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运用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课堂阅读的前提。文本细读是通过仔细分析、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重点、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课堂阅读的前提。文本细读是通过仔细分析、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重点、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从阅读的角度品味整篇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语言组织结构,使学生真正地走入文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把握语文文本细读价值

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的基础,只要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才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良好的语感和丰富的情感,可以深刻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之意,便于对文章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程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教师对文章精读细读、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以文本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阅读中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分析小学学生认识特点

1.知识水平低。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认识的字不多,很有可能遇到生字比较多的课文,生字的出现肯定会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有所影响。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其中题目的生字有壁、虎、借这三个,题目是整篇文章的简短概括,学生连题目都不明白,读不懂,更别提各个段落的大意总结,读到最后,估计连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没有搞懂。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

2.生活阅历少。生活阅历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帮助。对于10岁以下的小学生来说,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他们都没有经历过,不能理解和明白,难以产生共鸣,所以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例如《翠鸟》一文中,用翠绿色、橄榄色、赤褐色等词语来形容翠鸟颜色的艳丽,用疾飞、蹬开、紧紧地抓住、像箭一样飞等词语形容翠鸟动作的敏捷。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不能理解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但是对于如果喜欢小鸟或者善于观察小鸟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对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3.教学偏离文本。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的缺陷是单调死板,教师仍是以直接灌输学生知识的方式传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也很普遍,教师以PPT形式展示给学生,虽然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达到了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效果,但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没有多大帮助,反倒偏离了原来的文本,助长了学生在课堂上放纵的恶习。

三、加强文本细读教学实践

1.尊重文本内在的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尊重文本的内在价值是精读和细读文本内涵所在。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最基本和最常识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以便对文本普遍认知性得到肯定。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薄弱以及生活阅历少,这决定了小学生不能对文本理解得很透彻。这就需要在不改变文本原意的基础上加以构建,以便减少阅读的困难性。经典的文本在不同年龄段阅读,对其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走进文章所写的意境中,读出教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揣摩出文章的新意。

2.平衡把握整体和细节。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细读文本。首先是抓住题眼。题目是对文章的总结和概括,如果可以准确地理解题目,并做进一步的深入,那么对于阅读整篇文章而言有很大帮助。其次是抓住中心句。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中心句,准确地找到中心句,可以快速有效地理解整段大意。在小学语文文章中,有的是段落第一句点明内容,有的是在最后一句作为总结。最后是抓住关键词。仔细阅读文本中的词语,会发现文本中有很多内涵丰富的词语,对文章中心意思的表达有很大作用,这些关键词可以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帮助很大。

3.课内课外知识的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本细读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应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独立自主的阅读,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弥补了学生在课堂上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阅读方式的同时,也要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使学生的阅读得到很好的延伸。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是掌握细读的方法之一。如果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和经验背景通过批注式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文本细读得到巩固。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原文对照阅读法,通过和课外文章的对比来体会原文中词语的精湛;或者是选择阅读同一个作家作品的方法,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手法,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细读和教学阅读是关联在一起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语言的精华,教导学生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但是文本细读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因材施教,对文本细读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作者:陈海港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小学中心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趣味教学法

小学阅读教学素材丰富,形式灵活,因此合理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若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适时革新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性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增强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趣味教学法主张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法增加阅读教学的吸引力,对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的内涵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差异,它主张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调整阅读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总体而言,趣味教学法提倡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丰富性、多样性,满足不同性格、兴趣、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趣闻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丰富生动的人物故事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与作者相关的趣闻轶事,以此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阅读著名词人苏东坡的诗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苏轼、苏洵、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的故事,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认为气势非凡,但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就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但最后拆封试卷后发现是苏轼写的,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轼却从未为此抱怨。学生在了解苏轼的这一事迹之后不仅会对苏轼的诗词产生阅读兴趣,还会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二)合理构建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阅读教材都是经过教育家和学者精心挑选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但若要让小学生充分体会这些文章中的意蕴和美感,促使他们主动阅读教材,还需要教师合理营造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让学生根据图像内容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美景,通过影响和声音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学生进入文章营造的意境,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精心设计文章导语

