface?(引出问题)T:Iffarmerskeepcuttingdowntoomanytrees,whatwillhappen?(运用问题链追问)Ss:Itwillleadto...T:Ifvisitorskeepthrowingrubbishintotheriver,whatwillhappen?Ss:Itwillleadto...Onemorequestionforfurtherresults(追问更深层次的影响):T:Ifpeoplekeepdoingallthebadthings,thesewillleadto...这个问题链的活动设计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且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容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问题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自觉发散思维,批判性思考,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巧妙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mindmap),是一种将知识结构和思维图像化的图形技术,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有效的思维导图既可以逐层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识记和建构。在讲授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9AUnit3Growingpainstask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做的:要求学生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teenageproblems),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advice)。之后,运用简易的思维导图将问题建构在一起。笔者发现,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思考目前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这使学生在处理诸如友谊以及代沟等问题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标。

4.鼓励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汇总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相应的态度以及隐含的意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用语言表达的客观世界其实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差别,用语言描述的相关事物跟实际发生的事情有很大的不同,用语言进行的思想表达与人们真实的想法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和模糊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材料除了表面的意思外,还存在很多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发现其中隐含的内容,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程晓堂2015)。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对权威的服从。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评判问题等的过程,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一堂课结尾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不是全部合理,而教师则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或进行补充。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创设多模态的情境,形成批判性的阅读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确保设计情景化、问题化、活动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英语阅读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并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成为有思想、有价值的人。

作者:龚花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

引用文献

程晓堂.2015.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学科课程与教学,(6):28.

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裴松.2011.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英语教育,(6):75-78

第二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分析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从阅读兴趣、阅读技能、阅读测评等方面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设置兴趣情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语言知识的积累、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通过合理地设置教学活动,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教学效果,从而完善阅读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理解能力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获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个人的发展。阅读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及时调整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用新颖、科学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是主要的语言输入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前提。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一)设置兴趣情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迎难而上。尤其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兴趣的重要性会更加明显。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声音、图片、文字相结合,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习题或者情景,由此改变英语阅读单一乏味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张玉荣2016)。比如,在讲解一篇题为HealthyEating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各种食物,让学生比较食物的差异,讨论健康与不健康食品对人们的影响,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一日三餐情况,总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这样,通过对贴近生活的问题进行讨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选择阅读材料

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关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选择学生感性趣的阅读材料很有必要。具有趣味性、时尚性,难易程度适当,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讲人物传记类文章时,偶像组合远比莫扎特等西方人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关于体育运动方面,男生更喜欢了解NBA的最新动态。关于人物介绍的课后作业,教师与其让学生搜集文学作家的资料,不如让他们选择类似于“Myfavoritestar/singer”等更贴近生活的话题,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阅读资料要有针对性。比如,针对语法的训练,针对中心思想训练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播和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兴趣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充分参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教材的“Playgame”“Askandanswer”等部分内容设定表演情景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情景的表演,以JEFCbook1Bshopping这单元的Lesson116为例,教师在创设商场情景时,可以将教室当作商场,将学生的书、本、笔等当作商品,让学生扮演顾客,教师扮演售货员。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忽略教师严厉高大的形象,使思想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同时阅读兴趣得到提高(贾晓娜2014)。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更好地消化、吸收各种知识点,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阅读技能

(一)强化语言训练

英语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段落含义,自信心受挫。因此,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的词汇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相应提高。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阅读速度慢、阅读技巧使用不当等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技能。

(二)阅读技巧之深读

在学生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阅读,让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章掌握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让学生独自总结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王娟娥2012)。以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Aluckyescape为例,文章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Doyoumeanthesethreemen?Thebackdooroftheirvanwasopen.Weareaskingthemaboutthat.”学生如果只是粗读课文,很容易错误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需要让学生更深一步地阅读这篇文章,仔细推敲文章中各个人物的身份和关系,然后将所有的人物关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就可以正确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即,正是Justin和Paul的幸运逃脱,给盗贼的车留下了疑迹,从而引起警察的怀疑,才使盗贼最终落入法网。深度阅读是一个对文章不断探索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深读技能的指导,不仅能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乐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阅读技巧之细节

英语阅读理解常以阅读材料中的细节信息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细读琢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知识。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6Ionlyeatfoodthattastesgood为例,这是一篇关于“Howimportantitistokeephealth?”话题的文章,就这个话题,Peter、Tony和Laury分别谈论了自己的观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几个人的观点,并将这些句子写下来:Peter:Ionlyeatfoodthattastesgood.Ilovemeattoeatmeatthat’swellcooked.Toney:Iprefernottoeattoomuchfoodthatisfired,Ithinkmostpeopleareinagreementthatfruitandvegetablesareforhealth.It’salsofinetoeatsomemeatorfish.Themainthingistohaveagoodbalance.Laura:Idon’teatanythingthat’sbeencookedinoil.Ieatnuts.通过细读,学生找出每一个能表达个人观点的句子,并琢磨思考,对文中每个人的看法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将一篇复杂的文章整理出清晰的脉络。细读并不是分析文章的每一个句子,而是有选择性地、有重点地细读文章的关键句,从而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采用问题预测

