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考(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作为一门对体验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做合格的倾听者和参悟者,在阅读中体会语文文字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深刻理解文字并有所感悟,从中受到启发,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教师既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1.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
语文是教学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把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是当代教师根据时展总结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证实,语文越接近生活,学生理解越快,对语文情感的把握就越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感悟教学,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学中往往就可以通过对学生设置一些亲身经历的机会增加感悟。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一课的讲授时,就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模拟将石子放入水中后,瓶中水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会很好。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不能仅仅依靠对个别字或者词的理解感悟,文中的情义与韵味是需要依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留意得到的经验,只有真实感悟到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线。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学生内心深处的经验和感悟拖拽出来至课堂教学中,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很好。例如,在讲解《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先各自想象出园子里是一番怎样美好的景象,在学生争先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对如斯美景没有欣赏到是多么可惜,直接可以引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作者未能欣赏到满园的春色而感到惋惜,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直接又有效。
2.语文教学中适当角色扮演
在语文学科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出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做,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印象,更加方便理解和感悟。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这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他们分别扮演野狼和山羊,让学生自己揣摩角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狼伪善后掩饰的凶残的真面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山羊的机智和聪慧及一步一步揭开狼的真面目的计谋,也有了全面的认识,这对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又如,在讲《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外拓展时,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是断了尾巴的小壁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谈谈没有尾巴的感受,以及向别人借尾巴时的心理活动,这样对文章描绘的角色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如,讲《狐假虎威》这篇教材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把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既能活跃思维,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3.语文教学中开拓思维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开拓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独自体会文章内涵并进行多元化理解。例如,教师在讲《生死相随的海鸥》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小海鸥求救及其他海鸥不远万里赶来救援时恢弘的场面,当一只海鸥与受伤的海鸥生死相随时的壮烈与感动。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海鸥,与文中的海鸥一起飞翔,一起受伤,与受伤的海鸥生死相随,身临其境地体会这之中的亲情与友情。这要求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又如,讲解《可爱的草塘》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对草堂进行联想,脑海中形成草堂可爱的画面,进而进行诵读,让学生与作者沉浸在草堂的魅力之中,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各自的体会,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先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预习,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在学生的回答中开始课程讲授。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心情,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毕竟每个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也是多元化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既能够集合学生的智慧,又能积累学生的学习素材,把对文字的感悟上升到对作者的感悟。学生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阅读感受,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总结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根据每篇文章表达内容、体裁、具体阅读要求的不同,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优化配置学生阅读时间,使教学更具可操作性,从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的进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颜军 单位: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策略浅析
摘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其将来发展以及继承人类文化打好基础。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健全人格。本文先是针对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化价值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化价值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策略
教育一直以来就是人与文化价值之间的重要桥梁。教育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人类文化的重任,文化是人类发展所凝聚起来的无形财富,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交流与进步。教育作为传承文化价值最广泛最基础最有效的途径,历来备受社会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揭示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承担着文化价值教育的重任,尤其是高中文学作品往往都包涵了厚重的文化思想,其背后隐藏着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文化理念,我们有必要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文化价值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价值教育。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化价值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价值感受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课常常被上成简单的知识传授课,让学生查字典、学生词、记妙语、分析课文、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给人感觉就是“形势依旧繁华、内容枯燥乏味”,在课文被肢解的四分五裂,学生咬文嚼字的同时,课文中所真正包含的文化价值往往被轻视,甚至丢弃一旁。可能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或许高考对文化价值考查体现的不够明显,高中语文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所谓的文化价值教育,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剖析课文上,仅仅是完成知识传授的目标,至于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文化价值,则是寥寥带过。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十几年一成不变的教参上规定的内容,没有将新时代的文化价值理念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失去了阅读教学应有的意义。
