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自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版教材(统编版)(以下简称“新教材”)有计划地进入西藏自治区高中阶段课堂,作为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是一个亮点,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上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难点。本文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单元教学”代替“群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代替“议题”、以“教本位”代替“学本位”等误区提出看法,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认识误区
自2018年5月24日起,西藏自治区已全面铺开国家统编三科——中小学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教材的培训工作,当年秋学期,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在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推开。2020年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版教材(统编版)(以下简称“新教材”)也有计划地进入自治区高中阶段课堂,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不仅在线上继续组织推进“新教材培训”,还邀请教材编写专家,精心安排了送教活动。群文阅读教学是落实“新教材”编写理念的亮点之一,也是老师们在培训中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重难点。那么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准确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实现由教本位向学本位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2019版)关于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按照此标准,“新教材”的编写体现出两个重要理念:1.单篇教读、多篇略读和读整本书三位一体化;2.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群文阅读正是为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这种形式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文章,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单元为单位,将该单元的文章,通过一个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融合,来进行对比教学。崔峦教授说过:“我们的群文阅读是最接近阅读常态的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最用得着的阅读”。[1]但是,笔者所在学校的老师们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下面笔者就这些认识误区作一简述,并以“新教材”必修(上)相关篇目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
一、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认识误区
(一)以“单元教学”代替“群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编排方式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2],虽仍然以单元编排,但相对传统的单元选文来说,选文最大的不同是,不在以体裁或时代作依据,“新教材”中的单元更趋向于自然单元,有些老师仍然停留在立足于单元的选文去把握文本内容,在开始一个单元的教学时,依据文本特点去编写教案,先讲解单元导读,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进行单篇文章的详细讲解,阅读教学的选文仅限于教材这一单元中的文章,没有突破教材、放眼课外,没能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从而学生的阅读量没有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没有扩大,学生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二)以“主题”代替“议题”。主题阅读教学是窦桂梅老师提出的,是“围绕一定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堂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式教学”。[3]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阅读教学的共同点都是一群或几篇文本组合在一起,不像单篇阅读那样一节课只集中呈现一篇文本。但是两者同中有异,这差异就体现在主题阅读的选文统摄在同一个“主题”下,而群文阅读的选文统摄在相应的“议题”下。“主题”和“议题”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质的概念和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别。主题教学法中选用的“主题”一般体现人文性,较抽象,不需要太具体,比如以“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为主题。而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宏观的,比如以“语言艺术”“谋篇布局”等为议题;也可以是具象的,比如以“意象”为议题。这是“主题”和“议题”所体现出的不同的一个方面。主题阅读中的“主题”必须跟文本内容繁密联系到一起,在课堂教学中能挖掘得到;而群文阅读的“议题”则需要教师提前确定好,在群文选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能够发现多篇文本中都含有这个“议题”,并且围绕这个“议题”在课堂中自己找出可供讨论的点。有时群文选择的文章是两种观点相驳斥的文章也没有关系,充分体现出群文选文有更多的选择可能性。由此可见,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面更广,限制性更小。老师们在群文教学实践中,如果单单局限于“主题”去选文,就抹杀了群文阅读的广泛性和自由性,从而学生的阅读面和量也就受到限制。
(三)以“教本位”代替“学本位”群文阅读相比较传统的单元教学来说,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学生的阅读量加大。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仍停留在“课堂由教师掌控”的认识思维上,机械地将一个单元的文章打乱,然后每篇都均衡用力地满堂灌式地去“教”,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都无法得到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学会质疑,因而学生无法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之所以出现以上几种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是因为老师们没有很好地理解“新教材”关于群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的“文本编选规则”,没有遵循群文阅读“可建构性”的核心要求,结果必然是传统的“碎片化”阅读,教师停留在授“鱼”的层面;学生仍旧是知识被动接受者,而不会“渔”——没有学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策略——这样的课堂无法做到“以生为本”,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无法得到培养和形成。
二、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那么我们怎样做好“新教材”下群文阅读呢?《西藏教育》分别于2019年10期、2020年11期发表了两篇与之有关的论文,为老师们作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在此,笔者具体结合“新教材”必修(上),对群文阅读策略作一些补充。
(一)根据教材中不同单元整体文章的设计思路、文体风格开展群文阅读。比如“新教材”必修(上)阅读策略单元,就需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来选文进行群文阅读;习作单元,就需要“如何围绕一个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来选文进行群文阅读等等。单元群文阅读需要老师做的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更是需要老师们围绕一个点选文,有侧重地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用最接近阅读的方法完成有效的阅读和写作。
(二)依据单元设置角度确定“议题”。“新教材”的单元设置角度是多样的,如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角度可以确定为让学生初步了解借助特定景物、具体事物等抒发感情的方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单元,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该单元的一组诗歌,在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在反复比较、多角度探讨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借景抒情方法的多元理解,并以此为议题,延伸到课外,选取相应的诗歌甚至散文组成“群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入思考如何借特定景物来营造氛围,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再如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角度可以确定为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如何训练学生快速地进行阅读就成了训练的重点,因而老师可以放宽选文范畴,以“快速阅读”为议题组群文,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技巧的指导,在学生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巧后,放手让学生读组好的群文,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阅读能最全面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行文结构思路、写作方法和技巧、主题思想和情感等等。
(三)整合、融合单元选文并向课外延伸。群文阅读需要教师遵循相关议题来进一步整合单元的几篇课文,选择合理有效的模式来完成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比如在完成“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后,教师可以从课外选取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等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在对比中更深刻认识到李白“飘逸豪迈”的文风和古代文人积极追求“济世报国”而又怀才不遇的愤懑,更深切地感受到当下无比优越的社会态势,增强自身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内驱力;再比如在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教学后,教师可以选取古今中外与“秋”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是对比性阅读,也可以是趋同性阅读,来领略文人笔下对秋的感触和情绪,增强对自然的感悟和热爱。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新教材”、理解统编“新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在结合生情、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再次的加工和整合,通过有侧重点的教,实现单元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掌握阅读方法,真正实现“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杨素敏.小学群文阅读课内与课外结合浅思[J].新课程·小学,2018(09):22.
[2]袁昌仁.例谈语文部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辽宁教育,2018(1):9-12.
[3]窦银花.“语文主题学习”引领下的高中阅读教学[J].教师,2019(16):29-30.
作者:张明全 单位: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