阅读是一个猜测过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不断进行预测,并对自己的预测做出调整。预测、验证、调整的前提是对文章做出假设,而教师的设问是一种帮助学生做出假设的最佳方式。教师对问题的设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分为背景知识、字面理解、文章内涵和开放式问题这四种类型(谢玲2016)。前两种的问题一般是“Themainideaofthistextmaybe...”“Who/where/when/what/why/how...”“According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isNOTastatement?”等,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技巧,能准确获取文章大意;后两种的问题一般是“Theauthorbelievesthat...”“Theauthorimpliesthat...”等推断性的问题,它需要学生掌握高层次的阅读技巧,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关键句,推测作者的意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设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培养阅读技能。

三、完善阅读测评

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只能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考核的周期很长,不能让学生和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以苏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Reading为例,教师可以将课文作为朗读比赛的内容,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学生轮流上台朗读。学生在各种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有利于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并及时改正不足。活动结果还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完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改变教学的侧重点,由传统教学中侧重词汇的教学转为侧重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银艳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东湖九年一贯制学校

引用文献

贾晓娜.2014.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2):10-11.

王娟娥.201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2-3.

谢玲.2016.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探讨[C]//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3):8-9.

张玉荣.2016.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探析[J].中学生英语,(38):12-13.

第三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思辨力培养

【摘要】

回顾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阐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以考试为导向,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教学手段枯燥、单一等问题的成因,探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力的途径,即强化“深度阅读”理念、引入PBL教学法、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和撰写“阅读日志”等。

【关键词】

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种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盛行,学生的阅读资源从形式到内容都日益丰富和繁杂,信息的获取途径非常便利。马克•鲍尔莱(2011)在《最愚蠢的一代》中指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过于丰富,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了。因此,学生究竟能否从阅读资源中获取关键信息?如何阅读才能不被信息淹没,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有没有进行进一步加工和思考?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对良莠不齐的知识进行辨别和区分,抓住客观事实?这都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批评性阅读。批评性阅读不仅要求读者理解文本表层的语言和内容,还要结合读者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背景,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摆脱作者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然而,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直受到学者们的质疑。有学者提到,外语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不应只培养阅读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李瑞芳2002;李丽生2003;李惠胤2006)。本文在回顾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力培养缺失的现象,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处理英语阅读能力与思辨力培养之间的关系?(2)怎样才能使英语阅读教学与思辨力培养融为一体?以期与外语界同行共同探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二、研究现状

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截止2016年8月,共有相关论文1612篇。研究角度涉及语篇分析、教学策略、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PBL等。理论视角包括: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等。笔者以“批判性阅读”和“英语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查找到相关论文225篇,包含了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调查研究等。“批判性阅读”的概念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开始关注,之后对其的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谢少万(1996)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对英语阅读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模式做了阐述,并结合这些特征、模式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了探讨。贾秋仙(2004)从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论证了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欧阳护华和熊涛(2013)从宏观层面探讨和构建一个基于话语理论的批判性阅读模式,包括语篇生产模式、对话性、互文性三个批判性视角,并以实例进行了论证。总的来说,与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相比,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影响力不足,教学模式设计不够系统,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角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尝试在分析目前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

三、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以“考试”为导向

在专四、专八、研究生入学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据很大的比重,这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和考试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希望教师讲授的内容会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考试答案的唯一性让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问题答案的统一,用行为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的思想,“引导”学生按着固定的思路寻找答案。在文本的解读方面,教师忽视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不利于挖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探究欲。阅读能力和思维训练变成了阅读技能训练,短期来看似乎对提升成绩有帮助,但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能理解、接受作者观点、正确回答设计问题的层面上,如何分析文本,找出论点、论据,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感受阅读本身的魅力,使学生的阅读活动进入高级思维的境界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阅读教学的素材应该具备经典、开放、动态、延续的特点。目前,很多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还是以教材为主,按照教材上的文章、问题来设计、安排教学。教材选取的文章以经典素材为主,但是时代性不强,容易与现实社会脱节。很多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出问题,讲解答案,或直接照搬PPT资源来讲授,缺乏对内容的挖掘与理解,阅读后的练习只是用于检查是否读懂课文,问题的设计往往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对阅读课堂的期望值降低、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程式化的阅读学习模式将严重影响师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文本的讲授,扩大阅读范围和视野,不拘泥于客观事实信息和语言形式的记忆,为学生提供大量课后阅读素材,并且布置学生在课后写阅读心得,在课堂上作阅读报告,加大无固定答案的分析和论述内容,通过共同探讨、交流来启发思维。