(二)重思想说教轻个性塑造
文化具有多样性、多元化,不同学生对文化价值的感受也不一样。文化价值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千篇一律的个体,而是要塑造有个性的思想和灵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能简单地给其冠上“思想教育”的大帽子,其还需要细细品味、娓娓道来。对于文学作品,每个人的理想和感受都不同,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是人个性的光辉。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刻意的凸显文化价值教育,在分析课文时进行政治说教,大讲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等于将自己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足以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征。高中生的思想已经具备了自我判断和认识,教师只需要做好导学的作用,引领高中生在阅读作品时得到关于文化价值的启发和教育,并且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自己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三)重教法展示轻学生参与
文化价值重在体验和感受,忽视了主体的参与意识,无疑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文化价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体验、积累、沉淀,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思想,从而日积月累、学有所成。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来看,还是过多地追求教法和学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这就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出于尴尬之境,既想放开手脚让学生百花齐放,又要考虑课堂教学效果,结局往往会出现“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困境。教师如果把学生单纯地当成学习知识的对象,将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再想方设法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很容易形成固性思维,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忽视了学生真正想学的是什么、教师真正要教的是什么。我们不妨想一想,缺少文化价值教育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是否能提高学生对文化进行正确认识和掌握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价值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语文具有文化价值的教材资源
一是要合理地使用阅读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美典雅、启人深思的作品,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来进行文化价值教育。可以说,高中语文本身就包含深厚的文化价值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感受文化价值,领悟文化的魅力,开阔个人视野,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所描写的伟大而不张扬的母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母爱定位;如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文化思想;如普希金的《致大海》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所蕴含的对自由、平等、民主的文化价值体现。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文化价值教育和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阅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和伟大的灵魂对话,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很高,也才能真正爱上阅读、领悟和积累文化。二是要合理地利用语文读本。高中生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语文教材外,还需要加强课外学习,才能扩展文化视野,更加全面地体验文化价值,提升文化素养。而高中《语文读本》就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许多著名的诗歌、演讲、散文、小说都被收录其中,大大增加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含量,提高了文化思想品位,有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文化价值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创建丰富多样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首先,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加深对原著的亲身体验,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来解读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如莫泊桑的《项链》,学生完全能够通过马蒂尔德的虚荣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文化,同时也可以看到其所具有的诚实守信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如鲁迅的《祝福》,学生一起讨论能够加深对封建主义残忍、虚伪的病态社会的认识,明白旧社会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吃人的本质;如名剧《等待戈多》,让学生讨论领悟到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与隔阂,同时各抒己见,谈论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提升对文化价值的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阅读课。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的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做好笔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思想。最后,要倡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不应该具有功利性,应该建立在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父母、朋友的正确引导,课外阅读具有文化价值的辐射功能,教师要改变目前高中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的现状,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作品,可以开列书目、设置活动,发挥古今中外名著的文化价值教育作用。
(三)文化价值教育要求文化素养较高的教师
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化价值教育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化价值教育的前提保证。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教育资源,而不是简单地传递课本内容,要将自己放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实现阅读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同时,在教学上应与学生平等交流,完成对文化的解构和建构,通过两个经验世界和精神生活的交融,加深学生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不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包涵着很深的文化价值,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文化价值教育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引导学生真正体验阅读的魅力,深入阅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
作者:臧会双 杨朴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美堂.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J].学术研究,2005,07.
[2]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3]李富民.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考试周刊,2015,89.