导语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设计导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够提升文章的美感,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文章,进入文章意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样化手段设计导语。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可以用ppt向小学生展示珊瑚、礁石、各种鱼类等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产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阅读文章,例如在学习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时,可以为学生讲高力士脱靴的故事,然后以“这样一个洒脱不羁、自由浪漫的诗人在诗歌中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呢?”这种导语引入所阅读诗歌。此外,还可以从以前所学文章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文章,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且派代表讲解讨论内容。这些多样化的导语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并深入体悟文章。

(四)及时鼓励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学生的进步和表现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在阅读教学中若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需要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鼓励形式应当多样化,比如对阅读认真的学生可以给予口头表扬,而针对那些能够全面把握阅读内容的学生则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对阅读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这些鼓励和表扬可以极大地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阅读。

(五)巧妙推荐课外阅读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还应当巧妙推荐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比如在阅读完《沉香救母》这篇文章后,可以为学生介绍《宝莲灯》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文章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对沉香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把握。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廖社会 单位:礼县宽川镇冯山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创新

摘要:

语文阅读是语文科目的半壁江山,因此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阐述了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在课堂上的具体实践和创新策略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不该将文化课作为全部的教学任务,将分数视为一切是错误的教学观念。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目的,保证小学生各方面都能全面成长。

一、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1.教师在课堂上忽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甚少,即便是有,也仅限于知识点的交流。问答方面,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回答空间更多是封闭式的,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对于问题的答案,老师更希望学生能回答出和预期答案相似的答案,对学生创意性的回答或者独到的见解持以否定、忽略的态度,这会严重打击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导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无形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个性的形成会受到压制。

2.教学活动中,课堂语文阅读的实践教学不够充分

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老师只负责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的讨论过程、讨论方式不进行指导和讲解;第二、老师在课堂上并未充分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课堂讨论仅仅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讨论氛围和目的,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第三、教师的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语言实践没有正确衔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的热情并不高涨,导致教学活动缺乏实效性,学生在语言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

3.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老师过于看重教学结果,忽略过程

只看教学结果的心态驱使老师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未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教学心理,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语文阅读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课堂上几乎没有任何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他还有口语能力、听力以及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未重视阅读教学,要么让学生自行阅读,没有足够的指导;要么就是指导到位了,但是未能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且无法长期坚持,导致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欠缺。

二、阅读教学的课程实践

1.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教师不应该以种种理由占据学生的阅读时间,或者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过程学生应该以主动积极心态和思维活动,而不该是在老师的逼迫下执行。只有主动阅读才能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启示和思考。小学语文阅读应以情感阅读为主,首先是因为情感类文章容易理解,其次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商。另外,文章在内容、意境和插图的选择上也应该反复斟酌:内容读起来应该朗朗上口,意境要由情感和人文精神丰满,图片的选择至少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发觉文章的感情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为学生阅读设定适当的意境,为其创造逼真的阅读情境,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创造条件。

2.延长朗读环节的时间

无法辩驳的是,阅读离不开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副效果甚好的催化剂。因此朗读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特点,并提倡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感知和揣摩作者的情感、行文结构以及咬文嚼字的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阅读中体验文字的魅力,进而陶冶情操,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阅读教学的创新探析

1.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表述自己的见解

虽然小学生各方面都处于成长期,但是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每位学生个体之间都有差异性。教学活动中,面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自然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鼓励学生勇于讲出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尝试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教学方案是整堂课堂的提纲,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教学方式的创新要从教学方案开始。以沪教版二年级上课文《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为例,课堂分为四大部分:启发谈话、朗读课文、书写练习、拓展延伸。启发谈话围绕课堂主题“实话实说”展开讨论,如屠格涅夫当着所有人的面贬低大作家的语言是好是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以小组展开朗读PK活动,可以有感情朗诵,也可以分段朗诵,这个环节可以巩固学生对生僻汉字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书写练习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基础,包括对所需背诵自然段的默写以及生僻字的书写练习;拓展延伸,可以尝试开展以“实话是否该实说”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实话实说并没有错,反方:说实话要三思。

结语

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其重要性在语文测试中的分数占比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一定要重视起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李斯雯 单位:上海浦东新区金新小学

参考文献:

[1]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3):160-161.