(三)教学手段枯燥、单一

长期以来,和精读课相比,阅读课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和好评。精读课堂的活动丰富、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而阅读课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信息化教学实施不到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文本、做题目、对答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习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诉求和阅读感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自主掌控阅读,只能“压迫式”地学习理解、接受文本中的信息点。目前,在英语专业的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通常采取的方式是:(1)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规定的文本;(2)课堂上介绍文本的相关背景知识,讲解阅读技巧;(3)遵循“语篇—段落—句子—词汇”的规律展开文本分析;(4)就文本的信息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5)安排学生做教材上提供的各种练习题,如学生的答案错了,教师再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的确可以让学生从词汇到语篇,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文本信息,但是很多教师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导向,认为阅读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理解文本、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事实上,阅读材料只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停留在信息的获取阶段无法达到提出阅读能力的高级阶段。被公式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不自觉地用“共性”压抑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质疑和挑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丧失了,形成思维惰性,批判性思维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打破阅读教学长期以来的“低效”“枯燥”的困境。

四、批判性阅读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强化“深度阅读”理念

由于快餐文化的冲击,过于泛滥的资源让学生越来越被动地获取,缺乏对文本深层思考的能力。一支笔、一本书的阅读方式看似不合潮流,人们更热衷于便捷、轻松的快餐式阅读。然而,快餐式阅读获取的只是信息,并没有转化成知识。只有深度阅读才能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文本进行交流,实现意义建构。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的规定,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培养思维能力是阅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通过深度阅读,读者才能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才能启发思维、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深度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超越语言文字、挖掘文本内涵、提高感悟和理解能力实现深层次的阅读教学目标:认知的深化(理解、综合、应用)、情感的内化(审美、移情、鉴赏、感悟)和深层次思维的发展(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引入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PBL把学习放在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深刻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Barrows&Tamblyn1980)。PBL的教学目标为:建构广泛灵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学习者;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Hmelo-Silver2004)。英语阅读不是对文本或教师的讲解全盘接受的过程,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提出质疑,通过批判性思维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PBL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对阅读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的共同学习模式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及推理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发挥“支架”作用,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现有能力”向“潜在能力”转化。教师提供支架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同伴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支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阅读任务,将学生已获得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把阅读任务作为“支架”,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2)组织阅读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头脑风暴等。教师的调控能力是阅读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具备协调意识、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3)设置开放性问题。提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来提问,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好的问题是撬动思维发展的“杠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教师能否正确地引导、学生是否有深入的空间、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高不高、能否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程度。这些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撰写“阅读日志”

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机制,以帮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发展态势,并及时对学生的疑点给与指导。“阅读日志”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一种反思和监控,要求学生每次课后就阅读的内容撰写心得,描述文本内容,讲述自身阅读感受,评论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记录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开展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与大师的对话,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等。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可能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阅读日志”构建了师生一对一交流的平台,能实现教师与每位同学的有效对话和沟通。“阅读日志”督促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反思,提高阅读质量,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能了解学生阅读动态、学习态度和行为变化,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鞭策。

结束语

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里,人们获取的仅仅是单纯的信息量的累加,而阅读层次越来越低,“浅阅读”的方式使人易产生思维惰性。沉溺于各种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的信息,不利于学习者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中明辨是非,区分事实与观点,推导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批判性思维是促进批评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批评性阅读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参与。批评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文化自律和文化警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睿思 单位: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研室

引用文献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贾秋仙.2004.英语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J].温州大学学报,(5):28-31.

李丽生.2003.从阅读理论的发展看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147-149.

李惠胤.2006.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索——以综合英语viewpoint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86-89.

李瑞芳.2002.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5):61-65.

马克•鲍尔莱.2011.最愚蠢的一代[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欧阳护华,熊涛.2013.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批判性阅读模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3):37-40.

谢少万.1996.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3):87-92.