第三篇:农村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
摘要:
加强语文审美阅读教学,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注重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美;仔细分析,让学生判断文本的美;善于调动,让学生品味文本的美,是根据不同审美阅读阶段而实施的有效的审美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策略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告诫青少年,要“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阅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是学习语言的第一基本功,也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实践活动。审美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极致,审美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也是学生应该进行的基本功训练。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挖掘文章的精髓,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审美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加强审美阅读方法的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使命。结合时下“甘肃省2015年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的主流形势,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问题进行论析。
一、审美阅读教学现状
审美阅读重在情境的渲染,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美的熏陶。当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资源配置不完善,教师教法单一、陈旧。多媒体(电子白板)未完全普及,文字展示的场景、情景动态氛围无法实现,这制约着审美阅读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一些教师教法单一,对学生的审美判断把握不到位,分析不详尽,学生在阅读中蜻蜓点水。(2)学校课时安排紧,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学生在家中的阅读。高中学生在校阅读时间只有在语文课堂中,这是极其有限的。回到家中,很多家长怕耽误学习,不让学生阅读其他书籍。
二、实现审美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阅读包含三个阶段,一是感受阶段,二是判断阶段,三是品味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仔细分析,善于调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
1.注重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美
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教师应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给学生展示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画面和动态视频,让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就能感知艺术的美。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帮助学生获取初读文字的愉悦感。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模拟情景,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带入阅读中。教师必须课前精心备课,编写文本,制作课件。在课堂上用巧妙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教师要顺势引导,从“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展示给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学生自然会得到艺术的享受。也可以和学生一同朗诵,做到语气贯通,节奏分明,句读清晰,真正达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的境界。只有在朗读(或泛读)上做好铺垫,学生才会产生审美初感,为品赏文本打好基础。
2.仔细分析,让学生判断文本的美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字魅力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理解、思考,感受作者在文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自然之美,继而挖掘文字背后的社会现象,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句段分析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美的特征,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趣。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在配乐朗读的渲染下,学生被荷塘的月色美所陶醉,教师随即引领学生跟随朱自清的脚步,“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在“荷塘岸边”听、嗅、视、触,“零星”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缕缕清香”,“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荷塘月色之美,一层一层地向学生涌来,学生的情感已浑然融入朱自清的情感世界中。作者的心绪与文字相融合,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辨优析劣,求同存异的比较,也能让学生掌握美的特点,获得审美感受。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都属于散文,都是纪念被反动派杀害的青年学生,揭露反动统治者的罪恶。但在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前者重抒情议论,结构跳跃大,风格奔放激越;后者重写人叙事,结构严整,脉络清晰,语言深沉凝重。通过这样的细致归纳、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路和风格一目了然,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树立了美的观念。
3.善于调动,让学生品味文本的美
一部好作品潜在的艺术美,需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有效完成对文本的鉴赏品味。首先,教师要用已学知识和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形式美。可以用提问或列提纲的形式给学生以思路的追问:文章分几层?它是并列结构还是递进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还是分总结构?文章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文章的段句间的过渡和前后是否照应?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审美阅读的想象力。用已有的语言艺术和文字符号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画面,形成一种意境认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动已储存的知识,形成意象,再进一步去品味欣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联想、想象和创造形成有机结合,在语言文字的感染下,进行对照、思考,更好地构建超越文本的审美阅读。
三、结束语
总之,审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教者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潜心钻研教材,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掌握规律,总结经验,灵活多样地使美育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作者:张延宏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付荣超.品味语言的五种基本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
【摘要】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现代阅读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改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二、以学生为主体,把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精神实质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现代阅读理念,农村小学教师要真正把握其内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个性思维得到解放。首先,教师通过自学、培训和观摩等,理解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放下架子看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渐渐摆脱思想观念与客观教学行为不符的做法。最后,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营造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课堂为目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尊重学生发展,整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
课堂上,教师要抛开师道尊严、标准答案和绝对权威,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离阅读目标的种种差错,要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师生间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其选择能够达到的个别目标,然后教师逐步整合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发问的形式或者简单的书面测试来检验学生目标的达成效果,逐渐把个别目标与整体目标进行统一。另外,教师在生成性目标的设立上要做足功夫,比如学习魏书生、俞依老师的教学技巧,从而使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得以全方位、全方面、多层次实现。
