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简述(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简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简述(10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手段上多下功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研究表明,异构课堂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塑造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地深化自我的英语阅读水平,全面提高阅读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异构课堂的教学理念,集成多个教师的思维,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异构课堂;教学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进行良好学习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应试性教育语文阅读在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计划势在必行。另外,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及时给出相应的方针与政策。新课标下的“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精心的研究有关的教材,实行各异的教学方法。对于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教学平台,不断的增进教师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异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抛砖引玉的功效。

1渗透异构课堂的成效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等,而“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正好将各路名师的优秀授课方式集于一体。同课异构是教师将个人的封闭教学模式逐步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方法的掌握下,将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融合、吸收、内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关键性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积极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由于兴趣在学生语文阅读中具有显著意义,教师们应该齐心合力的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汲取其他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前提下,整合自己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情境法去寻求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童趣》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驱蚊”情境,促进学生在通读课文时对于文章的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悟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寻找相关文章的录音,让学生有感情的跟读,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英语的思考,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熏陶下,其对阅读就会自然而然的兴趣倍增。通过逐步渗透异构课堂的教学元素,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构建提问形式的异构课堂,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进行提问是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可取的方法。由于提问对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故各路教师都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这也是教师们较为认可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文章的阅读,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间接告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找到什么样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对于解决阅读过程存在的重难点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之前,对于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对于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在哪几处,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伙伴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写作手法将心情的变化进行具体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一方面可以给学生间接的制定了相应的阅读目标,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带着疑问进行阅读,不断深化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引发学生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共鸣。构建提问形式的异构课堂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

3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水平

优秀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阅读过程中的重难点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整体思想的把握能力。阅读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不同阅读水平的额学生之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在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阅读方法。字不离词即理解某个词的意思去将其放在词语中进行相关的理解,如道听途说的道是指“道路”;志同道合的道是指“道理”。教师可以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教师交流会,借助异构课堂的平台,优化课堂环境,增进教师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见解,汲取不同教师对阅读课堂整体把握的教学个性和思考角度。在学生阅读相关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思考的方式上升到理性知识,在将阅读中作者长期积累的时间只是转化为个人知识,逐步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内涵,积累人生宝贵的阅读财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汲取人生的精华。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具有显著成效,不断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敦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对于语文的学习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而“异构教学”是学思研教合为一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异构教学的有关研究,不断的进行新课改,全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苏洁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郑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个案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韩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潘新娜.基于元认知的“同课异构”教学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韦鸿建.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语文阅读是开拓学生的视野的最有效的办法,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和教师才会真正的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相关的活动中去。但是语文阅读的教学对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要求比较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已经没有办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寻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保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现状;教学方法

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教育的不断发展也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开拓学生视野、强化学生认知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很明显,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经没有办法提升教学的质量,所以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改革。教师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指导改革。

一、总结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从教师自身教学方面而言

从教师自身教学方面而言,其问题主要在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许多的语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依旧是老一套的,没有创新课堂也就没有趣味,很难焕发出活力。此外,传统的教学导致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追求效率,这种单纯追求效率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化的学习,缺乏理解与记忆,最终学生变成了只会读死书的机器。

(二)从阅读教学的重点落实上而言

纵观如今大部分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犯了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也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没有落实到位。有的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常常花费一整节课对阅读文章中的句法以及修辞手法过多的讲解与教学,而不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接受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反而超出了学生认知范围与接受能力的语文知识,他们这节课听完下节课依旧忘了;这种情况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教而教学,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去开展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而且这种对于学习重点落实错误,很容易消耗掉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措施

(一)注重课程内容趣味性导入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做是深入的挖掘所要教学的阅读文章的内涵,从其中的语段、句意、修辞手法再到最后的阅读技巧和题型的解读都是十分重要。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就尝试进行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1)同学们,在你们看过老舍的文章以后,能不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要描述一下你们对自己较为深刻的冬天的景物的一个印象?通过这个方式,在课堂上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随后我再向学生们提出第二个问题:老舍在文章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他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进行济南的冬天的特色的表现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

