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画静为动让阅读教学活力四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部编版教材插图的选择大多有“精”而“美”的特点,既不喧宾夺主,又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帮助教师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由此可见,依托插图开展阅读教学,能够“补助教材文本所不及”,“画”静为动,让阅读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一、以图为径,激发兴趣
1.巧用单幅图。如,在教学三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中,我请学生在精读课文之后,仔细观察课本中胡萝卜先生的漫画图,并请他们根据插图展开想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能用来干什么呢?学生对于可爱的胡萝卜造型特别感兴趣,在还没开始小组讨论前,就议论纷纷,迫不及待地想要创编新故事,让这位胡萝卜先生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思路大开。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有了插图的引路,学生学起课文来非常认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紧扣背景图。有的课文插图,不是以单幅图片的方式呈现,而是将课文内容连贯成一个整体背景呈现,但其本身的意义却不是背景图这么简单。例如,四下《海上日出》一文中,整篇课文以“日出图”为背景,图中有文,文中有图,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仿佛和作者一样置身于船上,感受日出的美景。当学生翻开课本时,一定会被这一整片柔和的霞光所震撼。明丽丰富的色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产生新鲜感的同时对课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对课文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教学时,巧妙凭借插图,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仔细欣赏图中美景,教学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精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边品读重点词句,边从图中找出课文描写的情景,紧扣画面,变“话”为“画”,一幅壮观的海上日出图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这样一来,原本静止的图片一下子拥有了生命,带活了课堂气氛。
二、图文并茂,感知文本
1.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如四上《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爬山虎脚的形态:“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试着让一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到黑板前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发现虽然他读懂了课文片段,却没办法想象爬山虎脚的样子,对这段文字没有理解到位。这时,我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旁边的那幅插图,并作相应的点拨。通过观察清晰的插图,再与文字相结合,大部分学生才真正理解了爬山虎脚的特点。
2.助力突破课文重难点。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能助力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四下《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在教学中,对于梅花的精神,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图片中,狂暴的风雪和艳丽的梅花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看图,学生的感官被调动起来,他们一下子就能明白“犹有花枝俏”的含义,更能通过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梅花不屈不挠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文中插图的观察,一下子就得到突破,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再如四下习作单元中“初试身手”部分,结合教学要求,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中的插图,做一回小导游,在图中画出参观公园的路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大显身手,没多久便设计出了许多不同的参观路线。随后,我请小组代表进行交流,之后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见,利用插图,学生很快就能感知“顺序”的重要性,本次习作的重难点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突破。
三、凭借插图,深化主题
1.把握文章整体基调。有的课文插图,不是以单幅图片的方式呈现,而是将课文内容连贯成一个整体背景呈现,但其本身的意义却不是背景图这么简单。在教学四下《绿》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边品读重点词句,边从图中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调动下,一下子就对不同层次的“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品读文字的同时,紧扣画面,变“话”为“画”,一幅生机勃勃的希望之图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直观的图片能够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较快地感悟到文章的整体基调,这是背景图更为重要的意义。当翻开四下《绿》一文时,首先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绿色“气息”。在教学时,我尝试让学生先细细品味插图,他们一定会被这一整片绿色所吸引。渐变灵动的绿色,会带给学生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当学习这首诗时,学生很容易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一种情感的共振,感受到作者写诗时积极向上的态度。当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也能“一点就通”。诗的主题在欣赏插图时,便渗入学生头脑,学生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调,诗的意蕴也在欣赏插图时得到领会。这样一来,原本静止的图片一下子拥有了生命,带活了课堂气氛,而课文的描写也如定格动画一般,前后联系,引人遐想,充满了画面感。
2.加深文章情感体验。如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教材搭配了著名画家詹建俊先生所作的油画。由于时代的不同和认知水平的不足,通过文字的品读,学生也许对于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保卫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并不能完全理解。但通过观察课文中狼牙山五壮士的画作特写,从他们坚毅的神情、攥紧的拳头中,学生一定能受到感染,从而将狼牙山五壮士身上蕴含的精神品悟到位,文章背后的情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此时再去品读课文,学生一定能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读得更加“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四、以图促述,强化巩固如四上《盘古开天地》,结合课文内容,教材配了4幅连贯的图片,描绘了盘古“在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的过程。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中体会盘古勇于献身、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组连贯的插图进一步领会盘古的精神品质。不难发现,在这组图中,盘古的形象随着过程的不断推进,从一开始的身体缩成一团,到跪在地上,再到站立于天地之间,最后和万物化为一体,这一明显的变化,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这组简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盘古逐渐高大的人物形象。在学习了整篇课文后,我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开始,学生很难将这一过程有顺序、完整地表述出来。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上方的四张插图来复述。他们受到了启发,一下子找准了方向,不仅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起来也流畅了许多。由此可见,利用插图来复述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以图促述的方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此外,教材中还有实景图、漫画等不同类型的插图,这些插图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四上《观潮》一文的上方,有一整幅钱塘江大潮的实景图。通过观察这幅实景图,学生很快便能理解课文中所写的“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所描绘的画面,耳畔也许会回响出山崩地裂的声音。这比观看视频更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第二语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中不同种类的插图,让静止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更能多方面、多角度地燃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马雯妤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