四、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选择并拓展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并符合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农村的学生较城市学生而言,眼界视野和思想深度上,都比较肤浅。因此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考虑到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阅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相结合,使学生通汇贯通,并且教师自身要广泛涉猎课内外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将自己的所学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应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结合本地特色设立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根据文本需要,选择适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组织方式上,要根据阅读文本的需要恰当选择,如分小组学习、一对一学习等;教学方法也要多样化,如角色扮演、课外观察等,但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具有可行性、有效性,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多元而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倾听学生想法,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此外,基于学生本位,教师要给予学生选择权,鼓励其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课前教师要对内容进行分析,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敢于在原有方法上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勇于尝试,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的评价主体
在农村,教师的身份和地位很高,学生家长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而很少发表意见,并按老师的要求来纠正孩子的错误,从而导致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校长、家长和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教师要发挥桥梁作用,沟通校方的同时多做家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丰富评价主体。
(二)多元的评价方式
由于农村条件所限,教师的眼界和知识层面较城市教师还具有一定差距,农村教师的评价方式无非通俗的几句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扬,创新评价较少。而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则需教师基于学生的独特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学习周弘的赏识教育,掌握恰当的评价策略。
(三)多元的评价内容
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要求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体验;学生对其他领域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程度;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多元的评价标准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是通过观察、想象力、听说读写及对文本的感悟、内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但是,农村教师一般看重结果性评价,以成绩定高低,评价标准单一。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运用观察、问卷等方法,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及对文本的批判性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合理。
七、结语
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相关学者能更关注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状况,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赵紫燕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孔令才.让个性化引领阅读教学之路[J].读写算(教师版),2011(24):37.
[2]娄彩凤.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应树立的几种新观念[J].文理导航,2010,(25):35.
[3]张地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现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学前教育,2009.
第五篇:做好小学语文趣味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
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良好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能够推动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当前小学教学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直接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趣味阅读,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小学语文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趣味
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而言,其过程过于枯燥乏味,而且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内容优势,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外部因素,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勇于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不被传统理念束缚。以下,我便简要论述开展趣味阅读的三点具体措施。
一、合理开发教材,创建良好教学情境
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学生长期受到“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教材、注重教材的内容,进而忽略了教材中趣味性的部分。长期如此,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最终影响了整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因此,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合理利用教材。小学语文课本是为学生量身订做的教材,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详细的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应增添趣味性的环境,用以缓解学生的课堂压力,增添阅读中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语文教材中,配有桂林山水的精美插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余,模仿文章描述画中内容。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创作,解除了学生的束缚,学生可以凭想象去描述桂林山水的画面,在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反馈,给予一定的指点,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在这种利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的方式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也会被改善。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元素被引入课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元素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施,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强大搜索功能,可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中,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播放功能,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方式。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加多样化。除此之外,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创建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创设合理的情境,辅助教学。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相应的视频文件,通过视觉的刺激,使学生获得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选择的视频应和学生的年龄匹配,且视频应尽量剔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视觉上的直接刺激,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教师进行良好的阅读教学做了充足准备。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绎,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方式拉近了学生和文中人物的距离,在获得阅读感受的同时,也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然而,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阅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维持纪律,确保情境在良好的秩序中展开。其次,教师也要保护学生的情绪,切忌一味追求课堂秩序,不顾学生的情绪。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增添阅读教学趣味性的前提,学生高昂的情绪则是保证良好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教师要能够掌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在维持一定秩序的前提下,保护学生的阅读情绪。