(二)引入传统文化,丰富阅读教学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入传统的中国文化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也能让课程的教学更具特色。比如,我会在语文的诗歌阅读教学中,引入古人的学习方式、礼仪以及他们的社交方式的教学。这些内容能够让枯燥的诗歌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到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以及资源来呈现内容,课堂会变得更具活力。例如,教学《水调歌头》的过程中,我就尝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诗人苏轼的历史与背景,同时也简要给学生介绍了这首诗歌背后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我还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水调歌头的解说视频,视频的解说十分具有文化底蕴。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语文教学问题展开思考,培养学生了解事物先了解其内涵的习惯。例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通过片面的理解便可以看出文章中的主人公不喜欢、甚至是排斥和外界联系,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就需要学生们对其展开深入的探究了,教师此时便可以利用这一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们对该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持有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运用积极语言激励鼓励学生,使他们有勇气挑战自我以及迎接困难,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灵活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促进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让学生主动积极、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语文课堂,这便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也是教师能够有效开展教学的主要因素,多元化的文化内容以及先进的教学媒体资源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顺应的时代教学潮流之一。而且,教师还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去改善自己教学,在课堂上多多进行创新,才能让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落于人后。

作者:赵敬 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徐青芒.如何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J].学语文,2004(5).

[2]李刚.浅谈激趣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招生考试之友,2010(6).

第三篇: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过程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新的知识、审美与情感。本文就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策略做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解读传授给学生,学生缺少与文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对话和互动,缺少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深刻挖掘,往往不能领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创作意图。以教材为中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重视阅读文本本身的内容,把教材内容作为教授学生的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够,会把阅读题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仅局限在标准答案的范围,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课堂为中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与阅读有效的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体验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既是一种个体的社会性活动,又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基本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及亲身体验,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形成自己的感悟。

(一)体验的内涵

“体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鲁迅在《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中说:“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强调体验是亲身经历,是个人通过亲身经验获得的感受。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所谓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情,把教学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作为阅读的切入点,结合实际,在体验中感悟。

三、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主体性

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体的现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将文本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体验转化为对文本内容更具体、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个体感悟性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阅读活动中除了理性的分析外,还伴随着阅读主体复杂的情感体验。阅读文本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阅读者的不同状态以及阅读过程中的外界因素都会对阅读者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阅读主体情感体验的差异。

(三)交往对话性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往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间的对话。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模式下,这些对话显得更为重要。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指阅读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针对同一阅读文本结合自身的体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是一种相互作用,“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才实现了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艺术的现实和过去的经验之间的不断交流。”学生面对阅读文本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忆与解释,更重要的是理解,体验式作文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从而在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审美与感悟。

四、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介绍背景,把握整体

背景介绍是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之一,背景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理解阅读文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了解文章背景的情况下,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创作心境,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体验式阅读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应用。创设合理的情境,恰当地应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云的形状,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文本所讲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体验,并在学习中获得新的体验。

(三)激发想象,体验语境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想象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拓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者:尹思雨 单位: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鲁迅.杂文集花边文学[M].上海:上海联华书局,1936.

[4]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第四篇: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当以教材为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但是又不能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应当适时地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扩大阅读视野,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和积累更多的信息、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同时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方法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认知的有效途径,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本中有限的课文篇数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教学应当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能把阅读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而要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拓展性阅读教学,来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本文中对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拓展阅读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一、立足于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

课本是教学的根本依据,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课本而独立存在,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亦是如此。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最直接的素材就是教材中的文本,而且每篇课文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去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内容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而且资料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相符合。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要在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明确拓展阅读的方向。文本的拓展阅读有多个方向,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相同主题和题材的拓展,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和的《母亲的回忆》两篇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这样能使学生对文本的主题和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2.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拓展。比如,学习了《藤野先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鲁迅的《自题小像》一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为何在日本留学期间决定了“弃医从文”。3.相关内容的拓展。比如,学习了关于亲情的散文《背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贾平凹的《关于父子》,肖复兴的《荔枝》,使他们进一步感受亲情的温暖、感人、伟大。