[2]赵丽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科学导报,2015,(5):81-81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分析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发展,提升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重视阅读教学,文章分析了阅读创新教学的方式策略,提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在表演,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没有阅读体验的时间,没有欣赏品味的时间,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记下每段的大意,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缺乏阅读体验感悟的过程,缺乏探究分析的过程,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较差。新形势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边思考边阅读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的交流与情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只有教师有效发挥指导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把握文本精华,获得思想认识的不断发展。比如,教学《精卫填海》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这个故事本身,但学生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不会主动分析预言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分析这个故事蕴含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这样,才能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使学生的思维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思维的局限性,有些阅读内容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很难有效把握文本的情境,很难体味到文本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生成相应的形象,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对文本的魅力所在的把握就比较到位。比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学生由于思维的具象性,虽然能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主人公的勇气和诚实的品格,但其实,学生对这种诚实品格和勇气的可贵之处的认识是肤浅的。要使学生成功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感受到当主人公把空花盆捧出来时是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的。这样,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意识,能够与主人公形成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理解诚实与勇敢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三、突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是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组织交流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交流学习模式的应用。另外,对于学生而言,认知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靠自己做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还要能够通过交流不断丰富主观体验,提升认识水平,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要突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要成功发挥合作交流学习模式的教学功用,教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布置合理的合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带着任务进行思考交流,集中集体的智慧,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同赛马方式的优缺点,讨论哪种赛马方式最好。这样,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的不同认识想法表达出来,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主人公田忌的聪明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有独特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灵活应对处理问题,懂得变通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即使自己占有优势,也不能骄傲自满,这样,必定会失败。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感悟不断丰富,认识不断发展,表达能力和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因此,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对于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完善发展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努力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通过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促进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郭淑霞 单位:衡水市桃城区河沿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孙丽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J].学周刊,2014,(17).

[2]杨爱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成功(教育),2012,(18).

第五篇: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在阅读教学当中通常是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难以提升其语言表述能力、听说能力、发散性思维等多项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如下:

一、培养阅读能力,重点进行词句强化训练

首先,阅读课文时,应对课文的词句充分进行理解,方可较好地对课文的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具有整体的把握。学生应充分应用所掌握的词语来遣词造句,以此来准确地体现出自身的情感意识。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词句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与理解词句,进而去应用好词句,同时这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在进行词句训练时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为理解与应用并重,使得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二为应将课文的阅读与理解相互联系起来,以阅读促理解,理解后深入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当中应用经常性使用的词语,并且要让学生深入认知部分基础句型,使学生能够应用于书面造句,并让学生理解在各种语境下这些词句的实际用法。词语教学时,有部分词语一目了然,较为容易理解,有部分词语应进行对比理解,教学重点应为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述,为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大精神的中文语言,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变换课文中的词句。

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传授良好方法

预习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式。低年级的小学生通常还不会预习,因此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预习,并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式与方法:1.熟练阅读课文,在朗读课文时流畅准确。2.在阅读时进行思考,在阅读时读边想,在完成阅读后,可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与重点内容。3.应用网络上的百度、有道等搜索引擎来认识字义。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知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应用预习方法,在学生对课文熟练理解之后,复述出课文的主题思想与重点内容,并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标注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安排学生复述学习程序,并根据学生预习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总结。如此一来,经过课堂几节课的实践学习,学生即可学会应用预习的方式与方法。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编写预习提纲,使学生在预习时能够有所依凭,从而让预习更具有导向性。由于在课前学生认真进行了预习,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并能为今后进行大量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会了预习的方式与方法,就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初步的阅读训练能够体现出实效性。编写阅读教材是分单元来进行的,在教学实践当中,应把握住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进行重点培训,以深读的方式来使得课堂阅读促进课外阅读,举一反三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点教授好深读课,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仅仅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主动性。因此教师可借助示范性课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习阅读的方法,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课文阅读中遇到的疑问,使学生能够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相互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来进行详细讲解。