三、不被传统理念束缚,用于开拓新型教学方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和教师受传统理念的束缚,阅读方式过于程序化。为了增添语文阅读的趣味性,教师应能摆脱传统理念束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革,每一代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也需要不断改进。要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掌握,了解学生具体的阅读需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其需求。其次,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良好的沟通关系除了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需求有所掌握,也方便教师拓展思维方式。学生的能力和经验虽然不及教师,但是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有助于产生创新性思维,有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种参与感,对阅读的教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语
在小学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程序化理念的影响,阅读教学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而要增添语文课堂的阅读趣味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掘其趣味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能够合理利用现代化因素,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便利,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也要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新型教学模式。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小学教育事业之中。
作者:曾盈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徐光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1(04)
【2】徐光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04)
【3】赵建鼎.蜕变•简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渴望“简装版”【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
小学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将这种学习习惯贯穿到学习的始终,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基于广泛阅读基础上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理解和感悟,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归结到学习上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和分析,学会形成阅读的主题,让孩子们能够通过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并且在主题学习中能够理解文章主题,通过主题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内的有效编排和组合,能够将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并且通过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组合,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的巩固和拓展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拓展;系统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通过阅读将语文知识面全面夯实,可以做到厚积薄发,对待一切的语文问题都游刃有余,语文的课堂学习要将阅读贯穿其中,同时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根据不同的文章目的和行文线索,我们可以将课堂的阅读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给予学生自由阅读时间,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阅读首先是学生的阅读,我们将传统的讲课,改为阅读为先,教学其次的方法,就能够让学生得到深入的体会,前提是要给予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索分析与感悟,这样就能够深入体会文章内涵,进行初步的思考,学生对于文章初步理解,教师进行有效点拨。
1.深入阅读经典段落,仔细体会自我感悟。
对于文章的分析思考,首先要给与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包括在课堂之上,我们宁可让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少上一点课程,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提升自己的效率,对于需要深入分析的段落,需要更加充足的阅读时间。例如课文《三顾茅庐》,是一篇古典文化的历史性文章,并且每次刘关张到茅庐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都有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这就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和亮点。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去体会分析,进行自我感悟。
2.主题文章随机选取,自我兴趣有效选择。
文章的分析和阅读不是局限性的,而是有着广泛的选择空间,除了我们课文中主要的文章之外,我们更可以通过相关的类似文章进行兴趣月底。例如以上《三顾茅庐》取自《三国演义》,并且带有精彩的语言动作描写,我们下一步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也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内自由选择文章,像《舌战群儒》中的语言描写,《三英战吕布》中的动作描写等,都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小故事,而且是本书中的亮点。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通读和浏览
对于某一些文章,我们只需要体会它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需要迅速搜索其目标,这种方法成为系统脱敏法,能够让孩子们迅速的从中获得答案,提升自己的信息搜索能力,这样也是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1.同类文章找特点,找出共同的方面。
例如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等文章,都是描写风景的文章,并且都有着风景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我们将目标锁定在对于对象的核心刻画,我们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找出关于每个对象的特点的句子,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学习了课文。
2.不同文章找差异,找出其特别之处。
不同的文章反应同一种事物的不同面貌,所以对于不同的文章,它们也是有着共同的主题,但是描写的角度不一样,例如对于文章《桂花雨》和《九寨沟》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但是一个风格朴素质朴,乡土气息浓厚,一个却是通过优美的风景描写去突出当地的自然风光,提升了对于大自然的鉴赏之美。我们通过不同的文章去找差异,就是找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将不同之处加以发挥和突出,来找出其中可以学习的地方,而且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切入,来找出各种不同的优缺点,同时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通过阅读来链接不同的文章,将其中的亮点进行有效的研究和仿写。
三、立足课内拓展课外,进行有效的串读和思考分析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将课文进行有效的归类,并且将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成为我们当前阅读的主要方式。比如像《螳螂捕蝉》这一篇课文,我们将其中的主要故事内容和道理放到一起去,并且将相关的寓言联系在一起去,我们学完这一篇寓言,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另一篇寓言,像传统的《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寓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并且通过让孩子们去有效的思考和分析,去进行道理的自我感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课堂的学习中,阅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能够迅速的提升孩子们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兴趣,根据课文学习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方式,同时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学习目的,我们可以将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将不同的阅读方式贯穿到其中去,同时能够立足课内,拓展课外,将课内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
四、总结
这种基于广泛阅读基础上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理解和感悟,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归结到学习上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和分析,学会形成阅读的主题。
作者:张莉 单位:陕西省三原县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03.
[2]林茅.阅读树•教师指导用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3]马中武.创新阅读阅读版语文[M].朝华出版社,2006.01.
[4]张磊.新课程成功教师管理实用手册[M].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