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利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比较单一,多数时间都被用在应付考试上。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阅读应当将学生个性化性格特点体现出来,学生不能一味地听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教师更应该理解学生的切实感受,也就是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所占据的位置。当阅读教学在学生个体中体现时,学生就会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将自身丰富的情感渗透到语文阅读中,才能真正实现和文本的对话,学会自我发展和探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更有魅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

学生如果只学习和阅读书本中的知识,那么只能接触较小的阅读圈子,也就很难提升阅读水平。在高中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多数学生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都可以进行独立学习。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购买一些知名作家写的书籍,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杂志、历史书籍、名著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内容是丰富的,学生多读一些书籍能增强他们的生活感悟、丰富他们的知识水平、对语文阅读产生期待感。

三、在课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空间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课上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在课上,对于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我让每个学生都能读一段课文,这样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听其他同学读课文,同时也会在下面做好自己阅读的准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组建语文阅读小组,然后选择一篇课文,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阅读课文,然后教师从学生的音色、语气、音准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给学生营造自由的阅读环境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心理方面出发。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课应该是活跃的、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是灵活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在一周内给学生一节自由阅读的空间,首先我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学生愿意接受的书籍,然后读给学生听。当我阅读时,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阅读的魅力,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之后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然后大声地阅读自己喜欢的片段,给学生营造自由的阅读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读书的视野,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引导学生将情感渗透到语文阅读中

我们都知道每一篇文章的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文中,同样当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时也需要将情感渗透到语文阅读中,这样才能和文章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去阅读,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只有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在阅读时勤于思考和感悟,才能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写一段读后感,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体会,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巧设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其中语文阅读就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巧设问题。学生在阅读之前在日记本上列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开始阅读。例如,学生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设置这样的问题: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一句话。学生在阅读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带着问题阅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中可以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对阅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使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得到提升。整节课下来,不仅教师能够获得教学的成就感,而且也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轻松感和愉悦感,进而达到语文阅读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阅读,给学生营造更大的阅读空间,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教学发展需要。

作者:孔炳头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来改变以往老师单独讲,学生集体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起课堂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并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这样,在老师所确立下来的评价性体系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获得自己对于知识的心理认知。例如,在苏教版的古典文学教学部分中,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方式去进行古典文学情境的“演绎”。也就是教师搭台,学生组队唱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作为情境中的“主角”的成就感,加深对文学内容的理解。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确立起学生感兴趣的探究话题,建立起有利于加深对课本内容认识的探究性情境。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知识的拓展。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学科内和学科外的关系。例如,苏教版语文的口语交际模块中,可以让学生开展中日之间战争的可能性的辩论,这样的探讨既有利于拓展语言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言使用的浓厚兴趣。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从以往的讲着千篇一律的话语的“会说话的机器”,转变为具有人格魅力的、能够在教学课堂上感染学生的教学指导者。这也标志着高中语文老师在职业定位上的转变。在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从以往的不遗余力、一揽子地传授语文知识,到从方法、内容和形式上引导、帮助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转变;②从以往高高在上的课堂监管的教学者,到以平等、民主的身份来和学生一起探讨文本的鉴赏性的倾听者的转变;③从以往的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权威者,到以老师和学生进行融洽的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的转变。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问题讨论》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选择希望讨论的课题,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导学生善于去思考问题。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特性的转变

课堂互动结构的二元性变为多元性。由原来只有老师和学生二元结构,变为从多个分组分批的学习元素共同参与到课堂讨论的多元化课堂结构。课堂上的教学元素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学生、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与个别学生组的讨论、各个学生组别的讨论等。这些元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两两结合,甚至可以多维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体性转变为开放性。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都是单个课堂、单个学生、单个教师在单个教室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而现在,教学课堂可以打破以往课堂的封闭性的限制,把课堂的地理范围延伸到课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去适当地建立起课堂上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这种开放性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促使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去进行高效高质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应有的对学习的自信心。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教科书中设计有“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作文写作方式,教师可据此来为学生做出指导,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去探讨写作的心得和手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四、总结

以上就是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这四个转变从思想方式、教学形式、教学主体地位和课堂性质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四个转变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要求教学活动主体要更新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摆正自己的位置进行课堂教改的综合性试验,从而在充满快乐和求知欲的课堂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韩雯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第三篇

一、鼓励学生多读善思,激发多元感悟,产生个性化阅读

感悟就是在感之后有所体悟。感悟,是学生源于自身不同经验、不同积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因而多元化、独特性应是感悟的本质属性。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并鼓励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创造性阅读天性,不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教学中的结论性意见去限制、规范、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应通过互动式、沟通式、合作式的师生对话,丰富学生的理解,优化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方式,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多角度阅读、有创意阅读,展开想象和联想,尽可能从大量的信息中形成独特的个性感悟,从而主动地感悟出文本的意味和情感。

(一)吟诵品味,开掘对词句意蕴的探索和感悟

句子是言语的核心基础,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要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深入,借助句子,或吟诵、或推敲、或触发、或揣摩,多角度、多层次地体味文本中的深层义、言外义、象征义等,全面推动语文展示学生感悟的个性化。通过设计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自主感受与领悟词句的情感,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人物的情感融合,并通过品读其中内蕴丰富、意蕴深远的词语,触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多角度探索词语含义加深学生对文本意蕴的理解与感悟。

(二)想象探究,开掘对文本意蕴的探索和感悟

阅读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活动,学生接受阅读文本绝不只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吸取信息,习得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丰富着文本的意蕴,形成了延伸拓展文本的再创造想象。因此,我们可以在不违背文本对阅读的制约和规范的前提下,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合理地发展文本的情节,做超文本的探索。或在空白处填补,或在跳跃处想象,或在关键处拓展,或在结尾处延伸,开拓学生视界的宽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和创造性的舞台。

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情境思考,实践探究性阅读

在感悟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常常表现为一种“问题意识”,表现在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情感的不断探索。文本中沉睡着无限多的问题,等待着创造性的感悟活动去激活它。

(一)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引发感悟冲击的重要资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教学成功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离骚》时,因为内容生涩,学生阅读的热情不高。我带学生学习此课,选择从人物形象出发:屈原是谁?我们生活中现在哪些传统和他有关?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关于他的信息的?他给你的原有印象是什么?让学生谈现实生活中与屈原有关的民俗和传统,一下子就把历史文本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了。决定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以此作为教学出发点。抓住学生学习过程和生活经验中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利用感悟冲突激起生成欲望。

(二)点燃探究欲望是强化感悟冲击的重要手段

对话是渐进式的、生成式的,只有真正拨动了学生的心灵之弦,课堂才会产生最为优美的和声。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引发师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挑战性的探究阅读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问题的生成,即让学生产生问题,让问题产生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有探究、解决的欲望。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质疑、提问、思索,激起学生个性感悟的欲望。

三、总结

通过上述诸点,学生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他们亲历阅读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激起学生个性感悟的欲望,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真正做到身有所体,心有所悟,思有所创。这些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和创造性的舞台。

作者:沈宇 单位:浙江省海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