四、想要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较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教学课程就能够达成的这一目的的。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鼓励并激发学生主动寻找并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当中,经常会遇到教师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一时未能解答,但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又能够解决的难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蜘蛛的网》一课之后,有学生提出了相关问题:为什么蜘蛛会吐丝?教师一时间回答不出来,就启发学生说:同学们思考一下吧。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道:我从《昆虫界的秘密》的书中知道蜘蛛体内会有黏液,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形成了蜘蛛丝,蜘蛛就是靠这样的生理特性织网的。教师表扬了这个喜爱阅读的学生,并鼓励所有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学习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增强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借助科学性、系统性的阅读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当中应在立足于“深读”的基础之上,指导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选取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让课外知识与课堂所学知识一起相辅相成地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让小学生能够由此获得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作者:周斌 单位:庄浪县南坪乡刘靳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指导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指导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小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语文阅读效果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小学生年纪小,学习的任务不重,所以学校和家长都不重视学生的课后阅读。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影响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主要因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很大,而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与阅读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所以,要学生能主动阅读,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不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都能看到自己想读的书,有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把学生的阅读成为他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让学生有读书的愿望和兴趣。例如,在学校图书阅览室有自己喜欢的读物,在班级,有自己喜欢的读书角,有自己献出来的最爱的图书。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多方面的,如果都要为学生准备,那有一定的难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网站,让学生在网上阅读,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后去阅读。班级还可以通过建立QQ读者群,引导学生在群里相互交流,相互推荐好书。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和效果,除了语文课文以外,教师还要定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内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成人阅读不同,一是受语文知识能力的制约,二是受学生阅读兴趣的制约。所以,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阅读兴趣,定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内容。例如,同样是四五年级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区别不大,但阅读兴趣却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小学生喜欢具有故事情节的阅读内容,但在题材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学生喜欢神话故事,有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故事,有的学生喜欢诗词,还有的学生喜欢科普书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内容,不要规定得太死,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阅读内容的选择不能只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从阅读效果出发,选择有阅读价值的阅读内容。在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下,可选择具有一定教学情节的故事、童话和寓言书籍,也可以推荐一些卡通漫画书籍。但更多的是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而推荐有积极意义的书籍或作品,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例如,杨万里的诗歌《小池》,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诗歌的每一行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自己想象诗歌中美丽的画面,要学生在大脑中想象这些美丽的画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把握。如:教学《春笋》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视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生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效果。有许多学生的语文阅读是为读而读,不注意理解和运用,结果阅读效果很不理想。要提高阅读效果,就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阅读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如在阅读《鸟语》一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去主动思考和探索:师: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我们还会从哪些鸟儿那里得到启示呢?生:从反哺的乌鸦那里,我懂得了要孝顺父母。生:从为大树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知道了要孝顺父母。……想象是一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白衣战士”与“白衣天使”有没有区别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分析和认识。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立即就引来一番辩论:“白衣战士”比“白衣天使”更符合课文内容,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了文题的精微,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学生从阅读到感悟的体验过程。是从单纯地传授知识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情感的体验。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

作者:王永青 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参考文献:

[1]丁凡华.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苑教育,2014,(06).

[2]芳;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快乐阅读,2013,(28)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克服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自由化和开放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现状;有效性策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可以改变人的阅历、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难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不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这就直接导致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自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不断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当前,一些专家学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手段、原则和方法,对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重要如下:

1.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的眼光狭隘、短浅,可谓是鼠目寸光,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项目上,例如识字、写字等,当然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基础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能力。但是,教师不能将所有的教学精力放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之上,而应当重视其他项目如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是提升学生识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实际教学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很多教师的教学根本不重视阅读教学,致使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资源匮乏

对于学生的阅读而言,需要有相应的阅读资源。这种阅读资源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阅读教材;二是学校的图书馆;三是学生自己购买。这三个主要的来源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而言,有两个很难实现,就是学校图书馆和自己购买的图书来源。因为对于偏远的地区,学校很少有自己的图书馆,尤其是对于小学,更难有图书馆的配备;而条件差的孩子,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购买图书,这就使得学生的阅读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阅读,却缺乏相应的条件,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现状,笔者认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国家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积极的改进,不断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主要手段如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其实不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阅读,广泛吸收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技巧和手段,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一直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体,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感知方法,尤其是对作者思想的感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3.建立班级“小图书馆”

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共享是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校缺乏图书馆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班级的“小图书馆”,形成良好的借阅秩序,让生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材料,形成资源的良性流通和互动,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阅读资源浪费,促进阅读资源的合理流通和使用。

4.培养学生日常阅读的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找到阅读的兴趣。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而言,教师首先可以安排学生的阅读任务,例如一日一篇小文章,慢慢地学生会将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长期坚持。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作者:陈兴会 单位: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蓝天希望小学

参考文献:

[1]周利娟,杨敏.分析语文和英语阅读策略的异同及其关系[J].语文建设,2014,(32):2.