二、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拓展阅读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读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码,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解读与重构,进而对文本的形象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同时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逐句逐段分析课文包含的知识点、语法现象等,却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的挖掘,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的提升比较缓慢。因此,教师应当学会把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情感积累等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新知识的构建。比如,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家乡有哪些古老的建筑,并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古建筑有什么独特之处,这问题一下子唤醒了他们的记忆和生活积累,他们的话匣子好像被打开了,开始议论纷纷并踊跃发言。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熟悉的古建筑的说明文,当然,仅凭学生自己对某处古建筑的了解,他们还不能完成习作,所以我要求他们课下搜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这样他们的写作素材就更丰富了。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既对说明文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又拓展了阅读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整合各个学科的资源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要借助语文这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运用和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资源来开展初中语文拓展阅读,通过横向的拓展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整合和渗透中扩大认知视野,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比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资料,同时带领他们到户外进行观察,文字的解释再加上真实的观察,学生就会有真切的体会,同时能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天气变化与云的关系,因此,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让他们了解了看云识天气的科学依据,既使学生拓展了阅读视野,也帮助他们积累了生活经验和常识。

总而言之,拓展性阅读起着沟通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桥梁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要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拓展阅读环节,使学生能走出课堂,进入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去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温俊 单位:江西省石城县岩岭中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策略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旬刊,2013(12).

[2]常莹,孙淑芹.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9).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置技巧

摘要:

主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合理设置主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恰当设置主问题,文章论述了设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若干方法:抓住文眼,巧设问题;围绕文体,轻松设问;体现文化,深化提问。

关键词:

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主问题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的问题,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主问题,一个有深度的关键性问题往往比无数个散乱而肤浅的小问题的教学效果更明显。

一、抓住文眼,巧设问题

在初中课本中收录的文本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作者在创作文本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一些关键性语句,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又或者是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语句被称为文章的文眼。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文眼,巧妙地设置主问题,让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之“本”,找到文章的深刻内涵。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可以围绕文章的文眼进行设置,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把握文章主旨,更能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在谋划文章结构时的良苦用心,学到更多的作文技巧。例如,《台阶》一文,题目虽然是“台阶”,但其主要表达的则是“父亲”这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围绕“台阶”来组织各种材料完整地展现“父亲”这个形象的,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的文眼来设置主问题,如提问“这篇文章想写的真的是台阶吗,‘父亲’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呢?‘父亲’为什么要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又是如何具体建造起这样的新屋的?新屋建造好了之后,‘父亲’又如何了呢?”这个问题紧紧围绕文章的“文眼”展开,学生很快就会找到全文最关键的一句就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台阶”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由于“台阶”象征着地位,而“父亲”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才要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采用聚沙成塔的方法,花了大半辈子的积攒,终于艰难地完成了屋子,然而当屋子建造好了之后,他的身子却垮了。由此学生可以理解“父亲”身上体现的勤劳、顽强、节俭等特点,体会到父亲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得到尊重。

二、围绕文体,轻松设问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各种不同的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由于文体不同,使得这些作品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文章的文体特点,促使学生明白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要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思考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文章的精髓所在。例如,《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学会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围绕说明文的文体来设置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在全面阅读文本之后思考“文章通过哪些关键性的语句来具体介绍如何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这篇文章和学习过的其他描写类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说明文和一般的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不同之处。他们可以体会到《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具有调理清晰、描写准确的特点。文章中虽然也用了打比方等方法使得语言更为生动形象,但是,和普通的写景状物类散文不同的是,语言的准确性才是说明文所要追求的。

三、体现文化,深化提问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阅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有时候他们很难更为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深邃思想。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问题来帮助他们深化思维,如果主问题的设置能体现文本的文化底蕴,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最后一课》中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芒,如果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可以通过巧妙设置主问题的方法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厚底蕴。如“语言只是人类交流的一个工具而已,既然普鲁士已经占领了土地,为何还要强迫当地学生学习德语呢?为什么作者会在文章中写亡国的人民只要牢记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呢?语言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样的主问题具有一定深度,能点亮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深刻思考《最后一课》中体现的爱国思想,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主问题的设置技巧,注意主问题设置的逻辑性、创新性和效果性。因此,只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围绕文体的特点,设置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根据文本的文化底蕴,设置出更加深厚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设置主问题,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孙巧华 单位:福建省永春文明中学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03(14):47.

