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对策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对策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对策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开展,对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构建和运用素养、培养学生灵活敏锐的思维,提升思维素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事物,形成良好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丰富文化知识储备,形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深研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创新实施教学策略,从而借助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创新策略;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侧重借助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童话般的文学世界里开展创新性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审美能力、发展文化理解能力、完善语文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通过紧密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和阅读状态优化教学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新时代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对这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致使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过度追求学生阅读后获得的感想和收获。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阅读学习给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带来了多少帮助,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情感的培养,这样的心理直接违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若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能达到预期设想目标,就必须以兴趣为驱动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均较为薄弱的小学生而言。但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和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部分教师甚至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完全抛弃,灌输式的完成任务式阅读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3.阅读范围过于局限。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自我规划与管理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把握学情,然后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给予方法、方向、范围指导。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只是片面性地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单元中的课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同一篇文章,长此以往极大地磨损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我国经典名著名作了解甚少,并且大部分学生受快生活节奏影响,过度沉迷于网络快餐式阅读,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可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阅读内容,也无法心平气和地阅读完一整本书,更无法体会到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4.阅读过程缺乏介入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基本的统筹规划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其在阅读某个文本片段时很可能遇到多个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好介入指导工作,带领学生逐步攻克阅读过程中遇见的难关,以此保证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教师使用的介入指导方法过于单一,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并未给予启示性指导和帮助,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使得学生的阅读思考处在低阶层次,对学生阅读思维向深度发展,拓展想象空间无法形成助力。

5.课外阅读指导和激励方式过于单一。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指导和延续,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大部分小学生心智发展有限,无法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实践,在课外阅读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基本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基于此,教师必须结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时向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上进心,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但大部分教师使用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和激励手段过于单一,使得学生最终获得的课外阅读成果并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1.课堂导入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由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保持参与教学的兴趣,课堂开始时的导入部分是教师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注意力的关键时间点,应抓住这一时间节点,再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听、讲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以听故事的形式开展学习,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初期就快速进入到课程内容氛围中,促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文本内容充满兴趣,从而在正式教学过程中保持专注、集中的学习状态。例如,阅读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教师在课前借助互联网充分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安石的个人生评,在课堂导入环节可首先以讲故事的口吻给学生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经历,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要结合教学内容侧重讲述作者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体现的开阔心胸和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之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经历的波折,尤其是这首诗中的第三句“绿”字并非作者最初选用的字,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通过反复斟酌思考才敲定用这个字。这时学生会对“绿”字之前,作者可能用的字感到好奇,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猜到作者最初选用的是哪个字吗?”话音刚落,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说“春风又‘到’江南岸”,有的说“春风又‘来’江南岸”,还有的说“春风又‘遇’江南岸”……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对作者最初想用“到”字,感觉意境不够,又陆续改成了“过”“入”“满”等动词,最后从这首诗的整体意境出发,经统筹把握才确定“绿”字。通过教师有侧重地开展故事情境阅读教学,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写作需要精益求精,自己的学习同样需要追求完美。在课堂导入时引入真实的故事情境,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又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有效提高整个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2.营造热烈的朗读氛围,优化学生阅读体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传递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技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生动热烈的朗读氛围,积极引入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带领学生感知文本语言的内涵,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大体含义,从而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选择一段舒缓的音乐,在放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下带领学生通读文章,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可能感知与想象文中描写的优美景色,从思想层面上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要求女生朗读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而男生朗读桂林山水描写的第三自然段,其余段落由班级学生共同朗读。通过再次朗读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体会到文中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描写,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文中营造出的优美景色,真正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朗读体验。

3.开展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重要的词、句、段落结构、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并通过批注的方式在文章中标注出相应的符号或解释,这就是批注式阅读。通过有效的批注来支撑后续的深化理解学习。批注式阅读不但能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文章传达出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逐步找到符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批注式阅读学习模式,尽可能帮助学生将枯燥乏味的阅读过程简便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以《春夏秋冬》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研读课文,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其中出现的错别字或病句,并将不合理的地方画圈、画线,同时替换成正确的字词或语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信息整合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不断深化学生对文章阅读内容的感知,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的同时还能使学生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切实提高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4.链接同类型阅读文本,拓展和提升学生阅读思维。一个作者的系列作品或不同作者同类型的作品,将其链接整合后进行阅读理解,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开阔性、敏捷性,从而提升阅读思维品质。结合课程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可设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搜集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的作品,然后通过横、纵向直观立体的阅读探究对比,让学生对这一类型作品形成系统性的认知,以此达到以点带线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学生阅读思维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例如,带领学生阅读《古诗三首》时,可以将陆游的其他诗词《示儿》《卜算子•咏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整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陆游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的同时,还能清晰地领悟陆游的爱国精神和思想,促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南宋的发展历程以及诗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抒发出的爱国情怀,真正为阅读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又如,教师还可以将《穷人》《爱之链》《哦!冬夜的灯光》等精彩的小说片段整理成一个专题,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鉴赏相同类型的阅读文本,使学生在品鉴同类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这类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主题构思方式。

5.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助力学生梳理阅读思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知识理解能力与文章整合能力,尤其在面对某些情节复杂的文章结构时,无法正确梳理文章脉络和中心思想,也无法深刻理解文章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梳理阅读思路和其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同时有效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文本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部分学生很可能无法正确梳理文章涉及到的人物关系,也不理解借箭的前因后果、借箭的方式等。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勾画思维导图,以草船借箭为中心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物关系框架,同时逐步填充与人物有关的行为事件,以此形成一个系统的故事脉络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特点。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坚持不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所具有的意义不可估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引导,要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规划,将符合孩子们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读物列成表格,按计划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扎实开展阅读。这一过程中要适时开展课外阅读心得演讲、朗读精彩片段比赛、课外阅读中的英雄人物介绍等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促活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同时,在课外阅读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时遇到生僻字时应积极查阅汉语词典,遇到精彩的语句要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后要经常翻阅熟悉并在作文中积极运用,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与认知能力,向学生推荐正面积极的课外阅读书籍,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开展阅读活动,如,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课后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主题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凭自己的喜好自主借助互联网查找中国古代经典神话故事,回到课堂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课外所阅读的神话故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知识储备必将实现预期的教学实效。

总之,积极创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和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助力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功底,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审美情操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师要侧重深层次地挖掘阅读教学的不足,从培养兴趣出发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熏陶学生的阅读素养,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切实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王卉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