[2]曹剑.关于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化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4,(11):82-84.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学生的积累、分析、阅读等能力,也影响着写作的水平,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方便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单一古板,缺少活力和生机,不能充分展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的要求,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一做法。

一、导语激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更是如此,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他们就会爱上阅读、用心阅读,在阅读文章时也更容易发现文章的实质,更能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激趣教学,人们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导语激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执教《雨》这一课的时候,就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咱们大家都熟悉‘雨’,我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它,农民种的庄稼若是离开了‘雨’就不能活了,我们喝的水也是降雨形成的。那么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天气是怎么样的吗?那些庄稼又是怎么样等待雨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雨’的文章,它会让我们知道一切。”这样的导语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起来。

二、强化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人文内涵比较丰富的,要通过语文朗读教学去感悟它们,要使学生能够多次进行朗读来咀嚼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同时能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化理解和体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阅读学习的关键是要靠朗读,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会理解其中的含义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带着充沛的感情朗读文章,会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熏陶学生的情感品行,使他们从中得到美感、乐感和语感的享受。朗读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心灵桥梁和精神纽带,通过朗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文章,通过朗读能够积累语言材料,可以更好地把握词句意义以及段落篇章的结构等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朗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给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朗读环境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还可以开展一些朗读活动,比如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拓宽朗读的外延。在诗歌朗读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音乐美,让他们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成为“词的音乐家”。教师要把朗读当做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的讲解应只侧重于难懂句子和重点段落上,而那些通俗易懂的部分则让学生去朗读中感悟,让他们读出情感、悟出含义,还要让他们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部分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三、培养阅读思考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章,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懂得文章的写作方法,从中得到借鉴和学习,感受文字之美。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薄弱,知识水平低,心理素质和筛选信息能力差,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比较低,他们对文章提出的问题也不够深刻,挖掘不出内在本质的东西。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的思路,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水平,不能让学生的提问流于表面,起不到理解文章主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挖掘到问题的点子上,这里所说的点子就是那些重点、难点、知识点等等,要让学生学会针对要点发问并解决问题。比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能够抓住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借”字,由“借”而发问:为什么用“借”字?“借”字体现在哪里?还要教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矛盾冲突,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时候,对课文里的“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为什么这里把“焦急”与“耐心”一对矛盾的词放到了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再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方法策略,我们都要本着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学习借鉴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教学宗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教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还可以开展一些灵活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

作者:王秀英 单位:扶余市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探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点,教师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兼顾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课文中包含的语言技巧。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言教学,老师的使命是让学生能够从读和写两个层次上面逐渐掌握这门语言。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知识状况,制定出符合所带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读写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读和写的学习热情。

一、读写结合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实际上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这时学生在不断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学生就要把平时所吸收到的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机地组织成一篇文章。可见,读和写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教师将其割裂开来,并且过度强调读和写单方面能力的话,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提高。语文教材里面的课文语言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学生阅读的好材料,是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帮手。让学生通过多写多练的方法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课文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样,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提供十分有益的写作指导。例如: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要给课文划分层次,这样学生在平时写作时也会注意到按照事先拟定的大纲来展开全文,从而避免文章结构混乱的现象。因此,读写结合模式引入阅读教学中,意义极为明显。

二、如何将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组织学生对课文片段进行仿写

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讲清楚课文的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中心思想和作者背景,让学生对课文中一些富有语言表现力的段落进行写作分析,让他们思考这些文字的结构、技巧和内涵。当这些铺垫工作都做好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讲内容,并且促进他们的仿写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法地仿写。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顶碗少年》一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学习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失败、第二次顶碗再次失败和第三次在老人的鼓励下终于成功表演顶碗绝活等三部分内容,然后总结出这篇文章出现的长短句结合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师让学生按照课文里面关于顶碗少年表演绝技时的动作描写进行仿写,如“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这一段。