[2]刘丽华.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135.

第六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语文是一门人文素养极高的学科,学好语文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我国义务教育制度将初中教学作为教育之重,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然而,当下我国多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成果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了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中一些实际的普遍性情况,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语文在生活及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具有优秀的阅读能力也间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坚实基础,更能拓宽学生视界,刺激思考,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秉承国家初中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结合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不合理

在阅读教学课前,教师需要细致地对课堂教学计划进行规划。但是,我们看见目前许多老师依旧延续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安排中仍旧沿袭以前的一套,没能体现出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我们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它是前辈教育教学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只是老师是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不能完全萧规曹随,应当结合具体教学环境,细心观察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表现,必要时,做些记录分析,这样会有效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

我们仍然可以看见,许多阅读教学课堂中,任然是老师一问,学生一答的课堂模式。我们应该看到,阅读是人与书本的对话。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的狭窄对话之中。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老师作为一个循循善诱者,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和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吻合就表扬,不吻合就批判,这样会扼杀那些精彩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局限学生的阅读思维。

3、没有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目前的阅读教学模式,经常能看到一些老师通过大量、反复、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持续稳固的阅读习惯。这种出发点无可厚非,可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反而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并非“多多益善”。老师在课堂上一字一句,咬文嚼字式地分析每一个要点,唯恐错过一个要点,生怕留下一点遗漏。试问,学生跟着老师这样单一直线行走,怎么能发散思维呢?久而久之,学生受老师这种阅读习惯的影响,由主动阅读变成了机械式的呆板分析,从而缺乏自己的思维。这样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课堂任务冗杂、繁多、枯燥的情况。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慢慢轻视、淡化,阅读兴趣也就逐渐降低,造成了学生阅读自觉性的缺失。

二、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1、老师在课前认真做好课堂安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有计划地构建一张教学蓝图。针对不同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加以适当的引导。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为课堂的根本,老师需要避免先入为主,而应该积极引导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到师生共同对话的乐趣。

2、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新时代下,老师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要立足于改变教学模式这一环节。以前的教育模式重点关注分数,但是一个学生才能的高低,绝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所以,教师们应当转变关注重点,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课上多提问,课后多思考,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尽量弱化对分数的重视。

3、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地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不上去,都和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密切相关。学生一旦萌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出一种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据此,教师们可以先选择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阅读,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老师更可以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讲故事、演故事等,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渴望得到外界关注和认可,阅读就能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丰富了课堂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三、总结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重道远,由于各位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同,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各有不同,所以还需要各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环节中加以认真思考、总结。另外,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所以我们不能进行“囫囵吞枣”式的教学,力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方案。笔者浅薄,略提拙见,请读者斧正。

作者:周德才让 单位:西藏班戈县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摘要: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代替学生学习实践,造成“填鸭式”阅读。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阅读空间,从而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少教多学;阅读教学

随着多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模式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少教就是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尽量少说,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多学,则要求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争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创设少教多学情境,在激情引趣中多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力活动需要兴趣的支撑。”阅读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解读文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文本中的文章很难让学生有阅读兴趣,而当今的多媒体创设真实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从而产生阅读兴趣,既有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情感,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既可以让课文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又可以产生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从而在激情引趣中多学,根本不需要教师多讲。例如在品悟诗歌《蒹葭》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蒹葭的美景,并且用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在袅娜多姿的蒹葭深处一对青年男女划着小船在水中飘荡。学生看到这样的背景图片,激起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对照文中的注解尝试解读文本内容。等他们疏通课文内容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蒹葭中场景。很多学生绘声绘色地描绘文本,并且语言生动。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力量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进入课文,而且学习效果很好。