注: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适者生存———外宣翻译生态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4C03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湖南工学院教改项目“‘批判’与‘创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项目编号JY2016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四篇:英语阅读教学发掘情感实验探究

摘要:

通过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现场教学实验,探讨对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阅读材料应用发掘情感策略进行教学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直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情感的体验和发展。

关键词:

发掘情感策略;积极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过于强调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影响,阅读作为语言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也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机械翻译讲解篇章表层信息的同时穿插讲解词汇、语法结构,导致文章内容的完整性支离破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并形成共鸣。在如此枯燥单一的课堂上,学生对英语阅读逐渐失去兴趣,其阅读理解水平也因此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渗透于认知加工的全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控制器,知识建构并非纯理性的过程,情感参与主体的认知和建构活动,影响认知的积极性和选择性,并促进认知的优化和深化。“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王初明,2001)。情感是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思维、理解、记忆等认知技能也必然受到抑制。“外语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的不是孤立的单词,也不是文章的表层意思,而是文章与自己思想感情的汇流”(胡春洞,1996)。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领会其表达的深层思想和情感,激发二者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教育心理学家卢家楣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发现,教材内容中藴涵的情感因素可分为四类:显性情感因素,隐性情感因素,悟性情感因素和中性情感因素。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是指虽无明显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过程中仍内隐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卢家楣,1993)。经过一系列相关研究,卢家楣提出了发掘情感策略,即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提炼,使其内隐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掘,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卢家楣,2001)。大学英语阅读篇章中藴涵大量隐性情感因素,如果在教学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对此类内容进行分析处理,这些静态的看似枯燥乏味的内容将变得动态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获取篇章信息时产生情感体验,形成情感认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为使研究结果具有切实的教学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法(methodoffieldexperiment)进行实验验证,探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的有效性。

1.研究问题

在2个学时的阅读教学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情感活动,很难反映出其认知效果。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和发展。

2.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确定2014本科临床专业的两个自然班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人数分别为42人和44人,两个班学生来自同一专业,由同一教师执教,英语期末成绩、学习态度、男女比例等各方面均非常接近。

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情感测试为问卷调查,分前测和后测,均用于调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于篇章内容的情感倾向程度和受感染程度,问卷主要根据卢家楣教授提出的情感项目进行设计,共九个问题,采用Likert五分量表,问卷最后增加一个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在篇章阅读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前测由原任教老师在实验开始前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2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立即进行,后测则是第三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随堂进行。在对问卷的文字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量、独立样本检验等分析。

4.实验过程

按照授课计划,研究者在第二学期第6周临时替代原英语教师,分别在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2个学时的第3单元课文MarriageAcrossNations的阅读教学。在控制组中,教师采用传统阅读教学法,而在实验班,教师主要在课文导入、课文讲解和课后讨论三个环节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进行阅读教学。(1)课文导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刘烨、周华健等明星的夫妻合影,讲解什么是跨国婚姻,学生分组讨论问题Whatare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marriageacrossnations?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了解跨国婚姻的兴趣,激活其情感、思维及其相应表现,并向往期待进入下一步的课文阅读中。(2)课文讲解在声情并茂地讲解篇章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比如在讲解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现状以及面对的问题时,教师提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如Howdoyougetonwithyourboyfriendorgirlfriend?在讨论恋人如何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二人的关系和爱情,如beingtolerant,openwitheach;hon-estlyconfrontingtheweaknessesandstrengthsofeachother’scharacters等。在讲解面对的问题时,教师以焦虑的语气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夫妻闪婚闪离的原因,增加课堂亲和力,在情感上拉近学生与篇章内容的距离,加强学生对于theyoverlookedseriouspersonalityconflictsintheexpectationthatmarriagewasanautomaticwaytomakeeverythingworkoutright等句子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认同。文章第二部分基本以对话形式出现,讲述父母亲对于女儿计划结婚的反对以及女儿的辩护。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找出父母亲表示反对的关键信息,如waitingwon’thurt.whytherush?hard-ships,berealistic,it’snevertoolatetochangeyourmind,营造意见冲突的紧张氛围,联系大学生恋爱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比如itwasallsonew,allsoexciting,andweboththought,onthesurfaceatleast,thatourswasanidealmarriagewitheveryindicationthatitwouldlastforever等,激发学生对于恋爱和婚姻的热烈讨论,情感体验随着问题的深入而不断加深,最后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父母亲的担心焦虑和女儿维护爱情的迫切心情,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带到高潮。(3)课后讨论课文讲解结束后,学生仍然置身于辩论反驳的氛围中,情感体验并没有马上结束,因此,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问题Ifyouplannedtomarryaforeigner,whatwouldyourparentsreact,引导学生从语篇走入现实,各抒己见,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情感体验同时得以升华。

