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阅读教学参与度,让学生展开快乐阅读。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图文声像效果来为学生制作一个精美的短片,将紫藤萝瀑布优美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更能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阅读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可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阅读活动。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丰富教学情境,让学生个性阅读

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单纯地表现在阅读的时间上,即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不是浮于文字表面,而是能够将文字与意境、情感等丰富的内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才能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突破教材,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那么,如何来搭建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呢?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具备的重要优势,就在于可以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单一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多元的信息,通过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等来传递教学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并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将文本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不会是仅仅局限于文字层面,而是能够从情感、意境等多方面来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产生更多的不同见解与感受。这样,既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阅读。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阅读空间,让学生有效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以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阅读素材,如文本、图像、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并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殊功能,如超链接等,来增强阅读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与直观性。这样的阅读教学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同时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将阅读空间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这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感受阅读教学所带来的乐趣。

四、总结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疑为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激情,让学生更投入,并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体会情感与意境,在阅读中提升认知与理解水平,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才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所追求的阅读教学。

作者:纪延红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新城中学

第二篇

一、课前自主预习并思考

(一)读课文并进行必要的圈画

课前初读课文不是一读了之,而是要用规定的符号对文章进行必要的圈画。如标好段落(段落太多则不需要标出);在生字词上注音并用横线画出来;用括号括出重点段(揭示文章主旨的段落);用波浪线画出运用修辞(或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进行简单赏析;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待课上质疑等。坚持这样做就会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而这些圈画的地方就是他们思考的痕迹。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哪怕是错的,也比教师硬塞给他们的真理珍贵得多。

(二)利用书中注解和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文中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书中注解和工具书掌握。比如:《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濯”和“涟”,书中有注音,学生预习时能掌握,但是仅仅停留在会读的层面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这句话中“濯清涟”和“妖”的含义,进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有的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书中没有注音和注释,则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如《观刈麦》中“左臂悬敝筐”的“敝”字,学生一般会读其音,但是这个字的意思学生可能不懂。其实只要一查字典,就能明白是“破旧”的意思。如果在预习过程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一般在文言文中),再留待课堂上讨论解决。

(三)通过已有的资源了解作品的相关信息

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非常多,有手机、电脑、书籍、家长等。要让学生利用好这些学习资源,让他们在课外多了解一些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有关信息,以便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如在学习《再别康桥》前,可以布置学生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大概了解一下作者徐志摩以及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四)思考有关课文的一两个问题

除了完成以上这些预习内容,笔者还会布置一两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感情等。学生为了思考这些问题,就必须多读课文。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的思考有一定深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这个浅显的层面上。

二、课上自主学习并探究

课堂的时间是属于学生的,它是短暂且宝贵的,但是有的教师总是不自觉地占用这宝贵的时间。其实,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这样做: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以前总是把教学目标写在教案上,只有自己知道,学生并不清楚。现在教师要把目标告知学生,或者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明确。学生清楚了这一课他们要做什么,接下来的学习行为也就更有指向性,更加积极主动,而不是让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是课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二)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多写。

1.多读。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范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而教师的范读(或者音频设备的范读)要根据课堂需要确定。

2.多思。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对教师的提问他们如果回答不了,有可能是教师问的问题有难度,也可能是教师没有把问题表述清楚。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类情况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耐烦地直接说出答案,甚至把学生批评一通。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思考过程比思考结果更重要,即使学生想错了,也应给予鼓励。

3.多问。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肯定是独立思考过的,无论提怎样的问题都值得肯定。通过质疑讨论消除疑问,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而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学生越来越爱质疑,越来越爱探索,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应该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比如可以在每堂课上增设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并极力表扬提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他们大胆质疑、大胆提问的习惯。

4.多写。要鼓励学生学完文章后写一些片段,如仿写、续写等。这在阅读教学中是比较欠缺的。如学完《春》一文后,可以仿照着写写春水、夏雨、冬雪等。再比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那一段精彩描写后,也可以让学生仿写童年趣事,其中要包括详细的动作描写。鼓励学生多写作,他们会对所读的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三、课后自主复习并拓展

(一)词句的积累和巩固

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地积累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巩固文言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课内文章课后再读

课本上的文章不是课内学完就完事,课后需要再读。经典的文章是值得多次品味的,很多滋味要不断咀嚼才能品出来。

(三)阅读的迁移与拓展

光读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肯定是不够的,教师课后还应该介绍一些同类的文章让学生去读。比如学了《春》后,还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的写景文章让学生去读;另外还可以介绍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读。比如学了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学生除了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外,还可以读读他的《四世同堂》。

(四)写出闪光的阅读感受

读完文章,应让学生写下阅读感受。比如学习了《木兰诗》后,笔者布置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就提到了古今中外很多女中豪杰,如赵一曼、默克尔、朴槿惠等。通过写读后感,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增强了,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了,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四、总结

总之,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思维能力,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作者:陈向春 单位: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第三篇

一、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要素

我们知道,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常常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共同的阅读规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规律,从而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记叙文是一种写人记事的文体,阅读时应抓住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还要辨明记叙的顺序,寻找文章的线索,然后再进一步明确材料是通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说明文是一种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的文体,阅读时应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说明的语言;议论文是一种论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文体,阅读时应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张(论点),明白作者采用什么材料(论据)来证明论点,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论点的(论证)……只有做到了这几方面,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文本解读活动,其实质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在头脑中进行一定的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自己与文本之间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从而获得一种精神愉悦。然而,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仅仅把阅读局限在了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广大教师必须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之后,教师再适时提问:“如果类似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最后让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更对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这样的阅读远比教师生硬的讲解好得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首先,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为了让学生乐于阅读,教师可在平时多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符合他们兴趣爱好并且具备阅读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升华为习惯。其次,组织学生仿写优秀佳作。除了给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外,教师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借用他人成功的写作手法来描写自己的生活和体会,养成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不可否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工具书的辅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查工具书,为接下来的阅读提供支持。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新时期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提升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张全吉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