二、精心设置精准问题,教师少讲学生多思

善教者善问,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为了节省精力,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中,精心设置精准的问题,让问题成为阅读教学的主线。例如在教学《爱莲说》时,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探讨:这篇课文中作者爱莲的原因是什么?文章中作者赞扬了莲花的哪些高贵品质?课文中作者对莲的描写与赞美占了大量的篇幅,目的是寄予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而世人爱爱牡丹?为什么要这样写,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怎样的用意?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感知课文。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主旨。这样的少教多学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努力做到少教多学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充分的整合教材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各种教学活动,努力做到少教多学。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为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自己多学。引出“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一个正常人为什么没有姓名?”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时,就作者为什么能记住日暮里与水户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学生就记住日暮里原因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既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就课文内容作深刻的理解,从而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给学生讨论、辩论等活动。学生会以更多的机会就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利于教师标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四、开展小组讨论探究,给学生多学创造空间

课改在进一步地推进,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给课堂注入生机。小组之间的讨论探究给学生多学创造更多的空间,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预习,在预习中有所感悟,然后在课堂中提出来共同解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组织作用是重要的,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有助于互动交流的展开。同时,在小组成员的设置和选择上应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会根据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将其整体划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每个小组的组长都会选择成绩优异且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活跃度的学生,以此让小组讨论气氛活跃起来,展开积极讨论的同时,安排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负责小组讨论过程中问题的汇总与记录,在总体上形成一种较简单的平衡。在讨论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考虑到话题的难度,以便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给出“愚公移山给予的启示”,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给出皇帝的新装潜在的意义等。

总之,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少教多学,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因此,这样的教改实验是我们值得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模式。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践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走出传统的窠臼。

作者:杨伟 单位:宝应县安宜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建丽.少教多学,让灵慧之花绽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2]刘冬岩.“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策略[J].教育与考试,2011,(6).

[3]谢丽娟.语文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优势[J].文学教育(中),2014(06).

第八篇:初中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欠缺,现如今初中阅读教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初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新形势下的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的指导。基于初中也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都应共同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大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的批判和颠覆,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新课改后,语文新课标理念对阅读的教学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一味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不会阅读,丧失阅读能力的后果,针对传统阅读教学遗留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阅读方法指导,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的学生相比小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语文阅读的要求,这有别于小学生的认字组词,写日记周记的小短文,初中生头疼的问题就是写作,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这就要求学生的阅读量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当下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站三尺讲台,传道受业或解惑也,教师一味讲,学生只知道听,教学不再是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和记。学生对学习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就成了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性质,而不是学生陶冶情操,习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1]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批判意识的欠缺,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升学。所以,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意义的淡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严重欠缺。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为识字与认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2]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语文课本又是以文章的形式分单元编排,语文课堂教学重中之重就成了阅读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而丰富的阅读习惯。要爱阅读,而不是被迫阅读,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就课堂教学而言,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没有自主预习,阅读的习惯,把课本文章当作任务去完成,就少了很多兴趣和乐趣可言,少了和作者的文本亲密接触所带来的心灵触碰和情感共鸣。究其原因,还是要让学生拾起对阅读的兴趣,尤其初一年级正是好奇心满满的时机,一旦挫败,丧失兴趣的阅读就成了完成课堂任务,这样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给学生介绍或准备一些课外有趣的小读物,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阅读文本,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发去阅读,课堂集体分享和交流,阅读也就变得有趣了。其次,培养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在是教师漫灌,学生被动接受,要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学习以学生为主,多开展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的灵活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去完成不同的课题,要各抒己见,善于表达,以此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再次,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语文课堂学习离不开读,不能使学生养成嘴懒的毛病,哪有语文课不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必须热爱阅读和朗诵。记得九年级有一个散文单元,学生反映读得多,自己课下又不预习,上课的文章篇幅又长,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忽略学生不熟悉文本,那么这节阅读课就没有意义了,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小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避免个读部分少而不知文意,可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了解文意,教师在他们默读之前,应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的阅读,有所收获而不是单纯浏览文字不思考。[3]学生的回答问题也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慢慢的热爱语文。最后,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宽阅读面,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媒体,手机等等,多看书才能有所收获,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要多思考,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所阅读的知识,多交流,多请教,可以请教教师,多和同学交流感想。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开展读书分享会,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起航的起点,针对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要双方互动,共同合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大目标前进。阅读还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课堂阅读教学要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变革阅读教学的方法,遵循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更好地生活。

