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素养提升的预测对策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阅读素养提升的预测对策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阅读素养提升的预测对策分析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策略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从理论研究入手,剖析阅读素养提升进程中预测策略的教学价值,采用学生调查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语文阅读课堂的预测策略教学现状,解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具有实现价值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篇目等角度构建预测策略教学体系,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及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素养;预测策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应时代步伐,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策略,通过剖析解读教材的单篇课文,并以课文为例子实现阅读推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并发展阅读素养[1]。不同主题、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多样化阅读素材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与分析。统编教材设计了包括预测策略单元在内的四个阅读单元。预测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学生的背景积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索,但预测策略的教学引导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需要摸索和尝试,坚持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导向,不断优化预测策略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预测策略教学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择任教地区三所不同教育水平小学的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及学生学习状态,教师观察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学生观察则主要包括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在完成教学观察之后展开访谈活动。在研究对象选取时充分考虑到教育水平与学生基础的差异,综合考量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等情况,确保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观察结果

教材中的预测策略单元是教师实施预测策略教学的主要依据,笔者选择教师的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作为主要观察阶段,围绕四个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从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学习目标三个维度展开评价,满分分值分别为40分、30分、30分,总分为100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分别对教师展开评价,满分分值分别为30分、40分、30分,总分为100分。通过观察能够发现,A班学生在预测策略课堂上的表现得分最低,特别是学习状态与学习活动得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该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较为低迷,在学习中主要是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故事内容,却未能展开有效预测,预测策略教学目标未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体现。C班学生的学习状态评分同样只有16分,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均未能达到预期,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兴趣激活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学生们对预测策略的兴趣与理解并不到位。B班学生的总得分最高,在各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得分平均,他们的课堂表现非常积极活跃,教师的情境构建与教学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学生们的思维和想法依然存在局限,思维创新与预测探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D班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积极,能够踊跃参与并大胆表达,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却未能有效突出,教学目标相较于预期存在偏差。通过分析能够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活动表现较好,但是学习状态却存在明显不足,学习目标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偏差。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兴趣盎然,但总体方向把握及教学策略运用依然有待改进。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对比能够发现,教师评分结果与学生评分结果保持一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正相关影响。A班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分为8分,是所有班级中最低的,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A班教师虽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但是教学目标与预测策略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教学目标定位错误是导致评分较低的主要原因。B班教师在各个评价维度得分普遍较高,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并能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但是学生的预测回答缺少创新,给出的答案也大同小异,这就导致教学活动未能达到最佳效果。C班教师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掌握预测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预测,但是在预测结果与课堂氛围方面显得有些拘谨,开放性的预测目标未能顺利实现。D班教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和预测之中,总体教学效果较好。笔者发现,教师们对语文阅读预测教学的理解和认知均存在局限性,传统文章解析教学的痕迹依然明显,由此可见语文阅读预测策略需要大力改进和优化。

二、小学阅读素养提升视野下的预测策略教学优化

(一)预测策略教学目标优化

1.遵循儿童成长规律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主要阶段,预测策略教学对学生想象力与思维力的培养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认知发展理论明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过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小学生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具备初步的推理能力,图像和声音等表象能够对学生产生明显刺激。预测策略教学重点集中于表象理解基础上的结构变化,引导学生形成守恒意识[2]。思维质变在小学时期逐渐发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框架,实现精准化和系统化的转变。高年级学生的预测策略教学重点则集中于指导和点拨,鼓励学生体验和探索,使其能够在推理过程中形成立体化的感知,逐渐实现预测由阅读向生活的实践运用。

2.明确不同层级目标

小学语文的预测策略目标集中于预测方法培养与思维能力训练。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儿童成长规律的剖析能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差异做出差异化设计。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预测主要依据文章直观感受实现,这时学生处于预测起步阶段,只要他们根据要求完成预测就能满足目标要求[3];中年级学生需要逐渐掌握规范而系统的预测方法,从题目、插图预测向文段、字词预测转向,逐步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高年级学生应该从多种线索中找到可以预测的原则,主动完成内容预测和判断,结合自身经验完成细节剖析与解读。循序渐进是不同预测层次目标设计的根本,学生们需要逐步掌握预测策略并有序提升。

(二)预测策略预测内容优化

1.分析选择预测文本

预测策略的切入需要围绕文本内容展开,合适的文本选择是预测切入的有效保障,小学语文的预测策略主要在课堂范围内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使用的主要素材就是课本。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对预测策略进行了具体阐述和明确要求,同时其他年级的教学单元同样涉及预测策略,教师应该从这些内容中全面选择预测策略内容。首先,教师应该全面分析教材,厘清不同文本的主要教学内容,寻找适合展开预测教学的教学素材,例如课文、课后习题、阅读提升等[4]。很多教师对教材并不熟悉,这就要求教师借助教师用书和教学案例对教材展开全面分析,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2.明确适宜预测课文

高中低三个学段的预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又紧密关联,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对预测教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全面梳理教材,明确能够运用预测策略的典型文本。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插图,并预测发生了什么;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细节并预测后续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学《桥》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3.探寻预测策略切入

预测需要合理的切入与启发,预测的关键是解决问题,构建问题是产生问题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文本找到可以预测的内容,借助预测切入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预测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关键情节、内容留白、文章题目、文本插图等元素寻找预测切入点,引导学生尝试预测[5]。例如在《蜘蛛开店》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蜘蛛开店卖什么呢”“会不会有人来呢”“生意怎么样呢”进行预测;又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六幅插图,学生看到这些插图感觉非常兴奋,笔者引导他们试用故事情节将这几幅插图串联起来,大胆地预测故事内容,这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预测策略教学过程优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预测方法与策略。预测策略本身并不是封闭的组合,它要求读者与文本展开持续互动,针对问题调用自身知识储备全面分析解读文本信息,在验证自己预测的同时对假设进行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设,持续推进阅读过程的优化。预测策略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假设,随后教师辅助学生验证假设并展开进一步的阅读修正。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锻炼与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的关键。预测策略是重要的阅读策略,它更是思维训练与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既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预测策略,同时也要对预测策略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有依据地展开推测,从而实现现有信息的全面整合与迁移。

作者:柯玉瑜 单位: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