(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

总有些课文的结尾和情节不能令学生满意,这就给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腾出了空间。教师在进行某些故事型的课文教学时,可以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课文《凡卡》里面,如果凡卡成功寄信给了自己的爷爷,那么结局会是怎样呢?又如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想象,如果小女孩在快被冻死的时候终于有人要买她的火柴,结局会是那么悲惨吗?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萌发改写课文结局的想法,然后教师顺水推舟鼓励学生改写课文,并且评出写得最有语言表现力和想象力的文章。

(三)指导学生写好课文摘抄和读后感

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讲,教材无疑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完成某些课文教学后,可以提醒学生做好课文摘抄本,把课文中自己认为语言优美和写作技巧巧妙的片段抄写在笔记本上。另外,引导学生将对所学课文的所思所感和自身情感写下来,当然要求可以低一点,可不要求像日记和作文那样严谨。例如在刚学习完课文《匆匆》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在下课之前随手写下关于珍惜时间的读后感。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匆匆》的核心思想,并且可以记录下自己以前是怎样节约时间的体会。

(四)时刻提醒学生将阅读积累的素材用于写日记

日记是累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写日记的能力,但是存在着“记流水账”、表达能力差和言之无物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调动平时阅读和学习课文时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从而指导学生写出更高水平的日记出来。例如:在学习完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之后,学生都对文章中的老师通过巧用虚构出来的猫猬兽,让学生明白拥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重要性感叹不已。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也写一篇关于老师或同学启发自己如何做人的日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写日记的能力,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作者:张彩芸 单位:庄浪县良邑学区

第十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认知事物的能力。因此,学生不仅要熟读课本上的文本,而且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以便增强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思考

新课改标准下的“大语文观”,使得拓展阅读教学手段进入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需要教师和相关教育行业人员共同探讨和思索。本文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有效拓展阅读进行分析和探讨。

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意义与现存的问题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要严格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形成多读、乐读的阅读氛围。要大力支持学生自我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从而增加阅读量,提高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使其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全面、更灵活、更有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拓展阅读是使课堂焕发光彩的有效途径,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切合学习、生活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其语言积累。

1.2网络的影响及学生和家长对于拓展阅读的认识度不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增加课外阅读不以为然,认为阅读价值不高,家长把分数排在第一位,将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从而忽视对其课外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培养,造成拓展阅读的虚有化和形式化。另外,学生由于网络的吸引,课余时间主要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媒体等社交网络,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课外拓展阅读缺少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积累较少,导致阅读兴趣不高。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立足课本,丰富阅读内容。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阅历经验较少,在阅读文章时会遇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在障碍点上进行拓展,从文本出发拓展阅读,让孩子们在广泛的阅读中更深入理解、自我感悟、主动解决难题。比如小学课本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这和当时鲁迅先生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为扩展阅读材料。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非常悲惨,在这样的残酷的环境下,革命者的言论自由无从说起,为了批判当时的社会背景,鲁迅先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杂文,赤裸裸地抨击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战。学生可以根据播放的社会环境拓展材料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想要表达的不折不挠的顽强斗争的精神。

2.2创造条件,营造阅读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讲,多阅读才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所以可以在发展点上进行拓展,如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五单元《生命生命》这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是杏林子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思考的,但是小学生本身阅读量较小,生平阅历尚浅,对生命的感悟不多,所以很难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体会其中的深意。这时可以在教学屏幕上放一些作者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作者的经历,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百折不挠的顽强斗争的精神。还可以在兴趣点上进行扩展,有些课文在上课之前老师已经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如果在老师进行讲解的时候没有创新,那么课堂就会变得非常枯燥,所以讲课时一定要加入新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第五册《小摄影师》的最一个自然段:“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可以很明显看出高尔基先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借助这个空白,教师可以在投影大屏幕上出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小男孩到底会不会来?如果来,那么两人会有怎样的对白,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拓展阅读的兴趣。

3.结语

小学生的扩展阅读要从小抓起,从父母和教师两方面加强,从多方面扩展,立足教学根本,拓展教学知识,丰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争取成为良好的21世纪新青年。

作者:马琴 单位: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红崖小学

参考文献:

[1]安汉.试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小作家选刊,2015(15):70-71.

[2]樊怀金.新课标指引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施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156-157.

[3]郑娜.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