作者:张丽华 单位:辽宁彰武县大冷蒙古族九年制学校

第九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说明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作用,并且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定程度的怀疑、焦虑、困惑等心理状态的表现,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人的思考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讲解文章大意,传授阅读技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问题意识,严重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了解阅读教学的现状,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合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严重的形式主义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在教学中被动地听取问题、回答问题,提问沦为课堂互动交流的一种形式。并且,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是直接分析和讲解固定的阅读题目,甚至少数初中语文教师会要求学生直接背诵答案,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最终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相应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而且,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讲解段落层次、文章大意以及中心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阻碍了学生思考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初中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经常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而且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不合理,给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原因,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鲁庄公的形象,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鲁庄公,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提问,并进行独立思考,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通过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等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这会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思考,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推动学生的稳定发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阅读文章时,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提问来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愚公移山与搬家的利弊,以此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生具有性格活跃、思维活跃、阅读能力强的特点,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活动中,很多学生习惯于倾听,不善于提问,缺乏思考的积极性,使得阅读教学的质量较差。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一角钱的玫瑰花》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在开头写博贝家境贫寒的目的是什么?博贝去花店之后心理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表现出博贝心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有哪些?等等,以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大意,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课堂提问内容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课堂提问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故事梗概,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思考、讨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小说构思的特点等,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最后选出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在有限的阅读教学时间里,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提问,利用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出师表》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在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古今异义词、作者提出的建议、写作的目的等,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林芳妹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杨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时代教育,2015(10):227.

[2]茅峻青,刘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6):56.

[3]张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10):158.

[4]陈显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82.

[5]张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朱惠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第十篇: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充分重视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发展,才能从整体上促进语文教学的水平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只有充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发生积极作用。在当前的教学发展环境下,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其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首先,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位置。这样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不能得到有效激发,使得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其次,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这对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方面会比较缺乏。在学生层面,他们中考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学习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没有真正地体会阅读内容的情感。最后,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对于这些问题,要详细地分析,然后结合实际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确立现代化的阅读理念,只有及时地转变和优化教学理念,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从各个层面进行全新的教学优化。通过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入,真正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展示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详细说明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教师再从旁进行补充。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这样的活跃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第三,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要想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就要保障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多方面地学习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从而为学生的课堂阅读指导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的专业水平程度与教学效果的呈现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为课堂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保障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第四,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要能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阅读课堂上广泛应用,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增添现代化的科技元素,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有积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能保障自身技术应用的熟练性,确保课件制作的精良,保证实现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性的目标。

第五,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重视与学生的相互合作。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授课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限制。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得到加强,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探讨。有了不同的思想碰撞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整体阅读的素养培养。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文本的阅读,要重视文本的特征,将文本阅读的内容以及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文本阅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阅读学习中获得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得到了加强,才能进一步地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

第七,充分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的独立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展现。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促进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加强,要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中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体现出来,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只有将教学的方式方法灵活地在课堂上运用,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第八,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阅读意识,不要让学生只限于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涉猎,多方吸取,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是说,学生阅读的范围要宽。学生不仅要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名篇,而且要阅读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族风情、网络信息、现代科技、时事政治、广告标语,等等。教学中某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1)教师和学生同步阅读(同读一本书,阅读速度基本相同),在同步阅读中与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2)教师先阅读,选出阅读的精品书目向学生推荐,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3)让学生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推荐书目,看哪位学生推荐的书目最有价值,最受欢迎。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并且阅读精品,阅读健康向上的书籍。“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去安排自己的阅读活动,将是语文素质教育成功的一个有力表现。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施尤为关键,具体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和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教学的科学有效。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此外,还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黄建英 单位:福建省将乐县水南中学

参考文献

[1]黄钢英.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李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经验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刘丹.阅读教学“拿来主义”———合理运用导学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4]刘梅.细节点点,打造高三高效阅读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5]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4(07).

[6]黄绮姣.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