三、结果与讨论

实验开始前,两组的情感整体上非常接近,均值分别为2.66和2.67,九个方面的均值也基本一致,但得分普遍较低,均低于3分。独立样本t检验中,整体性双尾Sig.为0.884,九个方面的双尾Sig.分别是0.821、0.821、0.476、0.977、0.776、0.945、0.587、0.784和0.630,均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情感水平基本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相对于控制组的整体平均分2.76,实验组的明显上升,达到了3.53,独立样本t检验中,双尾Sig.为0.001,小于0.05,这说明在2个学时的阅读课上应用发掘情感策略,实验组的情感水平明显提高,两组的情感测试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从情感的九个方面来看,情感共鸣、情感触动、愉悦状态、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和再探索愿望七个方面中,实验组的均值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其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实验后两组在上述七个方面的情感水平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但是在课堂参与和动脑积极性两个方面中,实验组的均值虽略高于控制组,但差异不大,两个方面的双尾Sig.为0.501和0.558,大于0.05,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该策略对于这两方面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2是学生在本课阅读学习中情感体验描述的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里有33位学生描述了自己在课文阅读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占全班人数的78.6%,比如“读到Mark和Gail之间相互让步、相互坦诚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反思自己和男朋友的关系”,“在女主人公和父母的对话中,我可以感受到她对于Mark的爱,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这篇文章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爱情和婚姻”“我赞同母亲的意见,男女主人公需要再进一步的了解再打算结婚,以免重蹈覆辙”等等。而控制组里仅有17个学生对本篇章的阅读进行了积极情感体验的描述,超过一半的学生描述的是自己的消极或中性情感体验。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从整体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和发展,但在情感九个方面的有效性表现出不均衡性,如情感共鸣、情感触动、愉悦状态、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效果显著,但在课堂参与和动脑积极性两个方面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它对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涯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卢家楣,2000)。从长远来看,积极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但是在2个学时的阅读教学中应用发掘情感策略,其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而语言知识的内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认知效果在2个学时中很难体现出来。该研究之所以采用现场实验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有关变量,减少无关变量对于实验的影响,比如在其它类型的课文不适合采用该策略。作为一个仅持续2个学时的探索性实验研究,其结果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论证,以后如果有条件延长实验时间,可以增加情感测试题量,并进行认知测试,考察在一定的时间段应用发掘情感策略,在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和发展的同时能否有效提高语言认知水平。

作者:李芳 单位:海南医学院外语部

参考文献:

[1]Bruner,J.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卢家楣.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心理匹配[J].心理科学,1998(06):506~510.

[6]卢家楣.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赋予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06):650~654.

[7]卢家楣.发掘情感因素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06):690~693.

[8]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06):8~12.

[9]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3):23~26.

[10]张庆宗.英语学习成败自我归因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7):25~27

第五篇: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

高中英语引进文学名著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内容入手,提出文学名著的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途径有:细读鉴赏、学用结合,培养语言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养成学习能力;分析推断、批判创新,提升思维品质;潜移默化、理解共情,培养文化意识。

关键词:

文学名著;文学圈;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言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大多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等特点,中小学生也深受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品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目前大部分高中阶段采用的教材来看,教材的编写大多围绕话题、功能和任务进行,教材内容呈现出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阅读的主要目的也是获取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导致文学阅读的经历和体验极度贫乏。可以说“大多数英语教师只看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工具属性,忽视了语言的认知、社会文化和生物属性。如果只把外语当做工具和手段,外语教育之追求掌握手段而忽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到头来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备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语言教育观是十分必要的”[1]。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加强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英语教育界也有人尝试文学阅读教学[2]。笔者从2012年9月开始就在课堂中尝试利用英文原著和简写本(《典范英语》)等文学作品作为补充材料开展阅读教学,目前已基本完成两届高一和高二的教学实验,本文主要围绕简写本(《典范英语10》)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利用英语文学阅读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实践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3]对阅读能力的八级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能阅读一般除教材外,课外读物量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九级目标指出:“学生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文学阅读是所有阅读的核心,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4]在文学阅读教学模式方面,国外主要有文学圈(literatureCircle)[5]和持续默读(SustainSilentReading)[6]等模式。国内主要有READ[7]等教学模式。目前新一轮的课改和课标的修订都指向各科的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组成。文学名著的阅读正是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在自主阅读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习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理解共情中培养文化品格。

