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数字网络以及传播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并且这对传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代语文阅读的现实生态就是碎片化阅读,在这种社会语境的影响下,语文作为我国母语教育的主要权利,需要在积极应对碎片化阅读时代挑战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自身的阅读教学策略,以便不断地提高整体的阅读教学效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发展,人们进入一个数字化阅读时代,这也就意味着读书逐渐转变为了读屏,并且阅读的内容也逐渐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之相伴而生的就是阅读由深到浅,由精变粗,这也就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诞生出来的信息,虽然篇幅相对较为短小,但是图文并茂,十分便于学生进行快速的浏览,这也就意味着在信息获取方面有着较高的频率。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阅读习惯已经开始延伸到大学语文教学生活中。同样的这类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问题同样也是明显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学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在全面有效应对碎片化阅读时代问题的前提下,转变自身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碎片化时代的主要特征分析
(一)信息的碎片化。就当前的碎片化时代来看,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的碎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迭,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快,人们每天在日常的生活中都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除了人际交流之外,就是最为普通的广播图书以及电视等各类媒介。但是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深化了,使得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再加之当前网络资源数量的越发庞大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全面普及,使得信息数量呈现一个指数级增加的势态。但是,人们随手可得的这些信息,绝大部分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具体一些来说,就是这些信息本身是不完整的,是被割裂开来的信息,彼此之间并不具备直接的逻辑性和联系性。
(二)学习的碎片化。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现如今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碎片化学习。人们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对于学习的概念,第一印象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的学习,并且学习的内容具备相应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时间和内容较为固定。但是在当今碎片化时代之下,人们的学习时间开始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征。这也与人们生活节奏越发快速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再加上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利用工作闲暇之余进行碎片化的学习。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原本存在于学习之间的空间限制被全面打破,人们只需要借助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和互联网进行连接,就可以从网上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内容方面,人们可以从微视频、微课程甚至于公众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接收,这也就使得整体的学习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特征。
二、当前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所在
(一)缺乏足够的课外阅读延伸。就当前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课后延伸阅读根本不存在,特别是忽视了原典的阅读。具体一些来说,就是大学内的语文教材往往都是截取部分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一个经典部分,但单纯依靠阅读这些“断章取义”的文章,是根本无法达到教育部门对大学生阅读要求的。教育部门对大学生阅读学习的要求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原典的习惯,并且这种阅读习惯的养成,就会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原典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这个目的单纯依靠一学期内有限的教材中节选文章进行阅读讲解,显然是无法达成的。
(二)阅读习惯缺失。当前的碎片化阅读时代下,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来了解各种信息,再加之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大学生缺失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会主动去阅读各类书籍。同时,当代大学生自身对经典作品的认知往往都是来自于影视作品。比如,对于《红楼梦》男女主角前世的认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贾宝玉的前世就是那颗落于青埂峰上的石头,林黛玉则是绛珠草。其实不然,贾宝玉的前世在《红楼梦》中的第一章就给出了明确答案,就是“神瑛侍者”。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认知,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未真正阅读过《红楼梦》的原典,对于这部小说的认知更多是来自影视作品,而影视作品和原典往往是有出入的,“石头”这一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反复地出现,自然也就使得学生产生了认知偏差,而这也是存在于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之一。(三)教师团队自身的缺陷当前,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师都做到了术业有专攻,但这也恰恰成为了整个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短板所在。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正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扩展状态。比如,我国于1981年出版的首部《大学语文》教材,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外文学作品。但是当前大学阶段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包含了文学作品欣赏、文学史等诸多内容。与此同时,基本语言文字写作规范和写作知识技巧等也出现在大学语文教材中,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整体上变为一个文学史知识整合通识教育课。在这种情形下,各位术业有专攻的大学语文教师,如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环节中缺乏了对其他方面语文知识的了解,则必然会在教学中产生相应的偏差。
三、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如今,阅读和赏析各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是大学语文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过程也要始终遵循围绕经典的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需要针对之前使用的引经据典教学方式做出改革,借助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同时,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始终坚持化整为零的原则,对知识点进行聚焦,并在全面发挥碎片化阅读切口小、信息数量大且源源不绝的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以当前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诞生的诸如微课、慕课等形式,都可以针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内容和精神做出深入浅出的诠释,并将之以课程导读的方式来保障各类经典文学和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除此之外,网络中存在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工具,学生可以在自学之后组成小组,制作相应的PPT或者是短片,对本组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做出全面的总结。总而言之,需要在全面考虑碎片化阅读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群体在阅读知识方面的诉求,保证各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强化文本阅读的深度。虽然当前的碎片化阅读带有传统文本阅读所不具备的及时、交互、快速等优势,但其自身带有的阅读快餐和功利化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大学语文课程是借助赏析各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在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母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性。我国诸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象等,并非是一种实用性的技巧或者工具,更偏向于一种文化底蕴般的存在。这对于思维深度和审美趣味存在的差异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也决定着在接纳外来文化中取舍的不同。这种深度思维需要借助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培养和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从之前的解释原始文本逐步转变为借助原始文本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及转化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善于抓住要领和严密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换言之,教师需要在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有质量的发言并做出相应的评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原创力。
(三)碎片化阅读行为及习惯的养成。碎片化阅读已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阅读趋势,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做出相应的规范。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文本重组的方式,将文章中体现核心价值的片段做出非连续性的文本呈现方式,以便引导学生可以在聚焦文本核心部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以文本特点为基础提炼关键信息的阅读方式,从而有效地将碎片化阅读中带有的随意性等缺陷进行弥补。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强化学生对于文本表现形式的关注程度,帮助学生学会以文本形式为基石探索文本内容的核心。
(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现如今,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逐渐变得多元化,并且其中各个部分间的知识渗透也较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出水桶式的提高。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自身的学识素养,除了对于自身专业的知识做出进一步的拓展之外,诸如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也需要借助优质互联网学习资源做出提高。同时,有关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知识水平也需要借助自学和参与教师培训的方式进行提高。同时,学校在培训教师团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素养、技巧的培训。
四、总结
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当前的碎片化阅读时代下也面临着学习内容、方式等方面改变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碎片化阅读时代带来的挑战,大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阅读深度化作为基础,通过阅读行为的良好培养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整体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王天宇 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