三、文学阅读的选择原则和具体操作

本研究在初期主要选用英文原著作为阅读补充教材,笔者在2012年秋季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宁波外国语学校支教两年,期间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完成了《夏洛的网》《相约星期二》《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第一部二十三章)《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英文原著的课堂教学任务(何泽,2016)[8]。从2014学年秋季开始我校为了配合浙江新高考实施走班制,经过英语集体组讨论,我们决定英文原著阅读教学主要放在选修课班级,这更有利于学有余力和对原著阅读感兴趣的同学选择,而在必修班级我们选择《典范英语10》作为补充阅读教材。《典范英语》是风靡英国的母语学习教材,自2008年在我国引进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好评。《典范英语10》共14本,都是名著的简写本,包括《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学校教研组决定在高一、高二年级每学期除完成教材教学任务外,抽出2-3周左右的时间来阅读和教学2-3本《典范英语》,每本书安排的时间是一周左右,在高一、高二两学年(包括寒暑假)里读完《典范英语10》共14本文学名著,以每本书7万字计,阅读量超过100万字。14本文学名著按话题或题材分类,高一主要读A/B类;高二主要阅读C/D类,高三上读E类。考虑到《典范英语10》都是原著简写本,并且基本上都是小说,小说通常包括环境(setting)、人物(character)、情节(plot)和主题(theme)等要素,根据这四大要素和文学圈阅读模式,把全班同学分为5个组,每个组由4-5位同学组成,每个小组按章节或阅读内容以文学圈阅读模式轮流选定本组的任务。文学圈就是由小组成员组成的临时阅读小组,全班同学阅读同样的文学名著并且整个小组的角色和任务是相同的,各小组的角色通常是PlotPeeler(情节分析师)、CharacterCaptain(人物分析师)、LanguageMaster(语言大师)、和ThemeAnalyst(主题分析师)、Connector(链接员)、Illustrator(绘画小天使)、WordMaster(词汇能手)等,前四个角色是基本角色,基本每次都会轮到,后三种角色可根据情节内容的需要或者学生的兴趣灵活补充或替换前面的角色。PlotPeeler(情节分析师)负责呈现故事发展情节及推展进度。CharacterCaptain(人物分析师)负责理顺作品中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挖掘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并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LanguageMaster(语言大师)负责把书本中有意义的文句、段落挑选出来,向同学朗读并简单分析挑选这些语句的原因。ThemeAnalyst(主题分析师)负责挖掘作品的主题并提供证据支持。Connector(链接员)负责把故事内容与外部世界相连结分析、比较、发现作品和生活的关联性。Illustrator(绘画小天使)负责把作品的情节、人物和场景等用绘图方式呈现出来。WordMaster(词汇能手)负责赏析重点词汇或者解释作品中的重点生词。任务完成得形式可以是PPT、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每个小组有一位DiscussionLeader(讨论主持),由他/她来负责小组内的课外任务的完成和课堂的展示。

四、英语文学阅读和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文学阅读摈弃了传统英语阅读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阅读的旨向是人的素养的提高,因为文学阅读主要以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优美语言等为核心的,而围绕故事、人物、语言等文学元素的阅读不仅是生动、活泼的并和阅读者的生活紧密关联的,它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读者的成长,让读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并努力提升生活的品质,从而塑造读者的人格。而且文学阅读的过程是自主的,对作品的理解又是个性化的,这种自然习得英语的过程,更加有利于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读者能在合作共享中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思维能力,毫无疑问在大量原版阅读中有利于感受异域文化,培养文化意识。下面就多年的文学阅读实践更加具体阐述文学阅读对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1.细读鉴赏、学用结合,培养语言能力

文学作品是优美语言的宝库和人类文化的结晶,学生通过阅读、听读、讨论、角色扮演、书评等多种形式达到学用结合,在多种形式的语言运用中实现对读写听说能力的自然整合。而且学生阅读完文本后进行的小组分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内化加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例一是某小组在阅读DavidCopperfield后整理来的小说中有关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阅读中的这种鉴赏和归纳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意义深远。在文学名著阅读过程中接触的语言多是在故事中出现的,这些语言语境更加充分,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学习和运用起来更加自然,这些活灵活现的表达方式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和口头表达中,这无疑增加了他们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和深入地参与到文学名著的阅读中。同学们还养成了良好的语言摘录和做批注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摘录精美的语言,撰写简短的英文小评论已经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终生受益的。一位学生说文学名著阅读在读和写的方面确实对他影响颇深。首先,很多叙述性、描写性的词汇通常会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一义多词,这无疑是对词汇量有了一个关联性拓展。例如Frankenstein中的thrilled、marveled、grief、agitated等一系列有关心情描写的词汇。当熟悉掌握这些词汇后,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也会借鉴与学习作品中出现的语法与句型,丰富原有文章。

2.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养成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文学阅读中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文学圈阅读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他们组建小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到小组展示无不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访谈中几位同学对文学圈这种阅读模式对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阐述,这些能力不仅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而且还包括思维等能力。“文学圈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同学间交流的能力,因为每位同学分享出几个自己的观点,汇集起来,总会有自己不曾想到的点,这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开拓视野,对于我们阅读这本书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阅读其它名著也可以思考得更深更广。”“文学圈的这种阅读模式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却也是值得尝试的。这让阅读变得更像个集体的狂欢,而非个人进行的一项任务。与同伴的分享可以让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有个新的视野与方向,能更全面的解读、体悟一部作品,是愉快的。在读WutheringHeights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不一样的叙述风格让阅读这部作品变得格外困难,但通过课后与同学的交流,同学的人物关系图的分享,让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线索清晰了不少。”

3.分析推断、批判创新,提升思维品质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旨在奠定学习者英语的文学素养基础,与思维品质(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批判与创新)等要素共同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反映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与思维发展对英语学科教与学的重要意义”[9]。在文学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思维的培养是渗透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读前以文学基本要素(人物、情节、主题、文体、主题等等)的分析为抓手初读,着手打造思维的底层框架。读中讨论问题的思维化:问题的设置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从联想到推断、从比较到质疑等等思维活动层层深入,循循善诱,激趣引思。读中活动的探究化(Exploringandevaluating):探究结构和情节(Exploringthestructureandtheplot);探究主题思想(Exploringthethemeandthewriter’sideas);探究象征意义(Exploringthesymbolicmeanings);探究人物特征(Exploringthecharater)等等(戴军熔,2015)[10];还可以运用可视化思维(thinkingmaps)降低读本理解难度,带动学生与文本发生多重对话,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为读后的创意表达与综合评价做好铺垫,可以说阅读文学名著关键在于培养联想思维,视觉化能力和想象他们内心的能力。

4.潜移默化、理解共情,培养文化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倡导一种具有文化视野的英语教育。文化是一个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同时也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浸润在异域文化的精神之旅,文学作品饱含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信息,长期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不论是培养显性的文化还是隐形的文化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文化是隐性的,如价值观、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该文化的大部分内涵只能在该文化语境中理解。还有文化是显性的,如历史文化、节庆活动、日常生活方式等,可以在其他文化语境里理解。对显性文化的教学容易在学生中引发共情,而学生对隐形文化的敏感度则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施丽华,2015)[11]。例如《简爱》是反映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生活的典型作品,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顶峰时期,作品中描写了当时社会面貌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女性作为家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爱情观等等,而这些在同时代的小说《呼啸山庄》、《大卫•科普菲尔》等小说中也集中反映出来,这些隐性的文化只有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能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学特征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而这些文化知识的熏陶本身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更有助于提升今后对相关时期作品的阅读的解读能力。

五、结语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文学原著阅读不仅让学生接触更多真实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文学读写体验,提高了语感,而且原著的阅读还具有特殊的思想、人文等诸方面的课程价值,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改变教学方式,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课堂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实现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转变。

作者:何泽 单位:宁波市效实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韩宝成.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

[2]黄瑞贤.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导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6]斯蒂芬•克拉申.阅读的力量[M].李玉梅,译.乌鲁木齐:新疆少儿出版社,2012.

[7]黄远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

[8]何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英文原著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3).

[9]兰春寿.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构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

[10]戴军熔.区域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群的教材开发[J].实践与探索,2015(11).

[11]施丽华.也谈中学英语教育和学生文化意识培养[J].英语学习,2015(12).

第六篇: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摘要】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但从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仍采用着知识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本质性提高,这就要求改进和完善一些有效性、可行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整体水平。而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结合目前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阅读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困境,提出优化任务型教学法的综合策略,进而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作用和意义,整体性提高效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任务型;阅读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从学习者角度来讲,学生接触英语的第一机会就是阅读材料。因此,通过阅可以丰富学习者的“语感”,并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如Carrell(1989)所指出的:对许多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二语学习四种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时更应如此。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在学校的英语学习及未来一生的英语学习中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而奠定了阅读教学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传统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基本采取的是一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知识的绝对性。教师习惯于将一些英语知识简单化灌输,这样就容易使教学脱离语言应用实际,使学生所形成的知识过于僵化,学生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机会和时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激情,英语综合能力自然得不到本质性的提高。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教学方法。其中任务型教学法从任务的开始到结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全面投入学习和任务实行过程中,是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但目前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问题提出优化任务型教学法的综合策略,进而发挥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正常功效。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得到了诸多高职英语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任务布置形式单一。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生之间的英语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单一的任务布置形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一些英语基础好的、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布置的各项英语阅读学习任务,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弱、能力欠缺的学生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其次,学生合作意识欠缺。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控性方面会有所欠缺,加上长期阅读教学中知识型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在任务型教学时缺乏必要的交流、讨论和协作。许多学生在进行小组任务分配及完成活动时,还是喜欢自己思考,没有真正意义的讨论和合作,也没有发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优势,未能达到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的预期效果。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特征及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提高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效率。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方法应用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教师是任何一种教学创新的实施者。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不照抄、照搬现有的教学资源,将自己的思维保持积极状态。遇到教学问题,提出多种假设,试想用多种方式予以解决,避免思维定势,用常规方式看问题。

(二)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特征适时地选择阅读材料可对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报刊阅读材料,可使学生对这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时事有所了解,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一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长度和难度适宜。如果文章过长且生词过多,学生难以读懂,就容易导致学生丧失阅读信心;而同时如果文章过短,也达不到阅读训练的目的,起不到任何效果。其次,文章的趣味性浓。所选文章的体裁不能千篇一律,要具有多样性,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语言的真实性。文章要贴近生活,真实反映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推动合理想象和思考。

(三)任务的合理设计。学生是任务型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想设计出教学中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任务,应该投入大量精力、花费大量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的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任务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完成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非常兴趣盎然,专心致志。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任务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法不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未能关注学生的团队意识,所以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基于任务型的阅读教学对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提高和训练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合作前独立思考,合作中认真倾听,分析他人想法,共同思考,互相进步。

结语

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会涉及诸多环节,任务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前提,任务的合理设计是关键,还需对任务完成过程进行适当的组织、引导和监督,进而保证任务型教学效果的正常发挥。

作者:马丽群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严惠萍.探析英语阅读课的任务型教学模式[J].新余高专学报,2006,(12).

第七篇: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构建

摘要:

我国在实施教育改革之后,在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就是阅读教学。阅读除了是英语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英语考试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就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进展进行分析,简单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当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阅读在初中英语当中的主要意义和地位,旨在为之后的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运用进展

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的实施,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初中英语的时候,要学会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借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1初中英语阅读现状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的英语学习是英语学习生涯的开始和基础,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教师需要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但是在现在的课堂教学当中,大部分老师都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阅读就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负担,因此自然就不会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能力。

1.2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欠缺创新意识

目前教师还会采取传统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向讲解语法和重点词汇,却忽略对学生传播文章中的背景文化,因此,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阔,只会了解文章中的语法运用,而不会充分领略英语的语言魅力,更不会对其产生延伸,自然就不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就处于被动状态,自身的阅读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1.3英语教学当中过度重视精读却不重视泛读

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基础,因此,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要想提高其阅读水平就需要进行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要不断地进行积累学习。但是在英语的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是侧重于讲解语法、词汇以及重点段落,而没有教会学生进行泛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不会得到提高,英语水平也不会得到提升。

2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2.1进行英语语境教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需要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老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其中添加语境。语境教学过程当中,语境教学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语境中每一处的变化都会在文章的意义变化中得到体现。在英语语境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语境能够对文中的词汇含义进行推测,并大胆发挥联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节省了查阅词典的时间之外,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在初中英语有效阅读当中,精读和泛读同样重要,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初中生对英语的有效阅读。学生在对英语阅读进行精读的时候,可以选择教材内容,通常而言,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相吻合。所以,初中英语教材要在教师手中发挥作用,要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法和词汇的同时,还可以对文章进行熟练诵读,举一反三;学生在对英语阅读进行泛读的时候,教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读物,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的英语读物,让学生能在这些英语读物中学习到新词汇、新语法以及新的句型,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2.3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英语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除了需要保证英语的连贯性,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将其中的单词和句子拿出来讲解,而是要结合文中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能够通过作者给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

3阅读前的准备

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英语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做好阅读前的准备至关重要,并且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学生英语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英语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阅读的技巧包括开始阅读和仔细阅读,并理解同怎样的阅读能够快速地了解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在英语的有效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问题要具备创设性,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从问题当中找出自己对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想法,并且和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解题技巧,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在进行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对文中的单词进行提前熟悉,这样就避免英语阅读过程中出现吃力的情况。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础,而句子的完整性决定了文章的连续性,因此,为了不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学生需要首先学习词汇,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整体阅读速度。

4阅读中的理解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英语阅读的引导者,教师的教授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阅读问题。另外,不同的阅读材料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比如,当文中出现篇幅长的文章,教师可以教学生先利用扫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对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概括,比如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如果文章最终是想学生体会文章的总结性内容,教师就可以教学生采取略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如果文章最终是想学会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就可以教学生采用精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借此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5阅读后的总结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后总结问题,比如学生在阅读过后,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开展小组讨论,把彼此的问题提出来,互助学习,并且相互交流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另外,要想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就需要加强专题类文章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相似文章的解题技巧。如果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美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熟悉进而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词汇。对于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教师可以进行反复讲解,让学生能够加深印象。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会对阅读材料进行总结和分类。英语阅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普类阅读;一类是记叙文阅读。所以不同类型的阅读方式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但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技巧进行阅读。

6读后读

读后读指的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在技巧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整体理解能力。学生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然后了解各个段落的大意,通过图表或者其他方式表现出文章的思路。第二,研读能力。学生的研读能力是通过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精神,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协助、点拨和启发。

7结语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初中英语是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语境训练。增强文章的精读和泛读,构建有效阅读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马宏宇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

参考文献

[1]鲍佩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5):51-52.

[2]林瑞珍.增加阅读量,促进初中英语学习成效[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5):76.

[3]陈一平.初中英语阅读图式浅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